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中).
作者:蟲豸      更新:2020-03-10 16:38      字數:3224
  ……

  ……

  隨著太子朱和堉的話聲落下,皇極殿內的君臣眾人皆是心中一震,也頓時間引起了無數暗流洶湧。

  其中,百官們自然是心中排斥,認為太子朱和堉的提議破壞了規矩、逾越了底線、侵犯了百官的權益,但因為各黨派相互攻訐的事情,讓德慶皇帝剛剛發了怒火、也讓各黨派與百官們自覺理虧在先,所以他們並沒有馬上就出言反駁,而是靜靜等待著德慶皇帝表明態度,若是德慶皇帝也同樣表態支持了朱和堉的觀點,他們再進行反對也不遲。

  另一邊,德慶皇帝卻是心中一喜,隻覺得朱和堉總算是在正確的場合、正確的時間辦了一件正確的事情,可謂是正中自己下懷。若是太子朱和堉的提議能夠順利通過,即使不能形成慣例,但也足以讓德慶皇帝插手內閣的計劃順利完成了。

  此外,太子朱和堉表態的時機與方式也十分巧妙,正好是百官們辦了錯事、德慶皇帝氣勢占據上風之際,並且還將百官們的衝突域與內閣空缺聯係在一起,讓百官們失去了道義製高點,如此一來,德慶皇帝再想要趁機改“廷推”為“特簡”,無疑是底氣充足,勝算也增加了幾分。

  所以,德慶皇帝自然是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不過,德慶皇帝也清楚,自己若是直截了當的表態支持太子朱和堉的提議,那麽百官們即使理虧,也必然會激烈反彈,畢竟內閣人選的決定方式涉及到了君臣之間的利益分配,百官們再是懼怕德慶皇帝、再是內鬥不休,這個時候也一定會團結一致、憤起反抗的,到了那個時候,即使是德慶皇帝也很難以一己之力對抗百官們的集體意誌。

  對於德慶皇帝而言,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急匆匆的表態支持,而是穩紮穩打、營造聲勢,讓“特簡”的理由更加充沛,讓百官們失去反對的依據,進一步增加勝機。

  與此同時,趙俊臣則是若是所思的打量了太子朱和堉一眼。

  太子朱和堉的這般舉動,可謂是一招妙棋,既是討好了德慶皇帝、重新鞏固了聖眷;也同時打擊了朝中各大派係、讓幾位權臣吃了啞巴虧;又順便重振了‘太子.黨’的聲勢,可謂是一箭三雕!

  不過,太子朱和堉的心機智慧隻是尋常,即使能夠想到這樣的妙策,時機把握也不會這般精準。

  於是,趙俊臣的腦中閃過了趙山才的身影。

  恐怕,太子朱和堉今日的表現,全都是出自於趙山才的建議。

  “這個趙山才,果然是驚才豔豔之輩,雖然年紀輕輕,但他的心智眼光即使與老謀深算的周尚景相比,也不會遜色太多了,竟是能夠提前猜到我今日會與‘周黨’激烈衝突的事情,也推斷出了今日早朝上的混亂局勢,並且做出了針對性的安排,想出了這麽一招妙棋,著實是讓人驚歎……看來,趙山才如今已是在‘太子.黨’內部站穩了腳跟、也理順了‘太子.黨’的脈絡,所以他終於是不甘寂寞,開始逐步的踴躍表現、發揮作用了……從今往後,原本已是顯出頹勢的‘太子.黨’,恐怕會成為心腹大患……”

  暗思之際,趙俊臣下意識的轉頭,向著周尚景看去,想要窺探一下周尚景的想法。

  此前,“趙黨”與“周黨”因為各自的利益而爭鬥不休,一副水火不容的架勢,但如今隨著太子朱和堉的提議,讓德慶皇帝插手內閣的可能性大為增加,兩黨有了共同的對手,立場也會悄然間發生轉變,或許會暫時聯手也說不定。

  廟堂之上,敵人與盟友的相互轉變,有時候就是這麽的突然。

  轉頭打量之後,趙俊臣卻發現,周尚景此時也正在打量著自己,眼神意味深長,表情也依然是高深莫測。

  注意到趙俊臣的探詢目光之後,周尚景似乎是猜到了趙俊臣的想法,但他並沒有任何表示,隻是重新變回了垂首順眉的低調模樣。

  見到周尚景的表現,趙俊臣眉頭輕輕一皺。

  就這樣,君臣心思各異之際,德慶皇帝轉身回到了禦座之上,但依然是麵無表情,隻是緩緩向太子朱和堉問道:“將‘廷推’改為‘特簡’?你說得倒是輕鬆,但‘廷推’之法乃是朝廷慣例,也為曆代先皇所遵循,若是說改就改,百官們又豈能心服?”

