428 魏興思回國的心路曆程(求訂閱)
作者:肥美的韭菜      更新:2021-03-01 07:06      字數:3467
  魏老師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主動解釋道:“之前我在漂亮國nrel工作的時候,和馬薇薇共事過一段時間,她算是我的師妹,不過她中途轉走到其他課題組了,我還以為她要一直留在漂亮國呢,沒想到她居然不聲不響的跑回來了,都不和我打聲招呼。”說到最後,他還輕輕搖了搖頭。

  看到魏興思的表現,許秋心裏暗想:‘魏老師和這個馬薇薇似乎有故事啊。’

  不過,許秋也沒有興趣深挖下去,反正一男一女嘛,無非就那麽幾種可能。

  於是,他隨口轉移話題:“現在好像有很多國外做科研的都在往國內跑。”

  “是啊,這確實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之前都是國內的人才不斷往外麵跑,現在也慢慢開始回流了。”魏興思補充道:

  “主要是近些年我們國家對科研這方麵非常的重視,推出了包括‘千人計劃’在內的很多人才引進政策,如果可以走人才引進回國的話,待遇不會比待在國外差太多。”

  許秋接話道:“那魏老師……”

  魏興思打斷道:“我回國的原因,一方麵是漂亮國nrel那邊原來的課題組散夥了,需要自立門戶,這算是一個契機吧;另一方麵,也是我父親現在年齡比較大了,我得回來照顧他。此外,從大環境來看,現在國內的科研環境也在慢慢好轉,雖然國內官僚氣息是稍微重了些,但這個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漂亮國那邊也有人情世故要考量……”

  許秋點點頭,這還是他頭一次聽起魏老師聊他回國的心路曆程。

  原來魏興思之前經常周五往醫院跑,不全是因為他自己頸椎出問題的緣故,有可能是去照顧家裏的老人了,沒想到他也是個大孝子啊。

  之後,兩人如同朋友般的又聊了大約半個小時,許秋了解到了一些關於漂亮國科研圈的事情。

  比如,之所以很多人在國外待著不回來了,是因為他們自己已經融入了國外的環境,適應了國外的節奏,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家裏的主要親人也都移民了,周圍都是熟悉的人,回國反而相當於出國了。

  再比如,魏老師說的“回國後待遇不會比待在國外差太多”中的“不會差太多”指的是“待遇降低幅度在50以內(以同單位貨幣計算)”。

  在漂亮國,博士後屬於廉價勞動力,高校博後年收入普遍在35美刀左右,也就是20左右軟妹幣,如果省吃儉用一年差不多能攢下來10左右軟妹幣。

  而教職的待遇相對博士後來說要好一些,助理教授,就是那種考核製六年非升即走的崗位,差不多可以達到6-75美刀,這是九個月的工資,如果組裏項目比較多,另外的三個月可以額外給自己發工資,加起來每年可以拿到40以上軟妹幣。

  魏興思之前在漂亮國待了近十年,主要在nrel研究所裏工作,稅前的年收入大約在10美刀。

  周一,組會。

  吳菲菲繼續撰寫“基於itic傳輸層的二維鈣鈦礦器件”的文章。

  不過,這周受到搬家和出國事情的影響,她的進度被拖慢了不少,目前大約完成了三成左右。

  吳菲菲另外一個工作,即直接在二維鈣鈦礦上麵旋塗有機光伏有效層製備器件,發現當有機層的厚度比較薄的時候,器件性能會略微提升,為了解釋這個現象,她送了樣品給瑞典馮盛東那邊測試,現在已經有了結果。

  馮盛東他們發現薄層的有機光伏層與二維鈣鈦礦層之間形成了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效應,這或許是器件性能提升的原因。

  同時,馮盛東建議把這層薄層有機光伏層視作有效層,這樣可以和前一個直接使用itic作為傳輸層的工作進行區分。

  實際上,不論是傳輸層也好,有效層也好,都隻是一種說法而已,在這個工作中,有機光伏層扮演的角色可能兩者兼有。

  但在表述的時候必須和相似的工作進行區分,不然可能就會因為欠缺新意被審稿人所攻擊。

  搞科研有時候就像是做生意,工作好是一方麵,另一方麵還要會宣傳,讓別人感覺自己的工作很厲害,不然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段雲組會依舊劃水,他最近因為找工作的原因,人略微有些消沉。

