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狗咬狗(四).
作者:蟲豸      更新:2021-06-18 04:47      字數:3365
  網 ,攝政大明</a>最新章節!

  ??......

  ??......

  ??百官們魚貫進入太和殿之後不久,德慶皇帝也很快駕臨,又一陣山呼萬歲之後,朝會終於開始。

  ??總體而言,今天這場朝會,可謂是激烈且又無趣。

  ??之所以是“激烈,是因為持有不同意見的朝臣們在朝會上爭鋒相對、互不相讓,爭吵與激辯從未停歇、貫穿始終。

  ??之所以是“無趣,則是因為這場朝會的情況至始至終都在趙俊臣、周尚景等人的意料之中,並無任何意外之處。

  ??因為太子朱和堉在洛陽所鬧出的亂子實在是太大,而且是嚴重違背了這個時代的倫理觀念與官場規則,又有許多官員心中認定了七皇子上位的事情已是板上釘釘、有心想要投機討好,所以早朝剛剛開始,就有大量的清流官員、投機官員、甚至是中立官員,迫不及待的紛紛出列彈劾朱和堉,想要一鼓作氣的廢黜朱和堉、擁護朱和堅上位。

  ??一時間,朱和堉可謂是人人喊打,好似是十惡不赦。

  ??然後,“周黨與“趙黨兩派則是紛紛站出來表達不同意見,認為太子朱和堉的做法雖然過激,但也是出於一片公心,而且朝廷中樞目前還不知曉詳細情況、不應該妄做定論雲雲,總之就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暫時保全太子朱和堉、拖延七皇子朱和堅的上位時間。

  ??隻是,聲討朱和堉的聲勢實在是太大了,哪怕是“周、“趙二黨聯手,一時間竟也是落於下風,隻能盡力表達一些不同觀點,勉強阻止廟堂中樞迅速形成統一意見罷了。

  ??也幸好,就正如趙俊臣所預料的一般,德慶皇帝這個時候也是心中猶豫,自從上朝之後就一言不發的坐於龍椅之上,隻是靜靜聽著百官們的激烈爭辯,至始至終都沒有表現出任何立場偏向。

  ??就這樣,百官們噴吐了無數口水,足足是爭吵了一個多時辰,眼看是誰也說服不了誰,而且時間也不早了,沉默良久的德慶皇帝也終於是開口表態。

  ??然而,德慶皇帝這個時候依舊是沒有表現出態度偏向,隻是讓張德收集了百官們所準備的奏疏,表示自己將會認真翻閱、總攬各方意見,然後才能作出聖裁。

  ??說完,德慶皇帝就宣布下朝了,百官們浪費了大量口水,最終隻得到了一個“再議的結果,並沒有改變任何事情。

  ??與此同時,趙俊臣與周尚景二人雖然是耗費了好大力氣,但總算是完成了拖延七皇子上位的目標。

  ??就這樣,早朝結束之後,百官們或是筋疲力盡、或是心有不甘,皆是陸續離開了太和殿。

  ??而趙俊臣與百官一同離開太和殿之後,卻又繞了一個圈子前往了禦書房,請求德慶皇帝召見單獨談話。

  ??德慶皇帝對於趙俊臣的求見,似乎是有些猶豫,讓趙俊臣足足是等待了一刻鍾多的時間,終於是傳旨召見。

  ??*

  ??當趙俊臣進入禦書房之後,卻發現禦書房內還有另外兩人正與德慶皇帝談話,分別是宗人府左宗正、英國公張荃,以及翰林院學士呂正明。

  ??張荃身為宗人府左宗正,一向是輔佐德慶皇帝管理皇家宗室事務,負責轉述宗室陳述請求、記錄宗室的罪責過失。

  ??而呂正明則是當朝大儒,擅於經義注解,儒林地位極高,堪稱是宗師一般的人物,哪怕是周尚景見到他都要態度恭敬,如今已是古稀年紀,一向是體衰多病,經常是缺席朝會,就連翰林院衙門也很少去,但此人就是一麵招牌,哪怕是他早已經無力擔當官職、處理公務,但德慶皇帝也一直留著他的位置,以彰顯明朝的文化昌盛。

  ??無論張荃、還是呂正明,在廟堂之中一向是秉持中立,從來都不會參與黨爭,也很少會發表意見,更不會與人爭權奪勢,雖是地位崇高,但存在感卻是極低。

  ??而德慶皇帝這個時候特意召見這兩人談話,用意也很明顯,就是為了進一步打探宗室與儒家對於太子朱和堉的看法。

  ??想明白了德慶皇帝的想法之後,趙俊臣進入禦書房之後就默默站在一旁,安靜聽著德慶皇帝與張荃、呂正明二人的談話。

  ??隻聽張荃說道:“陛下,太子在洛陽的事情鬧得太大,如今已是震驚了京城左近的所有宗室與勳舊!從昨晚開始,臣的家中門檻就被踏爛了,打探消息、表明意見的宗親與勳舊可謂是絡繹不絕!

