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決戰第七師團(三)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09      字數:2989
  上午的一場大戰,朱可夫沒能拿下日軍第七師團,中午稍事休整後,蘇軍炮兵便發起了更為猛烈的射擊。

  當蘇軍裝甲兵團再次出現在日軍士兵眼中時,天空中突然響起了航空發動機的巨大轟鳴聲。

  “是飛行師團!是飛行師團!”一個日軍士兵激動的仰天大叫起來。

  “萬歲!他們終於來了!”更多的日軍士兵,興奮莫名的高喊起來。

  …………

  作為第二飛行集團的部隊長,嵯峨徹二中將感覺自己就像陸軍消防隊一樣,總是因為地麵部隊的糟糕表現,而疲於在戰場上奔命。

  但是,這又能怪誰呢?

  嚴格的來說,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都沒有獨立的空軍存在,隻有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的區別。

  所有日軍飛行部隊,要麽依附於陸軍,要麽依附於海軍,壓根就沒有獨立的空軍話語權。

  說起來,日本新式軍隊,誕生於明治維新時期,從成立開始,就是一支以陸軍和海軍為核心的部隊,因為那個時候,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還根本沒有誕生。

  等到一戰前後,空軍開始在歐洲主要強國間新起時,日本的陸軍和海軍已經坐大,而且不但坐得很大,還非常的不和睦。

  不和睦到什麽地步?

  比如同樣一種武器,海軍有裝備,陸軍也有裝備,但就是因為雙方不和,導致這種裝備無法在陸海軍中通用。

  因為海軍要是將這種裝備的螺絲向左擰的話,那陸軍同款裝備的螺絲,就一定是向右擰的。

  如果說這都算文明的,那二戰全麵爆發後,日本海陸軍之間發生的花樣撕逼行為,就簡直匪夷所思的讓人驚掉下巴。

  比如在新加坡戰役中,日本陸軍明明繳獲了英國的新式雷達,但第一反應竟然是藏起來,絕對不能被海軍發現,這也漸漸導致了沒有先進雷達的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被美軍打得節節失利。

  而海軍在中途島戰敗後,封鎖消息的主要原因之一,竟然也是不想讓陸軍知道。

  陸軍後來也果然沒有讓海軍失望,得知中途島戰敗後,居然還偷偷的擺酒,大肆慶祝了一番。

  甚至出現了,雙方兩次從德國引進同一款引擎,然後各自建立生產線,互不往來的事情。

  雙方積怨之深,就連後世的日本學者都感慨,舊日本陸海軍最大的敵人,其實正是他們自己。

  但要說起雙方的矛盾根源,還是起於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運動,簡單點講,就是擁護天皇的日本各藩,一舉打敗了擁護幕府的日本各藩。

  作為日本各藩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兩個藩,長州藩一開

  始就是旗幟鮮明的支持明治天皇的,而薩摩藩最初支持的卻是幕府將軍。

  在禁門之變中,長州藩士兵進攻時,遭到了薩摩藩等聯軍的頑強抵抗,最終以失敗告終,事後長州藩被幕府指為“朝敵”。

  而死傷慘重的長州藩士兵為了泄憤,則在鞋底加上了“薩賊會奸(指薩摩藩和會津藩為奸賊)”的字樣,行走時就好像把仇敵踏在腳下一樣。

  在接下來對長州藩的征討中,薩摩藩又有參與,兩個藩鎮你來我往的不知道互相砍了對方多少人,雖然薩摩藩最後改為支持明治天皇,但難以化解的宿怨,卻就此埋下。

  後來,就連一統江山的明治天皇,也無法調合兩個藩鎮間的矛盾,隻能分而治之,幹脆就讓他們各管各的吧。

  於是,長州藩主導了日本陸軍,而薩摩藩卻主導了日本海軍,為了爭奪各自的發展經費,更是常常鬧得不可開交。

  就連後來的“二二六兵變”,一樣可以看出日本陸海軍之間,誓不兩立的巨大矛盾。

  在海軍和陸軍,兩個實力雄厚的大佬激烈爭執下,新生稚嫩的日本空軍,根本就沒有任何自立門戶的機會。

  最終的結果就是,海軍和陸軍各自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兵,將日本所有飛機分的一幹二淨,明明白白。

  所以,別看嵯峨徹二貴為航空兵中將,可說到底,他還是個為陸軍打工的苦逼仔。

  就算在之前的戰鬥中,空軍一口氣幾乎損失了兩個轟炸飛機戰隊,可當植田謙吉親自將電話打到他那裏時,嵯峨徹二中將還是隻能眼含熱淚的下達了作戰命令:

  “全體起飛!隻要是所有能飛的東西,哪怕就是偵查機,也要給我帶上手榴彈,去轟炸蘇軍的裝甲集團!”

