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南匈牙利9 打造奧語樂園
作者:妖僧普廷      更新:2020-08-06 12:30      字數:3566
  不幾天,這幫親戚都到齊了,他們都是過完聖誕節才過來的,估計是把南匈牙利之行當做度假了。

  你看,現在都1月底了,馬上要迎來草青柳綠,迎春花兒黃了。

  他們這一撥撥的來,可把卡爾給累癱了,或者不是累癱了,是膩癱了。

  和預料的一樣,先是維也納和格拉茨,然後是北意大利的親戚。

  維也納代表團:阿瑪麗帶著馬克西米連和小瑪利亞·安娜。

  格拉茨代表團:約翰和安娜兩口子帶著三個大的,利奧波德,伊麗莎白和費迪南多。

  北意代表團一分團:長公主瑪麗·露易絲帶著兒子威廉·阿爾伯特。

  北意代表團二分團:盧多維卡,卻帶著7個人,2個小姑娘,5個小夥子。

  每一波親戚來的時候都要帶著他們去看一看,講一講,同樣的提問還要答一答。

  這和高中老師一個年級教四五個班差不多。

  每一門你渴望聽的課,背後都有一個講它講到吐的老師。

  那些猥瑣又銀蕩的屌絲,誠不我欺也!

  現在大家人手一份報紙,叫做《多瑙周報》,主要講諾維薩德,還有就是奧地利和那些德意誌邦國的事情,當然附近的貝爾格萊德也會提及。

  報紙是德文版,雖然會減少訂閱量,降低盈利預期,延遲盈利時間線,但是卡爾還是堅持奧語印製。

  奧語印製報紙,毫無疑問,直接受眾會少了很多,畢竟要能讀寫奧語的人才讀嘛。

  但是背後的間接受眾卻不少,那些讀懂奧語的讀報人,既能把信息傳播出去,又能展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這樣會帶動更多的人學習奧語。

  回到《多瑙周報》,每周一次印發,目前印數是5000。

  “其中公主府,醫院,醫學院,師範學院,工業區,和軍隊,大概定了2成,諾維薩德的市民和鄉紳占了6成,至於剩下的2成,竟然是在貝爾格萊德。”

  瑪利亞做“掐腰撫腹”狀,站在前麵介紹,有點像推介會的樣子。

  “各位,我們的目標是到1843年開始,把周報變成兩份,再加一份《多瑙周末》出來,《多瑙周報》要漲到8000,甚至10000,而《多瑙周末》呢,從3000印起。”

  “《多瑙周末》衝擊《多瑙周報》的銷量,你怎麽辦?”

  一個小夥子提問,他叫做安東。

  卡爾知道安東是瑞拿大公的兒子,他和妹妹路易莎,都是和盧多維卡一起來的。

  盧多維卡帶的7個人中,剩下的四男一女,都是她的學長,是替瑪利亞係列學校招募的教師,他們已經到學院報道了。

  “首先說結論:不會有太大衝擊。”

  安娜說完,掃了大家一眼,看到他們還有疑惑,就進一步解釋道:

  “諾維薩德這個城市的人口,現在大約8萬,今年年底會增加一萬人,明年也就是1842年,大概增加人數不會低於這個。這增加的人數裏麵,有教師,有學生,有醫生,這些都是奧語人士,他們有閱讀需求。”

  “另外城市也會有內生的奧語人士,人數也在增加,周邊士紳,他們的子女沒有到諾維薩德城裏來,但是也有部分學習奧語,並在一兩年內來到城市生活。”

  “盡管現在內生的奧語人士,其數量比不上外來的,但是過個兩三年,情況就會變好很多,尤其是整個城市形成一個奧語氛圍後。”

  卡爾補充一句。

  “他們都是報紙的需求人群,所以談不上衝擊銷量。”

  安娜說道:

  “而且這兩份報紙主打內容不一樣,《多瑙周報》主要是經濟、工業和生活,《多瑙周末》呢,主要是休閑,娛樂和生活。”

  “你們辦這份報紙的目的是什麽?竟然前期可以不管賺錢都硬要辦起來。”

  這是瑞拿大公家的路易莎問的,她當然知道原因,不過還想驗證一下。

  “根本上還是經濟著想,從統計數量上講,當地說塞爾維亞語人,比說奧地利語的人要多,匈牙利語人也多過我們。”

  瑪利亞坐了下來,端起水,喝了一口,進一步揭示。

  “但是能讀寫所說語言的,還是奧地利語的多,經濟條件好,又能讀寫所說語言的,也是德意誌的居多。”

  大家明白了,還真是從經濟層麵考慮,至少基本點是經濟層麵。

  “而我們目標是提高奧語人數比例和絕對數量,所以不會刊發那兩種語言的報紙。”

  這一點,都是老哈家,或者老哈家親近的人,當然明白。

  “不單單是大學裏奧語教學,報紙上奧語刊印,工廠裏資料也是奧語,街道上的路標路牌也是奧語。”

