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夏陽的瘋狂計劃
作者:牧雲兒      更新:2020-08-02 05:30      字數:2144
  就算他們擁有著和祖先一樣的勇氣,以及高超的騎射戰術,都無法再抵抗密集的子彈了。

  如果不是因為呼日爾恰巧路過,給了北侖他們很多糧草,讓他們的部族不至於被餓死。那麽這個冬天過去,北侖他們的部落,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見不到明天開春的暖陽。

  “這些糧食,是我們的儲備物資。北侖族長,你的部落此時正在被嚴寒和饑餓所折磨,這些糧食,我可以送給你們一部分。”夏陽說道。

  北侖看著那些糧食,這些都是能夠救下他們族人性命的東西啊,愣是激動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聽到夏陽這話,北侖道:“夏旅長,我們也不要繞彎子了,您不妨直說,需要我們為您做什麽吧!我們蒙古人,從來都不願意虧欠別人東西,我想您也不會平別無辜的幫助我們。”

  北侖說這話的時候,夏陽從北侖的眼神之中,看到了一抹精光。

  夏陽在那一刻便明白,這人不是粗人,而是一個聰明人。他已經猜到了自己的意圖,隻是條件和價碼,必須在他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北侖,能告訴我,您的族人在關外的勢力範圍嗎?”夏陽問道。

  北侖有些驚疑的看向夏陽,半晌才道:“從洪高爾,到賽音山達,再到蘇木貝爾,這些都是我們部落的勢力範圍。”

  聽著北侖說的這些話,夏陽急忙讓郝參謀拿過來一副地圖。

  那是外蒙古的地圖,夏陽很快就找到了北侖所說的那片區域,這些地方距離察哈爾地區,已經有了一定距離,並不在日軍的占領範圍之內。

  “從這裏,往被一直走,過了貝加爾湖,就是蘇聯人的地盤兒了。”郝參謀指著那副地圖道。

  夏陽點點頭,北侖所說的那片區域,正好處於他們去往蘇聯的必經之路上。

  “北侖,你們的部落現在有多少人,這些地區都是你們的地盤嗎?”夏陽問北侖道。

  北侖看著夏陽,而後問道:“請問,您打算做什麽?”

  夏陽看了看四周,這裏還有一些其他的人,夏陽便對北侖說道:“不介意的話,去我的指揮部細談吧!”

  說著,他就做了一個請的姿勢,示意北侖去往自己的指揮部。

  夜幕很快降臨,夏陽和北侖在指揮部裏麵,談論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

  一直到傍晚十分,夏陽才讓四旅的其他成員,進入指揮部,宣布自己的決定。

  此時指揮部裏麵,不僅僅有夏陽和北侖,還有魏星以及馬思遠,這些四旅的主要成員。

  此時北侖的族人,已經被夏陽妥善安置了起來。北侖此時也完全打消了對夏陽的疑慮,站在夏陽的旁邊,等待著這個年輕軍官,給自己提出來的條件。

  夏陽簡單了介紹了一下北侖,便讓郝參謀將一副巨大的蒙古地圖,懸掛在了牆壁上麵。

  在那副蒙古地圖上,有一條紅色的路線。

  這一條路線,是呼日爾繪製出來的,同時,這也是呼日爾此次購買戰馬的路線。

  紅色路線的起點,是夏陽他們所在的蒙元古城,而紅色路線的終點,竟然遠達蘇聯的烏蘭烏德。

  隨後夏陽拿出一根筆,然後在紅色路線的重點,做了兩條延長線。

  這兩條延長線,一條一直延伸到位於黑龍江以北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另外一條,則進入當時蘇聯當時位於烏拉爾山的重工業區。

  “旅座,你在這畫啥呢?”胡三有些摸不著頭腦了,問夏陽道。

  夏陽看向眾人,而後道:“這條紅色的線,是貿易路線。”

  “貿易?”聽到這話,胡三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西北苦寒之地啊,鳥不拉屎啊,當年蘇武就是被流放到這邊兒了,和誰貿易啊?”

  但是何長興和郝世文,他們都是見過一些世麵的。

  “往北,是蘇聯人的地盤兒,這些年蘇聯人一直都在進行重工業的發展,旅座可能是,想要從蘇聯人那裏進口很多重工業產品。”郝世文說道。

  夏陽點頭道:“郝參謀說的沒錯,這是我的想法。大家可能還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實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蘇聯人搞了幾次‘五年計劃’完全實現了工業化。但是他們太過於注重重工業的發展了,反而忽視了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這就導致,他們國家缺乏輕工業產品。”

  胡三被說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麽輕工業,什麽重工業,這些名詞以他的閱曆和知識,完全無法理解。

  不過此時胡三又不好意思再去問夏陽,不然顯得多無知。於是便低聲問旁邊的郝世文道:“郝參謀,這什麽是重工業,什麽是輕工業啊?”

  郝世文也知道,沒辦法給胡三用太過於學術的語言解釋,便簡單粗暴的回答道:“這還不簡單,那造出來的東西重,那就是重工業,造出來的東西輕,就是輕工業唄!”

  被郝世文這麽一說,胡三頓時就明白了。連連向郝世文豎起大拇指,低聲誇獎道:“這留過洋就是不一樣,你這一解釋,我就明白了。”

  其實蘇聯人輕重工業發展失衡的問題,不僅僅體現在這個年代。

  甚至於到了後來的美蘇冷戰時期,他們的輕重工業比例也是完全失調的。在當時的中蘇邊境地區,常常會出現這麽一種情況。

  邊境線那邊兒的蘇聯人,把摩托車開到邊境線旁邊,擰下油門兒,讓摩托車利用慣性開到中國這邊兒。

  而後中國這邊兒的老百姓,給他們甩過去幾個塑料臉盆。

  一輛摩托車,換幾個臉盆兒。這在現在來看,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卻成為了可能。

  因為當時的蘇聯人,不缺摩托車和汽車這些重工業產品,但是臉盆兒這種輕工業產品,,卻很少有工廠進行生產。

  他們不缺摩托車,他們就缺洗臉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