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0章 宮中刺客
作者:中丞佐吏      更新:2020-12-21 12:21      字數:4333
  在一片肅殺的氣氛中,長安城也迎來了五月的第一天。

  在後世的記載當中,今年五月,注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月初一日辰時,自淮陽出發的申屠嘉大軍正式抵達滎陽城外,與沿經滎陽前往睢陽的灌嬰大軍相遇。

  淮陽郡守申屠嘉以‘奉詔戎城’的名義據理力爭,灌嬰則以大將軍的超然身份,想要在滎陽暫作休養,再行進發睢陽。

  為此事,老倔牛申屠嘉甚至差點在睢陽城外,當著兩軍將士之麵,對大將軍灌嬰飽以老拳!

  最終,還是長安來的一份軍令,為這場駭人聽聞的鬧劇畫上句號:皇帝劉弘下令,灌嬰大軍沿途不得修正,或許前往睢陽,構築防線!

  在灌嬰糾結於要不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時,劉弘的另一道任命,逼得灌嬰隻得灰頭土臉的讓出滎陽,引軍向東。

  ——加淮陽守申屠嘉前將軍銜,假節,許便宜行事!

  在太尉閑置,大將軍成為軍方理論一把手的如今,灌嬰在軍方唯一需要忌憚得,便隻有被劉弘特批‘許便宜行事’的人。

  蓋因為‘許便宜行事’,其意味並非字麵上的‘可先斬後奏’那麽簡單。

  當今漢室,得到這個許可的,滿共隻有四個人:雲中守魏尚,車騎將軍柴武,征越大軍統帥上將軍周灶,以及新鮮出爐的前將軍申屠嘉。

  雲中守魏尚獲準許便宜行事,是因為雲中地處漢匈交界第一線,魏尚確實需要充分的臨戰決斷權,才能保證雲中、上、代一線不會被匈奴人突破。

  而剩下三人,則都是同一種情況:通過‘假節、許便宜行事’的手段,來暫時提升被任命者的地位,使其盡量不受外部因素感染!

  柴武得到批準,明顯是為了讓‘長城一線救火隊員’的飛狐軍,從原本的有實無名,而轉為名正言順的總領北方防務;對於北牆戰事,朝堂不再有直接指揮權,而是隻保有建議權。

  如果對柴武的舉措不滿意,朝堂不再能遠程遙控柴武的決策,而是隻能另尋渠道,先將柴武的職務撤銷,再插手北方戰略。

  征越大軍主將周灶,同樣是因為其第一任使命:討伐南越,而得到‘許便宜行事’的許可;這種授權,則是為了讓周灶在南征途中,若有必要,可自由調用淮南甚至長沙軍隊,以更順利的取得南征勝利。

  而申屠嘉···

  如果劉弘命令周灶北上豐沛,再次強調周灶‘假節、可便宜行事’,還不足以讓灌嬰反應過來的話,那申屠嘉被批準這種特權,無疑是極其淺顯的信號。

  劉弘這是在委婉的提醒灌嬰:朕的大將軍呐~隻有假節者,才有資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哦~

  對於劉弘如此**裸的不信任,灌嬰縱心有不滿,也終是隻能認命——自古武將無善終,就是源於手中軍權引來當權者的猜忌。

  而灌嬰暫且硬忍下來的主要原因,則是出於對今後的考慮。

  對此這次諸侯王叛亂,灌嬰心裏可謂一清二楚:在政治博弈中一敗塗地,陣營一再縮水,權力幾近於無的陳平、周勃二人,做出了亡命一擊!

  但對於二人最終能否成功,灌嬰的態度十分悲觀。

  且先不提半年前的諸呂之亂,已經讓未央宮裏的小皇帝對齊地諸侯有了高度的戒備,光是此時雙方陣營的實力差距,就遠不是半年前那麽明朗。

  半年前,諸侯大臣能完成對呂氏一族的大清洗,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便是周勃策反北軍,從內部突破了長安城,進行了一次十分精準的斬首行動,秒殺了呂產、呂祿二人!

  若非如此,諸侯大臣別說盡殺諸呂了,齊王劉襄的大軍怕是連關中都打不進去!

  現在的狀況,看上去和半年前十分相似:同樣是陳平周勃,同樣是‘齊王’,同樣是灌嬰率大軍出征。

  但實際上,現在的局勢,與半年前可謂天差地別!