  還有一點瑪利亞·安娜公主沒好意思單獨拎出來說。

  醫院的門牌和各種指南也是奧語,現在進醫院的大部分是平民,手工業者,小商人等經濟過得去的人。

  對,能進醫院的還有地方實力派,準確的說,是地方上的經濟實力派,可以稱作土豪,比較土的那種豪紳。

  這些人是有能力學習奧語,有資源學習奧語的,就看他們有沒有意願,如果所接觸的一切書麵文字都是奧語,他們就會有很強意願去學習奧語了。

  這年頭,不管是平民,手工業者,小商人,還是小地主啥的,都是本地精英,他們的家庭經濟略有盈餘,可以為眼前看得見的未來做一點投資。

  至於那些不土的,有文化,有追求,有理想的貴族,都跑布達佩斯去了。

  到1848年,成功了,和那些貴族一起做人上人,失敗了,就和他們一起做鬼中鬼。

  “小學和中學教育呢?”問這個問題的是威廉·阿爾伯特,卡爾大姑姑家的表哥。

  不求上進的混下去,威廉將來也能弄個侯爵的帽子戴,畢竟他老媽,長公主瑪麗·露易絲和老卡爾聊過了,老哈家已經對此開口子了;要是好好混呢,公爵也大有可能。

  “現在就是五六所中學開辦奧語課,都還是我嫁過來之前,花錢請的私人奧語教師,用來培訓侍女的,後來他們感念我的支持,分在幾所學校帶奧語課。”

  瑪利亞說著說著笑了一聲,想起來培訓奧語侍女,當年也是卡爾忽悠這麽幹的。

  “你的意思是,有計劃在更多學校開奧語課?”威廉擺出刨根究底的架勢。

  “是的,威廉哥哥,新學期開始,所有中學都有開奧語課,明年,也就是1842年開始,所有小學都會開設奧語課。”

  卡爾替瑪利亞回答一句,讓她喝口水緩緩,這跟博士畢業論文答辯會似的,叫一個大肚子回答這麽多問題,確實不妥,小助理卡爾就上場了。

  “師資哪裏來呢?”刨根究底哥——威廉繼續問道。

  “瑪利亞·安娜公主師範學院的奧語預科班教1000多人,他們之中奧語水平夠了,但是專業課差一點的同學,可以一邊在學校代課一邊備考。”

  “奧語教師費用怎麽來?”這個是瑞拿家的路易莎。

  “我們算了一下,到今年年底,全市大約9萬人,學齡內包括中小學,17000人,學齡且入學的,大概是一半略多,也就是9000人,每個老師可以帶3個班120人,隻需要75個老師,一年支付12英鎊,一共才900英鎊。”

  “你給我算的是需要花多少錢,我們想問的是錢怎麽解決?”

  這是瑞拿叔祖家的安東,說話有點衝。

  “政府目前資金不足,最近兩三年公主府可以先借給政府,等地方稅收起來了再還回來,大家也看到了,就目前這些20多個工廠,兩三年內會給財政帶來顯著增加。”

  瑪利亞替卡爾回答,二人交叉掩護。

  其實啥政府不政府的,還不都是那幫軍頭做主,不過因為地方太小,也沒建立起信用,也就沒法去發債券。

  等到城市人口規模三五十萬,地方經濟也比較活躍了,就可以發一波債券了,搞搞基礎建設。

  “況且,有了這二十多家工廠,也會帶動更多的人投資,有更多的工廠開辦呢。”

  卡爾又替瑪利亞加了一句,更有說服力。

  “現在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學齡未入學,一個是鄉間的中小學奧語教育,也有規劃嗎?”路易莎問道。

  “學齡未入學,這個是經濟問題,我們之前也算過,在城市,按照每年提高入學5個點,要花個8-10年,才能讓學齡人的在學率提高到90%;而鄉間,按每年4個點提高,同樣年限,隻能提高到60%以上,要大約15年才能提高到90%······”

  瑪利亞回答道,她一邊回答一邊給肚子裏的娃做胎教,看媽媽多厲害,數學杠杠的。老師一天不退錢,我就一天霸占著知識,不能還給他。

  你出身的這個地區,將來必須是奧地利的經濟高地。

  “······這些算下來,中小學的奧語教學費用,穩定下來,每年需要五六千英鎊。”

  “瑪利亞姑姑,其實慢慢的民間也會投資,比如經濟好的家庭,會聘請奧語教師,甚至學校附近也會產生很多奧語培訓班。”

  “不管是升學培訓還是職業培訓,都會有需求。”

  卡爾看一眼瑞拿叔祖家的安東,給瑪利亞打個補丁。

  “總之呢,外麵打造的是奧語世界,我們也掏錢幫助他們學習奧語,讓他們能進入我們打造的奧語樂園。”

  “怪不得老爹幹的這麽爛呢,我們是隻想著打造奧語樂園,卻沒掏錢幫助他們學習奧語。況且,我們打造的奧語樂園,還不如當地的意大利語樂園那麽花團錦簇呢。”

  安東同學,對著妹妹路易莎,苦笑著說道。

  “安東叔叔,這也不全怪瑞拿叔祖,北意大利和南匈牙利,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地方,應對策略也應該不一樣。”

  卡爾湊過來,對著安東和路易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