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三 諸葛亮的決定
作者:禦炎      更新:2020-03-10 14:18      字數:2569
  這下子,饒是徐庶和諸葛亮關係那麽好,也忍不住有點酸,恰起了檸檬。

  在荊州有叔父,在冀州有兄長,怎麽到哪裏都有人給諸葛亮鋪好了道路呢?

  感覺無論什麽時候,都有人提前為諸葛亮做好了準備,仿佛就是等著諸葛亮去發揮自己的才能一樣。

  再想到自己一路坎坷的遭遇,徐庶忍不住感歎,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比人和豬之間的區別還要大,簡直不能忍!

  “既然令兄已經出仕,你更應當速速北返,去和令兄會合,孔明,這樣的機會不是什麽人都能遇到的,你有如此境遇,更應該立刻抓住,不能猶豫,否則,你讓我等這些還要自己尋找出路的人情何以堪?”

  看到徐庶一臉沮喪的表情看著自己,諸葛亮頓時明白了一切。

  一種不好意思、愧疚和爽夾雜在一起的感覺席卷了諸葛亮的內心。

  於是在這一刻,時年十八歲的年輕人諸葛亮做出了要離開荊州北返的決定。

  他清楚,在他看來還需要猶豫的事情,在好友看來,卻是求之不得的機遇。

  所以諸葛亮不僅決定自己走,也還不忘給自己的好友一點福利。

  “我會帶你一起去見我的兄長,此番論才大典我們都參與,若是不幸落選,說不定兄長可以為我等謀一條出路,元直,你以為呢?”

  徐庶長諸葛亮四歲,現在已經二十二歲了,已經是正正當當的成年人,不過一直未能出仕,現在正是徐庶尋求出仕的時候。

  可惜他出身寒門地主家庭,沒有士族的出身。

  雖然靠著一點際遇和本身過硬的才華得以進入學業堂和士族子弟們一起讀書學習,但是身份上的差距不是才華可以抹平的。

  早年剛來到荊州求學的時候,因為出身不好,他很受鄙視,沒有人願意和他往來。

  後來他努力求學,努力讀書,逐漸展現了自己的才華,然後才得到了少數幾名並未眼高於頂,也並不歧視寒門出身的士族友人的友情。

  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

  論才大典是有選拔和淘汰的,這一點徐庶知道,所以萬一落選,而諸葛亮願意擺脫諸葛瑾為他舉薦,給他牽線搭橋找一條路,這在徐庶看來就是非常大的恩德了。

  等於是雙保險。

  於是徐庶忍不住的有些激動。

  “當真?”

  “當真。”

  諸葛亮果斷點頭。

  “太好了!孔明,若果真如此,徐元直欠你一個情!”

  徐庶滿臉的激動。

  直到此時,諸葛亮才更加深切的明白了自己的出身和運氣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

  而隨後所發生的事情也印證了這樣的看法。

  石韜和孟建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十分驚訝,於是攜手來找諸葛亮,帶著開玩笑的意味說諸葛亮不可以厚此薄彼,大家都是好朋友之類的。

  話雖如此,但是諸葛亮聽出了幾分真實感。

  沒有單純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真實的成分,甚至有些玩笑比正經的話還要真。

  這兩人一個是潁川人一個是汝南人,都是士族出身。

  但是戰亂時代,士人賴以維持權勢的關係網絡被打散了,靠著姻親、互相舉孝廉和商業互吹結成的利益網絡被毀了。

  舊的被戰爭和郭鵬毀滅掉,郭鵬全盤洗牌之後所結成的新的關係網絡已經初成規模。

  而在新的關係網絡構成的時候,他們並未身處其中。

  現在北方安定,他們想要回到家鄉新的關係網絡之中,已經很難很難了,因為大家都不會願意帶著他們玩,他們甚至要重走諸葛玄的老路,重新進入那個圈子。

  諸葛亮這邊有現成的,當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否則靠他們自己已經大為衰弱的家族力量,想要進入郭魏政權這個已經大成的統治集團,怕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於是石韜和孟建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向諸葛亮玩笑般的求助,但是內心可是把這個玩笑話給當真的。

  諸葛亮自然也察覺到了兩位友人的真心,頓時就十分感歎,覺得自己好像忽然間就進入了一個可怕的名利場了。

  在這個名利場內,還有真摯的友誼存在嗎?

  諸葛亮自然是應下了,於是孟建和石韜非常高興的離開了。

  結果不知道是誰嘴巴不嚴,這個消息很快傳開了。

  於是學業堂內一部分出身中小士族且失去了家族關係網絡、在郭魏政權內部沒有任何親屬關係、正在為前途感到憂愁而四處奔波拉關係的學子們立刻就起了心思。

  他們立刻就忘卻了自己曾經是如何對諸葛亮進行言語上的暴力的。

  也忘記了他們是如何逼的諸葛亮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甚至差點讓諸葛家族身敗名裂的。

  官場上,多個朋友多條路,他們也不是僅僅隻求一個諸葛亮,也求了其他有關係的人,本著多求一個多一點機會的原則,多一個諸葛亮自然也是好的。

  腆著一張臉,三三兩兩帶著些禮品前往諸葛亮的居所拜訪諸葛亮,然後言辭謙卑陪著笑臉希望諸葛亮可以向他的兄長美言幾句,然後幫著他們在魏公麾下求一個職位。

  他們這樣的人其實還是蠻有前途的,因為不要臉,還會鑽營。

  諸葛亮一開始還應付得來,但是隨著人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拜訪他,他不勝其煩,對這些人感到十分厭惡,於是不由得加快了離開荊州的準備。

  他向自己的老師龐德公還有司馬水鏡告別,向自己的嶽父、荊州名士黃承彥告辭。

  龐德公和司馬徽是真的欣賞諸葛亮的才華,對於諸葛亮決定北返的消息,兩人心中了然,甚至有那麽一絲絲的向往。

  但是他們的身份終究和一個沒有官職的年輕人不同,他們要是現在就走了,未免太難看了。

  諸葛亮還年輕,可以走,他們不行。

  他們年紀大了,人設固定了,要麵子,不能離開,否則一輩子營造出來的人設就毀了。

  不過也無所謂,隻要學業堂內的諸多士子們包括諸葛亮在內能混個好的職位出來,那麽他們的將來也不會很為難。

  於是司馬徽和龐德公勉勵了諸葛亮,說諸葛亮腹中的才華足以讓他在人才濟濟的郭鵬麾下取得一定的地位,諸葛亮一定會得到郭鵬的賞識。

  諸葛亮對此不置可否,拜別了兩位對他有恩的長者。

  然後,諸葛亮來到了黃承彥的府中,拜別自己的嶽父,黃承彥。

  黃承彥欣賞諸葛亮的才華,覺得諸葛亮將來必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所以在很多人都不看好諸葛亮的情況下,答應了諸葛玄的求親,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諸葛亮。

  現在看來,不說才華,這個運氣就很不錯。

  不過說到底,諸葛亮也是一個年輕人,有年輕人的通病,所以為了避免他犯錯,黃承彥覺得有些事情他必須要提前告訴諸葛亮。

  “此番魏公主持的論才大典選拔的是魏官,不是漢官,你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