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傑出的埃倫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09      字數:2927
  讓朱可夫根本意想不到的是,他猜想的日軍能人,其實是一位如假包換的德軍上校。

  在安岡正臣看來,這位埃倫上校,簡直就是坦克戰中不出世的天才。

  按照他的提議,日軍組織起了強大的支援火力,在這些炮火的有力掩護下,兩個日軍戰車聯隊有如神助,他們左右同時出擊,狠狠的痛毆著,那些連武器都端不穩的蘇軍士兵。

  朱可夫的第一道防線,在這種配合密切,火力凶猛的聯合打擊下,沒能支撐太久,就全線潰散了。

  不能太苛責這些防守陣地的蘇軍士兵們了,畢竟以他們接受到的訓練來看,也算是拚盡全力了。

  可日軍的表演才剛剛開始,讓安岡正臣意外的是,這位埃倫上校在戰鬥發起後,竟強烈要求,親自跟隨第4戰車聯隊作戰。

  這是一個點唐突的請求,雖說德日關係比較友好,但畢竟還沒有正式簽訂同盟條約。

  而德國組織的這次觀摩行動,本身就是機密,如果被人發現並透漏出去,在全球範圍都會引起重大國際反響。

  畢竟德日兩國分別在歐洲和亞洲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他們的這次軍事交流活動,會被很多國家看作是政治走向的風向標。

  雖說如此,但安岡正臣顯然拗不過這位意誌堅定的德國軍官,這位埃倫上校似乎在德軍中還是頗有地位的,當初他決定留在東線跟日軍戰車團待在一起時,就連身為中將的胡伯爾團長,都沒有提出任何的反對意見。

  猶豫再三,安岡正臣最終還是有條件的,同意了對方的請求。

  而這個條件就是,埃倫上校必須穿上日軍製服,並承諾不會親自跑上前線。

  畢竟在安岡正臣的心目中,還存著一個小九九,那就是希望通過這次會戰,能夠從這位傑出的德國同行身上,學到一些先進的坦克作戰理念,用以壯大成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日軍裝甲兵。

  埃倫上校非常痛快的,就答應了安岡正臣的全部要求,正巧第4戰車聯隊裝備了四輛最新式的九七式中型戰車,這德軍上校對這批日軍新式戰車充滿了好奇,幹脆一把坐了上去,搭乘它們一起,趕往了前線。

  九七式中戰,是日軍在整個二戰中,批量生產出的最成功坦克。

  它立項於1936年,時值“盧溝橋事變”爆發之際,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急需大量戰車投入戰鬥,而已有的89式中戰,在火力和機動性上,已明顯落後於當時世界坦克發展的主流。

  於是日軍參謀總部和工程部,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樣車“奇哈”,定名為“97式中戰車”(即97式中型坦克)。

  跟以往的日軍薄皮坦克不同,97式戰車將車體正麵裝甲加強到了25毫米,炮塔最

  厚處甚至達到了35毫米,基本跟A32戰車相同,隻是沒有A32戰車的大傾角罷了。

  為了增強火力,日軍工程師給它安裝了一門九七式57毫米炮(早期型號),這種火炮比八九式戰車自用的九零式57毫米炮,都要先進的多。

  作為一門戰車炮來講,通常射出的炮彈,初速是越高越好,因為初速高,就意味著穿透力強;速度快,就意味著飛行時間短,彈道就更平直,更容易準確擊中目標。

  而八九式戰車使用的九零式57毫米炮,並不是一門成功的戰車炮,它射出的炮彈出膛速度低,受重力風速影響大,彈道顯得非常飄逸,一旦交戰距離稍微遠點,擊中對方的概率就很玄學。

  而九七式戰車裝備的九七式坦克炮,打出的炮彈就要快速平直的多,可以這麽說,如果麵對的是大量九七式戰車,周逸龍想跟上次一樣駕駛A32戰車,輕鬆躲避日軍炮彈打擊,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埃倫上校一跨入這種戰車中,就驚訝的發現,它的作戰性能,要遠遠強於德軍主要裝備的一號和二號戰車,在整個德軍中,僅僅隻有剛剛小規模生產的三號戰車,可以跟它相提並論。

