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第一次,沒什麽經驗(求訂閱)
作者:肥美的韭菜      更新:2021-01-14 07:13      字數:3562
  周五下午,韓嘉瑩和鄔勝男從張疆歸來。

  學妹已經合成好了采用矽烷側鏈的h4係列給體材料,h41、h42和h43,不過pbdb-t的第二代衍生物還沒有完成,兼顧考試複習還是拖慢了她不少的實驗進度。

  博後學姐也完成了it-4f、it-d、fn-4f三種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合成,因為這三種材料的d、a單元都是現成的,所以隻需要進行最後一步反應,再進行液相色譜分離、提純即可,沒花費太久的時間。

  許秋將這幾種材料複製到模擬實驗室中,開啟性能摸索。

  吳菲菲在網上幫莫文琳購買的折疊床,以及床上n件套已經到貨,東哥快遞速度還是比較穩的。

  莫文琳拜托許秋和段雲兩個男生幫忙搬運行李,然後成功搬入了鄔勝男的寢室。

  之前許秋找段雲他哥定做的掩膜版和遮擋板也已經到貨,他在材一二樓門房取到快遞,拆開包裝進行驗貨。

  掩膜版大致是邊長25厘米左右的正方形薄鐵片,厚度大概1毫米,中間有25個相同的方形圖案,搭配著蒸鍍儀器,每批最多可以製備25個器件,一共有樣式相同的兩張。

  遮擋板是邊長大約5厘米的正方形薄鐵板,厚度約5毫米,中間挖有不同麵積的正方形小孔,有001、004、009……平方厘米的規格,每種規格的遮擋板同樣有兩片。

  段雲突然出現在許秋旁邊,拍了拍後者的肩膀問道:“收到貨了,感覺怎麽樣?”

  “新的ito基片還沒有到,現在還沒發做測試,不過……”許秋話鋒一轉:“這十幾個鐵片就賣2500塊,是不是有點黑……”

  “這你就不懂了吧,”段雲口若懸河的介紹了起來:“我哥那邊加工的掩膜版和遮擋板的精度非常高,都在微納級別,麵積誤差小於千分之一,而且采用的都是耐磨的不鏽鋼材料,巴拉巴拉……”

  “停停停,我就是隨口吐槽一句,”許秋無奈道:“話說段雲師兄你有這口才,還搞什麽科研,去做銷售不好嗎?”

  “你還別說,”段雲笑了笑道:“我碩士畢業後就是做了兩年多類似銷售的工作,後來覺得銷售挺沒意思的,想提升下學曆,就跑來這邊讀了個博,結果發現讀博也挺沒意思的,然而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好在現在文章也快混夠了,明年能順利畢業就好。”

  晚上,許秋從模擬實驗室中獲得了幾種體係的性能數據,主要是學妹的h4體係,最高效率達到1175,是目前為止許秋獲得的最高器件效率,距離世界紀錄的122,隻差一步之遙。

  還是稍微有點可惜,就差一點點就破12了。

  體係是h43:it-4f,兩種材料都是新材料,有些超前。

  目前許秋手上一共有三個非富勒烯體係的效率達到了11以上,包括眼下這個h43:it-4f,還有之前的兩個h22:it-4f、pce10:fn-4f。

  舊的文章還沒有寫完,新的文章就已經在路上排隊等著了。

  當然,這些工作想衝一篇s主刊基本還是不可能的,怎麽說效率也得到15,才有機會。

  至於《自然》大子刊的話,如果沒有徐正宏之前那篇《自然·材料》摻一手,許秋直接公布itic體係,那倒還有機會,現在嘛,就有些難。

  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級別的文章審稿期通常很長,徐正宏他們那篇可能是一年前就開始準備了。

  而眼下itic係列的成果馬上將處於井噴期,有些拖不起,一年後會發展成什麽樣子很難說,光靠效率去支撐文章的話,除非效率能夠達到135、14這種一時半會兒無法超越的記錄,那還有機會。

  不然就得慢慢的積攢,就像徐正宏那篇《自然·材料》也是一樣,前期墊了很多ada的工作,最終的idtbr一出,順利登上《自然·材料》。

  許秋能看到的類似的道路,便是手中發表若幹個11、12的非富勒烯體係,引領有機光伏領域的研究方向,這個時候發表一些對這個領域的展望,去投稿一篇《自然·材料》或者《自然》新出的大子刊《自然·能源》,文章過稿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科研圈發表文章“同行評審”的製度,想要發表頂刊,要麽工作非常nb,無可挑剔,要麽就是積攢蓄勢,達到一定的影響力,大佬們能在s上灌水,本質上還是依靠他們的影響力。

  不過,雖然大佬們有特權,也有一些黑幕、暗箱操作之類的現象存在,但總體來說還是相對公平的,隻要你行,你也能上。

  而且,大佬也不會無腦灌水,影響力這種東西用一些就少一些,要是遲遲沒有新的成果作為補充,就算是大佬,同樣也會跌落神壇。

  周日,許秋收到了“朔華導電玻璃”寄來的500片新ito基片。

  之前魏老師從漂亮國進口的ito基片是用泡沫盒子裝的,一盒100片,每個基片都占用一個專有的存放槽,且已經裁剪完成,分開放置。

  而國內買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導電玻璃,每一大片大概邊長10厘米,厚度大約3毫米,上麵以44的形式分為16小片。

