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流言是把刀
作者:馬月猴年      更新:2020-03-10 20:31      字數:2532
  古代記賬法直至唐中期出現四柱記賬方式以後直到宋朝才算是比較成熟完善,而在漢代,基本上就是以流水帳居多,這種以文字記載的流水雖然可以清晰的表麵物品銀錢的來源和去向,但是因為核算繁瑣不便,所以也經常被一些蠹蟲創造了上下其手的機會。?

  張遼就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內的軍械物資損耗明顯增多,查賬卻怎麽也查不出來,因此而煩惱,故而想起有斐潛這麽一號人物,特來向斐潛請教求援。

  張遼很是怨念:“子淵你可知道,光十日不到,單單軍糧就耗費近千二斛,原本這可是近一個月的用量,明知有問題,可是就是查不出來出入在何處……”

  近一千人十天吃掉一千兩百斛確實有些多了,正常的話一般在四百至五百斛。

  漢代軍隊在一定程度上是包幹製的,當少府和武庫給一支部隊指揮官下撥了定額的軍糧器械後,一切開銷均在這裏麵了,若是指揮官大手大腳提前花光了,那麽對不起,缺口自己想辦法。

  所以張遼才著急,這樣下去,不用等到月尾,估計再過幾天就把錢糧花光了,那麽這樣下去要麽丟官,要麽就要自己貼錢糧,可是這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近千人,如何能貼的起?

  斐潛雖然不是專業財會人員,但是在後世每個月的工資都要緊巴巴的計算一下負債和開支,以免到時候還不上房貸又或是月底出現喝涼水的局麵,所以在記賬這一塊,基礎的一些東西還是懂的。

  聽完了張遼的苦惱,斐潛哈哈一笑,表示那都不是事。

  查賬這玩意雖然不是自己的專業,但是畢竟後世那些假賬什麽的也見識了一些,更何況現在漢代也隻是文字流水記賬法,十分的落後,若是拿出複試記賬法出來可能太過於前了些,還是選擇相對比較穩妥一些的核帳方法教給張遼吧。

  斐潛讓福叔拿來紙筆,直接就在上麵將紙張劃分成為四個部分,分別在每個部分上寫“舊管”、“新收”、“開除”、“實在”,並向張遼解釋每個部分代表的含義,然後告訴張遼隻需要將流水帳中每一筆進出按照這四個部分計入,最後按照舊管加上新收,減去開除,就是等於實在,來測算帳目是否相等,若是有不符合的,必然有人動了手腳。

  斐潛寫的隨意,卻讓張遼豁然開朗。張遼看到斐潛毫不在乎的將此方法傳授給他,心中頗有幾分感動,要知道隻要是任何一個人懂得這套方法,隨便去那個大商家混一個帳房先生不成問題,甚至若是秘而不宣隻用不說,妥妥的就是生財之道的傳家寶啊。

  果然不愧為算術大家劉洪的弟子!

  張遼心中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自己困擾多時的問題竟然在斐潛這裏三下兩下就給解決了!更何況斐潛機會沒有提任何條件或是交換的要求,就這樣把可以說是絕代的記賬秘訣毫不吝嗇的傳授給自己了,這份人情可不算小啊……

  張遼鄭重將斐潛畫的四柱記賬紙張收好,離席向斐潛叉手為禮,深深一拜,說道:“多謝子淵傳授此法,文遠必然妥善收存,未得子淵允可絕不外傳!”

  在漢代,知識是寶貴的,很多事情就像有一層薄膜籠罩,如果不懂的人眼看就在眼前,但是就是摸不到,而知識往往可以幫助這些人捅破這層薄膜。

  張遼原本隻是想讓斐潛幫忙核對一下賬本,畢竟知識無價,不敢奢望斐潛會把方法教給他,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張遼如此隆重的致謝也是因為如此,畢竟市麵上隨便一本書價值都要百金以上,況且還是有價無市的居多,斐潛將此法傳授於他,不亞於是直接給他價值的千金之法……

  斐潛其實也根本沒考慮那麽多,一是四柱記賬法基本上還是屬於比較落後的記賬方式,二是自己也是懶惰,幹脆教會了張遼讓他自己去對賬去,省事。

  見到張遼如此大禮,斐潛連忙避而不受,將張遼扶起,說道:“區區小事,文遠兄何必介懷,再說,文遠兄你有麻煩,難道我還能坐視不理?”

  張遼見斐潛如此謙虛不肯受禮,心中也頗為感動,心想道,怪不得奉先一直都在稱讚子淵,果然是個可以交心之人,也罷,此情暫且記下,待日後有機會再回報吧。

  ******************

  董卓府上仍然是歌舞升平,花天酒地。

  李儒到了的時候,看見董卓正在後堂一邊吃喝一邊讓眾歌姬在翩翩起舞,便一句話也沒有說,走近了堂內,自己尋了一席,叫侍女也給自己端上一份菜肴,便吃喝起來。

  董卓最初看見李儒的時候還以為李儒是要來規勸他的,結果卻看到李儒竟然一句話沒講便坐下狼吞虎咽的自行吃喝起來了,不由得有些好奇,伸過頭問道:“文優怎生如此饑餓?”

  李儒吞下一口肉,擦了擦嘴說道:“稟相國,今番有食,可明日之食尚無著落,故而多食之。”

  董卓哈哈大笑,說道:“文優真會說笑,怎能明日無食……”

  說到一半,董卓漸漸收攏了笑容,臉上的橫肉鼓起,瞪著李儒,問道:“……可是又有人作亂?”

  董卓說實在的提起這些事情就有些火大,就不能讓老子喘口氣消停消停?剛當上相國就有人劫帝,這臉簡直都被抽得劈啪作響,現在剛想休息兩天,看李儒這話裏有話的樣子,難道又是有人搞事?真心是當我西涼鐵騎是泥糊的不成?

  “雖無作亂亦不遠矣……”李儒從袖子裏麵拿出了那一張寫有“董逃歌”的紙張遞給了董卓,說道,“近日京畿幾乎一夜之間傳遍此謠……”

  董卓匆匆幾眼掃過,臉上的橫肉亂蹦,瞪圓了雙眼,怒聲道:“此乃何人所傳?果真好膽!”

  李儒說道:“此歌絕非一般凡夫俗子可作,必然有人傳授。儒已派人手徹查,但若是搜尋到此人,不知相國欲如何處置……”——李儒的意思很明白,寫出這個歌謠的絕對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不是普通百姓就意味著要麽是在朝的,要麽是在野的清流士族,無論是哪一個方麵的人,不管怎麽處置都是屬於牽一引全身的,所以才問董卓的態度和決心如何?

  “盡誅之!”董卓想都沒想,直接張口回答。這些家夥太可惡了,不給點教訓怎麽會懂得我董家的刀有多鋒利?

  “唯!”李儒拱手一拜,略帶輕鬆的領命而退。

  等李儒走了,董卓氣還沒消,哼哼作聲的坐在席上。

  一旁這幾日頗為得寵的一名歌姬小心翼翼貼近了些,嬌聲道:“相國且息怒,何必理會那些俗人俗事,待奴家給相國舞上一曲可好?”

  董卓血紅的眼珠子瞪了過來:“何為俗人?何為俗事?汝乃何人,膽敢妄言國事?來人!拖出去杖斃之!”

  說罷一甩袖子,也不管癱倒在地苦苦哀嚎的歌姬,轉入後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