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坦克大戰(十)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09      字數:2948
  周逸龍在心中飛快盤算著,使用BT—7坦克,在遠距離上跟九七式中戰對射,是非常不劃算的。

  好在己方坦克,在速度上仍舊占有明顯優勢,如果好好利用這一點,快速逼近日軍的九七式戰車,縮小雙方在火炮精度和威力上的差距,就有機會一舉扭轉被動的戰局。

  但現在的問題是,日軍還有十來輛八九式戰車,正擺在九七式的前方200米處呢。

  這種老爺車雖然並不適合遠距離上的裝甲戰,但它裝備的57毫米穿甲彈,殺傷力還是極大的,要是貿然衝到它們跟前,肯定少不了要被日軍一頓火力殺傷。

  如果要想打近戰,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首先快速收拾掉日軍的八九式戰車,然後再以BT—7高超的機動力,全速向日軍九七式戰車逼近,隻等衝到合適的距離上,就發起迅猛的攻擊,一舉將日軍戰車全部摧毀。

  說幹就幹,周逸龍火速向己方戰車群下達了命令:

  “全體車長聽命,集中火力,優先消滅日軍八九式戰車。”

  為了確保那些沒有安裝電台的蘇軍坦克,也能及時收到命令,他又飛快爬出戰車,向著己方坦克群,奮力揮舞著手中的紅旗。

  鮮豔的旗幟,在充滿硝煙的戰場上,激烈的飛舞著,它不但傳達著周逸龍的作戰命令,也同時鼓舞著蘇軍官兵們的高昂士氣。

  畢竟,可不是每一位指揮員都有膽量,在槍彈橫飛的恐怖戰場上,露出半個身子來揮舞紅旗的。

  如此一來,命令雖然準確傳達了,可同時也引起了對麵日軍戰車的注意。

  埃倫上校清楚的在觀瞄鏡中,看到了一個身穿蘇聯軍官製服的胖子,高舉著手中的紅旗,迎著疾風,猛烈揮舞著。

  他心中猛的一驚,不禁為對方的膽量勇氣所折服,同樣都是軍人,哪怕是彼此陣營不同,也照樣會為對方的大無畏精神所欽佩感動。

  難道那個家夥,就是傳說中的米哈依爾嗎?果然名不虛傳,就他這份霸氣側漏的魄力,就遠非常人能及,埃倫上校情不自禁的為對手點了點頭。

  可感動歸一碼,戰鬥歸一碼,就算再欽佩對方,埃倫上校也不可能在激烈的戰鬥中,放虎歸山。

  他親自操起一枚穿甲彈,迅速將它塞入炮膛,又通過炮長觀瞄鏡,仔細的校準起目標來。

  然而,當他再次看向目標時,卻不禁眉頭一皺,再次為對手的急智驚歎起來。

  原來,對方的指揮官並不愚蠢,相反的是,他還非常聰明,在下達完命令後,他就迅速指揮自己的坦克,橫向運動,打起滑來。

  憑借著高超的速度,他坐下的BT—7坦克向漂移一樣,飛速滑動著,並揚起了一大片塵土。

  這種高速不規則的移動目

  標,在遠距離上幾乎就是無法準確命中的,埃倫上校隻是略一猶豫,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那輛蘇軍坦克消失在了巨大的塵土中,無奈之下,他隻能重新將炮口對準了其他正在專心射擊的蘇軍坦克。

  隨著一聲巨響,又一輛BT—7坦克,在埃倫上校的精準射擊下,化作了一團火焰。

  埃倫上校的突出表現,也立刻吸引了周逸龍的注意,他早就嚴密監視著日軍那四輛九七式戰車的動向。

  沒過多久,周逸龍就很快發現,其他三輛日軍九七式戰車在如此遠的距離上,想要準確命中目標,也是有一定概率的,他們經常三發一中,甚至不中,唯獨埃倫的那輛九七式戰車非常厲害。

  從距離上講,他離的最遠,但從射擊效果上來講,它表現最好,幾乎每發炮彈都能準確命中蘇軍坦克。

  周逸龍看它一共打了三輪,其中一炮擊毀了一輛BT—7坦克,另一炮重創一輛,第三炮雖說沒能命中要害,也將那輛BT—7的側翼車燈,給一把打得粉碎。

  這是個威脅極大的家夥啊,周逸龍果斷向維克多下令道:

