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準備取經
作者:肥美的韭菜      更新:2020-08-15 16:20      字數:2513
  第二天,許秋打開輔助係統,繼續鑽研文獻。

  第五步是閱讀文獻的引言部分。

  研究者們發表一篇Article或mmunication文章,講述他們所做的工作,本質上就是在講故事。

  而引言部分就是告訴讀者,我們為什麽要講這樣的一個故事,或者說我們做這樣的一個工作的必要性。

  故事可以是這樣的:

  甲:我在野外發現了一種具有白色皮毛的新生物,我將其命名為X獸,我把X獸抓了、宰了、燉了,發現X獸肉質鮮美,很好吃。

  也可以是這樣的:

  乙:基於甲的發現,我也去野外抓了隻X獸,也把X獸抓了、宰了、燉了,發現X獸肉質鮮美,很好吃。但是如果撒上胡椒粉、辣椒粉、椒鹽等調味品,會更加好吃。

  丙:基於甲的發現,我在野外發現了一隻具有黑色毛發的X獸,我把黑X獸抓了、宰了、燉了,發現黑X獸肉質發柴,不好吃。此外,我還用豬肉和黑豬肉做了一組對照組,發現黑豬肉更好吃。最終得出結論,肉質鮮美與否和毛發顏色無明顯相關性。

  丁:基於甲乙丙,我發現X獸烤著吃更好吃。

  戊:基於甲乙丙,我發現X獸和黑X獸肉按95:5的質量比混合,燉著吃比純X獸肉更好吃。

  他們的實際工作可能是這樣的:

  甲:我合成了一種新材料,分子式是C-60,我將其命名為富勒烯,通過一係列表征手段,發現C-60有許多優異的理化性能。

  乙:基於甲的發現,我成功合成了C-60,通過一係列表征手段,得到的數據和甲差不多。然後對C-60進行表麵修飾,得到了更佳的理化性能。

  丙:基於甲的發現,我成功合成了C-70,通過一係列表征手段,發現C-70的理化性能不如C-60好。

  ……

  其中,甲通常是行業大佬,在“野外“這個大領域中,開創出“X獸”這個小領域,這樣的工作一般都是發表在一流期刊上;

  乙和丙緊跟大佬腳步,雖說創新性不足,但隻要動作夠快,能夠快速做出成果,也能發表在二流期刊上;

  至於丁和戊,因為下手太慢,就隻能在三流期刊上灌灌水了;

  再之後的跟風者,如果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觀點或是結論,就隻能在SCI三區、四區灌水了。

  那麽,對於甲之後的人,他們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意義呢?

  自然是有的,個人的精力終究有限,靠一個人或是一個團隊把整個領域研究透徹是不現實的。

  而且,哪怕某個人研究了諸如“人和X獸基因相似度高達82%”之類的,看似無厘頭的項目,也是有意義的。

  因為科研本質上是人類對未來的投資,是留給子孫後代們的財富。

  事實上,絕大多數,超過99%的科研成果在發表後幾十年內,都找不到實際應用價值。

  但總歸有那1%的成果,可能在未來的一天,被一位研究者看到後從中獲得靈感,找到了他科研拚圖中缺失的一角,進而推動某個領域向前邁進一大步。

  對於一篇Review來說,引言部分的作用也是類似的。

  通常是用來告訴讀者,我們為什麽要研究這個領域,這個領域的發展曆程,以及這個領域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相較於摘要和結論,引言部分較長,顯然不能很快將三篇文獻的引言部分都看完。

  許秋略作思考,選擇了先看發表在《化學評論》上的那一篇,畢竟這篇影響因子最高嘛。

  第一段主要介紹“為什麽要研究有機光伏這個領域”。

  借助有盜和穀狗,許秋將其翻譯並總結,然後記錄在了自己的科研小本本上:

  “太陽能是清潔、環保、無汙染的可再生能源。

  傳統基於矽、CIGS等非金屬的太陽能電池,雖然有著高光電轉換效率(15%以上),已經商業化,但其成本高,且製備時會產生環境汙染廢棄物。

  近些年,有機光伏材料,因具有價格低、質量輕、可以製備柔件等優點,而備受研究者們的關注。

  有機光伏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仍較低,目前最高10%。”

  然後,又在後麵補充了自己的感悟:

  “對於太陽能電池,核心指標就是光電轉換效率,決定了它能把多少太陽光能轉換為電能。

  無機電池的轉換效率15%以上是商用程度,也就是在大批量工業化生產的條件下,而有機電池的10%是停留在實驗室的階段,要是工業化生產,能不能達到5%還是個未知數。

  看來,有機光伏領域還任重而道遠啊。”

  第二段主要介紹“有機光伏的發展曆程”,許秋總結並記錄下來:

  “1986年,Tang等人首次發表了關於有機光伏器件的文章,光電轉換效率隻有1%。

  六年後,Heeger和udl課題組,采用共軛聚合物MEH-PPV和C-60作為雙層有效層,並發現產生電流的原因是MEH-PPV在吸收太陽光後將電子轉移至C-60,因此將這兩種材料命名為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

  隨後,研究者們發現將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混合後,製備體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光電轉換效率更高;

  直到現在,體異質結仍是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中最廣為使用的有效層結構。

  光電轉換效率等於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密度和填充因子的乘積,除以輸入功率。”

  然後他用熒光筆,將出現的“共軛聚合物、電子給體、電子受體、體異質結、有效層、填充因子”等不熟識的專業術語標出。

  最後一段,介紹了本篇綜述的行文順序:

  “這篇綜述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新型給體材料的設計技巧;加工條件對於有效層形貌的影響;有效層中空穴遷移率的測量方法;三元/全聚合物有機太陽能電池;環境穩定型有機太陽能電池。

  最後,我們總結了有機光伏領域現存的問題,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段看著好像沒什麽幹貨啊。”

  許秋心裏想著,不過他還是將其記錄到了小本本上麵,然後用熒光筆標出“形貌、遷移率”。

  文獻閱讀熟練度+10%

  看著自己小本本上記錄了滿滿當當的一頁,許秋感到非常滿意。

  也許,這就是探索一個未知領域的樂趣吧。

  可隨即,他看到了那長達60多頁的正文,剛剛收獲的喜悅被衝淡了不少。

  “自己的科研路,同樣任重而道遠啊。”

  第六步。查看正文。

  ……

  ??

  許秋等了半天,發現既沒有額外的提示,也沒有像之前幾步的舉例說明,隻有四個字“查看正文”。

  稍微想了想,許秋覺得應該是自己推演得到的三階文獻閱讀,熟練度太低了。

  “決定了,下午就去找學姐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