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造船
作者:千書過      更新:2020-02-29 17:41      字數:2625
  王偉抽調了十個給自己打下手的人。

  這些都是經過他的觀察,比較有木工天賦,人又機靈聽話的。

  他們的學習能力都很強,其中甚至有不少都是參與過桌子板凳和鹿圈木門製作的人。

  自己隻需要前期多帶帶他們,等到以後,相信他們都能夠成長為獨當一麵的木匠。

  剩下的四十人並沒有添加到建房隊中去。

  其中二十名強壯的要交給王筍,給他們配上長矛和弓箭,去河邊的回流灘那邊搶占鱷魚的地盤。

  回流灘那邊是王偉相中的碼頭。

  但因為地勢較好,每天都有十幾條鱷魚盤踞在那裏曬太陽。

  這些鱷魚也不知道是吃什麽長大的,一個個體型巨大皮糙肉厚。

  最大的鱷魚甚至都有六七米的長度。

  這些巨鱷在水中是無敵的存在,哪怕就是體型龐大的雄鹿,一旦被它們咬住了腿,就隻有死路一條。

  不過在水中這些巨鱷是無敵的存在,但在岸上,它們是鬥不過人類的。

  這些特質的木矛都是一些硬木的樹心打磨而成的。

  矛尖經過火焰的烘烤變得很是堅硬,全力紮下去,哪怕就是狼都咬不穿的鱷魚皮它們也能刺透。

  這些巨鱷全力奔跑的速度是遠超人類的。

  它們的力量和體型也能夠將人類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但它們唯一的缺點就是矮。

  粗壯的尾巴限製了它們在岸上的運動方式,肯定是不能人立而起,靠著體型碾壓大家的。

  隻要它們還趴在地上,哪怕力氣再怎麽大,牙齒再怎麽鋒利,皮膚再怎麽堅韌也不可能以少勝多打敗有合適工具的戰士的。

  五六個人圍著一條鱷魚,和它保持個三五米的距離,長長的木矛能夠刺傷它們,但它們卻夠不著人。

  若是被激怒了,敢前衝,側方就會有好幾根木矛在它們的身上釘上幾個血窟窿的。

  據說鱷魚的痛感很低,王偉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隻要是生物,就沒有說不怕受傷的。

  對這些玩意遠射近刺,能夠殺死的就盡量殺死帶回來做食物,殺不死的,也要將它們趕下水去不給它們曬太陽的機會。

  有了這些獵手在附近巡邏,其餘需要飲水的野獸也會避開這段河道。

  如此一來,岸上有凶殘的人類等著殺它們吃肉,河邊沒有了食物供它們狩獵,岸上的地盤又被剝奪了無法曬太陽。

  趨吉避凶是生物的本能,長此以往,要不了十天半個月,附近的巨鱷就會被迫趕走的。

  等到那個時候,部落裏麵第一艘正式的渡船也應該建好了。

  至於以後這些巨鱷還會不會回來,那就更好解決了。

  隻要部落的勞動力稍微寬鬆一些,王偉就能夠熔煉青銅,甚至是鐵器。

  有了這些硬度較高的金屬,部落裏麵就能夠澆築一些鉤子出來了。

  那個時候,鱷魚要是還敢過來的話,一頭草豬,綁上鉤子扔進河裏,就能讓鱷魚知道,什麽叫做殘忍。

  在這個世界,除了像巨猿巨蜥那樣的巨獸,和人力根本無法抗衡的凶獸,其餘的野獸在有了武器,有了工具的人類麵前,就是個笑話。

  沒有無法解決了,隻有想不想解決,和解決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值不值得的問題。

  對於人類來說,細小的,看不見的寄生蟲,一些躲在暗處的毒蟲毒蛇,和這些體型龐大,但弱點明顯的野獸相比,要更加的難以對付。

  除了狩獵隊和木匠,剩下的人王偉則是安排到了陶廠的建造中去了。

  陶廠的地點王偉已經選好了,就在距離部落三公裏外的大河下遊,一處地勢較高的矮坡。

  那裏的地勢比較高,哪怕就是夏汛,也不用擔心會被水淹。

  距離大河較近,取水容易。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裏的泥土很是適合製作陶器,能夠節省不少的時間。