  “維克多,用你的榴彈炮,向日軍最後那輛九七式戰車射擊,爭取給我把它的履帶炸掉。”

  “是,馬上射擊。”作為整個蘇軍戰車群中唯一的自行火炮,維克多一直跟隨在大部隊的最後方。

  聽到周逸龍的命令後,他毫不遲疑的迅速停了下來,隔著大約1500米的距離,就快速轉動炮塔,將炮口指向了目標。

  BT—7A雖然不能發射穿甲彈,但它那門76毫米的巨大口徑火炮,就已經解決了很多戰車都不能解決的難題。

  在口徑即正義的殘酷戰場上,沒有什麽比“大炮一響,立功受獎”,更為讓人賞心悅目的事情了。

  維克多火速裝填上一枚76毫米高爆彈,“砰”的一聲巨響,就將這枚敦實渾圓的肥厚炮彈,打向了對麵的日軍戰車。

  對麵埃倫上校正在專心指揮作戰,猛烈間,他聽到一聲獨特的炮彈呼嘯聲。

  跟通常的反坦克炮彈不同,它們因為初速很高,聲音會顯得有些尖銳短促,但這枚炮彈的聲音,顯得極為巨大悠長,倒是很像野戰榴彈炮發出的彈藥。

  難道說,蘇軍已經開始用後方配置的重型榴彈炮,射擊起己方戰車來了嗎?

  但這種射擊方式,效率很低,畢竟野戰榴彈炮的陣地通常距離前線較遠,炮彈飛行速度也較慢,想對會移動的日軍戰車,造成致命的傷害,概率還是非常小的。

  就在埃倫上校還在猜測時,一發高爆彈幾乎擦著他的坐車凶猛爆炸了。

  76毫米高爆彈的巨大威力,將地麵都打得仿佛震動起來,九七式戰車猛的一顛,差點讓駕駛

  員一頭撞在了觀察孔上。

  埃倫上校心中的一驚,對方的榴彈炮怎麽會射擊如此精準,難道它們其實就部署在戰場附近?

  他一邊趕緊讓戰車發動起來,做出一些規避動作,一邊在觀瞄鏡中仔細搜索著蘇軍的炮兵陣地。

  可找來找去,埃倫上校就是找不出來,有哪塊地方,看起來像是榴彈炮陣地的。

  就在他無比納悶時,蘇軍坦克群最後方的一輛BT坦克,突然炮管向上,仰天射出了一發動靜極大的炮彈。

  這輛蘇軍坦克立刻吸引了埃倫上校的注意,他定睛看去,一眼就發現了那輛坦克的與眾不同,它不但裝備了一門口徑更大的火炮,而且居然還是一門短管的榴彈炮造型。

  這是什麽?蘇軍居然把榴彈炮安放在了坦克上麵???埃倫上校滿臉震驚的想到。

  要知道,早在1935年時,德軍中就由著名的曼斯坦因將軍提議,要建造一種比坦克更加廉價的裝甲化機動炮兵,這種武器應能以直射方式壓製敵方機槍和火炮陣地。

  但在曼斯坦因的構想中,這種武器是以支援步兵師作戰為主要目的。

  直到去年,德軍還在進行最初的原型試驗,由裝備木質或軟鋼上層結構、木質火炮的樣車進行訓練,當時給這種武器使用的名稱是“重型反坦克炮”。

  埃倫上校不知道的是,在曆史上,這些所謂的“重型反坦克炮”,將在後來發展成德軍中獨一無二的武器,在1940年後,它們有了一個統一的新名字,叫做“自行突擊炮”。

  例如著名的“三號突擊炮”,就是這個大家族的成員之一。

  但蘇軍這輛BT坦克,明顯跟德軍的“自行突擊炮”概念不同。

  首先,它竟然是直接支援裝甲部隊作戰的,而不是步兵;其次,它裝備的並不是類似坦克炮的高初速炮,而是一門更加接近遠程炮兵使用的榴彈炮。

  埃倫上校忽然聯想倒,德軍裝甲部隊一直缺乏的機動支援火力,不是剛好可以通過這種“自行火炮”方案解決掉嗎?而不是一直需要依賴,空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提供支援。

  隻是德軍中尚且還沒有任何一種,可以稱之為“自行火炮”的武器。

  而它們的首次出現,還需要等到1940年。

  埃倫上校大為驚歎,這些蘇聯人真是不可思議,竟然現在都已經將這種武器,發展到實用化的道路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