  甚至連日軍大量裝備的95式輕戰,也給埃倫上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當下各國坦克普遍使用汽油發動機時,日軍的95式戰車,就前衛的使用了一台性能優良的柴油發動機。

  而且,這種戰車無論是在火力、還是在裝甲和速度上都達到了一種優秀的平衡,在1939年時,完全可以說得上是一種極其出色的輕型戰車,其表現仍然要超越德軍同期的一號、二號戰車。

  沒想到,這些日軍同僚們雖然在裝甲戰術上思想陳舊,但在研發戰車上,還是表現不俗的嘛。

  曆史上也的確如此,在二戰尚未全麵爆發時,日軍的戰車發展並不比世界主流落後,後來之所以拉下很多,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日本綜合國力太弱,一旦歐美強國參戰後大力發展軍用技術,日本這個矮子就開始顯得力不從心,步步跟不上了。

  但目前來說,這些性能優良的日軍戰車,還是讓埃倫上校大為讚賞的,雖然它們的裝甲還較為薄弱,不像二戰後期出現的中型坦克那麽能力全麵,但要是放在一個深諳裝甲之道的人手中,還是可以發揮出強大戰力的。

  不得不說,以蘇軍目前普遍裝備的BT—5和T—26坦克來說,埃倫上校的看法還是很有道理的,除非,他遇到過一輛叫做A32的奇特戰車。

  如果說,埃倫上校隻是驚訝於日軍坦克的性能不俗,那安岡正臣就真真切切的拜倒在,德軍那先進的坦克戰術下。

  隻見擊潰蘇軍的第一道防線後,第4戰

  車聯隊在埃倫上校的親自幹預下,風馳電掣般的向蘇軍縱深處穿插而去,他們一路巧妙的利用蘇軍潰兵,驅趕著他們衝散了蘇軍的第二道防線,又席卷成一片滾滾烏雲,向蘇軍的第三道防線迅猛的衝去。

  整個作戰過程,順暢的猶如行雲流水一般,看得安岡正臣中將是大呼過癮,連連點頭,這仗打得實在是太漂亮了。

  正如埃倫上校自己說得一樣:

  “在所有進攻戰鬥中,都要利用心理因素,造成敵人的恐慌。”

  他的這套辦法,在對付蘇軍82師的兩個地方團時,簡直就是收到了奇效。

  那些缺乏訓練的蘇軍士兵們,往往在日軍坦克集中突破陣地一個點時,就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全麵潰退。

  眼看著這麽繼續打下去,安岡正臣很可能會比自己的同學小鬆原更早得手,他不禁心花怒放的哈哈大笑起來。

  然而,這一切在日軍攻打到蘇軍的第四道防線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朱可夫的計劃中,前三道防線,本身就是可以放棄掉的,唯獨第四和第五道防線需要嚴防死守。

  因為前幾道防線被擊破的太順利,負責正麵進攻的第3戰車聯隊長,吉丸清武大佐,一掃之前的頹勢,命令各中隊放下一切顧慮,開足馬力,全速向前衝鋒。

  他得意洋洋的臆想到,大爺我已經很努力地約束自身實力了,沒想到老毛子還是這麽的不經揍啊,那還客氣個啥,大家一起衝啊,殺啊,幹光他們啊!

  第3戰車聯隊實行的是步坦協同戰術,戰車後麵還跟著步兵72聯隊和工兵聯隊呢,坦克這麽一發飆,兩條腿的步兵們,如何跟得上啊。

  72聯隊急忙派人跑步上前,與吉丸大佐進行聯係。

  可坦克封得嚴嚴實實,傳令的步兵也不知道該怎麽溝通,隻好舉起槍托,就猛敲裝甲的外殼。

  吉丸清武大佐正一路衝殺的過癮,忽然聽到坦克被敲的“叮叮咚咚”一陣亂響,他滿臉不悅的打開艙蓋一看,一個滿頭大汗的日軍步兵,正用手中的步槍,不斷敲打著自己的坦克。

  在耐著性子問明事由後,吉丸清武大佐很不耐煩地回了一句:

  “你們能走多快,就走多快吧。”

  說完之後,他把艙蓋猛地一關,發出一聲巨響,撇下那名步兵立在原地發呆,駕駛坦克又一溜煙的衝向了前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