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作者:望舒慕羲和      更新:2021-04-16 01:29      字數:3018
  ??18世紀,是個投資瘋狂的世紀。

  ??商人總是對這種投機或者叫投資有著一種特殊的嗅覺和敏感,就像是狗總能找出來廁所在哪裏一樣。

  ??商人都是一樣的經濟基礎,有著自己的階級覺悟,東西方相差不多。

  ??曆史上,人們以為中華這邊的第一場投機泡沫,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長春君子蘭事件,近乎類似於四百年前的阿姆斯特丹鬱金香事件。

  ??但實際上,曆史上中華最出名的一次投機泡沫,是滿清末年的橡膠投機事件,徹底斷送了清王朝。保路運動的發起點,也是因為有人拿著川漢鐵路的集資款,去炒作1910年最熱的橡膠,覺得拿集資款炒作橡膠賺了錢,自己拿走利潤,將本金還回去。結果炸了,最終保路運動把滿清炸沒了。

  ??當年橡膠正是火熱的時候,不管汽車還是蒸汽機,都離不開橡膠。就有公司專門炒作,號稱20世紀,是橡膠的世紀。有人就拿著300萬兩的集資款,去投資橡膠,覺得300萬幾天變成600萬,將300萬的集資款還回去,再繳納一萬銀元的罰款,自己留下300萬,豈不美哉?

  ??然後……

  ??如今西洋有鬱金香泡沫、南海公司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不管是南海公司還是密西西比泡沫,套路都是一致的:擊鼓傳花。

  ??500法郎發行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一年內從500利弗爾,漲到了兩萬,最大的一劑強心針,便是類似於劉鈺和這些富商們展示的“美好的未來”。

  ??當時法國政府為了展示這個美好的未來,不止像是劉鈺一樣搞出了人力PPT,還把巴黎的流浪漢雇傭起來,每天到港口轉一圈,第二天再從別的地方入城,假裝密西西比的金礦缺人缺到了每天都有數不盡的人去那邊淘金。

  ??而劉鈺不需要搞這種形式,大順的商人們對朝廷始終就是一種矛盾的態度,既希望朝廷啥也不管、又對朝廷背書的東西深信不疑。

  ??這種對大一統朝廷的信任,免去了劉鈺學習法國人,雇傭一群流浪漢佯裝那邊缺人缺到每天絡繹不絕的程度。

  ??隻是劉鈺並不承認這一套是擊鼓傳花,實際上他在經濟政策上很保守。

  ??因為現實的例子就擺在那。南海公司的泡沫一炸,英國那邊嚇得將近二百年不準組建股份製公司,生怕這種把牛頓坑的血本無歸的擊鼓傳花股票搞垮英國的經濟。

  ??放在大順這邊,更是可想而知。

  ??一旦任何一個股票炸了泡沫,帶來的後果就是朝廷的全麵反動和恐懼,對這種新生事物恨不能除之而後快。

  ??所以劉鈺沒有大肆忽悠蝦夷的金礦之類,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英荷的南海泡沫,“珠玉”在前。真要是忽悠,法國的密西西比公司股價能上漲20倍,大順這邊10倍還是沒問題的。

  ??但他還是拿出了比較實際的一整套方案。

  ??隻是,這種半忽悠、半實在的話,依舊還是許多人持有懷疑。

  ??“鯨侯,按您所言,這是穩賺不賠的。朝廷若是知道穩賺不賠,為何戶政府不出錢投入呢?”

  ??“我等倒是知道,京城勳貴家裏,以及內帑也投了錢。但若是穩賺不賠,朝廷為何不投入呢?”

  ??問出這個問題的,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商人。

  ??這不隻是他的問題,更是在場許多人內心的疑惑和懷疑。

  ??商人們對朝廷的態度很矛盾,但其實心裏也清楚,朝廷見了錢,就像是蒼蠅見了血一樣。

  ??這不是在詆毀朝廷,而是在表揚朝廷。沒能力把中央財政收三四千萬兩的王朝,意味著一稅輕、二稅重、三稅是個無底洞。

  ??就像前朝,類比於大順這邊的獲鹿縣。

  ??前朝理論上真的是三十稅一,一畝地,理論上隻收0.035石的正稅。

  ??如同劉鈺印象深刻的畝稅精確到小數點後17位的獲鹿縣,13萬畝土地,大順把人丁稅攤進去後,要收兩萬兩白銀。

  ??而前朝,算作一石糧一兩銀子,理論上獲鹿縣隻要收4000兩銀子的畝稅,再加上3000兩銀子的人頭稅,算起來是大順的三分之一。

  ??但正稅之外,勞役、雜稅、攤派……這就是個沒有底的數目了。所以賬麵上看著真好,三十稅一,真仁政也。

  ??然而但就像是修黃河大堤一樣,要不要要修?

