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二章 中轉港
作者:望舒慕羲和      更新:2021-05-18 14:14      字數:4480
  一天如此,兩天如此,一連七八天的時間,都是如此。

  以至於緊張兮兮的荷蘭士兵都已經有些疲憊了。

  每天都要在總督府附近集結,加強各個城門的戒備,炮台每天都是滿員駐紮,所有的休假全部取消。

  軍艦則是在海上,和在海麵上跑來跑去的大順艦隊玩盯梢,既不敢靠的太近,也不敢放鬆警惕,炮手始終都要在船艙裏待命,以至於拉屎都要向槍炮長匯報。

  可大順那邊,並沒有出現什麽意外情況。反倒是莊園附近的陸戰隊士兵,輪番休息;每天出去詢問考察的年輕人也按時出門。

  評議會的人難免背後說總督神經過敏,可瓦爾克尼爾卻寧肯自己真的是神經過敏。

  直到大順的艦隊再度入港,劉鈺的病也奇跡般的好了。

  跟在大順艦隊後麵武裝“護衛”的荷蘭艦隊司令向總督匯報了大順海軍的行程。

  “他們從巴達維亞之後,就向北航行,在巨港靠港,並且向當地的蘇丹贈送了禮物。派了幾個人下船,說是要尋找當年鄭和留下的石碑,他們的皇帝好像是有收集石碑碑文的喜好。”

  “不過,除此之外,好像並沒有什麽特異的舉動。”

  瓦爾克尼爾怒道:“蠢貨!這本身就是一個特異的舉動。那裏的蘇丹對我們的態度,將隨著大順艦隊的抵達而發生改變。如果他要繼續向東,甚至去往蘇拉威西等地宣慰當地的華人,這些艦隊也會跟隨前往。”

  “告訴你的水手,抓緊時間休息。這場陪伴的遊戲,要一直持續到他們徹底離開東南亞、踏上前往歐洲的旅途為止。在此期間,不可以有絲毫的鬆懈。”

  “要保證中國人的軍艦抵達哪裏,我們的艦隊也必須要抵達哪裏。”

  “要讓那些酋長們看到中國軍艦的桅杆時,也能看到我們荷蘭人的桅杆不比他們少。”

  “要派人去詢問,那些軍艦上的中國人,到底和當地的酋長說了什麽。除了贈送禮物之外,是否還有其餘的談話?”

  “他到底要幹什麽?”

  …………

  莊園裏,艦隊核心層的參謀們端坐在那,艦隊歸來的饅頭正將一張簡單繪製的地圖分給眾人。

  地圖上繪製的東西,在場的參謀官一眼就認出來了,是一座標準的棱堡。

  上麵用字標注著比例尺,以及堡壘的名稱。

  明古魯,萬寶路堡。

  暫時來看,英國還不是敵人,但樞密院參謀總部出身的高階間諜們,從來都是賊不走空。

  這一次前往明古魯買貨,借助東印度公司的信任,很容易就進入了萬寶路堡。

  憑借記憶力和出色的威海學到的科班繪圖能力,將英國在巽他海峽另一側的堡壘圖繪製了出來。

  包括壕溝深度、炮台配置、港口情況,都有十分詳細的介紹。

  現在不打,將來未必不打。

  參謀部的作用本就有一條,要為將來任何可能方向的戰事做好各種預案。

  桌子的正前方,據說之前水土不服生病了的劉鈺,正紅光滿麵氣色極佳地噓溜著茶水。

  饅頭從舊港宣慰司那邊傳來的消息,讓他心情很好。

  明古魯的貨,已經發走,路上並未遇到荷蘭人的攔截。

  荷蘭軍艦都被劉鈺吸引到了巴達維亞這邊,自明古魯的軍火船暢通無阻,給在萬隆火山地區活動的華人起義軍送去了英製的大炮和火槍,還送去了一批號稱“從澳門招募的好漢”。

  自己隻要在南洋折騰到一月份風向改變,南邊有足夠的軍火、足夠的軍官團,巴達維亞這邊就不可能占到便宜了。

  經略南洋是個技術活,“安西四鎮”裏,錫蘭將來有數萬移民、馬六甲做都督府和貿易港、邦加婆羅洲有礦工,就差巴達維亞還缺一個穩定的基礎了。

  這些起義軍,就是要在萬隆地區,把將來軍鎮立足的基礎打好。否則中轉港地位一消失,巴達維亞就是個空殼子,根本站不住。

  送貨完畢的人,直接從明古魯走陸路來到了舊港宣慰司,與艦隊匯合,悄無聲息地將消息和萬寶路堡的防禦圖送了回來。

  在場的參謀都是隸屬於樞密院的,是大順能接觸到核心軍事機密的一批人,忠誠自不用提。

  劉鈺噓溜了一陣茶水,緩緩說道:“此番讓你們跟著我去歐羅巴,說是觀歐羅巴的軍事。實則沒什麽可看的,也就那麽回事吧。看了也沒什麽卵用,在大順,去哪找數萬人列陣會戰的機會?”

