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章 意見分歧
作者:約翰牛      更新:2020-09-15 01:13      字數:2457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既然推測出朝廷接下來的動作,韓逍遙召集核心層開會商議。

  除了張誠與沈三娘在東京,剩下韓記股東全數到場。

  等元十四、沈二娘、孫誌、李道一、塗雄、司馬橫如、鍾福、郝仁、肖富貴、卓大妮、蔣雀兒落座後,韓逍遙率先開口。

  “韓記商會現在有了上千萬貫的錢財,士兵八百,預備役人員一千五百,流民總人口兩萬四千餘人。目前絕大多數人都能在荒原上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大家說,這樣的日子好不好?”

  這種情況當然好,都是剛從苦日子裏熬過來的,哪能不知好歹?

  唯有肖富貴知道,韓逍遙作出了決定,肯定是不甘引頸就戮,故而為反製禁軍促進內部凝聚共識。

  反正他對整個大宋君臣沒有一絲好感,所以樂見其成。

  就在眾人憶苦思甜的時候,韓逍遙拋出一句話,讓眾人的心懸了起來。

  “據可靠消息,朝廷有些人無視我們為了荒原人做出的努力和工作,正在謀劃著打壓、削弱韓記,甚至抽調了大批禁軍前來,準備消滅我們韓記!”

  “誰?是哪個王八蛋這麽壞?師父,讓我去殺了他!”

  蔣雀兒毫不懷疑師父的話,聽到有人想消滅韓記,不由得怒火衝天!

  但其他人則錯愕莫名,一時間麵麵相覷。

  司馬橫如、孫誌等人皺著眉頭追問消息來源。

  韓逍遙便讓肖富貴將禁軍不正常的調動的情況複述了一遍。

  元十四聽到禁軍隻有一千八百人,鬆了一口氣。

  “會長,隻要八百鄉兵在,別的不敢說,但浮橋大營絕對有來無回!”

  嘩啦!

  韓逍遙拉開牆壁上的東京地區地形圖。

  在三個多月的摸底過程中,二十萬禁軍的駐防圖清晰地標注出來。

  城東主營區,六萬。

  南營,三萬。

  西營,三萬。

  城內東西大營各一萬。

  內城三門各有三千人。

  黃河南岸,凡是浮橋、渡口附近,一律駐紮了數千禁軍。

  距離韓記營地最近的就是堤北浮橋大營,一千五百名步卒,三百名騎兵。

  二娘問道:“為何鄆王與皇城司會消滅俺們?俺們又沒招惹他們……”

  蔣雀兒沒好氣地說:“還不是想當皇帝?連東京城的孩子都知道的事~”

  司馬橫如摸了摸胡須,麵色嚴峻。

  雖然他作為兵家傳人,他希望能夠將畢生所學發揚光大,最好名垂青史。但這次的消息實在太過驚人,以至於眾人驚慌失措,他一時間倒不太好說些什麽。

  想了想便故意追問道:“以我們鄉兵和預備役的訓練水準,即便朝廷派來三千兵馬,他們也未必敢輕舉妄動,會長是否過於緊張了一些?”

  韓逍遙歎了口氣,說道:“說實話,即便朝廷派一萬人馬過來,我也不會擔心。可有一種情形非常可怕,我不認為韓記可以抵擋。”

  他這麽一說,大家都緊張了,連肖富貴也好奇起來。

  二娘也著急地詢問。

  韓逍遙拿著教鞭在地圖上點在原先孫誌駐兵所的位置,以略帶無奈的語氣回答。

  “我今天問過附近的村子,往年夏汛九成都在六月下旬,而泄洪的決堤口,幾乎都會選在這裏!”

  眾人一開始還沒明白過來,不是說禁軍嗎,怎麽說到汛期和泄洪上了?

  突然,所有人都意識到韓逍遙未曾說出口的緣由。

  一旦到了汛期,禁軍以泄洪為名偷偷決堤放水衝擊韓記營區,即便再多的鄉兵在自然之力麵前也無濟於事。

  但是,對於近三萬的流民來說,那將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災難,也是人禍。

  李道一難以置信地問道:“不能吧?俺們這裏可是有好幾萬人呐……”

  司馬橫如心裏跟明鏡似的,他若是禁軍統帥,肯定也會避免和韓記硬碰硬。

  何況,黃河決堤泄洪三年兩頭就來一回,今年決堤也是再正常不過,一旦洶湧的洪水破堤而下,韓記那些訓練有素的鄉兵和預備役,隻能成為水下冤魂。

  即便有少量韓記人員幸免於難,屆時再出動禁軍便十拿九穩。

  老夫子頓時後心直冒冷汗。

  “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決堤,否則營區的所有人和物,都會被大水衝走的!”

  韓逍遙點點頭說道:“我也是這麽考慮的,絕不希望禁軍決開河堤。但,我們隻要出手攔阻,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汙蔑韓記為叛軍,繼而派更多的軍隊前來鎮壓……”

  元十四可是知道,一旦被朝廷裏的那些大人物惦記上,結局往往都比較慘。

  他剛想發表意見,卻聽見孫誌先說道:“我們可否遷移至附近高處,避開洪水?”

  孫誌已經隱隱察覺韓逍遙有反抗之意,但他卻畏懼禁軍勢大,同時也不想以卵擊石掉了腦袋。

  盡管堤北鄉兵一個打兩個三個禁軍士卒,但東京城內外合計二十萬人馬,堆也能把區區一千餘韓記兵馬堆死。

  他看不到任何希望,忽而提出了退讓的主張。

  他的話音剛落,便得到了鍾福、塗雄、卓大妮等人的支持,避免與禁軍發生衝突。

  但,郝仁、肖富貴、蔣雀兒卻反駁,認為禁軍既然預謀動用武力,隻怕不會輕易讓韓記離開荒原。

  司馬橫如再次發言,距離汛期還有一段時間,提出可以與馮豫商量,逐步轉移流民,同時派人協助廂兵巡查北堤,防患於未然。

  於是兩方爭執不下,最終看向韓逍遙。

  韓逍遙感覺到退讓派的勢力不小,若是自己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直接掀桌子,難免會導致人心浮動,這將會大大削弱韓記的凝聚力,使得對抗禁軍的希望更渺茫。

  思慮再三,決定暫時采納退讓的建議,先將老弱婦幼和眾多物資送到安全的地方,以此試探對方的反應。

  他最後選擇距離荒原三十裏外的北丘山,作為暫時居住地。

  “生產部、堤北鄉兵、工程組、運輸隊,即日起抽調人員趕赴北丘搭建營地。而民政部、醫護院必須無條件配合這次遷徙,保障每天一千人前往新的營地。

  雖說荒原如今是我們的家,但為了最大限度避免災禍,保障流民人身安全,各位務必加強流民的說服與溝通工作!”

  散會後,韓記高層們三三兩兩討論著各項工作,以及禁軍是否真的會決堤放水?

  肖富貴與郝仁留了下來。

  “為何要退讓?”

  韓逍遙看了看肖富貴,便說道:“以退為進,未嚐不是一種態度,而且,等到禁軍和朝廷原形畢露,我們下一步計劃會更輕鬆一點。”

  雖然韓逍遙沒說是什麽計劃,但郝肖二人都心知肚明。

  禁軍絕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韓逍遙似乎也不想收手。

  這一仗遲早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