  距離部落不遠,又在河邊,水運可以節省大量的運輸力。

  四周視野較為開闊,沒有密林或者高山阻擋視線,一把火燒掉附近的灌木叢後,也沒有什麽野獸能夠潛伏到附近進行偷襲。

  更不用擔心會有其餘部落的人潛伏過去偷學燒陶的技術。

  萬一真的有什麽危險,和部落距離較近,一把狼煙燃燒起來,部落的戰士很快就能馳援過去。

  綜合這些情況來考慮,在那裏建造陶廠,實在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而空出來的這一部分族人,王偉會抽出一部分先去那裏開荒,將附近的雜草灌木都割掉,能夠喂養草鹿的運回來,草鹿不吃的曬幹後燒掉,先清理出來一片空地。

  等做完了這些,自己會親自過去測量土地,用石子和木棍標出來陶廠的地基。

  王偉已經打算好了,陶廠那邊將會用磚牆圍起來,將來那裏就是王族的工業中心了。

  等到時機成熟了,製鹽,煉銅,鍛鐵的作坊都會搬進去,實行軍事化管理,杜絕一切技術外泄的可能。

  萬一部落有一天真的會碰到危險,那裏將會是自己的退路和第二基地。

  除了先一步過去開荒的,王偉還留下了五個人,背著竹筐,沿著部落後麵的無名溪和大河的沙灘去尋找貝殼。

  這些東西是建房的關鍵,對於自己來說是大量的需要。

  好在大河裏麵的河蚌數量頗多,死後的河蚌殼在春夏汛過後都會被留在河灘上。

  當初王猛的腳就是因為不小心踩到了一塊鋒利的蚌殼才被劃破的。

  所以這些東西尋找起來並不困難,隻要低頭,不一會就能拾起一竹筐的。

  次日一早,吃過早飯的王偉就開始帶著人造船了。

  燒磚的技術含量並不高,那幾名奴隸跟著王偉走過一遍流程後,基本上能應付現在所有的事情了。

  所以王偉便將這件事交給了他們。

  十個人,特別是十個對造船一竅不通的家夥,又沒有趁手的工具,活計安排起來實在是不容易。

  前期的時候,他們要麽是跟著王偉學習各種卯榫結構的製作,要麽就兩人一組的負責鋸木板。

  好在這些人幹了這麽久的活,多少有些木工基礎,對於尺寸和數字也都學得八九不離十了。

  這些活計裏麵,最難的無非就是鋸木板了。

  部落裏麵的銅量有限,能夠鋸大木板的長鋸條隻有四根。

  因為黃銅較軟,鋸的時候都會在缺口處塞入木楔子以防止卡住鋸條。

  盡管如此,這些鋸條一個不小心還是會斷掉或者變形。

  壞掉的鋸條經過回爐,能夠再次成型,但耽誤的時間卻是一點也少不了的。

  除此之外,王偉手中的鑿子和鑽子都是用黃銅澆築的。

  使用起來太過煩心。

  太用力,刀口就會卷曲,開孔造口的速度根本快不起來。

  每當需要重新磨刀口的時候,王偉都恨不得抽出十來天的時間去熔鑄幾爐青銅,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畢竟一艘中等規模的渡船所需要的卯榫結構並不多,大大小小的隻有一百四十三處,王偉造船所用的都是大料。

  擱在地球,這種行為可以算得上是極度的奢侈浪費。

  一米寬,五米長,實心無蟲洞,無瘤結的木板,在地球上已經很難找得到了。

  但是在這裏,隨便你怎麽糟蹋。

  渡船的主體,都是用這樣的實心木板烘幹塗油抹膠後造成的。

  需要用到卯榫結構的地方,也隻是在那些比較麻煩的連接處。

  就這樣,盡管條件不達標,工具不趁手,又沒有合適的人打下手的情況下,一艘一人高,五米多長的木質渡船還是在一天天的成型中。

  渡船的成型,消耗了大量的魚鰾膠。

  部落裏麵積攢了這麽久的魚鰾膠,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就已經見底了。

  不過這個時候,渡船還需要不少的膠。

  於是,到了後麵,那些給王偉幫工,整天除了鋸木板就閑著無所事事的人終於有事情可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