  ——被太後親自罷免太尉之職的周勃,可還能憑一隻虎符,將北軍策反?

  ——在朝堂屢失人心,不惜裝病在家,在暗中籌劃陰謀的陳平,可還能將小皇帝基本掌控的朝堂拉攏回來?

  即便不考慮這些因素,光是最主要的一點,就足以讓灌嬰趕忙回頭,幹淨利落的完成與陳平一黨的切割——長安城,已經完全掌控在強弩都尉掌控!

  這意味著長安城,不再可能從內部突破。

  也因此,陳平的所作所為,已經被灌嬰劃入‘垂死掙紮’的範疇;而灌嬰的立場,也已經逐漸向‘識時務’的方向靠攏。

  自然,為了日後能盡量完美的解決和小皇帝劉弘之間的茅盾,灌嬰要盡量避免再發生不愉。

  實際上對於敖倉,灌嬰也並沒有太強烈的控製**;之所以做出一副搶駐的架勢,完全是因為出發之前,陳平的‘交代’。

  ——狡兔三窟,乃古今至理名言。

  雖然不看好陳平等人,但灌嬰完全不介意留一條退路,以防事有不測。

  這也算是灌嬰這一生的做人準則了:留一線轉圜餘地,日後方有坐而論道,談笑風生的機會。

  ※※※※※※※※※※※

  當申屠嘉‘入駐滎陽’的回複傳達長安之後,劉弘才終於將心放回肚裏,轉而將注意力放在了和親之事上。

  叛亂爆發足足一個月,叛軍的狀況也已經基本送到了劉弘手中。

  與劉弘地預料相差無多,劉章大軍自西南方向出齊國領土之後,完全沒有纏鬥於地方的架勢,隻徑直奔襲梁國!

  從地方郡縣送上來的一封封‘未曾相遇’‘戰之不勝’‘追之不及’等疏奏中,劉弘更加確定了心中猜想:劉章舉旗,必然得到了長安中樞內部的支持!

  若非如此,劉章絕對不可能做到‘沿城而不入’,光靠繞道,就一路暢通無阻。

  將‘齊魯吏治糜爛’的訊息記在心中後,劉弘隻能接受劉章‘完全不受阻攔’的事實,推斷起叛軍抵達梁國的時間。

  從目前的狀況推斷,劉章的大軍最早也要在五月下旬,才能抵達梁國境內。

  也就是說,距離‘大戰爆發’還剩半個多月的時間,劉弘需要在這半個月時間內,將所有問題解決,轉而將所有精力集中在睢陽保衛戰之上。

  按道理來講,劉弘一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柔弱少年,端坐權力中樞,又不怎麽知曉兵事,即便是全神貫注,也無法對戰爭走向起到什麽積極左右;劉弘最好的選擇,其實就是充分保證灌嬰大軍的後勤保障工作,給予灌嬰充分的信任,並在睢陽之後再多構築幾道防線,以防萬一。

  但是,劉弘心裏十分明白:睢陽保衛戰,根本不可能打起來···

  無論是從灌嬰左右搖擺的立場,還是陳平周勃與叛軍千絲萬縷的聯係,都將**裸的現實擺在劉弘麵前:灌嬰最有可能做出的選擇,就是和半年前一樣,與劉章暗中聯絡達成共識,並在睢陽城下做出‘對峙’的架勢,從而將‘主戰場’交還到長安的陳平、周勃等人手上。

  因為灌嬰絕對不敢以大將軍的身份,做出任何涉嫌‘放棄睢陽防線’的舉措,將劉章大軍放過去!

  劉章大軍不可能進入關中,便意味著‘暗中聯絡劉章率軍近逼關中’,根本不是陳平主要的取勝手段,充其量隻是分散劉弘注意力的煙霧彈。

  即便從現實意義的角度而言,陳平慫恿劉章近逼關中,唯一能得到的優勢,也隻有分散關中守軍。

  而這,便是劉弘火急火燎的命令朝堂大開綠燈,一切程序從簡,以最快速度將匈奴使團送上歸途的原因。

  ——陳平既然以劉章大軍分流了關中守軍,就必然會在關中有所動作!

  沿著這個思路分析,劉弘所要注意防範的也就隻剩兩點了:緊盯北軍,避免北軍再一次被策反;以及,趕走匈奴使團!

