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櫻井次郎和北條武司
作者:牧雲兒      更新:2020-08-02 05:34      字數:1941
  北條武司那張俊朗的臉上,閃過一抹笑意。

  他三十出頭的年齡,不過看上去卻和二十多歲的少年人沒有什麽區別。並且容貌英朗,臉上若有若無的邪笑,也十分符合他富家公子哥的形象。

  “運輸給華北派遣軍的物資清單。”

  看著那張清單上的一行字,北條武司臉上的笑意更濃。

  “他看到這張清單,一定會非常高興的。”北條武司道,“後續的物資清單,你能弄到手嗎?”

  “可以,這對我來說,不算是很難的事情。隻需要複製一張新的就好了,基本上沒有任何風險。

  就是這些清單上麵,不曾記錄這些武器的性能和參數。”那個禿頂的男人說著,便有些歉然地向他點點頭。

  “沒有關係,這本來也不是你能調查出來的事情。”北條武司這樣說著,便看向旁邊的一個年輕人道:“吉野,你的調查結果呢?”

  那個年輕人身上穿著短衫,皮膚有些黝黑,十分壯實。

  他隻是流水線上的普通工人,隻不過,他所在的部門卻是軍工廠。而且還是生產坦克的工廠。

  “新型坦克的裝甲板,就是我所在的那條流水線生產的。原本這種坦克車,其裝甲板的最大厚度,也就是25MM。

  但是新型的卻采取了更多的鋼材,和動力更加強勁的發動機。其正麵裝甲板厚度,最大可以達到30MM。並且火炮的口徑,也比之前的大了一些,可能已經達到了75MM口徑。”

  那個皮膚黝黑的工人說著,便將自己偷拍的幾張照片掏出來。

  那是生產線上的炮管,還有均質裝甲板,以及新型的發動機。

  生產這些坦克的零部件的流水線,就在這個年輕人所在的車間,所以他可以獲取關於這些零部件的情報。

  但是更加具體的性能,他卻不知道了。

  “這些情報,已經非常重要了。剩下的情報,我會想辦法的。”北條武司說道。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在外麵敲了三下門板道:“北條君,您的父親喊您回去。”

  “好,我知道了。”

  北條武司說完,便站起身道:“好啦,你們都回去吧。”

  回到了家中,北條武司便看到了一臉嚴肅的父親。而在他父親的旁邊,則是另外一個看上去隻有二十多歲的年輕軍官。

  作為北條家的獨苗,北條武司絕對可以說是北條正男的掌上明珠。不過這個兒子,卻從來都不讓他省心。

  尤其是學生時期,這個不肖子好好的家族產業不去繼承,竟然整天想著怎麽解救被壓迫的無產階級。

  到了後來,他更是變本加厲地一個人跑到中國,說是尋找紅色武裝。

  原本北條正男已經萬念俱灰,可是半年前,兒子突然回來,並且向自己表示痛改前非。這讓北條正男,重新拾起了對自己這個兒子的希望。

  “最近的工作如何?”

  北條正男麵容嚴肅地問北條武司道。

  “還不錯,我已經熟悉了所有的業務了。不知道父親您什麽時候給我換個部門,您也知道的,光是在一個部門工作很無聊的。”北條武司說著,目光卻不時看向那個年輕的日本軍官。

  北條正男站起身道:“他的名字叫櫻井次郎,也是剛剛從中國戰場回來不久。現在負責我們三菱重工的武器測試,以及工廠保衛方麵的工作。

  你們兩人以後工作上會有不少交集,可以多多交流。”

  櫻井次郎站起身來,向北條武司,敬了一個身份標準的軍禮。

  山西兵敗之後,櫻井次郎便失去了和夏陽的聯係。

  一直到他即將離開中國,回到日本本土的前一天晚上,暗部的人才悄悄聯係上櫻井次郎,並且遞給了他一張紙條。

  那張紙條上麵,寫了一個地址,還有一個名字。

  名字是北條武司,而地址則是北條武司的家。

  作為回國人員,櫻井次郎也算是有過一些戰功。所以他擁有自由選擇部門的權力。

  櫻井次郎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三菱重工,在這裏,他可以接觸到許多情報。同時也方便同北條武司進行聯絡。

  北條武司卻不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和夏陽是什麽關係。

  他一臉警惕地看著櫻井次郎,心想這人不會是特高課派過來,調查自己的人吧?

  “你好,北條君,你之前也去過中國?不知道去過哪裏?”櫻井次郎問道。

  北條武司目光一閃,而後笑著說道:“也沒有去過太多地方,在山西呆過一段時間,後來又去了河北,又從河北去了滿洲,然後乘船回來了。”

  “是嗎?山西,真巧啊,我也在那裏呆過一段時間。”櫻井次郎笑著說道,“就是不知道,你去過靈丘沒有?”

  北條正男一聽,急忙清咳一聲道:“櫻井君,這裏不是你的刑訊室,而是我的家。如果你對武司有什麽懷疑的話,可以讓特高課的人來調查他。”

  作為北條正男唯一的兒子,北條武司回到了日本之後,特高課的人已經來了不下三趟。

  不過這些人的調查和審問,都沒有什麽結果。這一方麵是因為北條武司的陳述沒有任何漏洞,另外一方麵則是北條正男拚命地袒護著自己的這個兒子。

  櫻井次郎急忙笑著說道:“實在抱歉,我不是這個意思。隻是碰巧知道,武司君也去過山西,所以便忍不住多問了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