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節省了三四文
作者:約翰牛      更新:2020-12-11 13:50      字數:2294
  看著遼皇宮的廢墟,蕭幹很難說出此刻心中的所有感受。

  他的腳下便是曾經氣勢恢宏的仁政殿,如今清理之後隻剩下一片白地。

  盡管這裏曾經有著他最為風光的時刻,但諾大的帝國頃刻崩塌,速度之快讓所有人猝不及防。

  到現在他都不明白,坐擁百萬鐵騎橫跨萬裏的泱泱大國,怎麽就打不過連文字都沒有的兩萬野蠻人呢?

  當然,他聯想到宋軍此前的敗績,二十萬人在他幾千人的奇襲之下一夜崩潰,而宋國的文明程度比遼國更高……

  難道,文明與野蠻的衝突,注定是文明一方落敗嗎?

  但是,當他看見年輕俊逸的韓逍遙,卻找不出半點凶蠻的痕跡。

  斯斯文文溫潤優雅的年輕人,似乎專注於兒戲一般的泥沙之中,這就是令鎮國軍和常勝軍心服口服的鎮北王?

  嚴格意義上,蕭幹說的不太準確,韓逍遙正在試驗全新的蜂窩煤。

  燕京附近有不少煤山,作為重要資源,接管燕京後,王安中第一時間收歸國有。

  當然,經營煤炭獲利豐厚是常識,此前燕山府與常勝軍曾經就煤山獲利分配問題討論數次,均不歡而散。

  現在,不用爭了,韓逍遙訂下規則:撲買製,民營。

  煤山的撲買定於三日後,無論軍事還是民生,煤炭都是重要的資源,韓記商會肯定要拿在手中,但韓逍遙沒有打算破壞遊戲規則。

  既然是撲買經營,獲利自然是非常關鍵的一條,尤其在燕雲之地,民眾日常生火燒煮以及冬季取暖,都離不開價廉物美的煤炭。

  掌握了煤山,日進鬥金絕非虛言。

  在了解民眾煤炭使用情況後,韓逍遙意識到蜂窩煤的巨大優勢,從成本上以及燃燒效率上,全麵碾壓原始的粗放式的使用方法。

  所以,煤粉、黃泥、易燃雜都收集起來,同時還作了一批煤爐和手提式煤餅機。

  將不同配料按照比例混合,加水攪拌,再製作蜂窩煤餅,這便是韓逍遙與塗雄今天要做的試驗,通過燃燒效率確定撲買出價的合理額度。

  作了幾個煤餅之後,韓逍遙忽然笑著邀請一旁默不作聲的客人。

  “蕭大王不想試試嗎?”

  客隨主便,蕭幹沒有拒絕,接過機子學著做起煤餅,失誤幾次後,才算做的有點樣子。

  韓逍遙又邀請蕭幹到小桌邊坐下,為對方斟上茶水後問道:“聽聞蕭大王有會晤的想法,這幾日偏偏都忙得不可開交,拖至今日,還請見諒!”

  已經身為階下囚的蕭幹,自然不會自找沒趣地責問對方,而是笑答:“鎮北王挾赫赫武功入主燕雲未久,自然日理萬機,蕭某一介敗軍之將,得蒙召見,不敢有怨言,隻是……”

  韓逍遙見他欲言又止,便大度地說道:“蕭大王但說無妨,本王從不因言治罪。”

  “隻是蕭某沒想到,堂堂鎮北王居然將軍國重事放置一旁,卻閑情逸致地在此做‘蜂窩煤’,為何?”

  韓逍遙看著忙碌的親衛們,將各種配比的煤餅做好晾曬,微笑著說道:“在我看來,這煤餅便是很重要的軍國重事,事關每個普通民眾,稍後讓蕭大王看看這份閑情逸致是否值得。”

  見對方不怒不惱,蕭幹也不知道他在賣什麽葫蘆,隻能耐心等待。

  夏日光照充足,煤餅很快就幹透了,於是,十個煤爐同時引燃煤餅,開始燒煮食物。

  一個時辰左右,十種配比的煤餅有了結果,煤六泥二雜物一的配方,在燃燒率和時長上最經濟實惠。

  韓逍遙得到首次結果,為了慎重,便讓人再次測試,同時還要做封閉爐門的燃燒測試。

  拿著記錄測試結果的紙簽,韓逍遙對蕭幹說道:“若蜂窩煤推廣普及,百姓可以節省此類開支接近四成,每日應能省下三四文錢……”

  蕭幹簡直無語了,三四文錢,一月也不過百文,這算什麽軍國重事?

  韓逍遙留意到蕭幹眼中的不屑,便問道:“蕭大王看不上這三四文錢?”

  蕭幹保持應有的禮儀,淡淡地說道:“蕭某愚見,若是做些整軍備戰、耕種畜牧、文教百工等事務,應該更能彰顯鎮北王關切民生之仁德。”

  韓逍遙點點頭,卻說道:“蕭大王說的這些自然很重要,但柴米油鹽是生活必須品,任何一樁都非同小可,蜂窩煤省下的三四文錢看起來不值一提,可它卻能推動燕京乃至燕雲全境快速全麵地恢複安定繁榮!”

  蕭幹明顯不信,就這還恢複繁榮,糊鬼呢?

  韓逍遙問道:“蕭大王想必見到燕京內外是何等狀況了吧?”

  蕭幹一路走來,雖然僅僅走馬觀花,但想想也知道,女真洗劫之後燕京元氣大傷,民生寥落工商慘淡,沒有十年八年肯定恢複不過來。

  於是,韓逍遙給蕭幹也講了一遍小鎮債務的故事,最後說道:“莫要小看這三四文錢,它將撬動燕雲工商全麵複興的重擔。”

  蕭幹愣住了,雖然不想承認,但他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在韓逍遙的描繪中,一文錢流通起來,可以起到十文甚至百文的作用。

  以燕京如今三萬戶人家的規模來說,每天有十萬文至少流通十次,就能產生一百萬文的經濟效益,再輻射到燕雲全境,這種規模簡直不可想象。

  可是,這種奇怪的想法,他是怎麽知道的?

  見蕭幹沉默,韓逍遙坦言道:“作為奚人之主,你的真實來意大概是擔心族人的安危,而且秋冬將近,箭苛山並非過冬的好地方……”

  蕭幹猛然一抖,抬頭盯住對方。

  “燕雲之民,不管漢族、奚族、契丹族,我會一視同仁。每戶三十畝地一頭牛,一成稅收,你的族人隻要肯遷到燕京,同樣享受這個政策。對了,燕雲各地都需要有本事的人才,會有公開的招募,他們隻要符合要求,可以不受影響地被聘用,甚至從軍也可以。”

  蕭幹不可置信地問道:“若是蕭某從軍呢?”

  韓逍遙笑道:“隻要服完勞役,蕭大王可以自行應募。”

  “你,到底想做什麽?”蕭幹實在搞不懂對方為何會毫無顧忌地對待自己。

  “我認為賞罰分明隻是手段,最重要的是內心的認可,我想象的國家與朝廷,最起碼應該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要能最大限度地掃除醜陋與不公,讓每個人都有享受光明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