  在周勃罷官回家,閉門思過的現在,北軍已經不大可能再度被策反;劉弘也對北軍投入了龐大的經曆,將其中最不穩定的兩個校尉部塞到了灌嬰手上,並送出了關中。

  在這種情況下,陳平所能做出的選擇,即便劉弘想破腦袋,也隻能想到一個:勾結匈奴人作妖!

  便是因為這層隱患,曆史上的文帝長女,景帝長公主,武帝太長公主;西漢赫赫有名的女強人館陶公主劉嫖,被劉弘提前十多天送上了遠嫁匈奴的路。

  撇開外嫁公主不論,匈奴使團折返,頂多隻能算是外交團回國,完全不到皇帝劉弘親自禮送的地步。

  所以,匈奴使團北出長安,再數千長安百姓目送下踏上歸途的一幕,劉弘是站在未央宮宣室殿的瞭望台看到的。

  即便距離長安城北闕數裏遠,劉弘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在橫城門外目送館陶公主遠嫁的百姓隊伍中,充斥的屈辱氣息,以及憋悶的怒火。

  站在高達數十丈的未央宮前殿外,俯視著長安眾生,劉弘都無法抑製心頭湧現出的無盡怒火,以及哀痛。

  和親,賠款,割地,無論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逃避其喪權辱國的本質!

  劉弘當然希望自己統治下的王朝,可以和朱明那般血氣方剛,不和親,不賠款,不求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但數十年的人生閱曆,以及跨越數千年的曆史視野,卻在劉弘豪氣衝天的野望之上潑下一盆盆冰水,將劉弘的心緒拉回冷靜。

  ——落後,就是要挨打!

  ——弱小,就活該被欺壓!

  要想真正意義上完成那樣遠大的曆史使命,必須要時刻保證如機器般冷靜的頭腦。

  天子守國門固然引人自豪,但若國家強大,何許天子以千金之身鎮守邊牆?

  恰恰相反,代王朝命數將近,天下遍地哀嚎之時,曾經因民族血腥而北遷的都城,將成為胡虜鎮壓神州的捷徑,王朝滅亡的催命符。

  想到這裏,劉弘心中的屈辱便一點點轉化為鬥誌。

  朕要隱忍!

  朕要為了天下蒼生,為了黎民百姓,忍下這滔天恥辱!

  待有朝一日,朕必親披金甲,馬踏草原,將過去的一切恥辱原封不動奉還給匈奴人!

  “冒頓老兒,算你走運,不用目睹自己一手立起的王朝走向滅亡···”

  遠眺北方喃喃自語著,劉弘的目光逐漸染上一絲猩紅。

  “老上稽粥,可準備好與朕征逐與草原?”

  “嗬嗬嗬···”

  “別著急,等你那短命的爹被禿鷲啃食幹淨,朕的王師,就離你的王庭不遠了···”

  愈發詭異的語調,惹得殿內的宮女侍郎麵色百轉,終是戰戰兢兢的底下頭顱。

  弓腰侍立劉弘身後的王忠聞言,稍一思慮,便不著痕跡的擺擺手,示意殿內的人都退下去。

  “王忠。”

  劉弘突然一聲呼喚,惹得王忠稍一驚,旋即下意識跪倒在地:“陛下。”

  待等反應過來劉弘的語調回歸正常之後,王忠趕忙補充道:“陛下神遊方外,似得神明啟示?”

  “老奴粗鄙,未聽明所啟者何;萬望陛下贖罪···”

  看著眼前的老忠奴戰戰兢兢的匍匐在地,劉弘混濁的目光逐漸恢複清澈;望向王忠的目光,也自然地帶上了不著痕跡的審視。

  ※※※※※※※※※※※——弱小,就活該被欺壓!

  要想真正意義上完成那樣遠大的曆史使命,必須要時刻保證如機器般冷靜的頭腦。

  天子守國門固然引人自豪,但若國家強大,何許天子以千金之身鎮守邊牆?

  恰恰相反,代王朝命數將近,天下遍地哀嚎之時,曾經因民族血腥而北遷的都城,將成為胡虜鎮壓神州的捷徑,王朝滅亡的催命符。

  想到這裏,劉弘心中的屈辱便一點點轉化為鬥誌。

  朕要隱忍!

  朕要為了天下蒼生,為了黎民百姓,忍下這滔天恥辱!

  待有朝一日,朕必親披金甲,馬踏草原,將過去的一切恥辱原封不動奉還給匈奴人!

  待有朝一日,朕必親披金甲,馬踏草原,將過去的一切恥辱原封不動奉還給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