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戰前觀摩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09      字數:2409
  德國車隊才剛剛在23師團駐地大門口停穩,辻政信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吹噓起皇軍的強大了。

  按照辻政信的說法,23師團長小鬆原中將,這個大使館副武官可不是白做的,他曾仔細研究過蘇軍的戰術特點,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對蘇作戰專家。

  小鬆原從蘇聯回來後,曾經編寫過一本叫《如何與蘇軍作戰》的小冊子,並遞交給了參謀本部。

  參謀本部如獲至寶,專門加印多份,秘密下發到關東軍各部隊,成為日軍對蘇作戰的必定參考讀物。

  按照小鬆原的研究,蘇軍士兵受過極其嚴格的正麵攻防訓練,要從正麵攻破他們的防線,還是比較困難的。

  但蘇軍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彼此之間的協作能力較弱,他們一旦被包圍或側翼受到包抄,就會陷入全線混亂。

  這種研究成果,正好契合了日軍喜歡迂回進攻的特點,因此在關東軍中很有市場。

  山縣聯隊在第一次諾門罕戰事中,利用東支隊迂回敵後,將蘇軍的指揮部一鍋端掉,更是從實踐角度,對此戰術進行了驗證。

  在辻政信的口中,23師團除了師團長經驗豐富以外,士兵們也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日本大好男兒,絕非那些軟趴趴的蘇聯大兵們可比。

  他在這兒一頓胡吹海塞,將23師團幾乎說成了,無人可敵的天兵天將,完全忘記了,就在不久前,他還跳起來腳來吼道:“讓23師團下來,換第7師團上去。”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以胡伯爾為首的德國軍事觀察團被辻政信的這頓忽悠,給徹底折服了。

  蘇聯一直是他們重要的假想敵之一,能在這裏遇到一個精通對蘇作戰的高手,德軍軍官們都興奮起來,抱著學習的態度,打算好好觀摩一番。

  然而,等到他們進入大營,真的觀看到23師團的戰前訓練後,所有人的眼珠子都掉了一地。

  日軍的戰前訓練,既不練大炮,也不練坦克,隻練兩樣東西,一樣是白刃拚刺,另一樣就是步兵衝鋒。

  盡管,胡伯爾等人也承認,日軍步兵素質的確堪稱優秀,世界範圍內都極為少見。

  但在日軍眼裏,戰爭難道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一戰時代嗎?

  沒來之前,胡伯爾還真以為日軍有什麽好的製蘇秘笈,等看到此處時,簡直是大失所望。

  隻有辻政信參謀和小鬆原中將仍然懵懵懂懂的,自得其樂,以為自己將皇軍士兵們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完美的展現了出來。

  辻政信到底不是德國人肚子裏的蛔蟲,看到他們一臉的驚訝,還以為自己將“這幫土包子”好好的震懾了一把,接下來,就該帶他們進指揮部裏指點江山了。

  等到走進指揮所,跟小鬆原中將

  討論進攻蘇軍的戰術時,這位矮小的日本人,倒還真的沒有對他的德國朋友們隱瞞什麽,直接將自己的方案和盤托出。

  本來,關東軍司令部為小鬆原準備的作戰方案,是由第1戰車團從背後包抄,第23師團從正麵進行策應。

  但在“蘇聯通”小鬆原中將看來,這隻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模式,呼倫貝爾草原一望無際,無遮無攔,如此多的坦克,即便再怎麽偽裝隱蔽,也很容易被蘇軍發現,導致功虧一簣。

  為了能收到出奇製勝的效果,小鬆原中將對計劃進行了調整,戰車團被調到正麵強攻,第23師團的步兵則負責側翼包抄,跟原方案正好調了個個。*¥愛奇文學 .i7wx. ~!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這讓“沒見過世麵的德國土包子們”再次大開了眼界。

  用坦克部隊正麵強攻,用步兵側麵迂回,這招到底是怎麽想出來的,簡直是匪夷所思啊!

  德國在坦克戰方麵走在世界前沿,這些觀察員們都是有備而來,不是使館武官,就是高級現役軍官,大多懂得坦克戰術。

  他們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為什麽平原作戰中,不用機動坦克部隊迂回包抄,卻要使用步兵,坦克部隊容易被發現,難道步兵就不會?

  日德關係不錯,既然來了,也別藏著掖著,胡伯爾中將還是委婉得向小鬆原師團長提了些建議。

  可沒想到,小鬆原挺固執的,橫豎聽不進去,而且他還自信滿滿的告訴德國觀察團:“我們日軍一個師團可以輕易擊敗蘇軍三個師,你們就瞧著好了!”

  小鬆原不說這句話還好,此言一出,讓他那對蘇作戰專家的形象,在觀察員們的心目中跌到粉碎。

  德國人一向以蘇聯為假想敵,天天算計著,蘇軍什麽實力他們還能不清楚,小鬆原這個牛逼,連德國佬都自認吹不出來。

  小鬆原中將是的真了解蘇軍嗎?他到底是個專家,還是個“磚家”呢?

  就在胡伯爾大失所望,康尼少校一臉冷笑的時候,日軍中的另外一個人物卻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他就是第23師團參謀長,大內孜大佐。

  第23師團高層有兩個所謂的“蘇聯通”,除了小鬆原之外,就是大內。

  大內曾出任駐拉脫維亞的武官,另外他還像朱可夫一樣,是騎兵出身,做過騎兵集團參謀,對草原作戰有自己的一番心得。

  很早以前,他就曾向關東軍司令部建議:“在海洋般遼闊的呼倫貝爾草原上作戰,隻靠徒步行軍是不行的,必須用機械化部隊迅速開辟出一個行動半徑。”

  大內甚至提出:“那種日俄時期的馬拉三八式野炮,射程最多不超過四五千米,用這種炮,無論如何是打不了勝仗的。”

  顯然,大內的這些想法,脫離了日本陸軍將官的習

  慣性思維,也正因為如此,他注定得不到關東軍司令部的重視和認可。

  但是大內的觀念,卻得到了德軍觀察團們的一致讚賞,這個家夥才像是個正兒八經的對蘇作戰專家嘛,隻可惜人微權輕的大內參謀長,明顯左右不了日軍的整個動向。

  等到整個參觀行動結束以後,胡伯爾坐在汽車的後座上,問向身邊的康尼少校道:

  “你怎麽看待這次的日蘇戰事,這些日本人真的有希望打贏嗎?”

  康尼少校緩緩的從懷中摸出,那個精致的銀質煙盒,放在鼻前輕輕的聞了聞,這才悠悠的說道:

  “日軍的優勢在於步兵,蘇軍的優勢在於坦克。至於結果,這就要看,蘇日雙方的指揮官,到底是誰更愚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