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初出茅廬
作者:冰雪藏心      更新:2020-08-07 03:23      字數:4461
  網 ,最快更新武俠召喚係統之諸葛稱帝</a>最新章節!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很多時候都唱這樣一詩歌也就是梁父吟,大概是要勉勵自己有容人之量,注意協調各種關係,主要是作為臣子和君主之間的關係,文臣和武將之間的關係。這首梁父吟表現了諸葛亮的誌向,也對諸葛亮以後產生了一些影響。諸葛亮十分注重功高卻不能震主,主要表現在創立蜀漢前期基業與劉備之間如魚得水君臣關係。其實在劉備軍團內部諸葛亮需要提劉備協調各種關係,比如軍民之間的關心,自己作為文臣和關羽、張飛等打天下的武將關係,其實這些關係都很難處理,劉備和關羽,張飛是自從起兵時就在一起,三人感情非常好,雖然沒有像三國演義中有過結拜,但親如同胞兄弟。關羽曾經被曹操打敗,暫時歸降,關羽為曹操斬殺顏良,而歸降劉備。二人之間的感情可見一斑。關羽並沒有過五關斬六將,而是曹操主動放行,可見曹操胸懷寬大,海乃百川。關羽和張飛是劉備手下大將,而諸葛亮出山後是主要謀士,少不了大交道,但勇猛如張飛,驕傲如關羽,和這二人處理關係很難把握分寸。這二人與梁父吟中三勇士有相似的地方,卻沒有和三勇士有相同的結局,至少沒有死在自己君主手中。這其中的原因

  一來是因為這二人功勞特別的大,二來劉備對關羽、張飛真心的信任,三來諸葛亮懂得協調關係,而且盡可能的團結關羽和張飛。因為諸葛亮知道劉備論實力不如曹操,論地理位置不如孫權,隻有團結內部力量。

  這裏有個例子關羽鎮守荊州聽說聽說馬超歸降劉備,他過去與馬超毫不相識,於是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武藝才幹與誰人可以相比。顯然心中不服氣,可見關羽的驕傲,也可見這時候關羽和諸葛亮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諸葛亮知道關羽氣傲心高,於是回信:“馬孟起文武兼備,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傑,是英布、彭越一類的人物,可與張飛並駕齊驅,但不如你英武絕倫。“看了諸葛亮的回信,關羽十分高興,把它交給賓客幕僚們傳閱。

  其實關羽並非真的瞧不起馬超,隻是太驕傲了。諸葛亮回了這樣一封信從一個側麵可以看出諸葛亮在團結內部關係。

  諸葛亮除了喜歡梁父吟,還喜歡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其實在諸葛亮之前漫長曆史中著名的英雄人物車載鬥量,比如**,蕭何,或者薑子牙之類的。其實這時候的諸葛亮還並不是大人物,隻是在當地有些名望,也是少年立誌長大成為什麽人,他選擇管仲樂毅這這兩個春秋和戰國時期的一位齊國的相國,一位是戰國時期樂毅。這兩位都是亂世佼佼者,而且這兩個人無論是管仲還是樂毅都有非凡的才能,管仲主要是功績是治理內政強大齊國,也隨齊桓公征戰,樂毅是將帥之才又有政治眼光,合縱攻齊,立下大功。諸葛亮把自己比作這二人其實是恰如其分的。然而當時的大多數人都不看好諸葛亮。

  花開在季,人運在時,潛龍在淵,靜待時飛。在好友徐庶的引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機會與挑戰。其實這是個機會,劉備是諸葛亮最好的選擇,然而此時北方曹操基本統一,江東根基已穩,其實給諸葛亮和劉備的空間已經不大了,即便有可能成功,但路途也一定是十分的艱險困難的。

  其實劉備在隆中的相遇不僅是諸葛亮的幸運,因為千裏馬遇到伯樂總是幸運的,可是劉備要想成就大事很難,其實劉備成就大業最好的時候是在曹操沒有統一北方的時候,劉備起步並不晚,劉備最大的優點就是百折不撓,隻要不死就有機會,也是這樣輾轉了大半生,劉備性格比曹操和孫權仁慈一些,可能與他是底層百姓出身,雖然號稱皇室,但其實是賣草鞋的,曹操和孫權有屠城的時候,而劉備沒有。可是與曹操的幾次交手都失敗,也像在亂世中的大多數人一樣四處投奔,可是大多數割據勢力還是願意收留,可見劉備在為人處事上還是多了幾份仁義的,即便有些是偽善也多了幾份仁義,有一定自己做事原則,有英雄的誌向,和重視兄弟感情,但就是對妻子有些薄情。經常被打的連妻子都顧不上了,但從側麵也反映出劉備前半生的狼狽。劉備幾乎轉戰大江南北,冀州,幽州,並州,徐州,豫州,才來到荊州,後來又去過江南見過孫權,後來定鼎益州幾乎足跡踏遍整個中國,可見劉備對霸業的追求然而奔波半生來到荊州,隻是寄居荊州。可謂英雄無用武之地。