  在師團長的爆發式威逼下,日軍第2飛行師團,一口氣起飛了所有的四個飛行戰隊,包括最近才剛剛補充的戰機在內,一共近七十架戰鬥機和三十多架轟炸機,浩浩蕩蕩的飛向了諾門罕。

  而此時的蘇軍,卻並沒有什麽像樣的自走防空火力。

  朱可夫的裝甲兵團,僅僅隻是少量裝備有,一種研發於1930年的,叫做4M自行防空機槍的古怪玩意。

  說它古怪,其實都已經非常委婉了,因為這家夥僅僅隻是簡單粗暴的將4挺馬克沁機槍,塞進了一輛嘎斯卡車裏而已。

  如此野蠻的工藝風格,簡直就是蘇聯建國初期,簡陋工業體係下的經典代表之作。

  正所謂,簡單粗暴,必定有效!

  雖說它的賣相並不好看,但作為一輛會自己跑路的防空輕機槍來說,還是可以對低空飛行的敵機,造成一定威脅的。

  至少

  ,有他們的存在,日軍俯衝轟炸機的投彈精度,會明顯的下降一個檔次。

  在日軍飛機的狂轟亂炸下,蘇軍裝甲兵團隻能一邊四散規避減少損失,一邊努力組織防空火力進行對空射擊。

  一場混戰下來,當日軍飛行師團終於撤走時,地麵上的蘇軍裝甲集群,也都亂成了一片。

  雖說此時日軍的轟炸部隊,已經沒有最初那麽強勢了,給蘇軍坦克造成的損失也很有限,但園部和一郎最看中的,正是他們打亂蘇軍進攻節奏的能力。

  趁著蘇軍大亂陣腳的機會,園部和一郎當即組織戰車聯隊和日軍步兵主力,衝上前去,又跟蘇軍攪在了一起。

  經過一場激烈的拉鋸戰後,第七師團又一次成功擊退了朱可夫的大軍。

  …………

  一天酣戰下來,天色已經接近黃昏。

  第七師團指揮部。

  日軍參謀長顯得有些得意,他激動的揮舞著手臂說道:

  “今天這兩仗,打得實在太痛快了!不但擊毀敵軍三十多輛戰車,更是擊斃擊傷上千名敵方步兵。

  所謂的蘇聯軍隊,實力不過如此而已,根本就比不上我們威名赫赫的大日本皇軍!”

  日軍參謀長的得意,也不是沒有原因。

  1939年時的日軍,無論是士兵訓練,還是基層軍官的培養,功底都是非常紮實的,就算同時期的很多歐洲軍事強國都無法跟他們對比。

  日本陸軍差的,主要還是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革新,而戰術思想的革新,說到底,還是離不開武器裝備的換代。

  畢竟,沒有足夠飛機、坦克、大炮的話,研究閃電戰又有什麽用?

  反觀蘇軍,卻正好相反,雖然裝備並不差,但因為持續擴軍,導致軍隊素質降低的厲害,同時又缺乏大批有經驗的軍官,讓軍隊的整體素質,在這幾年出現嚴重下滑。

  而這一點,在對陣日軍精銳第七師團時,顯得尤為明顯,如果兵力火力不占據明顯優勢的話,蘇軍想在野戰中一對一的打垮第七師團,還是非常困難的。

  一想到這裏,日軍參謀長就不由得大發感慨道:

  “如果朱可夫一開始就能主動出擊,而不是一直藏在防禦工事中的話,恐怕我們早就已經取得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了!”

  園部和一郎此時卻根本沒有心情聽這些,他不滿的打斷參謀長道:

  “別做夢了!如果不是我們後路被切斷,你以為朱可夫會冒險出擊,使用這種打法嗎?”

  日軍參謀長側頭一想,好像也是這麽回事啊,頓時又有點意興闌珊的感覺。

  園部和一郎絲毫不理會他的惆悵,突然開口道:

  “叫長一龍太過來,我有要事交代!”

  參謀長稍微愣了一下,隨即迅速稱“是”,快步走出了指揮部。

  他心中其實已經隱約明白,這個時候,師團長特意把27聯隊長叫過來,到底是為了什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