  ??太子他此前與各地藩宗相互彈劾的事情也就罷了,說到底隻是權責所在,但這一次竟是公然囚禁福王、用刑宗親,自然就讓許多人感到兔死狐悲,可謂是人人自危,甚至還有人已經把太子殿下比作是......建文皇帝,認為太子殿下對宗室懷有偏見與惡意,絲毫不顧念血脈之情,登基之後說不定會效仿當年的建文帝一般再次削藩。

  ??而且,依臣的看法,這一切都還隻是開始,等到洛陽之事的消息傳遍天下,隻怕是各地宗親的反彈還要更大。

  ??聽到張荃的稟報之後,德慶皇帝眉頭愈發緊皺,然後轉頭看向呂正明,問道:“呂老愛卿,你對於這件事有如何看法?

  ??呂正明的年紀太大,反應也有些遲鈍,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之後過了好久才反應過來,緩緩道:“陛下,當年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因為儒家的三綱五常、五倫八德,皆乃是天下至理,最有益於江山治理、教化百姓!可以說,自東漢以來,儒家之道就是曆朝曆代的統治根基!

  ??這‘五常’之中,有‘仁’亦有‘禮’,‘五倫’之中則有‘長幼有序’之說,‘八德’之中更還有一個‘悌’字!

  ??而太子殿下在洛陽的諸般做法,確實是太過了,福王好歹是他的叔父,諸般罪行尚未定論,也沒有受到陛下的明確旨意,又豈能隨意囚禁?至於那些宗親,皆是皇家血脈,乃是他的親族,又豈能肆意用刑?

  ??這件事情,無論太子殿下他究竟占不占道理,在儒家眼裏都是無視綱常的惡行,因為他敗壞了道德表率,給予了世人錯誤示範,必然是要批判的,今後這件事情記載於史書之中,隻怕也不好看。

  ??表態之際,張荃與呂正明二人依然是態度中立,隻是從宗親與儒家的角度向德慶皇帝陳述了意見。

  ??但也正因為如此,德慶皇帝對於他們的表態也就愈發不敢忽視。

  ??德慶皇帝沉默良久之後,緩緩歎息一聲,道:“如今這般情況,朕也是深感為難!呂老愛卿、英國公,你們二人回去之後,一定要想辦法盡量降低這件事情的影響,等朕今後做出決斷之際,也能稍稍輕鬆一些。

  ??聽到德慶皇帝的吩咐,張荃與呂正明二人皆是點頭答應,然後就在德慶皇帝的示意之下離開了禦書房。

  ??就這樣,禦書房內隻剩下了德慶皇帝與趙俊臣二人,以及少數幾名伴駕伺候的宦官。

  ??德慶皇帝依舊是沉默不語,沒有主動理會趙俊臣,顯然是心情極差。

  ??眼見到這般沉默氛圍還有持續下去,趙俊臣目光一轉,卻是擺出一副疑惑不解的樣子,主動問道:“陛下,太子殿下早就向您呈過密疏、表明了他的想法,他將會主動扮演黑臉,嚴懲宗室罪行、吸引宗室怨氣,然後則是由您出麵扮紅臉安撫人心、收獲眾望......如今的情況也正在按照太子殿下的計劃一般進展,可謂是一切順利,您又為何會不高興?

  ??“順利個屁!

  ??隨著趙俊臣的這一番話,頓時就引發了德慶皇帝壓抑許久的怒意,隻見德慶皇帝怒聲嗬斥之際,更還執起手邊茶盞向著趙俊臣的腳下擲去,摔成了一地碎片,也把趙俊臣嚇了一跳!

  ??“他哪裏是扮黑臉,分明是在扮一個不仁不義、肆意妄為的跋扈惡徒!他心裏究竟還有沒有‘分寸’二字?這般做法哪裏是在吸引宗室怨氣?分明是在招引全天下的抨擊!他究竟有沒有想過,朕在這般情況下,若是想要穩定朝野、平息眾怒,究竟要如何懲處他才行?

  ??確實!朕是有廢黜他的心思,但朕也是一個當爹的,也曾對他寄予厚望,至始至終都未曾想過要把他廢黜之後丟進宗人府大牢裏囚禁終身,任他自生自滅,那樣隻會讓他鬱鬱而終,朕也要白發送黑發!朕希望他被廢黜之後依然能當個富貴閑人、一生平安無憂!但他的這般做法,豈不是逼著朕用最嚴酷的手段懲治他?

  ??德慶皇帝怒喝之際,趙俊臣偷偷抬眼察看,卻發現一向是性子涼薄的德慶皇帝,此時表情間竟是閃過了一絲痛苦之態!

  ??見到這般情況,趙俊臣也就大致明白了德慶皇帝的真實想法,不免是有些意外,沒想到德慶皇帝這個時候反而是顧念起了父子之情。

  ??但趙俊臣心中對於德慶皇帝卻是毫無同情之意,反而是有些譏諷,當然表麵上滿是感同身受的模樣,向前一步勸道:“陛下切莫動怒,依臣來看,太子的做法雖是過激了一些,但事情還並不算是多麽糟糕,隻要是操作得當,尚還有挽回的餘地。

  ??......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