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 112 章
作者:蓬萊客      更新:2020-08-14 08:47      字數:5976
  晉江文學城歡迎您洛神雖無緣見得,但依然能夠想象此刻城外那一幕正在進行中的盛況。

  驕陽豔豔當空,旗纛漫天遮日,數萬為國立下赫赫軍功的將士,盔甲鮮明,在無數民眾的注視目光之中,整齊地列陣於城外的君王台下,接受著來自君王的閱視。

  而她的父兄和未來的夫婿,恰正位列其中。

  洛神為自己有這樣的親人而驕傲。

  從一大早起,她就無心別事,極力按捺住迫不及待的心情,盼望著父親他們能早些踏進家門。

  從戰事爆發,父親離家都督江北之後,到如今,感覺仿佛已經過了很久很久。

  洛神非常想念他們。

  ……

  犒軍順利結束。

  皇帝在身後萬軍齊聲所發的震天般的恭送聖駕聲中,先行起駕回了皇宮。

  高嶠和他身後的高氏家族,毫無疑問,是今日最為風光的一個家族。

  京中那些僑姓次等士族和三吳本地士族,無不以能和他說上一兩句話為榮。

  至於民眾,更是興高采烈,儀式結束,遲遲不願散去。但他們議論最多的,卻是另一個人的名字。

  這個名字,因為今天的這場犒軍儀式,迅速地傳遍全地,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個名字,叫做李穆。

  據說,是他單槍匹馬殺入臨川王的陣前,從千軍萬馬的重重包圍之下,救回了一個被俘的高氏子弟。

  據說,是他挫敗了夏人進攻義陽的圖謀,率領區區不過兩千守軍,血戰江關,硬是擋住了數萬敵軍的輪番進攻,直到援兵到來。

  也是他,先鋒敢死,在江北的大戰之中,帶著部下五戰五捷,所向披靡,立下奇功。

  今日,興平帝在接見完以高氏為首的其餘參與戰事的陸氏、許氏等士族功臣之後,特意點他出列,封他為虎賁中郎將,並破格賜下金獸袍,絲毫不加掩飾對他的欣賞之情。

  皇帝都如此,更毋論民眾了。

  倘若這個名叫李穆的年輕人出身士族,民眾也就如他們習慣的那樣,隻會對他仰望而已。

  正因為他出身寒門,在這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以門戶決定了一切的虞國,是一個從最底層一步步走到今天這種榮耀位置的典範,無數的平民,仿佛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和子孫後代的希望,這才為之熱血沸騰,乃至狂熱崇拜。

  李穆的身邊,此刻聚攏了裏三層外三層的士卒,周圍堵了個水泄不通,歡聲笑語,不斷傳來。

  楊宣尋來時,見到的便是如此一幕,也未打斷,隻含笑立於一旁。

  李穆很快看到了楊宣,排開人群出來,向他快步走去,見禮。

  楊宣忙托住他,笑道:“你如今也位列將官,且得了陛下親賜的金獸袍,榮耀非我等所能及。往後見了我,再不必多禮了。”

  大虞皇帝給臣下的賜服分兩種,文官鶴服,武將獸服。前者代表安定,後者意寓威武。

  朝廷南渡之前,對於臣下來說,能獲得一件賜服,往往被視為無上之榮光。南渡之後,因皇權本就是靠士族扶持而起,一蹶不振,頂級士族,幾乎能與皇族並貴,慢慢地,這樣的榮耀,對於士族來說,或許不過也就是隻是錦上添花而已,但對於出身寒門的人來說,能獲得一件賜袍,依舊是夢寐所求。

  李穆道:“末將僥幸能有今日,全仰仗將軍的一路提攜。將軍理當受我一拜。”

  楊宣見他絲毫沒有因為今日所得的榮耀而生出驕矜,對自己依舊以禮相待,心下寬慰,笑道:“許司徒此次對你也是多有讚賞,在我麵前,提過數次。此番陛下便是沒有封賞,司徒也不會虧待你。有司徒和高公提攜,往後你前途無量。他二人如今就在營帳,你且隨我來,拜謝完畢,今夜咱們不醉不歸!”

  李穆並未抬步,眺向遠處那座許泌和高嶠等人所在的大帳方向,片刻後,說道:“楊將軍,你可還記得,從前高相公曾許諾,無論我所求為何,必定應我之事?”

  楊宣哈哈大笑:“自然了!當時相公許諾,擲地有聲。何止我楊宣一人聽到,入耳者眾矣!”