  德慶皇帝的一番詢問,並不是質疑太子朱和堉的提議,而是秉持著“真理越辯越明”的想法,想要通過太子朱和堉的回答,以提前破壞百官們的反對依據。

  若是百官們能夠想到的反對依據皆是被太子朱和堉提前駁斥了,那麽百官們再想要反對太子朱和堉的提議,聲勢自然是要低迷許多。

  當然,太子朱和堉今日的表現雖然讓德慶皇帝感到驚喜,但德慶皇帝對太子朱和堉依然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也並不認為太子朱和堉能夠完美回答自己的詢問,並且堵住百官們的悠悠之口。

  依照德慶皇帝的想法,自己提問太子朱和堉隻是一個開始罷了,若是太子朱和堉的回答不夠完美、存在漏洞,那麽德慶皇帝自然會讓“帝黨”官員們進行補充。

  然而,太子朱和堉的表現,卻再次給了德慶皇帝驚喜,讓德慶皇帝頓時間對他刮目相看了。

  隻見太子朱和堉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之後,似乎是早有準備,並沒有太多的考慮,馬上回答道:“父皇,以‘廷推’之法決定內閣輔政人選,固然是我朝近百年以來的慣例,但僅隻是近百年而已!在此之前,‘特簡’之法才是決定內閣輔政人選的唯一方式!所以,兒臣並不認為‘特簡’之法就是違背了朝廷慣例!事實上,就在先皇在位期間,也多次以‘特簡’之法決定內閣人選,既然先皇可以這麽做,父皇又為何不可以?”

  頓了頓後,太子朱和堉繼續講道:“更何況,不論是‘廷推’之法,還是‘特簡’之法,都隻是決定內閣輔政人選的途徑罷了,依兒臣看來,途徑並不重要,結果才是重要的!究竟選擇哪種方法決定內閣輔政人選,終究還是要看哪種途徑更加適合當時的形勢,而不是固執的遵循慣例!如今,以‘廷推’之法決定內閣輔政人選,造成了百官們相互攻訐、廟堂局勢無比混亂,若是持續下去,無疑是會影響大局,在這般情況之下,以‘特簡’之法決定內閣人選更為合適!”

  聽到太子朱和堉的回答,德慶皇帝的眼中再次閃過了驚喜之色。

  無疑,太子朱和堉的這番回答十分完美,讓人挑不出破綻。

  這樣一來,德慶皇帝近段時間以來對太子朱和堉的不滿情緒也頓時間消散了許多,隻覺得太子朱和堉經曆磨練之後,成長還是很顯著的,將來依然能夠成為一位合格的皇帝。

  想法轉變之下,德慶皇帝眼中閃過了欣慰之色,對太子朱和堉的態度也溫和了許多,緩緩道:“然而,朕若是獨斷乾坤的決定了內閣輔政大臣的人選,隻怕會有許多大臣會心中不滿啊……”

  太子朱和堉冷笑道:“父皇過慮了,您是一代聖君,您的決定自然是正確的,至於某些大臣會心中不服,隻怕也是私心作祟!更何況,即使以‘廷推’之法選出內閣輔政人選,依然會有許多大臣心中不服,所以兒臣並不認為這是反對‘特簡’的理由!”

  就這樣,德慶皇帝與太子朱和堉一唱一和,不斷提升著‘特簡’之法的合理性,並且提前堵住了百官們的反對理由,若是再讓他們二人繼續“問答”下去,恐怕“廷推”改為“特簡”之事就要板上釘釘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有資格打斷德慶皇帝與太子朱和堉對話的幾位權臣,一個個皆是沉默不語——趙俊臣依然是低調不言、周尚景依然是內斂莫測、程遠道本身就是太子朱和堉的鐵杆支持者、至於首輔沈常茂本質上更是色厲內荏之輩,他不敢獨力對抗周尚景,自然也不敢首先反對德慶皇帝,哪怕現在德慶皇帝還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態度。

  依照沈常茂的想法,周尚景在這個時候一定會首先出頭反對,到時候自己跟風表態也就是了,卻絕不想當這個出頭鳥。

  隻可惜,沈常茂雖然是不願意當出頭鳥,但偏偏德慶皇帝並不願意放過他。

  隻見德慶皇帝又詢問了太子朱和堉幾句之後,先是滿意點頭,但依然沒有明確表態,隻是轉頭向著沈常茂問道:“沈首輔,你是百官領袖、內閣魁首,朕也想要知道你的想法,對於太子的提議,你怎麽看?”

  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之後,沈常茂的心中滿是無奈。

  不過,沈常茂也清楚,自己身為百官領袖,這個時候必須要為百官們爭取利益,絕不能將內閣人選的決定權拱手讓給德慶皇帝,若是自己在這個時候沒有任何表現,那麽自己的首輔之位就要徹底不穩了。

  於是,沈常茂硬著頭皮出列答道:“陛下,對於太子殿下的提議,老臣不敢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