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戰爭迫近
作者:青椒      更新:2020-11-06 13:43      字數:2901
  時間飛逝,轉眼已是1941年4月。

  在內部軍演大獲全勝後,周逸龍主張的軍事革新,被正式提上日程,蘇聯陸軍開始大規模重建機械化部隊。

  米哈依爾戰鬥群也得到進一步強化,各單位從旅升級到師,人數進一步擴充到小十萬人。

  在全軍推廣新戰術的同時,蘇聯陸軍的整體數量,卻跟曆史上沒有太大不同。

  這是因為這一時期,蘇聯已經擴增了數以百萬軍隊,在缺乏骨幹軍官的條件下,周逸龍認為就算再多一些數量,也發揮不出多少作用,還不如專心搞好訓練。

  在兩年時間裏,主張軍事革新的蘇軍將領得到大力提拔,朱可夫由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升任蘇軍總參謀長,巴甫洛夫也晉升大將,出任西部軍區司令。

  至於周逸龍則變化更大,除去正式擔任裝備與訓練委員會委員,更是被鋼鐵同誌點名授予陸軍中將軍銜,用以更好的在陸軍中推動新式戰術。

  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由周逸龍推動的海軍造艦計劃也大獲成功,截至1941年5月,蘇聯海軍在美國方麵援助下,成功建造出四艘中型航母,即72號工程改進方案,這型航母被正式命名為“紅星級航母”。

  “蘇聯級戰列艦”也順利入役,就連“紅色警戒號”也順利進入舾裝,由於造艦計劃的成功,庫茲涅佐夫上將向中央申請,授予周逸龍海軍中將軍銜,以便繼續推動海軍發展,得到鋼鐵同誌批準。

  與此同時,貝利亞也對周逸龍的變化做出認可,授予他內務部師級政委軍銜。

  如此一來,周逸龍身兼四職,同時擔任委員會委員,陸軍中將,海軍中將和內務部師級政委,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有人對此提出疑問時,鋼鐵同誌隻是淡淡的回了一句話:

  “如果你也能在多個方麵,做出如此顯著的成績,一樣可以獲得這些殊榮!”

  在大力發展蘇軍實力的同時,對於納粹德國的動向,周逸龍也一直保持著密切關注。

  在兩年時間裏,德軍表現出超越曆史的戰鬥力,戰役行動更為迅猛,尤其讓周逸龍吃驚的,是發生在1940年的敦刻爾克戰役。

  因為德國陸軍進展神速,英法聯軍最終隻有約十萬人成功撤退,比曆史整整少了二十萬。

  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許多人可能覺得,對於二戰這種動則投入上百萬軍隊規模的交戰,傷亡二十萬人,並不是什麽影響重大的事情。

  但這要看什麽時期,以日本為例,日軍在戰爭初期一共隻有十七個常備師團,陸軍總人數大約45萬。

  到中日戰爭全麵爆發,日軍開始以這十七個師團為核心,陸續擴增

  出大量部隊,到二戰結束時,整個日本陸軍暴增到500萬人(海軍另有240萬)。

  日軍能夠擴張這麽快,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常備師團的骨幹存在,隻要骨幹足夠,新兵訓練好加入進來,就能很快形成戰鬥力。

  而對於英法軍隊來說,敦刻爾克的三十萬軍隊,正是戰爭初期的常備骨幹,沒有了他們,英軍想要快速擴張出有戰鬥力的部隊,就會變得相當困難。

  正如曆史上蘇聯損失掉初期的正規軍後,倉促招募的新兵部隊,越打傷亡越大,完全是靠著一股絕不投降的信念,才撐過了最艱難的幾年。

  還好英國在新任首相丘吉爾領導下,展開了頑強抵抗,英軍憑借海空軍的優勢,還能勉力確保本土安全。

  但在接下來的北非行動中,周逸龍已經開始預感到不妙,少了精銳援軍的支持,盟軍能否在北非打贏隆美爾,成了一個未知的變數。

  如果德軍成功占領整個北非,不但能將意大利海軍給徹底解放出來,更有可能會借道土耳其,從亞美尼亞方向進攻蘇聯,又或者抽調出精銳的北非軍團,直接加入蘇德正麵戰場。

  無論哪種情況,都不是周逸龍樂於看到的!