  如果他要是找到了offer,魏老師多半也不會攔著他實習,就像陳婉清那樣每周到藍河那邊兩三天,魏興思也沒說什麽。

  但段雲現在一個offer都沒有,這就很尷尬了,隻能待在課題組了先混著了。

  孫沃繼續撰寫他的acsai文章,目前進度五成半左右。

  他的寫作速度開始漸漸提升,畢竟英文基礎不算太差,隻是之前沒有受過專門的論文撰寫訓練,現在慢慢開始熟練了起來。

  田晴最近和芬蘭ronald那邊達成了合作,打算進一步用celiv方法探究組裏的非富勒烯體係。

  雙方各自選擇了一個方向進行研究。

  ronald那邊拿了一個標樣體係,也就是陳婉清的ptb7-th:iei體係。

  他們課題組試圖用自己開發出來的各種各樣的celiv手段,對標樣體係下電荷遷移率數據、界麵複合情況、陷阱態分布等進行表征,進而得到光伏器件整體的電荷輸運動力學信息。

  田晴這邊則挑選了三個非富勒烯受體體係,給體材料是韓嘉瑩之前開發的給體材料h32,受體材料也是組裏現成的材料,itic、it-2f、it-4f。

  這三種受體材料,隨著引入氟原子數量的增多,材料的hoo能級變得越來越深。

  當給受體相結合後,它們之間的hoo能級差產生了線性的變化,從015電子伏特到010電子伏特,再到0,05電子伏特。

  這三個體係的器件效率均分布在8-10,雖然不高,但也夠用了,隻要能證明器件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即可。

  除了和ronald合作用到celiv電學手段外,田晴也打算和瑞典馮盛東那邊合作,借用tas等光學手段從另一個方向進行機理方麵的研究。

  陳婉清上周在藍河那邊的工作再次獲得了些許的進展,她嚐試了幾種共混溶劑作為刮塗溶劑,最終發現在原來氯苯的基礎上,加入大約15體積分數的二氯苯,有助於得到平整度更好的薄膜,最終,器件效率從733提升到了762。

  同時,現在藍河的機器穩定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前製備十片器件有三四片、四五片都是壞掉的,要麽短路,要麽斷路,現在良品率已經可以做到90。

  許秋上周被各種事務纏身,文章撰寫進度較慢,手上的“非富勒烯標樣刮塗有效層”工作,目標期刊a,目前進度在五成左右,他打算這周抓緊時間把文章給肝出來,然後趕快投掉。

  之後還有一大堆事情在等著他呢,不能在a這種“小”文章上麵停留太多的時間了。

  韓嘉瑩上周同樣被各種事務纏身,幾乎沒有做實驗。

  不過,她現在深的許秋真傳,上上周在進行h5、j4給體材料的相關實驗後,沒有把所有內容都在組會上匯報,而是留了一手。

  於是,這次組會剛好用上,包括cv測試能級結構,還有一批器件性能的數據。

  許秋在下麵盤算著,等學妹j4、h5體係的實驗進行的差不多,可以讓她去試著合成一下之前想到的ptq係列給體,也就是結構比較簡單的寬帶隙給體材料,為重點基金項目的申請做前期工作。

  鄔勝男開發的ihic和4tic兩種材料,實驗數據已經補的差不多了,這兩個都是做的半透明體係,她已經開始整理文章,不過不準備投大文章,目標期刊分別是jca和。

  畢竟鄔勝男的時間不多,她隻有兩年就要出站了,如果能發a這類的頂刊自然最好,發不了的話多“水”幾篇jca、這種檔次的文章也是非常賺的。

  許秋在台下麵,也在考慮著要不要等博後學姐忙的差不多後,讓她幫忙做一做y係列的受體,也就是在itic基礎上,通過引入氮原子來提高分子的共軛性,對中央d單元進行改性得到的結果。

  不過,y係列受體有些特殊,和ptq係列給體不同,按照許秋目前在模擬實驗室中摸索的結果,有一種y係列受體對應的有機光伏器件效率已經達到了13。

  許秋覺得,y係列受體這個方向大概率有機會實現突破,比如二元體係做到14、15。

  如果是這樣的話,還是自己親自來比較好,一般的工作,小文章可以放給別人,但大文章,肯定要抓在自己手中。

  莫文琳上周撰寫完畢她的第三篇三元體係的文章,並投了出去,目標期刊是acsel。

  她匯報了接下來的展望,堅定不移的繼續做三元,又列舉出來兩個新的三元體係。

  看樣子是打算“一招鮮吃遍天”。

  說起來,陳婉清才是組裏做三元的鼻祖,第一個工作就是三元共混體係,之後還有一個三元共軛共聚物的工作。

  隻是她運氣不太好,如果能晚一點遇到許秋的話,借用itic係列做三元,估計可以像莫文琳那樣輕鬆發表a。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她晚一點遇到許秋,後麵iei之類的體係估計也就不屬於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