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大事與小事.
作者:蟲豸      更新:2020-05-15 15:44      字數:3772
  ......

  ......

  當初趙俊臣與朱和堉二人見麵密談之際,趙俊臣就曾向他說過,朝廷這一次調查各地藩王的違法亂政之事,結果注定是雷聲大、雨點小!

  因為這件事情太過**感了,不僅是涉及了“祖製與“國本,而且藩王們與地方勢力早就盤根錯節的結合在了一起,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隻能用小火慢燉、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處理,絕不能大張旗鼓、大動幹戈,否則就會逼迫各地藩王聯合起來反抗,到時候整個朝廷局勢都會動蕩不安。

  更何況,德慶皇帝這一次的目標也從來都不是一舉廢除藩王製度,隻是想要殺雞儆猴、敲打警告,廢黜幾位帶頭亂政的藩王,趁機從藩王那裏收回一部分利益、減輕一部分朝廷負擔,僅此而已。

  所以,朱和堉出京調查藩王之前、向趙俊臣請教的時候,趙俊臣的建議也很簡單,那就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從最顯眼的那幾位藩王開始調查,調查完了一位藩王再去調查另一位藩王,陸續會有藩王落實罪名、遭到廢黜,但朱和堉所麵臨的阻力也會越來越大,等到朱和堉調查之際逐漸是寸步難行的時候,德慶皇帝與朝廷中樞就已經達成了目標,這件事情也就該結束了。

  這般方法看似平庸,但也最是穩妥,成績不會太耀眼,但也不會引來麻煩。

  所謂的“治大國如烹小鮮,其實就是分化拉攏的手段,拉攏一批、打擊一批、警告一批,盡可能的降低敵對勢力與後續影響,僅此而已。

  但可惜,朱和堉終究還是沒能聽勸,又或者是有人誤導了他的判斷,竟是想要大幹一場。

  趙俊臣更為傾向於後者,認為朱和堉又被人給坑了。

  現如今,朱和堉同時尋到了十餘位藩王的確鑿罪證,打擊麵實在是太大了,必然會引來全體宗室的人人自危與激烈反彈,也必然會聯手反抗,而朱和堉站在風尖浪口之上,就必然會成為藩王們反擊之際的首要目標。

  到時候,德慶皇帝為了安撫全體宗室的憤怒與惶恐,再加上他本身也有廢黜太子的心思,隻怕是朱和堉不僅無法立功,反而是多做多錯、就要倒黴了。

  最重要的是,朱和堉的這般做法,無疑是引來了全體宗室的反感與敵視,還會影響到趙俊臣為他量身製定的以退為進的未來計劃。

  從前的時候,太子朱和堉屢次掉入坑中,趙俊臣總是躲在一旁看笑話,甚至有許多坑就是趙俊臣親手挖下的,還在朱和堉背後狠狠推了一把。

  若不是德慶皇帝那時候還在竭力維護朱和堉,趙俊臣早就已經把坑裏的朱和堉給活埋了。

  但現在,趙俊臣與朱和堉已經化敵為友、結為同盟,就必須要給他擦屁股了。

  說起來,這段時間趙俊臣什麽事情都沒幹,就顧著給德慶皇帝與朱和堉這對父子收拾爛攤子了。

  想到這裏,趙俊臣無奈搖頭,緩緩道:“太子他......果然不像是信任肖溫阮、趙山才一般信任於我,我明明已經為他安排好了後路,看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但實則是以自保與養望為前提的以退為進......但很可惜,他終究還是不敢把自身命運托付於我,忍不住想要做出一些成績,心存僥幸的垂死掙紮、背水一戰......唉!真是不聽勸!

  張玉兒試探著問道:“若是太子他總是不聽話,咱們幹脆放棄他也就是了,又何必是一直為了他而耗心耗力?老爺你說他已經成長了不少,但玉兒總覺得這個人成不了事。

  趙俊臣卻是再次搖頭,道:“就是因為他很難成事,所以我才會在他身上押注,若是他離了我之後依然可以成事,我對於他的價值又在哪裏?今後又要如何控製他?更何況,如今的重點並不是太子朱和堉,而是即將要走向幕前的七皇子朱和堅......我必須要利用太子他來製衡此人!

  聽到趙俊臣的解釋,張玉兒頓時就不說話了,她的麵色隱隱有些發白,眸子裏也閃過了一絲恐慌。

  她原本就是從七皇子朱和堅那裏叛逃到趙俊臣這邊的,隨後還險些死於朱和堅的暗算毒害,最是了解這個人的可怕之處。

  事實上,因為七皇子朱和堅的緣故,張玉兒至今也不敢正大光明的走出趙府內宅、拋頭露麵,一直是偽裝自己當初已經死於胃疾、香消玉損了。

  見到張玉兒的表情變化,趙俊臣起身走到她的身旁,抬手輕輕拍了拍她的香肩,用這般動作表示自己的庇護之意,安撫了張玉兒的心中懼意。

  張玉兒的心情稍稍平複,又問道:“但......太子他惹出了這般大亂子,咱們又該如何做才能助他讀過這場難關?一旦是各地宗室聯合起來針對於他,這場麻煩可就要無法收拾了。

