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南越武帝
作者:中丞佐吏      更新:2021-01-13 13:13      字數:4444
  隨著時間的推移,代軍大勝天子所率之中央大軍、天子下落不明的消息從函穀關傳出,抵達了關東各地。

  滎陽、睢陽一線的駐將,如申屠嘉、灌嬰等人,自是早就收到了長安發來的急報,對此沒做出太大的反應;反倒是駐紮於豐沛一線的周灶大軍,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騷動。

  申屠嘉歲所駐守的滎陽-敖倉一線,後續趕來‘參戰’的徹侯勳貴集團也是隱隱不安起來;若非申屠嘉手中的天子節,滎陽很有可能已被某位功勳卓著的勳貴所掌控。

  後方和前方兩道防線不穩,讓灌嬰竊喜起來,從而將南、北方向的探查工作忽略。

  便是在這種微妙的時刻,駐紮於淮陽郡、楚國境內的楚軍,悄然踏上了梁國的領土。

  及至於梁國北,一隻原本應該趕赴燕、代、趙交界處的精銳部隊,也悄然經由趙國南下,抵達趙國與梁國的交界之處。

  當消息傳至漢室南方之時,越地霸主,南越王趙佗,正在王宮之內,觀賞著眼前新打造的輦車。

  這輛輦車,由百年陳木以作車廂,黃繒以作車蓋,車衡的左邊,還有一根作裝飾之用的犁牛尾。

  黃屋左纛。

  封建時代,帝王的專屬特權。

  在如今漢室,帝王,即天子的特權,除黃屋左纛之外,也僅有十二琉冠冕,以及那塊由和氏璧篆刻而成的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普天之下僅一隻,趙佗自是弄不到。

  但黃屋左纛和十二琉冠冕麽···

  “陛下,長安探作來報:小兒禦駕親征於蕭關之外,大敗於代王之手,今不知下落!”

  聞言,趙佗猛然一拍手:“彩!”

  “速召丞相至宮內議事!”

  興奮之餘,趙佗不忘目帶貪婪的掃一眼自己的‘禦駕’,並交代寺人,將輦車好生安置,嚴加看管。

  回到王宮之內,趙佗不由陷入對往事的回憶當中。

  自接替死去的上官任囂,成為南海郡尉之後,百越之地,已逐漸歸於趙佗的掌控之中。

  桀驁不馴的本地部族,也在趙拓大開後-宮,與各部頭人成為迎親之後,逐漸變得順服。

  而丞相呂嘉,便是趙佗在收服本地部族期間,發現的一塊璞玉。

  “相國臣嘉,謹拜陛下。”

  思慮間,趙佗就聞殿內傳來一道朝氣蓬勃,又字正腔圓的秦腔。

  若說如今南越朝堂之上,有何人對中原文化的接受度最高,那無疑便是丞相呂嘉。

  這位出身越地,二十歲之前隻字不識,完全沒有讀過書的‘野人丞相’,在短短幾年之內,就成長為了趙佗鎮壓百越之地,自立為南越王的手足臂膀。

  對於南越的未來,這位丞相,也有著十分獨到的見解:越地多濕氣沼池,民桀驁不馴,未經開化;若欲為王霸之業,首當其衝者,當效法中原,以開民智。

  除聞呂嘉這個看法之後,趙佗可謂是驚為天人;對於越人‘野蠻粗鄙’‘刀耕火種’的固有印象,也是因呂嘉一人而悄然發生了變化。

  ——這幫自詡為勾踐後代的越人,絕對不是華夏通俗意義上的‘野蠻之人’!

  “丞相且坐。”

  淡笑著請呂嘉在身旁坐下,趙佗便坐回臥榻,將中原傳來的消息一並道出。

  在趙佗看來,如此良機,自己的丞相必然不會放過,也必然會幫助趙佗統合本地部族,北上中原!

  說來,南越與中原,即漢室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在過去數十年內,經曆了跌宕起伏的複雜曆程。

  漢室立,趙佗稱王,高祖劉邦遣使勸說趙佗,使趙佗最終接下了‘漢·南越王’印,成為了長沙王吳芮那樣的漢室外藩。

  但沒過幾年,高皇帝駕崩,新帝未冠之年而蒞臨神聖,一應大權流於呂太後之手。

  從那時起,南越與漢室之間的矛盾,便愈發尖銳了起來。

  即便未曾謀麵,趙佗都不得不對那個權傾天下的女子讚歎一番:若非女身,呂太後必有帝王之才!