  諸葛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隆中對。以下是隆中對白話文翻譯:

  自董卓竊權以來,天下豪傑紛起,割州據郡之人比比皆是。

  曹操相較袁紹,名望低而兵勢弱,但曹操卻能打敗袁紹,轉弱為強,這不僅是時機有利,而且還得力於人的謀略。

  現在曹操已擁兵百萬,挾持天子借其名義而號令諸侯,對他決不能直接與之爭強鬥勝。

  孫權占據江東,經營達三代之久,地勢險要,民心歸附,賢能之士都願為之效力,對他隻能聯絡用作外援,不可打主意吞並。

  荊州地方,北有漢、沔二水用作險據,南可直收南海物產以資利用,東向相連吳郡、會稽,西進可入巴、蜀之地,這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可是當今荊州的主人卻無能力守住它,這可是上天特意安排來資助將軍的禮物,將軍有意奪取荊州嗎?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裏,乃天府之國,從前漢高祖就是憑借這塊地方而成就帝業。

  劉璋懦弱昏庸,北邊又有張魯的威脅,雖說民豐國富,但他不知愛護體恤,智謀才幹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

  將軍您不僅是漢朝皇室的後裔,而且信義聞名天下,廣納天下英雄,如饑似渴地盼有賢能人才,如果占據荊、益二州,憑險據守,西部與戎族各部和好,南麵對夷越各族實行安撫政策,對外與孫權和好結盟,對內革新政治修德施仁,天下一旦發生變故,即派上將一員統率荊州士卒進軍宛城、洛陽一帶,將軍您則親自率領益州軍馬出兵秦川,百姓豈能不簞食壺漿來迎接將軍呢?如果真能這麽作,那麽霸業成功有日,漢王朝複興有望了。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認為劉備東奔西走,四處流亡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清晰的戰略,隆中對中明確了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哪裏可以發展,哪裏不能發展。諸葛亮並不是畏懼曹操和孫權,隻是時機未到。因為此時的劉備太弱小。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劉備信心,以弱者戰勝強者是有可能的,取得勝利不僅在於時機更在於人的謀劃。其實此時劉備對戰勝曹操其實是缺乏信心的,尤其是這個時候,當年曹操沒有真正崛起,劉備不是對手更何況此時的曹操呢。當然諸葛亮不僅是給劉備信心,也是給自己信心。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其實也是不清楚這個戰略能不能實現,他隻清楚這樣做是對的。

  劉備當然很欣賞諸葛亮這個戰略,而且諸葛亮也因此受到劉備的器重。使得劉備發出我得到孔明就魚兒得到水的感慨。形成這親密關係的原因,一來是劉備慧眼識得英才,二來諸葛亮確實有才能,三這是劉備最需要諸葛亮的時候。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並沒有十分出色的謀士為他規劃。

  諸葛亮二十七歲出山,把自己剩下的****獻給劉備,獻給複興漢室誌向。在三國誌中的記載諸葛亮出山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軍事才能,而是高瞻遠矚,就是幫助劉表的長子劉琦。

  劉表這時候還是荊州的刺史,從這個角度來說荊州還是劉表的。而劉備這時候不過是劉表客居者換句話說是客人,而不是主人。

  諸葛亮的才能不僅被劉備欣賞,連劉表的長子劉琦也十分的欣賞。劉表聽信後妻的話,偏愛小兒子劉琮,

  劉琮能力其實不突出,劉表死後劉琮直接投降曹操,後來曹操有著名的一句話: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升兒子,豚犬耳!“這話前半句表揚孫權,後半句說的是劉表的兒子。

