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縱深(下)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09      字數:2676
  周逸龍也不居功,他笑著點了點頭,回答道:

  “正是大縱深理論,不過,以我軍現有的裝備和訓練來說,隻能先用用低配版的了。”

  周逸龍說得一點沒錯,真正的大縱深還要求空軍,自行火炮等兵種密切協同,在先遣集團突入敵軍縱深時,也要提供持續不間斷的火力支援打擊,還有很多更高的協同和組織上的要求,這都是現在的蘇軍所不具備的能力,隻能先簡化了不少,對付當麵的23師團,倒是綽綽有餘。

  周逸龍覺得自己已經很謙虛了,可拉西莫夫卻聽得差點一頭暈倒過去,這套理論,可是蘇軍中的天才人物、享譽世界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集中了眾多軍事理論精英,研究了十幾年,都沒有徹底完成的傳奇戰術理論。

  可現在,周逸龍不但詳細的完善了這套理論,並細致地將它運用到了實戰中,而且,更關鍵的是,在他口中這還隻是低配版的大縱深。

  我的天,那高級完善版的大縱深,到底是個什麽驚人的樣子啊?

  拉西莫夫現在才終於搞明白,為什麽朱可夫將軍要說:“如果米哈依爾同誌不懂裝甲戰,那整個蘇聯紅軍中,就沒有人敢自稱了解裝甲戰了。”

  原來這句話,還真的不是隨意講的啊。

  大縱深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戰役理論,它是1926年時,由時任蘇聯紅軍副參謀長的特裏安達菲波夫首先提出的,然後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主持下,花費十幾年時間,完成了它的大致雛形,最後在殘酷的蘇德戰爭中,由眾多蘇軍精英們,不斷反複實踐總結出來的。

  可以說大縱深戰役理論,是蘇聯軍事科學研究的一大葵寶,從誕生開始,就閃爍著無比榮耀的光芒,就連後來的美國學者們,也不得不羨慕地說道:“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時候,蘇聯紅軍擁有全世界最為優秀的戰略理論家們。”

  周逸龍上輩子最先接觸大縱深時,還以為它不過是德軍閃電戰的升級版。

  他想當然地以為,如果說德軍閃擊波蘭與法國,是閃電戰的1。0版;那麽德軍閃擊蘇聯就是閃電戰的2。0版;那麽蘇軍的大縱深,就應該就是3。0版了。

  但在熟讀幾本介紹大縱深的書籍後,周逸龍才知道自己錯的有多麽離譜。

  大縱深的理論與實際配合高度,是閃電戰所遠遠不能相提並論的。

  閃電戰隻是更多的側重,初期炮火與航空兵的支援,但大縱深則強調,全程不間歇的空中打擊與火力支援。

  這就要求空地一體與步炮一體的高度協同,這對於部隊的協同訓練要求,是非常高的。

  同時,兵團中不同單位的配合,也是重中之重,畢竟任意調動都可能是幾萬人乃至幾十萬人的配合

  作戰,對補給、前沿設置以及部隊配置的要求之高,對指揮官的協調統禦能力要求之高,都是讓人難以想象的。

  而且,大縱深也非常注重保持各個攻擊梯隊的持續作戰能力。

  如果說大縱深是堂堂正正的,撕裂敵方陣地,打開突破口,並持續擴張勝利的戰術;那閃電戰就更接近於,發動突然襲擊,在運動中包抄敵軍,而不是麵對敵軍堅固陣地的戰術。

  對於閃電戰來說,一旦前方遇到強大阻礙,缺乏持續火力支援的德軍,就很可能進攻受阻,要是敵軍緩過勁來,打入敵方縱深的突擊部隊,甚至可能會被徹底消滅掉。

  所以,閃電戰是一種很難發展完全的戰術,就算是德軍自己,也沒有使用很長時間。

  對於機械化部隊來講,大縱深才是裝甲進攻戰術的最終版本,它甚至一直被蘇聯紅軍沿用到幾十年之後。

  對於那些麵對大縱深戰術的敵軍來說,最可怕的,還不僅僅是突破口遭受的猛烈打擊,而是無論你設置了多少道防線,蘇軍的一、二、三梯隊完全可以像機械海洋一樣,將擋在前方的所有敵軍陣地,都一一拍得粉碎。

