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發展
作者:牧雲兒      更新:2020-08-02 05:31      字數:2111
  後來他才知道,那是一些難民,還有山區來的移民。陸陸續續的被孫琪他們給送到了蒙元古城之中,在這裏安置了下來。

  相比於夏陽離開的時候,此時蒙元古城,光是居住的百姓便有五萬多人,數量有了長足的增長。

  原本隻有兩個團兵力駐守的蒙元古城,此時也在不斷的擴編之中,從一開始的兩千多人,變成了現在的五千多人。

  如果隻是數量來說的話,竟然比夏陽一開始帶走的三個團兵力還要多。

  夏陽注意到,這裏的很多士兵,裝備的步槍都是蘇聯生產的莫辛甘納步槍。顯然從蘇聯那裏購買的武器,已經開始列裝部隊了。

  不僅如此,蒙元古城的各種產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不得不說,郝世文在治理部隊,還有發展各種資源上麵,擁有著很大的優勢。

  這裏的農業種植麵積,相比於他們剛剛進入這裏時,足足增長了一倍有餘。居住在這裏的人口,也上漲了好幾倍。

  除此之外,郝世文還通過孫琪,從蘇聯哪裏購買了不少發電機,和兩條子彈生產線。

  一條生產線,被安置在了外蒙古地區。還有一條,則是在蒙元古城之中。

  原本蒙元古城之中,便有了一條子彈生產線。現在兩條生產線投入使用,產量提高了整整一倍有餘。

  這些子彈,除了平常他們訓練使用,以及用作戰備之外。還有一部分,則被他們運送到了五台山地區。

  那裏是陳時梁的四團駐紮的地方,他們一直在那裏和日軍進行著作戰,條件比較艱苦。這裏提供給他們的子彈和各種槍支補充,給陳時梁和四團的士兵幫助非常大。

  再次進入長生殿之中,夏陽忍不住感慨萬千。

  剛剛進入這裏的時候,他還隻是一個團長,現在再次進入這裏,竟然已經變成了師長了。

  可以說是,蒙元古城見證了他們的四團,從被日軍消滅的邊緣,一點點走到現在的地步。

  進入長生殿之後,夏陽便開始召集郝世文等軍官,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軍事會議。

  說是軍事會議,其實是夏陽想要充分的了解一下,自己離開這半年的時間,他之前製定的發展計劃,到底發展的如何了。

  雖然說沒有回來的時候,通過電報通訊,夏陽對蒙元古城和製定計劃的發展,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

  不過此時細致的了解一下之後,他還是有些吃驚。因為他沒有想到,自己的手下,竟然這麽能幹!

  馬思遠將一份報告放到夏陽的麵前,然後說道:“師座,您離開的這段時間,我們通過各種途徑,招募了三千多名士兵。現在蒙元古城以及周邊的駐軍,加起來有五千五百多人。加起來是兩個加強團的兵力。

  除此之外,一直在五台山地區進行遊擊作戰的陳時梁團長,在前幾天給我們發來電報,匯報了一下他們那邊的發展情況。”

  “陳團長?五台山地區是日軍重點清剿的區域,去年冬天的時候,他們就和日軍鬥爭了很長時間,現在他們發展的如何了?”夏陽問道。

  馬思遠道:“現在四團的兵力,已經從去年冬天日軍清剿之後的幾百人,發展到了現在的兩千人。但是他們的鬥爭形勢還是很嚴峻,如果不是我們一直提供給他們藥品和槍支彈藥,他們的發展將會舉步維艱。”

  聽完了這些,夏陽點點頭道:“北邊兒呢?他們發展的怎麽樣了?”

  馬思遠道:“劉富冬在三月份的時候,便帶著一個營的兵力,和北侖族長一起返回了喀格爾部落。

  上個月的時候,貿易商隊帶來劉團長寫來的信,他說他們已經在喀格爾部落裏麵,建立了一個五千多人的部隊。現在正在進行訓練,算到現在的話,他訓練的喀格爾部隊,應該初步形成戰鬥力了。”

  聽到這裏,夏陽大致算了一下。

  他離開新安縣的時候,那裏的士兵,加起來已經有整整七千多人。此時加上蒙元古城留守的五千五百多人,還有陳時梁四團的兩千人,以及在外蒙古地區,由北侖族長和劉富冬領導的喀格爾部隊五千多人。此時夏陽手中的兵力加起來,竟然已經達到了兩萬人左右。

  想一想剛剛抵達蒙元古城時,他們不過是一千多人的兵力。經過了大半年的發展,竟然已經到了這種程度,當真是可以用發展神速來形容了。

  夏陽點點頭,然後看向郝世文和馬思遠他們道:“幹得不錯,看來我們當初製定下來的戰略,沒有什麽問題。現在日軍的吸引力,被集中到了五台山地區,我們要加大對陳團長的支援力度,讓他們的勢力不停擴張,迫使日軍不得不將注意力放在五台山上。”

  郝參謀道:“這一點我們一直都在貫徹,幾乎每兩個星期,我們都會派人給他們送過去子彈和槍支,以及藥品等。”

  夏陽點頭道:“好,等過段時間,我可能要去外蒙古一趟。那裏未來將會是我們重點的發展區域,如果那裏發展的好,到時候反擊日軍之時,裏應外合,能夠收到奇效!”

  郝參謀道:“如果您要去外蒙古地區的話,可以讓孫掌櫃的給安排。現在他已經開辟出了好幾條隱秘的貿易路線。一路上的各種關節,他也都給打通了。”

  夏陽笑了笑道:“孫掌櫃的幹得不錯啊,大同地區,甚至是內蒙古和察哈爾,我聽說都有他的眼線。”

  “對了,那些學生和老師,有一些對工業生產很有心得。到時候我也會派出去一部分,讓他們到外蒙古去。我聽說那裏已經有了幾條生產線,很需要他們過去指導生產。對了,下一次去蘇聯貿易的話,記得叫上我,我也要跟著一起過去。看看能不能倒騰一些好東西過來。”夏陽安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