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夢想
作者:肥美的韭菜      更新:2020-09-07 16:18      字數:2422
  許秋拿著沒吃完的冰激淩盒子,返回實驗室。

  “學弟,和魏老師談的怎麽樣?”陳婉清道。

  “還好吧,就是感覺進展稍微有點快,”許秋道

  “我剛提出要在這邊直博,魏老師就直接給我輔導員打電話,把這事敲定了下來。”

  陳婉清捂嘴輕笑,說道

  “你們還聊了什麽呢?”

  “沒有了呀。”許秋道。

  “好吧,我現在還記得我剛來這邊,找他讀博時發生的事情,”陳婉清回憶道

  “他當時給我講,有機光伏領域是多麽多麽的有前景,發文章非常容易,畫了好大的一張餅。

  結果等我進入實驗室,開始做實驗時,才發現並不是他講的那樣。

  我幾乎是從零開始,不斷的調試設備,摸索實驗條件,器件做了一大批,一測效率全是零。

  而且周六時常還要加班,一直持續了大半年,直到這學期才好一點。

  哎,想想當初就是被他忽悠了。”

  “至少現在情況還不錯嘛。”許秋安慰道。

  “對了,學姐也是提前過來這邊的嗎?”

  “是呀,碩士畢業答辯剛結束,六月份我就來這邊了,”陳婉清道

  “碩士畢業生要讀博士的話,一般不需要筆試,隻需要得到導師的認可,然後在招生的時候,通過係裏的麵試就可以了。

  因此,一般都要提前聯係導師的,基本上導師同意了,讀博這事情就成功一大半,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怎麽順利畢業。

  除了碩博連讀那種,大多數的博士生,研究的領域和碩士期間都不相同,有的甚至是完全不相關的兩個領域。

  像我,之前碩士是做有機聚合物的靜電紡絲,讀博士現在在做有機光伏,稍微還能沾上點邊。

  而碩士和博士期間研究領域的不同,也是博士生難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

  博士剛進組,首先要學習課題組裏的各種儀器,閱讀大量新領域的文獻,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這基本上第一年就過去了。

  第二年,開始正式研究。

  第三年,要準備寫畢業論文以及找工作了。

  同時,博士期間還要修讀大概學分的課程,還要處理一些學校相關的事務。

  看似是博士三年,其實真正的黃金研究時間隻有一年。

  要是這一年內搞不出來一篇大文章,或者水兩篇小文章出來,那基本上就等著延畢吧。

  因此,有一些高校博士的標準畢業年限是四年,延畢就是五年,比如隔壁友校魔都交通大學。”

  “聽起來博士好慘的樣子,”許秋道

  “不過學姐馬上就要發第一篇文章了,畢業壓力應該會小很多了吧。”

  “是啊,文章這東西,有了第一篇,熟悉了套路之後,想繼續發文章難度就沒那麽大了。

  其實魏老師當初也不算是完全忽悠我,至少這個領域想水文章還挺容易的,找幾種東西混一混,效率做上去,就是一篇文章。

  但搞科研總得有點夢想,我也想努努力,發一篇這種級別的文章,再不濟它的大子刊也行。”

  “?”許秋道“這應該是僅次於《自然》子刊,最頂尖的材料相關期刊了吧。”

  “差不多吧,定個目標,努力嚐試一下,要是實在實現不了,那水水文章畢業就好了。”陳婉清頓了頓,問道

  “許秋你呢,有什麽科研夢想嗎?”

  “我啊……”許秋遲疑了。

  他想起係統剛到手時,他內心的想法是讓有機太陽能電池從實驗室走出去,到達平民百姓家。

  但是,這一個多月以來的科研經曆,讓他明白這個夢想離他還有很遠的距離。

  如果將這個夢想比作建一棟大廈,他現在大概還在打地基。

  因此還是要務實一些,先樹立一個短期的目標。

  想到這裏,許秋說道

  “那我也定個小目標,博士期間就發篇《自然》吧。”

  “《自然》……的子刊嗎?”陳婉清道。

  “當然是主刊啦。”許秋道。

  “哇哦,誌向遠大啊,”陳婉清感慨道“《自然》主刊,有機光伏領域有多少年沒有發過了,可能有十年了吧。”

  “不過,要是學弟你能發一篇的話,那我肯定就是二作,以後出去也能跟別人說我發過《自然》了,嘿嘿嘿。”她說到後麵居然傻笑了起來。

  許秋見狀,把手在學姐的眼前晃了晃,說道

  “學姐,醒醒,你就沒懷疑過我能發嘛?”

  “據我的觀察,你呀,差不多有那麽的幾率能發吧。”陳婉清道。

  “就?”許秋不服道“看不起誰呢,信不信我明年就投一篇。”

  “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好吧,”陳婉清道:

  “搞科研想發這樣的頂刊,有天賦不夠,再加上努力還是不夠,最重要的是運氣,要老天爺賞飯吃,不然都白搭。

  你已經是我見過的人裏麵,科研天賦最高的了。

  之前我覺得吳菲菲的天賦最高,不過她的天賦點主要點在了寫文章上麵,所以她適合寫綜述。

  實驗方麵,她的上限估計也就是《自然》小子刊級別了。

  我自己呢,心裏有數,能發個都夠嗆。”

  “那段雲和田晴呢?”許秋問道。

  “田晴嘛,她誌不在科研,不好評價,她家住魔都,據說家裏有兩三套房,所以你懂的。

  段雲嘛,他很難講,一方麵,這一年來和他交集很少,另一方麵,他做的領域和其他人差別太大了。

  我、吳菲菲和田晴雖然領域各不相同,但總歸都是做太陽能電池的,而段雲他在搞熱電。

  之前他都是去同基大學蹭儀器,現在要自己搭設備,之後還要做實驗,要是成果出的慢,估計得延畢。”

  許秋有些同情的望了一眼手套箱中的段雲,說道

  “對了,你和段雲都是同一屆的博士,是怎麽一起到魏老師這邊的呢?

  我聽說係裏每個博導一年隻能招一個博士和一個碩士。”

  “我是先找到魏老師的,後來段雲被他老板推薦過來,魏老師也收了他。

  但是魏老師的招生名額已經用掉了,他就找到副係主任方光武,從那邊借了一個名額。

  也就是說,段雲是掛靠在方光武名下的,但實質上是來魏老師這邊幹活的。”陳婉清道。

  “原來是這樣,係裏的騷操作還挺多。”許秋道。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隻要不是違反原則的事情,都是可以通融的,”陳婉清道

  “主要還是材料係的師生比例問題,都快接近:了,要是不做招生限製,很有可能一些副教授導師連續幾年都找不到人。

  像是化學係,老師少,學生多,所以一個老師招三個碩士生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