  麵對嚴峻形勢,周逸龍數次嚐試提醒蘇共中央,德軍即將可能發動的對蘇戰爭,但事情卻根本沒有這麽簡單。

  事實上,蘇聯早在兩年前,就對德國可能發動的戰爭抱有警惕,為此蘇軍進行了大規模擴充備戰。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德軍什麽時候最有可能發動入侵?

  正所謂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蘇聯作為一個大國,不可能天天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邊界線上防備德國入侵吧?

  從1941年年初開始,蘇聯方麵就不斷接到各種戰爭預警,有的是波蘭農民悄悄跑過邊境提供的,也有的是德軍投誠人員報告的。

  這些訊息魚龍混雜,有說三月德軍就會開戰,也有說四月五月的,這些錯誤的訊息,極大幹擾了蘇聯方麵的判斷。

  除此以外,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蘇聯高層判斷,德軍不會在打敗英國以前,發動對蘇作戰。

  這個判斷,是基於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都會做出的結論!

  除了瘋子,誰也不會冒著巨大風險,在東西兩線,同時跟兩個強大的對手作戰!

  但希特勒偏偏就是個瘋子,他總能作出一些有違常理,讓正常人難以置信的事情,隻是目前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罷了!

  眼見邊境線上,德軍開始不斷調動軍隊,周逸龍無法坐視曆史悲劇的發生,他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麽。

  首先,通過總參謀長朱可夫的關係,周逸龍以聯合訓練為

  名,調動米哈依爾戰鬥群進入巴甫洛夫負責的西部軍區,於二線待命。

  此時蘇軍在西部跟德軍接壤的,主要有三大軍區,由北至南,分別是西北軍區(波羅的海),西部軍區(白俄羅斯特別),西南軍區(基輔特別)。

  其中巴甫洛夫負責的西部軍區是防禦核心,它承上啟下,連接著西北和西南兩個方向,一旦西部軍區頂不住,蘇軍必然會被分割擊潰。

  為此,蘇軍統帥部為巴甫洛夫配備了44個步兵師,以及部分機械化師,摩托化和騎兵部隊,總兵力達到67萬人,並在幾乎整個白俄羅斯西部投入大量資金修築了著名的“斯大林防線”。

  “斯大林防線”由23個龐大的築壘地域構成,其中包括4000多個永備火力點,全部由鋼筋混凝土和特殊材料做成的,僅僅明斯克段的防線就長約140公裏。

  正是因為這條防線的存在,讓蘇軍統帥部判斷,德軍不會打主攻西部軍區的主意,因此,蘇軍將更多兵力劃撥給了西南軍區。

  而曆史上,德軍恰恰是在西部軍區麵前集結大軍,巴甫洛夫要以手中步兵為主的67萬兵力,麵對德國及其仆從國的90萬大軍,其中包含27個德國步兵師,12個裝甲師和12個機械化步兵師。

  由於德軍集結規模實在太過龐大,根本無法全部隱蔽,因此一些部隊幹脆擺出懶散的架勢,故意給蘇聯情報人員探查,讓他們誤以為這些德軍是來東部度假。

  可憐的巴甫洛夫,縱然有“斯大林防線”加持,但想想法國更為堅固的“馬其諾防線”,悲慘下場可想而知。

  所以,周逸龍將自己的十萬內衛軍擺在這裏,意義可想而知!

  他相信,隻要自己在這裏,並提前幾天做出反應,就能極大的改變曆史走向。

  當然,僅僅做出這些被動防守,在周逸龍看來是遠遠不夠的,在通過內務部消息得知,德軍還在不斷調動中,暫時不會發起攻勢時,周逸龍又向上麵提交了一份申請。

  借著蘇聯號戰列艦下水服役的機會,他提出要帶領一支艦隊,去做遠洋測試,而地點,就是緊挨日本的遠東地區。

  有人提出反對,覺得這樣太招搖,但鋼鐵同誌隻是略一思考,便簽字同意,他說道:

  “有必要讓日本方麵認識到,蘇聯海軍的強大,這樣可以避免我們陷入兩麵作戰的可能!”

  於是,就在1941年5月初,周逸龍以蘇聯海軍中將的身份,率領一支戰列艦編隊,向著亞洲方向緩緩駛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