  ??不修,反。

  ??修,要麽抓百姓去服徭役,要麽花錢雇人。理論上還有另一種選擇,那就是組織力爆棚,鼓舞百姓為了子孫後代、人定勝天,而這個時代,第三種選項想都別想。

  ??正是因為對大順朝廷有所了解,商人才會問出這個關鍵的問題,

  ??不看說的天花爛墜。

  ??隻問一句,戶政府的庫房裏有沒有銀子?

  ??有的話,穩賺不賠,戶政府為什麽不把銀子投進去?

  ??宋朝之後,王相公行青苗法,拿著國庫、常平倉的資產對外放貸,也不過是二分的利。

  ??現在劉鈺忽悠說,回報率在30%,這可比王荊公的青苗法賺的還多。

  ??既然如此,朝廷在良家子裏複三舍法,對王荊公也不是全盤否定,那麽朝廷為什麽不拿國庫的錢投資呢?

  ??青苗法號稱國家放貸,也不過二分利,一年回報率是多少?

  ??朝廷對王荊公到底是肯定還是否定?

  ??朝廷的官方意識形態沒說,不爭論。

  ??但從良家子複三舍法這件事來看,至少不是否定的。

  ??開發蝦夷,按劉鈺這說法,隨隨便便就是30%的回報率,朝廷連王安石都能肯定,為什麽不直接投錢獲利?

  ??朝廷缺錢嗎?

  ??缺。

  ??朝廷想要銀子嗎?

  ??想。

  ??既然如此,朝廷卻不投錢,劉鈺又說的這麽誘人,終究有人開始懷疑了。

  ??這問題,其實還是有水平的。

  ??勳貴和內帑的錢,會不會是將來募集了錢之後,勳貴內帑的錢如數奉還,剩下的錢三七分賬?

  ??劉鈺雖是想過大順的商人對朝廷矛盾的心態,卻真沒想到有人膽子這麽大,直接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說出來。

  ??其實朝廷內部是有紛爭的,國庫的錢要不要投資,這不隻是個朝會爭論的法理問題,取利取義?

  ??還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從皇帝,到有資格在前些日子宴會上吃飯的官員到,都清楚,朝廷把錢投進去,就算是賺錢也得賠掉底褲。這和理論上賺不賺錢無關,隻和吏治有關。

  ??劉鈺知道這是許多人心頭嘀咕的事,並未有一丁點的沉默,笑道:“這便是,不與民爭利。”

  ??“《道德》言: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本朝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非純用德教、周政。非全黃老,亦非全霸道,更非全德教周政。”

  ??“你們以為,朝廷的存在隻是為了收稅。事實上,就以西域而已,朝中早就爭論過,是否放棄西域?”

  ??“又要花錢,又無收益,難道朝廷就不投錢了嗎?”

  ??“你們言利,朝廷自有想法,又豈在區區銀兩?”

  ??“蝦夷地,歸我,漢人多,則鯨海安穩。倭人、羅刹,皆無染指之能。”

  ??“蝦夷地,歸他,不管是羅刹還是倭人,鯨海周邊,永無寧日。”

  ??“古人雲:禮不下庶人。”

  ??“其實另一個解釋,便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君子,談義;見商賈,談利。”

  ??“與朝廷而言,朝廷得到的是一個漢人充斥的蝦夷,橫亙在倭人和羅刹之間,使之不能勾連。隻要蝦夷在朝廷手中,則鯨海周邊都是朝廷的。”

  ??“你們都知,我起步於鯨海永寧寺。昔年對羅刹一戰,不過萬人之爭,耗費國庫四五百萬兩不止。”

  ??“蝦夷在手,朝廷看似沒賺到錢,但日後也不會再有花費數百萬軍費的情況。對朝廷而言,不賠,就是賺。”

  ??“而禮不下庶人,你們這群商賈,無非求利。既然求利,自要言利。”

  ??“我隻問一句,若是朝廷控股,戶政府投資,你們真的還敢投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