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捷報傳天下(五).
作者:蟲豸      更新:2020-03-10 16:42      字數:4818
  ……

  ……

  這一天,階州城內,禁軍大營的帥帳之中,關武元正在大發雷霆。

  “張成勳就是個忘恩負義的畜生!也是我關武元瞎了眼,還對他推心置腹、信任有加,在蒙古聯軍大舉來襲之際甚至把整個階州城的防務都交給了他全權負責,給了他無數的立功機會,沒想到他眼見有利可圖之後就對我棄之不顧了!竟敢背叛於我、搶我軍功!這個養不熟的白眼狼!”

  怒火傾泄之際,關武元砸掉了自己麵前的所有東西,形似關公的棗紅臉愈加漲紅,模樣頗是駭人。

  然而,關武元的這般怒火並不能嚇住帥帳內的眾位文武官員。

  事實上,別看帥帳內的眾位官員表麵上都是一副乖乖聽訓的模樣,但垂首之際皆是麵現鄙夷之態。

  前段時間,蒙古聯軍強攻階州城的時候,而關武元身為守軍主將卻是被嚇破了膽子,對外宣稱是身患重病,實際上則是躲在府衙後院整日吃齋念佛、乞求神佛庇護,把守軍主將的所有責任盡數丟給了張成勳。

  也幸虧是張成勳有真本事,竟是硬生生的擋住了蒙古聯軍的瘋狂攻勢。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絕大多數人都已經看透了關武元色厲內荏的本質,反倒是對勞苦功高的張成勳心生敬意。

  當然,關武元這般發怒是有原因的。

  堅持到蒙古聯軍從階州城退兵之後,張成勳並沒有向關武元請命就自行領軍出城追擊,再等到“身患重病”的關武元收到消息之際,卻已經是來不及傳令追回了。

  原本關武元並不是特別在意張成勳的領軍追擊之事,隻覺得張成勳的這般做法看似勇敢實則愚蠢,稍有不慎就會有戰敗之危,還曾一度擔心過張成勳的安危。

  但這一天收到了渭水南岸的捷報之後,關武元終於是後知後覺的察覺到了張成勳出城追擊蒙古聯軍的原因——張成勳定然是看出了蒙古聯軍的突然退兵乃是因為大勢不利,已是陷入重圍插翅難逃,所以才會急匆匆的率兵出城追擊,拖延蒙古聯軍的行軍速度之餘,也就趁勢加入了渭水決戰,最終自然是獨攬到了一份分量不輕的軍功,卻是完全拋開了關武元!

  所以關武元才會這樣的氣急敗壞!

  關武元雖然是領軍作戰的本領不行,膽略勇氣也是欠缺,但利益算盤卻是門清。

  隨著戰局塵埃落定,趙俊臣自然是無可爭議的軍功第一人,必然是名列請功名單第一順位,而負責坐鎮階州城、拖住蒙古聯軍的關武元,負責坐鎮後方調動後勤、穩定民心的章晟德,以及組建戰兵新軍、屢立軍功的何漳,這三人則是需要競爭請功名單的第二順位。

  若是張成勳出城追擊蒙古聯軍的時候能夠帶上關武元一同行動,那麽關武元就壓根不需要再與何漳、章晟德二人競爭,必然是名正言順的軍功第二人,今後的朝廷封賞也會僅次於趙俊臣!

  但因為張成勳拋開了關武元獨自領軍追擊,卻是獨吞了這項軍功,所以關武元也就無法保證自己在請功名單裏的最終順位,今後的朝廷封賞說不定也會大幅縮水。

  當然,若是張成勳當初率軍追擊蒙古聯軍的時候邀請關武元一同參與,以關武元的膽略而論必然是要直接拒絕的,甚至還會否決掉張成勳出城追擊的決定,但關武元這個時候自然是不會考慮這些。

  關武元隻覺得張成勳此舉是竊取了自己的功勞、壞了自己的好事,自然是氣急敗壞,可以說是恨透了張成勳。

  至於張成勳這段時間代替他鎮守階州城的恩義,更是早就被關武元拋到九霄雲外了。

  刻薄寡恩、小肚雞腸就是形容關武元這種人。

  事實上,張成勳當初未向關武元請示就直接率兵出城追擊蒙古聯軍,想要冒險一搏獨攬大功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同時也是擔心自己會遭到關武元的阻止。

  卻說,關武元在帥帳內大發雷霆之後,見到帳內眾位官員皆隻是垂首聽訓,卻是絲毫沒有搭理自己的意思,很快也就自覺無趣了。

  關武元倒是心中明白,自己前段時間的裝病做法已經讓他失去了軍中威信,但這種情況不僅沒有讓他尋找自己的原因,反倒是心中更加忌恨張成勳了。

  關武元並不在意自己的軍中威望會降低,他認為自己隻要擁有趙俊臣的支持,軍中威望隻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對於關武元而言,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盡快趕到趙俊臣的麵前阿諛奉承、溜須拍馬,希望趙俊臣會在請功名單上更加偏向於自己一些。