  他說完,打量了下李穆,笑道:“怎的,莫非你已想到了所求之事?正好,高相公也在,你趁這機會提出來便是。我料你無論所求為何,相公必會應允你的。”

  李穆道:“此事,恐怕我需借將軍之力了。”

  “何事?竟然還要我來助你?”

  楊宣有些驚訝,隨即又笑:“你盡管說!但凡我能,必無所不應。”

  他拍了拍胸膛,豪氣衝天。

  “多謝楊將軍。”

  李穆一笑。

  “我之所求,便是高公之女。不知楊將軍願助我否?”

  楊宣起先臉上一直帶笑,忽然笑容定住,遲疑了下,看向李穆,語氣裏帶了點不確定:“敬臣,你方才在說什麽?高公之女?”

  “高相公的女兒?你想求娶於她?”

  他頓了一下,用強調的語氣,重複了一遍。

  “正是。我之所欲,便是求娶高公之女。”

  李穆應道。

  “你……你怎會有如此念頭?莫非是在與我玩笑?”

  楊宣遲疑了下,又問,語氣裏充滿了迷惑。

  “我欲求娶高公之女。”李穆隻又如此道了一遍。

  “將軍若能代我將所求轉呈到高公麵前,李穆不勝感激!”

  楊宣盯著神色如常的李穆,雙眼越瞪越大,連長了滿臉的絡腮胡,都沒法遮掩他此刻那極度震驚的神色。

  他忽然臉色一變,看了下四周,道:“你隨我來!”轉身匆匆而去,入了自己的營房。

  等李穆也跟隨而入,楊宣叫了兩名親兵,命遠遠地守住營門,不許旁人靠近,這才轉過了身。

  “敬臣,你莫非糊塗了?你怎會生出如此荒唐之念?高公何人?我等又是何人?你當也知,如今士族當道。以高氏之望,相公便是再感激你救了他的侄兒,也絕不會將他女兒下嫁給你。你聽我的勸,還是趁早打消了這念頭,千萬不要因此見惡於高相公,自取其辱!”

  他的神色凝重,語氣更是異常嚴肅。

  李穆卻神色不動,依舊微笑道:“多謝將軍的提點。隻是求娶高公之女,是我李穆生平唯一夙願。高公當日既應許我可求我所想,如今便是自不量力,我也要試上一試。”

  楊宣不停搖頭:“敬臣,你以弱冠之年,便晉位虎賁中郎將,放眼朝廷,何人能及?以你的能力,日後前途,必定遠遠勝於我,何況今日,連陛下也如此看重於你,你大可不必如此心急!高公當日便是當眾向你許下諾言,也不過是他一時隨口之言罷了。旁的事還好說,此事,他必定不會應允。你卻怎就拿去當了真?”

  李穆說:“我求娶高公女之心願,由來已久,既有機會,若不試上一試,怎會甘心作罷?將軍若覺為難,末將亦不敢勉強。末將先行告退。”

  他向楊宣行過拜謝之禮,隨即轉身要走。

  沒有打消掉自己這個愛將的荒唐念頭,楊宣怎可能就此放他離開?立刻上前一步,擋住了李穆去路。

  “敬臣!窕窈淑女,君子好逑,我懂!隻是我聽聞,高氏與陸氏向來互通婚姻,兩家早就有意聯姻,如今想必也要議親了,高家怎會在此時舍陸氏將女兒下嫁給你?何況,你可知道,士庶分隔森嚴,遠非你能想象?那些自視清高之人,連同座尚且不願,何況通婚?便是偶有尋常士庶兩族通婚,那士族的親友亦以為恥,從此不肯相互往來。以高氏之尊,怎會自跌身份?”

  楊宣勸著愛將,自己卻也被勾出了積壓已久的心底之怨,又恨恨地道:“我等祖上,功業赫赫,哪裏不如他們?如今士族子弟,當中多更是無能之輩,卻借了朝廷南渡之難,祖上攬功,仰仗門第之尊,便淩駕於我等頭上,視人為螻蟻牛馬之屬,供其差用,何曾將我等放在眼中?”

  他咬牙,長長地呼吸了一口氣,等平定下了翻湧的情緒,語重心長地道:“敬臣,你聽我一句,切莫拿那日高公之言當真!就此打消此念,免得求親不成,反遭人羞辱!”

  他勸著時,李穆一直默默聽著,等他道完,說道:“將軍一番善言,句句出於愛護,李穆感激,沒齒難忘。隻是將軍你也知道,我生性戇陋,心中有了執念,若不試上一試,便不甘心。多謝將軍,末將告辭了!”