  趙俊臣認真思索了片刻,緩緩道:“也未必要助他化解這場危機,但有些計劃......卻是可以提前展開了。

  這是一個早有準備的計劃,自從太子朱和堉主動與趙俊臣化敵為友之後,趙俊臣就已經暗**手布置了。

  *

  這天晚上,太子朱和堉同時彈劾十餘位藩王的奏疏送到了京城,奏疏裏的內容可謂是罪證翔實,頓時是引發了渲染大波。

  涉案宗室之數量眾多、涉及案情之罪行嚴重,皆是遠遠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所有人的想法都像是趙俊臣一樣,完全**料到太子朱和堉這一次的表現竟是這般出眾,短短半個多月時間就查出了這般多的確鑿罪證,但就是不知道這般傑出表現對太子朱和堉自身而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了。

  一時間,京城之中暗流洶湧,各派係的**紛紛是相聚討論、打探消息,但因為這件事情涉及到了眾多宗室,在德慶皇帝還**明確表態之前,任誰也不敢主動發表意見,皆是觀察著風向變化。

  而德慶皇帝收到了朱和堉彈劾眾位藩王的奏疏之後,卻是罕見的毫無表態,既**讚賞朱和堉的辦事得力、也**訓斥藩王們的膽大妄為,甚至都**召集朝廷重臣進行商議,似乎是想要等待眾位藩王的反應,又似乎是心中另有打算。

  事實上,德慶皇帝收到朱和堉的奏疏之後,唯一的反應就是宣布取消了今後三天的早朝,群臣們無法親自觀察德慶皇帝的態度,也無法在朝會上公開討論這件事情,就愈發是私下裏議論不停了。

  而就在廟堂中樞的所有人皆是專注於這件大事的同時,京城之中還發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

  就在太子朱和堉的彈劾奏疏送到京城的第三天,一位名叫宋煥成的京官,乃是朝廷正五品的禮部郎中,在禮部衙門辦公的時候突然間當場昏倒了。

  見到宋煥成昏倒之後,禮部同僚們皆是大吃一驚,連忙是喚來醫生為他診治。

  而醫生的診斷結果,更是讓所有人皆是不敢置信。

  宋煥成,堂堂的朝廷正五品**,竟是餓暈過去的。

  但若是稍稍了解一下宋煥成的為人,對於這種事情也就不會意外了。

  **的**俸祿一向極低,**們為了維持生活與**,許多時候也隻能使用某些見不得光的斂財手段,否則就連飯都吃不飽。

  而宋煥成這個人,卻是一位真正的正人君子,一向是堅持清正之風,從來都不屑於做那種貪汙受賄、以權謀私的事情,也從來都不會結黨營私。

  而且,宋煥成與那些朝中清流也有本質不同,清流們固然是較少有貪汙受賄之事,但他們大都是不愁衣食、出身於世家豪族,也從來都不吝於利用自身權利為家族牟利,還最是喜歡抱團結黨,但宋煥成則是家境一般,也從來都不會以權謀私,與清流們並不是一路人。

  這個和光同塵的時代,像是宋煥成這樣的人物簡直是鳳毛麟角。

  據傳,太子朱和堉曾是欽慕於宋煥成的清名,想要接納宋煥成進入“太.子黨,但宋煥成則是表示“君子不群,又說“太子你隻是未來的皇帝,而煥成卻是不侍二主,隻會效忠於今日的皇帝,等到太子殿下您今後登基大寶,不必刻意招納,煥成自然就會矢忠不二;

  據傳,趙俊臣聽聞了宋煥成的事跡之後,也想要招納於他,甚至是親自出麵、不惜許以重利,而宋煥成麵對這位權臣的招納之際,就更為態度鮮明了,直接表示“道不同不相為謀,一度讓趙俊臣無法下台。

  在京城**之中,宋煥成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宋茅石,就是說他像是茅房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這種人物,在****環境之下,自然是生活極為清苦,就更別說宋煥成的家裏還有一位*邁多病的老母以及一位遊手好閑的兄弟了,經常是隻能食用稀粥鹹菜度日,就連身上官服也打著好幾處補丁,據說宋煥成的妻子平日裏還會做些針線活補貼家用。

  原本,靠著宋煥成的官俸與他妻子的針線活,還勉強可以維持每日衣食,但偏偏......這半*以來,朝廷為了支援陝甘與河套的戰事,連續兩次的“俸米折銀,所有**都隻能領到俸銀,卻無法領到俸米,還要花銀子從民間糧鋪購米,但這半*以來民間糧價同樣是漲了近一倍之多......

  這般情況,對於絕大多數**而言並不算是什麽,他們原本也看不上那點官俸,但對於宋煥成的影響卻是極大,讓他愈發是生活拮據了。

  這般情況下,宋煥成突然間餓暈過去這種事情很奇怪嗎?

  不奇怪!

  這個世道,君子就是要活得比小人辛苦得多,像是宋煥成這般君子之中的君子,能活到現在都已經算是奇跡了。

  正人君子**於道、卑鄙小人大魚大肉,本來就是這個世界的常態,也沒什麽值得關注的。

  但這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竟是在朝野之間悄然流傳、越傳越廣,也引發了許多討論,偶爾還會聽到一些奇怪的評論,卻是批判朝廷的官俸太低。

  這一切,就好似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幕後推動一般。

  當然,廟堂上的袞袞諸公隻顧盯著朝廷大事,就譬如是太子朱和堉與藩王們的案子,自然是不會注意到這種小事情。

  所以,也就沒人能夠及時警覺,這件小事將會引發怎樣的後續影響。

  ......

  PS:上一章,蟲子嚐試著改變了一下的寫作風格,但想了想還是先按照既定風格寫完這本書再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