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係轉變
作者:肥美的韭菜      更新:2020-10-27 16:11      字數:2354
  在補充實驗中,se相對麻煩一些。

  前者是掃描電鏡,用來表征器件在最佳性能下有效層的膜厚。

  一方麵,實驗室裏不能直接測試,需要到係裏去測。

  另一方麵,目前這四個體係的器件,還處於性能優化的過程中,這個實驗沒辦法進行。

  不然,假設目前最優條件是“給受體質量比1:1、總濃度16毫克每毫升、氯苯溶劑、110攝氏度、真·熱退火、3000r、無其他後處理手段……”。

  測量得到膜厚為105納米。

  等過幾天,再次優化了實驗條件,器件性能又提高了。

  膜厚大概率會改變,就得再按新的條件再重新測試一遍。

  gi,要到魔都光源去測試。

  今年還有最後一次測試機會,被安排在了下周六。

  這次測試是晚間檔,也就是從晚上九點到第二天早上九點的,還要通宵。

  ……

  韓嘉瑩這周有沸點社的活動,周二彩排,周三正式演出,因此請假兩天。

  周二下午,她給實驗室的小夥伴們送來了五張票,之後又匆匆離開。

  現在實驗室的主要成員,和之前進行比較,相當於隻新增了學妹一人。

  至於程明波,從最開始的一周見兩次,到後來的一周見一次,到現在差不多兩周才來一次。

  因為他不歸許秋管,所以許秋現在也不清楚他現在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是不是單純因為課業繁重,騰不出時間來;

  還是因為其他原因,選擇跑路;

  或者找到了別的課題組,腳踩n隻船。

  不管是什麽原因,除了吳菲菲偶爾會朝著許秋投來羨慕的目光外,程明波是否存在,對其他人幾乎沒什麽影響。

  “腳踩n隻船”,也讓許秋想到了他材化的一個同學,方曉桐,準確點說,是材化績點第一名。

  許秋和她的關係,大致介於點頭之交和熟人之間,屬於同為學霸,偶有交集,但是沒多少私交的那種。

  方曉桐從大二開始加入課題組,以大概每學期換一個課題組的頻次,到現在為止已經換了四個組了。

  材料係的幾個大組她都去過。

  最後,她選擇加入化學係一個院士的課題組,而且她保研也是本校跨專業保研去了化學係。

  大概是覺得材料係的廟太小了,施展不開她的才能吧。

  畢竟,材料係的本係內沒有院士坐鎮。

  裝備院、江彎先材倒是各有一名院士。

  不過那些是單列出來的單位,雖說他們招生是和材料係一同招生,但在管理方麵卻不歸材料係管,有著自己的派係。

  不得不說,能被單列出來,都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像裝備院的大老板詹運濤,科研水平非常高,得意門生無數,研究的方向是菌工裝備方向,不缺項目經費。

  此外,政策福利也會向他們課題組傾斜。

  比如,每年單獨劃分一個國獎名額。

  再比如,其他實驗室都是學生、老師自己管理實驗儀器,處理報銷事物等瑣事。

  詹運濤課題組,單獨聘請了兩名行政人員,一名負責實驗室內儀器登記管理、實驗室保潔等,另一名則負責項目經費管理、財務報銷等事務。

  當然,這些行政人員是沒有編製的,收入也一般,不過還算清閑。

  這些事情,也是許秋進入課題組後,和師兄師姐們,平時閑聊時才了解到的。

  而在沒有入這一行之前,這些事情都是很難打聽到。

  關於科研,很多事情外行人看到的都是冰山一角,隻有真正入行了,才會發現這冰山下麵的世界有多大。

  說起來,今年除了方曉桐外,材物績點第一也選擇了留校保研。

  至於電科專業,許秋不太熟悉,並不清楚具體情況。

  材物績點第一的那位,選擇去了江彎先材的袁樹課題組。

  袁樹主要是做電鏡相關的,他雖然不是院士,但也是業界大佬,專注電鏡領域二十餘年,精通各種電鏡,實驗室中有幾台千萬級別的電鏡設備。

  ……

  學妹不在的日子,許秋隻好自己動手做實驗。

  他稍微規劃了一下,決定先進行uv-vis、l、cv這三項表征。

  雖然有三項測試,但是不需要製備器件,隻需要旋塗製備薄膜即可,不會消耗太多時間。

  加上製圖、簡單分析數據,兩天的時間應該能搞定。

  到時候學妹就回來了,就可以用“幫她深化加強實驗能力”的名義,幫忙做實驗了。

  正待許秋起身準備前往實驗室的時候,陳婉清喊住了他:

  “學弟,你要測光譜是吧,幫我也測兩個樣品,好不好呀?”

  “什麽樣品?”許秋道。

  “就我那三個體係,因為後麵更換了給受體比例,所以早先時候測試的不能用了,要重新測一次光譜。”陳婉清道。

  這明明是三個樣品好伐,許秋暗自吐槽。

  當然,幫忙是肯定會幫的,畢竟是學姐嘛,而且還用的是求人的語氣。

  “好啊,溶液在哪裏?”

  “在手套箱裏,三組溶液我都插在了玻璃瓶托中,上麵有標注日期,十二月份的那批就是。”

  “那旋塗條件呢?”

  “噴塗、2500r,120攝氏度熱退火10分鍾。”

  “好的,我記下了。”

  和學姐一番交流下來,許秋突然發現他們之間的關係,準確點說是“她認為的他們之間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

  初入課題組的時候,學姐算是他的啟蒙導師。

  她以導師的身份,給他安排實驗任務,雙方也都會覺得合情合理。

  但到後麵,他的科研能力快速提高,甚至超過了學姐,在她的心中,兩人的關係已然改變,變成了平級。

  哪怕許秋心中還認她為導師,認為這層關係沒有變化,但陳婉清已經不像最初時候那麽想了。

  例如現在,幫她隨帶做個實驗,她都要換軟一點的語氣來講。

  其實,並沒有這個必要。

  這也是他的理念,師徒關係,主要是靠情感來維係。

  如果靠利益維係,要麽一直保持超前,要麽就得在關鍵之處留一手。

  前者不是什麽人都能做到,後者徒弟肯定會在背後罵娘。

  許秋認為誠心待人,至少不會麵臨最壞的結果。

  就像他和韓嘉瑩,雖然嘴上他說的是“投資”、“實驗工具人”。

  但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是會站在提升學妹實驗能力的角度,而非隻顧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