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沒落雄獅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10      字數:2662
  1939年8月,蘇聯境內,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波羅的斯克。

  疾風掠過海麵,刮出陣陣巨大的漣漪,強壯的魚兒奮力躍出水麵,努力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天空中傳來急促的鳥鳴聲,那是海鷗正全力展翅,跟氣流激烈抗爭著。

  然而,在狂風急浪麵前,並非所有人都在努力反抗。

  軍港內,幾艘老舊戰艦,正隨著海浪上下起伏,似乎艦身上斑駁的鏽跡,已經摧垮了它們最後的雄心壯誌。

  碼頭上,一個身穿海軍製服的中年將軍,正默默看著眼前的一切。他看得如此專注,就算海風吹亂了他的衣領,他也絲毫沒有理會。

  將軍身後,一名警衛忍不住好意提醒道:

  “委員同誌,這裏風大!還是進屋裏坐坐吧!”

  將軍對這種關切,似乎充耳不聞,他沒有回頭,反而發問道:

  “伊薩科夫同誌,艦隊什麽時候可以出動,參加夏季演習?”

  機靈的警衛員自然知道,這話肯定不是問他的,而是問向身邊另一側的,波羅的海艦隊司令——伊薩科夫。

  聽到委員同誌的詢問,伊薩科夫抿了抿嘴唇,表情苦澀的解釋道:

  “庫茲涅佐夫委員,從接到演習任務開始,波羅的海艦隊就全力投入準備中,從來沒有半分懈怠。可我們使用的戰艦實在太過老舊,它們大半都是沙皇時期的產物。

  就在幾天前,我們艦隊僅有的兩艘戰列艦,馬拉號(前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2號鍋爐發生故障,十月革命號(前甘古特號)3號主軸出現裂紋,目前正在全力搶修中。

  聽完艦隊司令的解釋,庫茲涅佐夫輕歎一聲,臉上浮現出一抹無奈的神情,他知道,艦隊的同誌們都很努力,可現實卻讓人難以接受。

  紅海軍的發展幾乎陷入停頓,可潛在的對手,卻不會止步不前。

  他回過頭來,看向伊薩科夫,表情嚴肅的問道:

  “你了解過,德國今年剛剛下水的,新銳主力艦嗎?”

  伊薩科夫是一位職業軍人,對於業內的最新動向,一直保持著積極的接觸,他毫不遲疑的接上話題道:

  “您是說,俾斯麥號戰列艦?”

  庫茲涅佐夫沉重的點點頭,接著往下說道:

  “根據資料,這艘新銳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高達驚人的五萬噸,遠遠超出了條約型戰艦的限製!”

  庫茲涅佐夫說得沒錯,條約型戰艦,出現在一戰後。由於戰列艦的建造和維護費用太過高昂,使得這種耗費驚人的軍備競賽,在戰爭後成為各國沉重的財政負擔。

  為此,在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期間,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

  訂了《限製海軍軍備條約》(即華盛頓海軍條約)。

  該條約,明確限製了主力艦的噸位不得超過35000噸和主炮口徑不得超過406毫米,並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即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5。25:5。25:3。15:1。75:1。75。

  此外,條約還規定了締約國航空母艦總噸位、標準排水量和火炮口徑等細節。

  而德國作為一戰戰敗國,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製更大,甚至都不被允許擁有主力艦。

  但希特勒上台後公然叫囂,德國不再受任何條約限製,一舉搞出了滿載排水量超五萬噸的巨艦——俾斯麥號。

  這下子,甚至都把英國的條約型戰艦——喬治五世國王級,給比了下去。

  雖然英國人也玩了點小聰明,喬治五世的設計排水量是35000噸,實際排水量卻達到了45000噸,可還是差了俾斯麥整整5000噸的重量。

  要知道,重量直接代表著裝甲和火力,越大越重,自然是戰力越強了。

  在五萬噸的優勢重量下,俾斯麥號戰列艦裝備了威力驚人的380毫米主炮,裝甲最厚處可達320毫米,更誇張的是,最高時速達到了讓絕大多數主力艦,都望塵莫及的30節。

  與之相對的是,蘇聯海軍目前僅有的三艘老古董——“甘古特”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隻有可憐的24000噸,主炮隻有305毫米口徑,主裝甲最厚處僅為279毫米,而最高時速,是悲劇的24。6節。

  如此巨大的實力懸殊,可想而見,一旦蘇軍的甘古特級戰列艦,在海上遭遇德軍的俾斯麥號,完全就是一副被吊打的局麵,甚至三打一都沒有勝算,更關鍵的是,想跑都跑不掉。

  眼看歐洲戰雲密布,德軍全副武裝蠢蠢欲動,身為蘇軍新任海軍委員,庫茲涅佐夫上將,真是心急如焚。

  可急有什麽用,蘇聯海軍本就孱弱,從沙皇時期就營養不良。

  雖說前任海軍委員,曾在三年前,向國防委員會提出了一個重建海軍的龐大方案,請求為海軍建造8艘35000噸的戰列艦和18艘26000噸的重巡洋艦。

  但受製於蘇聯的財力和技術儲備等多方麵因素,實際情況是,從1930年到1941年德軍入侵前,蘇聯海軍僅僅隻是得到了三艘新造“大型”艦艇。

  就這三艘“大艦”,還是清一色的巡洋艦,連一艘主力艦都沒有。

  而剩下新造的,就是一些更小的驅逐艦和潛艇,以及各式戰鬥艇了。

  如此薄弱的實力,讓蘇聯海軍在英美日海軍強國麵前,難望其項背,甚至就連意大

  利海軍,都可以在他們麵前耀武揚威。

  但這些都是事實,誰也無法否認!

  聽到委員同誌描述俾斯麥號戰列艦,伊薩科夫表情更加苦澀了,就像小男孩嫉妒同伴手中的新玩具一樣,他低頭摸了摸帽簷,一臉不甘的承認道:

  “是的,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對手,我們現在尚且沒有辦法對付!”

  身為軍人,還有什麽比有心無力更為痛苦?

  兩人說完都再無話,氣氛變得有些低沉。

  庫茲涅佐夫重新將目光投向遠方,那裏狂風正急,不斷凶猛的拍打著海麵。

  對手正在高速發展,自己卻在裹足不前,不行,這樣絕對不行!

  庫茲涅佐夫的眼神漸漸堅定起來,這讓了解他的伊茲科夫,忍不住出聲問道:

  “委員同誌,難道您還想再去一趟莫斯科?”

  庫茲涅佐夫沒有說話,而是重重的點了點頭。

  伊茲科夫有些急切,伸手拉住委員同誌的胳膊道:

  “這不會有結果的!您已經嚐試過數次,這隻會在統帥部給您留下壞印象,甚至會影響您的前途!”

  庫茲涅佐夫深吸一口氣,語氣平緩,卻不容置疑的說道:

  “為了紅海軍!我必須再去一次!”

  庫茲涅佐夫是個純粹的軍人,為了他熱愛的海軍,他根本不會顧忌個人前途。

  在真實的曆史上,他曾因仗義執言,而數次受到批評,甚至撤職處分。

  但正是因為他的堅持,給蘇聯海軍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會。

  所以,時至今日,俄羅斯唯一的一艘航母,還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以示尊敬紀念!

  正在這時,一個通信參謀,激動的揮舞著一封電報,急急忙忙跑來。

  他人還未至,興奮聲已是激昂傳來:

  “急電,莫斯科急電!兩日後,裝備與訓練委員會,將來我部視察工作,研討海軍裝備的發展未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