  對於這個目標,關武元還是有些信心的,他自詡為趙俊臣的鐵杆心腹,這段時間也算是為了趙俊臣的大計而出生入死,關武元認為趙俊臣肯定會偏向自己的。

  “哼!等我見到趙大人之後,定是要把張成勳這段時間忘恩負義的行徑向趙大人詳細說一遍,我是趙大人的鐵杆心腹,趙大人也一向倚重於我,必然會為我做主,到時候一定要讓張成勳後悔莫及!”

  然而,關武元卻不知道,隨著這場戰事的塵埃落定,不僅是世人開始重新定位趙俊臣,趙俊臣也開始重新定位世人了。

  從前,趙俊臣滲透軍隊的計劃進展緩慢,軍中親信更是一個也沒有,自然是更加倚重關武元一些,但如今隨著渭水決戰的結束,趙俊臣在軍中威望已是日漸高漲,更是趁機拉攏了許多軍中大將成為門人朋黨,關武元在趙俊臣的心中定位早已經一落千丈了。

  所以,麵對關武元與張成勳的矛盾,趙俊臣最終究竟會偏向於哪一方,卻是難說了。

  心中暗暗下了決定之後,關武元也不再宣泄怒火,隻是向著帳內眾位官員下令道:“既然渭水傳來捷報,欽差大人全殲了蒙古聯軍,這場戰事已是塵埃落定,禁軍援兵再留在階州城也就毫無意義了!傳我將領,所有禁軍將士即刻收拾行裝,於明日清晨的辰時一刻開拔出發、以急行軍趕往花馬池營,盡快與欽差大人匯合,聽從欽差大人的下一項軍令!”

  聽到關武元的這項命令,帳內的眾位武官終於是產生了一些騷動。

  一位禁軍千戶猶豫片刻後,卻是忍不住開口質疑道:“關將軍,將士們這段時間以來鎮守階州城與蒙古韃子血戰多日,不僅是筋疲力盡急需休養,更還有三千餘軍中傷員正在醫治之中,諸多後續事務也尚未完畢,咱們這個時候拔營離開似乎是有些不妥,即使是必須要前往花馬池營,也應該一路緩行,行軍太急的話怕是傷兵們承受不了……”

  然而,關武元一心想要趕到趙俊臣麵前請功邀賞,又哪裏會顧及到這些事情?卻是輕哼道:“本將還有無數軍國大事亟需關心,陝甘防務也離不開禁軍援兵的出力,又如何能因為傷兵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拖延?告訴那些軍中傷員,如今正是軍中將士報效朝廷之際,讓他們務必要咬牙扛住,絕不能為本將丟臉!”

  見到關武元的態度不容置疑,眾官員也就不敢再提反對意見,隻是他們心中對關武元的不滿愈加強烈了。

  原本,禁軍武官大都是與關武元的秉性相近,皆是自私自利、色厲內荏之輩,但在階州城守衛戰期間,將士們在張成勳的指揮下奮勇參戰屢次擊退蒙古大軍,卻也讓他們心中滋生出了一些依托生死的同袍情誼,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然是不願意虧待傷兵,但關武元在那段時間裏隻知道躲在戰場後方吃齋念佛,自然是不明白這般情況,隻覺得傷兵隻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關武元更不知道,趙俊臣這段時間為了收買兵心究竟是多麽重視軍中傷員,曾多次為了傷兵醫治不利的事情重罰相關官員。

  所以,當關武元趕到花馬池營見到趙俊臣的時候,他將要遇到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天水城距離渭水戰場更近,所以李如安也要比關武元提前幾日收到捷報。

  收到捷報之後,李如安當即就招來了天水城的眾位官員商紳問話。

  與關武元一樣,李如安也是一位純粹的利己主義者,他身為朝廷派到陝甘三邊的監軍太監,收到捷報消息之後與關武元的想法也很相似——即使惱火於渭水大捷之際自己無法親臨戰場瓜分功勳,也是急切想要盡快趕到趙俊臣的身邊溜須拍馬、討些好處。

  所以,李如安見到天水城的幾位官員之後,自然不會擺好臉色。

  若不是這些目光短淺的貪官劣豪在今年火篩入寇期間變本加厲的囤積糧食、欺壓百姓,最終釀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民亂,李如安又如何會在決戰將至之際跑到天水城內平息民亂、至今也是遲遲無法脫身?