  “真正的目的,是要趁著這一次宣慰南洋的機會,讓你們提前來戰場看一看,搜集一些情報,製定一份嚴密、詳實的作戰計劃。”

  “朝廷已經定了下南洋的決策,此事絕密。”

  參謀們頓時起身,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劉鈺卻揮揮手道:“坐下,坐下。”

  “事兒不大,隻要海軍打的贏,沒什麽難處。我下西洋之前,陛下已經批準了造艦計劃,把我之前積攢的木料都用上,一年兩艘戰列艦;六艘巡航艦,持續三年。”

  “就算荷蘭人海戰經驗豐富,咱們一艘戰列艦配四艘巡航艦,打他們一艘武裝商船,這還打不贏,那海軍就集體自殺吧。”

  海軍出身的幾個人心道兵法說,料敵從寬,可鯨侯這料敵也料的有些太寬了吧?

  劉鈺又道:“就算荷蘭人開戰後知道了消息,就算荷蘭人調兵遣將,也至少一年半援軍才能到來。”

  拍拍手,副官展開了一副簡單的南洋的地圖,劉鈺拿起教鞭,就像是從前在威海給他們上課一樣,說了一下樞密院的大致局麵。

  包括開戰的時機,是歐洲戰爭爆發,荷蘭深陷歐洲戰爭對抗法、普。

  同時,錫蘭的移民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墾完了荒地、蓋完了房子,一切苦難都已過去、即將迎來好日子的時候。

  局勢中,自也包括巴達維亞南部的華人起義軍的秘密。

  “利用好這一次宣慰南洋的機會,製定各處據點堡壘的攻擊戰術選擇;擬定好一個完善的後勤補給計劃。後勤補給的船、水手,這些你們不用考慮不夠貿易公司是幹什麽的?他們不是隻交那點錢就能壟斷的,是有軍事義務的。”

  “整體的戰役構想,基本上要確保三件事。”

  “其一,錫蘭是第一目標,數萬華人,將是將來南洋軍鎮的支柱,一定要在荷蘭人覺察到進而選擇屠殺之前,進占錫蘭。”

  “其二,以巴達維亞為界。巴達維亞以東的據點,我們有一年半的時間慢慢啃,可以考慮減少傷亡的圍城戰術。但從巴達維亞往西,馬六甲等地,一定要快。不要製定任何的圍城戰術,以強攻手段,迅速拿下。”

  “其三,後勤、後勤還是後勤。我不想看到戰場沒死幾個,後勤補給問題先死一半的事。補給計劃,一定要詳細而明確。”

  “錢,不是問題;船、水手我也不說,貿易公司的軍事義務就是幹這個的,讓他們組織起來壟斷,就是為了在戰時能夠迅速調用他們的船隊力量,方便管理。”

  “你們要做的,除了進攻的補給計劃,還要製定一個一年半之內,各處要塞囤積一年到兩年以上補給的運輸計劃。”

  “還有什麽問題嗎?”

  參謀們想了想,好像也確實沒有太多戰爭上的問題。

  朝廷既是要開戰,當然是獅子搏兔,雖然海路漫漫,陸戰隻能靠陸戰隊,但荷蘭人在這裏的陸戰力量本業稀鬆,陸戰隊就夠了。

  海軍方麵,大順在東亞,此時並無海防威脅,主力艦都可以抽調南下。

  唯獨就是……各個荷蘭占據的城市的華人市民,怎麽辦?

  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嘛……倒也簡單。警告荷蘭人,敢屠殺,破城之後一個荷蘭人不留。隻要你們能攻下錫蘭、用畢生所學在數日之內攻下馬六甲,展示出強悍的攻城能力,荷蘭人不會傻到屠殺的。”

  “你能破城,城內的人就安全。你無法破城,城內的人反而危險。”

  “所以,你們製定的攻擊計劃越完善,他們就越安全;你們越是猶猶豫豫考慮他們的安全,他們就越危險。”

  “還有什麽問題?”