  劉琮能力一般,但劉表喜歡劉琮,不喜歡劉琦。劉琦感到很危險,所以劉琦常常想與諸葛亮商量保全自己的辦法,諸葛亮卻拒絕了,不是諸葛亮沒有辦法,也不是不想幫劉琦,這裏有幾個原因,一來因為諸葛亮深知自己的身份,劉表對劉備有防範之心自己又是劉備的謀士。不方便介入劉表的家事,可是諸葛亮內心來講諸葛亮是想保住劉琦的。二來不僅是因為劉琦本身,而是為了劉備在荊州的立足。三來要讓劉琦心存感激,當然不是感激自己而是劉備,如果人輕易得到一樣東西就不會在乎了。

  劉琦幾次不成功,想到一個好辦法。於是劉琦請諸葛亮遊覽自家的後園,一同登上高樓,飲酒中途,他派人將樓梯抽走。劉琦這個手段還是很高明的,後來上樓抽梯成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是指把對方引誘自己預先設定好的地方,斷絕對方的後路。

  劉琦就用這個方法斷絕了諸葛亮後路,然後對諸葛亮說:“現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從您口**來的話,隻進入我的耳中,您還有什麽可猶豫呢。

  諸葛亮說:“您沒有看到晉公子申生留在宮內遭受謀害,而重耳逃亡在外卻得到安全嗎?諸葛亮說的是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計申生和重耳,申生留在國內被殺,重耳避禍流亡在外,雖然受盡屈辱,最終成為當上晉國國君,暗示劉琦領兵在外以自保。

  後來劉琦聽了諸葛亮的建議出任江夏太守,避免了被陷害的危險。諸葛亮這個舉動不僅保住劉琦,也為劉琦在劉備當陽失敗之後,能收留劉備,以及後來劉備打著劉琦的旗號得到南部荊州提供了可能。這也是諸葛亮的聰明之處。其實智謀表現不僅能表現在戰場上。更是謀劃上。

  其實諸葛亮最讓人稱道的,不是高超的治理內政才能,不是超人的智慧,不是外交才能,不是懂得行軍打仗,而是有擔當,有承擔。

  諸葛亮剛開始輔佐劉備的時候,正是曹操意氣風發,準備揮師南下的時候,這時候正是曹操最強大,而是劉備最弱小的時候。用出師表的話來說是受任於敗軍之計,奉命於危難之間的時刻。

  曹操南下而劉表去世,而劉琮向曹操投降,這對曹操來說是個好機會是他距離統一天下最近的時候,而劉備在樊城聽到這個消息,趕忙率領軍隊百姓南下逃走,被曹操一路追殺,形式危急。而且在當陽遭遇曹操軍,而且連夫人和孩子都顧不上了,幸虧趙雲的保護。

  這裏要提到一個人就是徐庶,徐庶本身很有才能深得劉備信任,也是因為徐庶的推薦才給了諸葛亮一個機會,從這個角度說徐庶是諸葛亮的恩人。《三國演義》中說徐庶在劉備請諸葛亮前就離開了,是因為曹操使用的計謀,就是用徐庶的母親要挾徐庶,徐庶被迫離開進入曹營從此一言不發。

  而三國誌中並非這樣,諸葛亮出山後與徐庶一起輔佐劉備,至少在曹操南下的時候,徐庶還在劉備陣營,

  徐庶的離開是因為劉備戰敗,曹操軍俘虜了徐庶的母親。而徐庶真的是個孝子了不起。

  徐庶就向劉備告辭,以手指心說:“我本想與將軍一起謀劃王霸大業,是憑著這顆心。現在去了老母,這顆心亂糟糟的,對將軍的大事不再會有什麽幫助了,請您允許我即此告別。於是前往曹操那裏。離開了劉備。而曹操並沒有如演義那樣的奸詐,而徐庶卻真是個孝子,自古忠孝兩難全,怎樣選都是對的。而劉備放走了徐庶這樣的人才成全孝道也是個有氣度的人。可是徐庶到了曹操陣營並不是一言不發,但是卻真的沒有被重用,隻做了個類似郡守一樣的官。

  之所以舉出徐庶這樣的一個例子,說明可能當時有很多人見劉備危險,勢力弱小就離開了劉備,就像曹操與袁紹官渡大戰的時候,朝中的人有很多暗通袁紹。更何況此時的劉備與曹操相比實力差的何止千萬倍。這裏不去批評那些離開的人,也許離開的人有人是像徐庶那樣為了親人,有人是為了保全性命。可是那些沒有離開的是不是更難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