  等到天水城的官員商紳到齊之後,李如安沒有任何廢話,直接開口問道:“你們也收到消息了,欽差大人已經全殲了蒙古聯軍,咱們要盡快趕回欽差大人身邊複命,咱家且問你們,民亂平息之後的諸般事宜如今進展得如何了?天水城內的秩序可有徹底恢複?民心可是平複?官府政令可否正常傳達?那些趁火打劫的亂民可否已經盡數平定?”

  聽到李如安的連續詢問,天水城的眾位官員卻是有些遲疑。

  最終,天水通判張正儒硬著頭皮答道:“啟稟監軍大人,如今天水城的西、南二城已經徹底恢複如初了,隻是北區依舊有些混亂,那裏的百姓對官府的敵視依舊未能減輕……”

  然而,不待張正儒說完,李如安就已經怒斥道:“全都是廢物!當初天水民亂的時候,劉冶身為亂民之首卻是迅速控製住了局麵,所以天水城的西、南二區原本就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與破壞,唯有北區被一些兵痞流氓占據,所以損害要大了許多!如今西、南二區的秩序恢複如初,也大都是劉冶的幸苦奔波、戴罪立功,並沒有你們什麽事,又何須你們在這裏邀功?你們隻需要重新恢複北區秩序罷了,卻依然是遲遲不能見到成效,身為朝廷官員還不如劉冶這樣一個民間書生,咱家要你們有何用!”

  當初,李如安初至天水城,就出手殺掉了天水城內為首的幾位官員與商紳,並且是用這些人的首級平息了這場民亂,所以天水城剩下的官員對李如安可謂是畏懼到了極點。

  此時,聽到李如安的訓斥之後,所有人都是心驚膽戰不敢反駁。

  李如安冷哼一聲之後,卻是在眾人之中環目巡視,然後卻是眉頭微微一皺,發現他所倚重的劉冶並不在眾人之中。

  當初,天水城發生民亂之後,亂民們就很快分裂成了兩部分,一部分亂民是由天水城內的無賴、兵痞為主,占據了天水北城,在民亂期間可謂是無惡不作,不僅是到處劫掠城內豪族士紳的產業,也趁機幹了許多欺辱百姓的事情;另一部分亂民則是大都尋常百姓出身,人數較多,控製了天水的西、南二城,在民亂期間一直都算是安分老實,領頭之人則是一名叫做劉冶的落第秀才。

  等到李如安趕至天水城之後,劉冶則是主動帶領麾下百姓投降於李如安,說出了這場民亂的苦衷之餘,得到了李如安的詔安免罪承諾之後,更還幫著李如安設計殺死了北區亂民的賊首,讓官府很快就恢複了對天水城的控製。

  在此期間,劉冶所展現的種種手段心機,卻是深得李如安的看重,隻覺得自己尋到了一位在野遺賢,所以李如安為了收買劉冶為己用,不僅是向他許諾了大好前途,這段時間更是讓劉冶輔佐天水官府處理民亂的後續事宜,借機為他將功贖罪。

  按理說,收到李如安的傳令之後,劉冶就應該與眾位官員一同現身才對,但李如安目光尋了一圈之後卻是完全沒有發現劉冶的身影,心中不免是有些疑惑。

  而就在李如安打算開口詢問的時候,劉冶終於是匆匆趕到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李如安對劉冶的種種表現已是愈加滿意,再加上劉冶對李如安也是刻意應逢,讓李如安隻覺得自己尋到了一位大才,卻已是隱隱將劉冶視為心腹了。

  所以,見到劉冶姍姍來遲之後,李如安不僅是沒有責怪,反倒是麵現善意,問道:“劉冶,你為何來遲了?難道是沒有及時收到咱家的召令?”

  劉冶則是一如既往的謙卑姿態,跪在李如安麵前叩首道:“罪民劉冶見過監軍大人!還望李監軍知曉一個好消息,罪民收到欽差大人的渭水捷報之後,就讓人抄寫捷報百餘份,張貼於天水城北區各處,而天水城北區的百姓們得知捷報消息之後,又不知從何處聽到了朝廷即將要調集大軍趕來天水平叛的流言,如今已經重新恢複了秩序,也願意重新接受官府控製了!”

  聽到劉冶的說法之後,李如安頓時是大喜。

  這就意味著李如安馬上就可以從天水城脫身、盡快趕去見趙俊臣了!

  而且,所謂“朝廷大軍即將要趕來天水城平叛”的謠言,顯然是劉冶的手段。

  所以,李如安對劉冶也就愈加欣賞了,忍不住誇讚道:“劉冶你果然沒有讓我失望!等我見到欽差大人之後,一定會向他詳細說明你的功績,足以讓你將功折罪了,到時候還能得到一官半職也說不定!”

  聽到李如安的說法之後,劉冶的眼中閃過了一縷精光,但表麵上卻是一副唯李如安馬首是瞻的模樣,垂首道:“罪民不敢多求什麽,一切聽從監軍大人的安排就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