  楊宣知他還是沒有打消念頭,無奈,長歎了一口氣:“罷了罷了,你既如此求我了,我又怎能視而不見?隻是你要知曉,高公或是不會計較你的唐突,亦肯替你隱瞞。世上卻沒有不透風的牆。你求親被拒也就罷了,日後難免也會被人知曉,落人恥笑。況且司徒那裏,恐怕也會疑心你攀附高公,怕有所不快……”

  李穆微微一笑:“將軍所慮,不無道理。故煩請將軍,可先將此事告知司徒。倘若司徒亦以為不妥,我便打消此念,再不提及半句。如何?”

  楊宣苦口婆心,苦勸良久,終於聽他被自己勸得有所鬆動,鬆下了一口氣,忙道:“甚好!那我先稟司徒。若是不成,你切莫再執著此念!”

  李穆向他深深一揖:“多謝將軍!李穆在此靜候將軍回訊!”

  “回去!命李穆自己出麵,予以否認。”高嶠道。

  高七遲疑了下:“他若是不願……”

  “由不得他了。”

  高嶠冷冷地道,一邊說著,掉轉了馬頭,正要催馬離去,忽聽身後,隨風傳來一道熟悉的笑聲。

  “景深!你來正好!愚兄正想尋你……”

  高嶠循聲回望,見轅門裏出來了幾人,當先之人,可不就是許泌?其後隨著楊宣等人,無不麵帶笑容,朝著自己,快步而來。

  高嶠眉頭不易覺察地微微蹙了一蹙,遲疑了下,翻身下了馬背。

  “景深,愚兄方才偶來兵營,不料恰好聽到了個天大的好消息。道李穆求親,景深以當日許諾之言,慷慨應允,答應將愛女下嫁於他?果然是一諾千金,愚兄感佩萬分。軍中那些將士聽聞,更是群情激湧。李穆此求,目下雖是唐突,但我料他非凡俗之輩,日後必是大有作為。景深得此佳婿,可喜可賀!”

  許泌說完大笑。笑談聲中,引來了附近不少的兵卒。

  士兵們慢慢地圍了過來,望著高嶠,皆麵帶喜色。

  楊宣壓下心中萬千疑慮,遲疑了下,上前向高嶠見禮,麵上露出笑容:“末將代李穆,多謝相公……”

  高嶠未等他說完,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

  他抬目,緩緩環顧了一圈四周,抬高了聲音:“此為不實之言,其中想必有些誤會。更不知何人從中推波助瀾,以致於訛傳至此地步!”

  他說完,轉向楊宣。

  “楊將軍,煩你將我之言,代為轉達部下,希周知。李穆我極為賞識,但嫁女之說,實屬無中生有,絕無此事。”

  楊宣一呆。

  周圍士卒,麵上笑容漸漸消失,相互間議論著,起了一陣低低的嗡嗡之聲。

  李穆在這些普通士卒的眼中,極有威望。

  今早,聽到這個不知道哪裏開始傳出的消息之時,這些人無不為之感到興奮,在心底裏,甚至生出了一種與有榮焉之感。

  士庶分隔森嚴,地位尊卑,一目了然。

  而李穆卻破了堅冰。他做到了他們這些人從前連做夢都不曾想象過的事情。

  所以他們才會對這個消息加倍感到興奮,不過半天,便傳得整個軍營都知道了。

  “司徒,我另有事,先行告退!”

  高嶠不再多說,翻身上馬,縱馬而去。

  許泌望著高嶠離去的背影,眯了眯眼,唇邊的那抹笑容,愈發顯得意味深長。

  ……

  高嶠離開軍營,又即刻入城趕往家中。

  多年以來,建康城中的民眾,已極少能在街上看到當朝高官以馬代步。

  那些士族,出入無不坐著牛車,以為風度,騎馬則被視為下等武夫的行徑。忽見相公騎馬從城門入內,哪個不認得他?不禁驚詫,紛紛停下觀看。

  高嶠心急火燎,恨不得立刻插翅趕回家中,哪裏還顧的了這些?一口氣驅馬趕到高家大門之前,那門房正站在台階上,左顧右盼,麵帶焦色,忽然看到高嶠從遠處騎馬而來,鬆了一口氣,急忙奔了上前。

  “相公!長公主方才正尋相公呢!相公回來正好!”