  參謀們交頭接耳地小聲討論了一下,都搖搖頭,表示沒有問題了。

  “既然如此,那就行動起來吧。一會放假,去巴達維亞玩一玩,記一下城中地形。理由也多了去了,喝酒、嫖娼、看戲、賭博、買本地特產。”

  “我還要去和荷蘭的巴達維亞總督扯淡。漫長的海路,無聊至極,正是悶頭製定作戰計劃的時機,計劃不急,先看。”

  “散會。”

  副官收起地圖,各個參謀起立相送,外麵自有人帶著他們去各處吃喝玩樂。

  劉鈺則命人通知一下巴達維亞總督,說自己身體好轉,今日就要會談。

  很快,總督府的馬車來到了莊園,將劉鈺接到了總督府。

  瓦爾克尼爾堆出笑容,關切地問道:“侯爵大人的身體好轉了?”

  “嗯。這裏的氣候,我有些不太適應。”

  瓦爾克尼爾也不知真假,連忙道:“這裏的氣候和貴國確實不同,初來乍到,也確實容易生病。您可能不知道,當初巴達維亞城剛剛建立的時候,每年城中的死亡率都在30%左右。”

  “到處都是沼澤,密布蚊蟲。當然,這要感謝華人的力量,當初首任總督就說,沒有華人,就沒有巴達維亞。”

  “當年的首任甲必丹蘇鳴崗,十七人委員會還特意送了‘開國元勳’的匾額。”

  關切之後,瓦爾克尼爾話鋒一轉,又道:“巴達維亞的繁榮,故而依靠華人的力量。但隻有華人的力量,巴達維亞也無法如此繁榮。”

  “這是公司體係之內的繁榮,離開了公司體係,巴達維亞就會很普通。”

  “巴達維亞本身沒有太大的價值,隻有在公司體係之內,才會是東南亞的明珠。”

  “一百多年前,貴國的明王朝,以為呂宋盛產黃金白銀。可實際上,那是南美的白銀運到呂宋的。呂宋在西班牙人手裏,就等於那裏盛產黃金白銀;可要是在貴國明王朝的手裏,那就隻是一個產瘧疾、熱病的地方。”

  “我想,侯爵大人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公司奮鬥了一百多年,蘇拉特的貿易站、波斯的貿易許可、歐洲的茶葉市場、美洲的銷貨途徑,這是巴達維亞繁榮的根源。缺了這些,巴達維亞可能連蝦夷都比不上,至少蝦夷還有魚蝦,也沒有叫人絕望的瘧疾和熱病。”

  前些日子關於濟貧院的那番話,讓瓦爾克尼爾決定和劉鈺不繞圈子,直接說的清楚一點巴達維亞,是公司體係內的一部分,離開體係,就是個普通的港口。

  離開了體係,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都不是,真不是一塊大肥肉啊。

  劉鈺點點頭,對這些話表示了讚同,但隨後直接把話題切入了正事。

  至少,假裝看起來像是正事的正事。

  “我派人詢問了一下巴達維亞的唐人,他們普遍懷念巴達維亞作為中轉港時候的日子。貴公司如今開啟了在廣州、鬆江、漳州的直接貿易,時不時就會出台禁止唐船入港的禁令。”

  “一旦唐船禁止入港,城內諸多唐人的生活就很艱難。”

  “我想知道,總督是否有權建議貴公司的董事會,放棄對華的直接貿易,而是繼續采取巴達維亞中轉的情況?”

  “如果總督不能決定,也不要浪費我的時間。我這一次前往歐羅巴,會直接前往阿姆斯特丹,與貴公司董事會談。”

  “我對濟貧院的態度很堅決,要治標治本。那麽,隻要能夠解決巴達維亞中轉港的地位,城內從事手工業、飯店、旅店、賭場的唐人,生活狀況就會極大改善。”

  “朝廷命我宣慰南洋,就是要解民之所困、予民之所需。此事,你是否能做主?”

  瓦爾克尼爾一時錯愕。

  而旁邊的評議會的人,一個個隻覺得自己像是做夢,暗暗掐了一下自己,心道……還有這等好事?

  對華直接貿易,對公司當然總體有利,可不中轉了,巴達維亞“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喝風?

  這可不是巴達維亞以地方向董事會要權,而是中國方麵提出的。

  若真能如此,大家一年如何不多弄個三萬五萬的?現在要搞移民錫蘭,之前勒索人頭稅、默許奴工上岸、私發居留證的好處都沒了,手頭正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