  而敵軍無論是否撤退,此時都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因為撤退的過程中,除了正麵有蘇軍的合成集團在不斷猛攻;側麵還會有跑的較慢的先遣部隊平行打擊;而在後方,跑得最快的先遣部隊,會直接在撤退的必經之路上,設置狙擊防線。

  最終,撤退會直接演變成圍殲與潰退。

  天空中,戰術航空兵在不間斷地進行對地打擊;地麵上,各種自行火炮,也隨時向前,及時提供密集的火力支援。

  在這種多層次的,立體的,持續不間斷的打擊下,幾乎任何敵人都隻能落個灰飛煙滅的下場,這才是後來的蘇軍裝甲洪流,能夠威懾西方幾十年的真正原因。

  當然,現在的周逸龍,可沒有條件使用完全版的大縱深,要達到那種高度,必須等將來位居蘇軍高層以後,從軍隊的裝備和訓練上做出根本性的改革才行。

  畢竟曆史上,蘇聯軍隊也是在漫長的衛國戰爭中,不斷地摸索實驗,才最終完成這套理論的。

  好在對麵的日軍,也不是什麽跟得上潮流的貨色,反而因為大意,23師團的日軍士兵們,僅僅隻是構築了一道防線,在他們看來,對麵的那點蘇軍能不能熬過明天都是問題,還有必要去辛辛苦苦的修工事嗎?

  日軍的如此表現,讓周逸龍深信,對付這幫瓜皮們,用個簡裝版的大縱深就完全足夠了。

  所謂的,大日本帝國陸軍戰無不勝的神話,在周逸龍看來就是個笑話,一旦蘇聯紅軍完成軍事改革,那些瓜皮陸軍根本就不夠看的,也隻有鬼子的海軍,還

  有幾分道行。

  有機會的話,周逸龍倒想會會所謂的“聯合艦隊”,就不知道現在推動蘇聯的海軍發展,還來不來得及了?

  周逸龍的這份方案,徹底折服了在場的所有人,大家不再有任何異議,而是一致讚同這套方案,開始就細節問題深入詢問起周逸龍來。

  周逸龍耐心地跟大家一一解惑,大縱深戰術對配合要求極高,如果參戰軍官心存疑問的話,實施起來難免出現諸多問題。

  等所有人明確戰役方針後,周逸龍才具體向各單位下達了任務。

  本次戰役的突破口,選在了42號高地對麵,將由邊防軍負責配合坦克主攻,這個決定是經過周逸龍深思熟慮的,目前他手中的所有步兵中,隻有邊防軍戰力最強,而他們中的部分人也在上次大戰中,協同過坦克作戰,是不二的主攻人選。

  38號高地的170團,將負責向對麵的日軍發起牽製攻擊。

  裝甲9旅主要裝備的是T—26坦克,速度較慢,裝甲稍厚,將納入“合成集團”,正麵強攻日軍陣地。

  裝甲11旅主要裝備的是BT係列戰車,裝甲稍薄,速度較快,他們將作為先遣集團,協同摩步24團,突入日軍縱深,一舉切斷23師團的後路,將他們徹底關死在西岸。

  至於內衛軍的加強營,將在陣地上待命,作為預備隊的他們,將隨身出現在可能需要他們的地方。

  眼見一眾軍官們大聲受領完任務,周逸龍又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繼續說道:

  “進攻時間,不能選在白天,而是定在今晚5點。

  首先,將由炮兵群,發起半個小時的猛烈射擊,半小時後,總攻全麵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