  ——掌權之後,呂太後便正式下令:關閉高皇帝設於漢-越邊界的商市,嚴格管控鐵、銅等物品流通!

  隻此一著,便讓趙佗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百越之地,雖遠在越王勾踐之時,便已有了‘以為中原民’的記載;但由於地勢原因,百越與中原文化之間的交融,還停留在十分落後的階段。

  讀書認字,精耕細作且不說,就連刀耕火種這種在中原意味著野蠻的耕作方式,都是趙佗帶給南越百姓的!

  在此之前,越人對於耕作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撒一把種子,明年來收獲’的遠古時期。

  趙佗又希望以此山川阻隔之地為王霸之基,有朝一日圖謀北上;首當其中的,自然是金屬農具的普及,以及軍備的發展。

  而漢室一言不合,就切斷鐵、銅貿易的渠道,無疑是踩到了趙佗的痛處。

  在過去這十幾年內,趙佗早就單方麵宣布了脫離漢室,攜整個南越獨立,並不再接受長安下達的指令。

  半年之前,得知那個令人咬牙切齒的女人即將死去之後,趙佗更是腦袋一拍,以統合百越之地為誌,自號南越武帝,出入稱警!

  果不其然,趙佗稱帝一事,果真引來了呂太後的暴怒——黃屋左纛都還沒打造完成,周灶大軍,便已進入了處於漢越邊境的長沙國境內。

  當是時,趙佗第一時間召集大軍,趕赴南越與長沙國交界處,意與周灶大軍決一死戰!

  在民風彪悍的越地,隻有強大者,才會得到尊重和追隨!

  所以在趙佗看來,這一場仗,是南越並吞百越,統合嶺南的絕佳之機;隻要打敗周灶,乃至於隻要擊退,趙佗在南越的威望就將空前高漲,百越合一之事,也將成為秦掃六國那樣的滔滔大勢,不可阻擋。

  但最終的結果,卻大大出乎趙佗所料。

  周灶大軍還沒來得及成為趙佗王霸之業的墊腳石,就已經被南方的濕瘴給打敗···

  之後呂太後駕崩,長安又發生了一些讓人看不清的變故,再之後,便是上半年,漢室內部又鬧了內訌,周灶大軍北撤···

  而趙佗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周灶北上中原,然後泄憤般攻下長沙邊沿的幾座縣城,隨後無奈撤回嶺南。

  隻此一戰,就將南越的大半家底掏空;糧米軍械損耗不計其數,最終卻連周灶大軍的衣角都沒摸到。

  趙佗意料之中,將漢室中央大軍驅逐出長沙國,底定南越在越地的威望,奠定自己統一大勢的意圖,卻隨著周灶大軍的撤退而煙消雲散。

  數十日來,趙佗都將自己關在了深宮之中,遠眺著北方的故鄉唏噓感歎。

  也就是今日,原本應當用於巡視百越之地的黃屋左纛打造完成,才讓趙佗鬱結的眉眼舒展了些。

  身為秦將,對於秦統一天下的依仗,趙佗可謂再清楚不過。

  王奮七世之餘烈,臣舍身以輔佐,變法圖強,興建水利,將士用命,上下一心···

  等等等等,都是秦最終得以統一天下的原因。

  但是,秦之所以能在戰國末期,那長達一百餘年的時間段裏,國力穩坐諸國之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關中!

  有了四麵環山,地形險要的關中為大本營,秦國才能底氣十足的發動對關東諸國的征討。

  因為秦最差的結局,也不過是退回函穀關內,重整旗鼓,再圖東出。

  而在趙佗看來,百越之地,便是天下第二個可與關中媲美的沃土!

  百越於中原之間,同樣有山川相隔,其險峻雖比不上秦嶺,但也算是天險。

  嶺南稻米更是一年兩熟,土地肥沃無比;隻要精耕細作,就能為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

  如此沃土,隻要統一並以秦的基建係統開發,不出百年,便有望成為關中那樣的基本盤,北上中原以逐鹿的大後方。

  自從成為南越王之後,趙佗每日所思所想者,無一不是為了統一百越之地。

  接受漢太祖的冊封,是為了從邊界互市中獲取軍、農器械材料;脫離漢室掌控,也同樣是因為呂太後不再給南越提供這些。

  即便是到了漢室中央發兵征討的時間點,趙佗腦中所想,也仍舊是以此戰圖謀威名,以鎮百越···

  現在,漢室傳來內亂愈演愈烈的消息,趙佗心中所想,自也是不言而喻。

  “朕意,以大軍攻長沙南地,重挫長沙兵;待來年秋收,複出嶺南,以吞長沙!”

