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日軍突圍5
作者:牧雲兒      更新:2020-08-02 05:34      字數:1945
  本多立元怒吼著,率先從壕溝裏麵衝了出來。他手下的日軍士兵,也都從排水溝裏麵跳了出來,向城門口衝了過去。

  “開火!!!”

  魏星大吼著,在城牆上和城門陣地的機槍火力,便在第一時間咆哮了起來。日軍最前麵衝出來的士兵,就像是被鐮刀收割的小麥一樣,成排成排地倒在了地上。

  本多立元怒吼著,揮舞著手中的指揮刀,如同癲狂一般。

  而在他的身邊,無數的日軍士兵向前衝鋒,高呼著“板載”

  槍聲在他們的耳邊炸響,無數的子彈穿透了這些日軍的身體。本多立元向前衝鋒了足足一百多米,距離城門已經不到三十米了。

  他的參謀高聲道:“將軍,我們就要逃出去了。”

  他正這樣說著,一發重機槍的子彈,便打穿了他的心髒,讓他瞪大了眼睛,轟然倒地。

  本多立元哀嚎一聲,便去攙扶那個參謀。可是在他額頭上的血洞,已經宣布了這個參謀的死亡。

  看到這一幕,本多立元怒吼一聲,便帶著手下的士兵繼續向前衝鋒。

  在那個日軍參謀倒下的地方,更多的日軍衝了過去,向城門口的四軍防禦陣地猛攻。但是他們都在那個參謀的的身邊,或者是前麵一些的地方倒下去了。

  麵對四軍密集無比的火力網,這些日軍的衝鋒和送死無異。

  隻是窮途末路的他們,已經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被圍困在擁擠的街區之中,然後在漫長的圍剿之下慢性死亡。還是趁著此時他們主力尚存,殊死一搏,爭取一線生機。他們必然做出抉擇。

  本多立元怒吼著,帶著剩下的日軍繼續衝鋒。

  他們用肉盾,成功地換取了進攻距離的縮短。而後本多立元便帶頭跳入了城門口的防禦陣地之中,和駐守在陣地上的士兵們,展開了凶狠的白刃戰。

  剩下的六七百名日軍,都湧入了這片陣地。而駐守在這片陣地的兩個連,在日軍衝入陣地之後,便隻能和他們進行白刃戰。

  可是這些日軍已經是絕境之中的人,其爆發出來的潛力和戰鬥力堪稱可怕。在城門口駐守的兩個連,抵擋了不到十分鍾的時間,便隻能向城牆上撤退。

  而在城門洞前方的防禦陣地,日軍的一個中隊,更是利用自殺式的攻擊,以及大量集束手雷,成功地突破了在城門口設置的防禦陣地,衝到了城門洞之中。

  他們在本多立元的指揮下,將烈性炸藥,倒入了被打孔了的城門上。而在他們的身後,一個中隊的日軍士兵,則在和那些從城牆兩翼增援過來的四軍士兵,展開著凶狠的廝殺。

  越來越多的四軍士兵,從城牆上麵衝下來,向這些被圍困到了城門口的日軍衝殺。騎兵部隊,也順著城牆,向他們這邊衝鋒,最多五分鍾的時間,便能夠抵達戰場。

  伴隨著的一聲轟鳴,城門捆綁鐵鏈的把手,被直接炸斷。

  本多立元看著硝煙漸漸散開,那城門一點點地打開,那張滿是血絲的眼睛裏麵,也是多出來了幾分笑意。

  甚至是在他身後的那些日軍士兵,原本絕望的眼睛裏麵,也伴隨著城門的洞開,而漸漸有了些許光彩。

  城門被慢慢打開,城外原野上吹來的晚風,呼地一下便湧入了城門洞之中。

  那是山西東南部十月份的秋風,帶著些許涼意,將那些日軍臉上的血漬風幹。也吹得他們下意識地閉上了眼睛,任憑那沒有任何血腥味兒的晚風,拂過他們的臉頰,撩起他們的衣襟。

  本多立元在這一刻,感覺到全世界所有的聲音,仿佛都沉寂了下來,隻剩下了那迎麵而來的呼呼風聲,還在他的耳邊回蕩著。

  如同是年少時期,他牽著風箏,在家鄉的原野上逆風奔跑時,那從耳邊呼嘯而過的童年時光。

  一轉眼的時間,他再次感受到那風的氣息,卻是在這片血腥的戰場之上,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之上。

  他有些茫然,如同是做了一場噩夢。睜開眼睛,他被困在了這樣可怕的夢境之中。

  在本多立元眼皮起落的瞬間,竟然是幾十年的時光荏苒,一去不回。幾十載的冬夏交替,逝者如斯。

  爆破城門產生的硝煙,在晚風吹拂之下,慢慢地消散掉了。

  本多立元睜開了眼睛,在照明燈的光芒之下,他眯著眼睛,看清楚了城門之外的景象。

  和他一起看到城門外景象的,還有在他身後的日軍士兵們。

  不過和他們之前想象的不同的是,在城門外的並不是筆直寬廣,通向天際的道路。也不是一望無際,長滿了抽穗玉米的田野,更不是樹影重重,萬籟俱寂的樹林。

  在門口等待著他們的,是一排排坦克車和裝甲車,以及無數舉著步槍向他們瞄準的四軍步兵。

  “開燈!!!”

  隨著某一輛坦克車上傳來的呼號,那些裝甲車和坦克車的車燈,瞬間打開。

  一道道強烈的讓人無法睜開眼睛的燈光,便在這個時候,照射在了城門洞的日軍身上。

  本多立元那剛剛睜開的雙眼,又在強光的照耀之下,不得不閉上。

  他伸出手掌來,勉強通過指頭間的縫隙,看清楚那些保衛他們的坦克車和裝甲車。此時那些坦克車和裝甲車上的重機槍槍口,已經對準了他們。

  毫無疑問,隻需要一個開火的命令,那些鋼鐵怪物,便會向他們發射無數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