  每一小片的規格是1平方英寸,即邊長254厘米,上麵蝕刻有許秋之前設計好的“地球儀”圖案,小片之間邊緣處有類似於玻璃刀處理過的劃痕,需要自己動手掰開,才能使用。

  小片上有ito圖案的那一麵,有一層塑料薄膜保護,在使用前需要撕掉塑料膜。

  大片之間就直接疊在了一起,一共32大片,也就是512小片,看來因為數量不整,對方多送了幾片。

  許秋帶上手套,“bang”、“bang”、“bang”的掰了兩大片,一共32小片出來,不是很難掰,稍微用力就能夠分開。

  他隨手拿起一片,撕掉上麵的薄膜保護層,ito薄膜電極反射出淡紫色的光芒。

  有了這批ito基片,加上周五到貨的掩膜版,材料已經備齊,許秋準備嚐試製備一批新圖案的器件。

  許秋看了眼吳菲菲,在整理她的文章,沒有做器件的意願,他便帶著莫文琳進入實驗室。

  韓嘉瑩見狀,也跟了過去。

  許秋和韓嘉瑩眼神交流了一番:“?”、“!”

  隨後,他向莫文琳吩咐道:“今天用這種新基片,做20片器件出來,條件和之前的那幾批一樣。”

  莫文琳看了看許秋,又看了看跟在他身後叉著腰的韓嘉瑩,點點頭道:“好的。”

  “你去教莫文琳做器件吧,我去換掩膜版。”許秋隨意說道。

  韓嘉瑩歪頭考慮了一會兒,說道:“好~”

  許秋將掩膜版、遮擋板等傳入旁邊蒸鍍手套箱,隨後進入手套箱,打開蒸鍍艙。

  蒸鍍儀器的掩膜版被固定在樣品台下方,拆卸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

  第一步,需要將整個樣品台卸下來。

  許秋觀察了一番,發現樣品台依靠三個螺母被固定在蒸鍍艙的最上方。

  他先將樣品台上的樣品支架取下,減輕樣品台的重量,隨後找了找手套箱中的工具簍,但是並沒有找到扳手之類的大型工具,便打算直接用手把三個螺絲給擰下來。

  上手之後,他發現這個樣品台安裝好之後一直沒有更換過掩膜版,螺絲非常的緊。

  許秋隻能大力出奇跡,口中發出“嗯——”、“嗯——”的怪叫聲用來蓄力,引得莫文琳和韓嘉瑩側目連連。

  好不容易把三個螺絲卸了下來,連帶著還有6個墊片。

  許秋把它們小心的放在一個用封箱帶圍成的小空間內,防止遺失。

  隨後,他開始檢查樣品台。

  樣品台是三層的夾心結構,上層用來放樣品支架,中間夾著掩膜版,下層就是一個中空的方形支架,用來固定掩膜版。

  固定掩膜版的位置還有四個六角螺絲,許秋試了試,這回固定的非常緊,直接用手拆不下來,需要用六角螺絲刀。

  他在工具簍中翻了翻,發現了幾個不同尺寸的六角螺絲刀,就是那種外部圓柱形,內部中空六邊形的樣式,在試了幾種型號後,許秋找到了合適的那個。

  有了工具,這回拆卸起來容易多了,許秋小心的把卸下來的四個六角螺絲和之前的幾個螺母、墊片放在一起。

  “人與動物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會不會使用工具,古人誠不欺我啊。”內心吐槽了一句,許秋開始更換掩膜版。

  原來的掩膜版,在遮擋處已經被鍍上了不知多少層的金屬材料,現在看上去是銀光閃閃的,應該是上周五蒸鍍時用的銀電極。

  許秋將新的掩膜版換上,重新用四個六角螺絲固定,並記住了圖案的方向。

  基片是正方形的,如果暫時忽略對稱性的話,在安放至樣品支架上時,一共有四種方向可以擺放。

  之前從漂亮國進口的ito基片的圖案,旋轉180度可以重合,因此,四個方向中兩個方向是正確的擺放方向。

  龔遠江他們的風車狀ito圖案,旋轉90度即可重合,因此,四個方向可以隨意擺放,都不影響最後蒸鍍的結果,除非,把基片的正反麵弄反了……

  而現在這種地球儀形式的ito圖案,要旋轉360度,才能重合,也就是說四個方向中隻有一個方向是正確的,如果方向不對,蒸鍍出來的器件就是失敗的。

  想把新的掩膜版安裝上去,還是有些難的,因為必須要對的非常準確才行,假如這邊偏差01厘米,蒸鍍出來的金屬電極同樣會偏移01厘米,假如這邊安裝歪了,蒸鍍出來的金屬電極也將是歪的……

  光是對準位置,許秋就花費了五分鍾。

  主要是他第一次,沒什麽經驗。

  ps:繼續四章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