  “丞相以為如何?”

  將野望毫無保留的袒露在自己的丞相麵前之後,趙佗滿帶著鬥誌的目光,撒向了南越王相,呂嘉。

  在過去數十年中,趙佗已逐漸習慣將既定之策告訴呂嘉,並聽取呂嘉從一個越人的角度,表述越人對此策可能做出的反應。

  而且呂嘉的才能,也確實算得上南越王宮內的獨一份——有些時候,呂嘉甚至能提出趙佗都未想到的良策。

  即便不考慮這些,趙佗也必須在這種涉及大規模軍事調動的問題上,詢問呂嘉的建議。

  蓋因百越之地,其名之由來。

  此時的越地,之所以被統稱為‘百越’,指的自然不是有一百個部族;此處的百,僅作‘多’之意。

  若真按部族個數來命名,那何止‘百’越?

  光在趙佗掌控下的南越境內,大小部族就不下千!

  要是具體到整個越地,那越人部族加到一起,隻怕不下數萬!

  ——越人部族,尤其是南越這片更靠近中原的部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但百越之地,仍舊沒有擺脫一個十分明顯的‘野蠻時期’特征。

  氏族製。

  越人的部族,與其說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倒不如說是一大家子親戚!

  部落統領是壯年男子之中年齡最長者,其子嗣均為繼承人;其餘的部族勇士和成員,都是該男子的表、外親戚。

  也就是說,大到數千人的部族,可以稱之為百越之地的‘家族’;小到十數人的家族,也能在百越之地被稱之為‘部族’。

  在不同部族之間的互相討伐之中,失敗者卻也不會丟掉性命,而是帶著自己的‘部族’,加入到勝利部族之中,以為‘分支’。

  所以通常情況下,那些真正意義上的部族,其內部也不全是鐵板一塊——在該部族吞並其他部族的過程當中,吸收入本部族的外族人,最終會成為該部族高層之一。

  就連趙佗鎮壓南越,收服呂嘉一事,百越之民也都是這般看待的:南越王打敗呂嘉的部族,並收納了呂嘉的族人。

  而現在,趙佗掌控下的南越境內,光是人口過千的大部族,就有至少三十個!

  至於人口過萬的幾大部族,更是在南越朝堂之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倒不是說,趙佗無法完全掌控南越朝堂,隻是要想出征,南越軍隊就必須要得到本地越人的幫助。

  因為隻有這些時代生存於此的人,才能準確的辨別出熱帶雨林中的方向,判斷出哪裏有沼澤,什麽時候會有瘴氣。

  除此之外,本地部族貢獻的戰鬥力,也同樣是趙佗所不可或缺的。

  ——奉秦始皇帝之命,帶到這嶺南的五十萬軍民,早已在攻下嶺南之時折損過半···

  即便是如今,初代秦卒、秦民也都已大半逝去;留下的,都是生於越、長於越,甚至其母親本就是越人的‘移民二代’。

  對於這樣的文化融合,趙佗並不太過於擔心;但初代秦卒的老去,和沒成長起來的二代們,讓趙佗不得不依仗本地部族的勢力,來完成自己的野望。

  本地部族會不會出兵?出多少兵?

  趙佗不知道。

  即便是在來到嶺南數十年過後的今天,趙佗仍舊無法完全理解那些本地部族的思維。

  有時候,他們會因為一片淡水湖而大開殺戒,拚著打光部族的風險,與隔壁鄰居廝殺在一起。

  有時候,他們又會因為某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理由,而將雙方世代積攢下的仇恨拋棄,合為一族,好的就像親兄弟。

  所以,趙佗需要就征戰之事,詢問一下呂嘉的看法:如果這麽做,越人部族會不會追隨?

  但呂嘉接下來的話,卻讓趙佗如坐針氈,頓時呆愣原地。

  “稟陛下,片刻之前,長沙細作來報:漢淮南王劉長率郡國兵三萬,已入長沙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