  高嶠心裏咯噔一跳。

  昨夜他將此事瞞著蕭永嘉,便是因了蕭永嘉的脾氣。怕她知道,反應過激,萬一要將事情弄大。

  考慮過後,他尋了高胤,將事情告知,叫他先代自己出麵見李穆。

  最後,是悄悄將這事情解決了,李穆知難而退,此事止步於自己,也就過去了。

  他沒有想到的是,才一夜功夫,這事竟就發展到了如此地步。

  方才一路回來,心裏原本還抱著一絲微末希望,希望這消息還不至於傳到家中。

  果然,還是遲了一步。

  高嶠眉頭緊皺,翻身下馬,匆匆行至後堂,沒看到女兒的身影,卻撞到了蕭永嘉投來的兩道目光。

  蕭永嘉坐在那裏,麵容陰沉,看到自己,立刻站了起來。

  “你隨我來!”語氣極其生硬。說完,轉身朝裏而去。

  阿菊看了過來,目露忐忑之色。

  高嶠默默跟上,行至內室,那扇門還沒來得及關,蕭永嘉便怒喝:“高嶠!你是昏了頭不成?竟做出這樣的事!把我女兒,嫁給一個武夫?”

  高嶠急忙擺手:“阿令,你聽我說!絕無此事!”

  跟了過來的阿菊急忙代為關門,自己走得遠些,命下人不得靠近。

  事已至此,高嶠再不敢隱瞞,忙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當初他救了子樂,我一時不備,許下諾言。當時何曾想到,他如今會開口求娶阿彌?故今日召他去了雀湖的莊子,原本是想叫他自己打消了念頭,此事也就過去了。沒想到……”

  “啪”的一聲。

  蕭永嘉大怒,一掌擊在了案幾之上,打斷了高嶠的解釋。

  “哪裏來的狂妄之人!不知天高地厚,仗著救過六郎,竟就敢肖想我的女兒!”

  “還有你!出了這樣的事,你竟不告訴我一聲!若不是今日事情鬧大了,你打算就這樣瞞著我?”

  高嶠一語不發,任由蕭永嘉大發脾氣,片刻後,忽想了起來:“阿彌呢?她可也知道了?”

  想到女兒聽到這消息時可能會有的反應,不禁愧疚。

  蕭永嘉冷笑:“還用你問?我早就叫人瞞著她,半點兒也不能讓她知道!陸家那邊,也派人過去傳了口信了!”

  高嶠鬆了一口氣,低聲道:“此事確實怪我考慮不周。你怎麽罵都對。你且消消氣,莫氣壞了身子。我先出去一趟,把事情給徹底了結。”

  “你放心,這回定不會再出岔子了!”

  “你能做成什麽事?”

  蕭永嘉冷笑。

  “用不著你了!那個叫什麽李穆的,還是我親自去會會他好了。我倒要看看,他到底生了如何的三頭六臂,如此不自量力,竟敢打我女兒的主意!”

  高嶠最擔心的,果然還是發生了,忙阻攔:“阿令,你莫去了,還是我來。你在家,安心等我消息便是。”

  “女兒名聲如此被人糟踐,你叫我怎麽安心?”

  蕭永嘉怒氣衝衝,一把推開高嶠。

  “我自己去!”

  “阿令!”

  高嶠正攔著蕭永嘉,門外又跑來一個下人,隔著門嚷道:“相公,長公主!宮中傳來了話,說陛下命相公入宮,有事要見。”

  夫妻對望一眼,停了下來。

  ……

  為慶賀江北大捷,朝廷休沐三日。

  高嶠又趕至皇宮。

  當今興平帝在太初宮裏見了高嶠,邊上是許泌,已經早於他入宮了。

  興平帝和長公主是同母所生,幼年之時,在宮中曾險遭人毒手,得長公主所護,故關係親近,加上高嶠素有威望,為士族領袖,興平帝對他一向極是客氣。

  高嶠行過叩見之禮,興平帝立刻親自下榻,將他托起,笑道:“此處無外人,卿何必與朕如此拘禮?上坐。”

  高嶠連稱不敢,興平帝便也不再勉強,望著高嶠,笑說:“朕一早起,便聽到禦花園中喜鵲鳴啼,本來疑惑,想近來宮中並無喜事。哪隻方才,才知鵲鳴為何。聽宮人言,你願放下門戶之見,將阿彌下嫁李穆。朕便召來許卿相問,才知此事為真。朕很是欣慰。此次江北大戰,李穆立下汗馬功勞,放眼我大虞,何人能及?更難得卿不忘當日之言,一諾千金,願將阿彌下嫁李穆,成就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