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欲發而先忍
作者:西風緊      更新:2020-03-10 11:11      字數:3251
  年過六十五歲的淇國公邱福,最近長胖了一些。他被看管在國公府上、不準出門一步,家裏全是錦衣衛安排的人“保護”他;他每天的活動有限,胃口還很好,臉長得更圓。

  他的兒子邱鬆同樣在府上當閑人。隻有孫子丘祿還在五軍都督府做官,沒有甚麽實權,而且丘祿的同樣侍衛隨從、都是朝廷安排的人。不過丘祿能在五軍都督府出入,倒讓邱福知道了不少事。

  丘祿的待遇不錯。正是因為洪熙帝登基之初,丘祿怕事、勸過爺爺不要忤逆朝廷。

  這天旁晚,孫子丘祿下值回家,照常來到了邱福的房裏、問祖父安好。

  丘祿的神情十分輕鬆愉快,上前敬茶時沉聲道:“漢王要打進京師了!果然還是祖父看得遠,孫兒敬佩之至。”

  不料邱福毫無得意與激動的表情,他反而臉色有些疑慮,叮囑道:“祿兒在官署裏,萬勿提起漢王。最好別出頭,該你幹的差事就幹,不該幹的都當沒看見,更別多嘴!”

  孫子一副思索的樣子。

  邱福冷冷道:“當年‘靖難軍’都已到京師城外,徐增壽下場如何?俺們家啥也沒幹,在這節骨眼上,你不要觸那個沒一點鳥用的黴頭。”

  孫子恍然抱拳道:“孫兒謹遵祖父教誨。”

  “其實俺真沒有想到,漢王能幹到這個地步……”邱福神情複雜地說了一聲,“當初俺就是替他不平罷了,更是不服他大哥!”

  邱福一陣出神,回憶起了當年的往事。

  靖難剛剛成功之時,邱福曾多次勸漢王爭取太子的位置。“靖難之役”中本來高煦就出力最大,討要皇儲的位置沒甚麽不對!邱福還說過,靖難的老弟兄都想著高煦能做太子!

  但是高煦當時的表現畏畏縮縮,還說甚麽長兄是嫡長子、太子正該長兄,大家應該和和睦睦,不能讓長兄難以自處;那時高煦是一副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邱福非常之不悅。

  不料先帝駕崩之後,高煦直接起兵、席卷天下,哪裏還想過他大哥怎麽自處?他大哥已經稱帝了,這時高煦起兵反對,就是一副你死我活的做法;比起當年隻爭太子,狠心多了……

  現如今邱福回過頭去一想,漸漸醒悟,似乎高煦在永樂朝一直示弱隱忍的做法、才是對的。

  要不是高煦從來一副無心皇位的態度,他能領兵去打安南國嗎?又怎能在雲南培植黨羽勢力?說不定會被安排在一個無險可守、能被朝廷監視到的地方就藩;真到了該起兵的時候,連他自己也不想起兵了,沒有實力怎麽起兵?

  邱福琢磨著:如果高煦當初去爭太子位,一旦不成功,極可能發生剛才推測的事!因為先帝既然選中了皇儲,便不可能給朝廷種下動|亂的隱患!為了大局,隻能犧牲高煦了。

  當年高煦還不到二十歲啊!

  “老夫這輩子沒服過幾個人,高煦算一個。”邱福喃喃說道。

  邱福看了一眼躬身在旁的孫子,低聲告誡道:“孫兒記住俺的話。將來不管發生甚麽事,你一定要站在漢王那邊,絕對錯不了!將來還有比‘兩萬人從雲南打下大明江山’更不可能的事嗎?”

  孫子拜道:“孫兒謹記祖父教誨!”

  ……北鎮撫司下設的其中一座詔獄,位於洪武門內。

  翰林侍讀高賢寧走出他上值衙署、從後門出去;然後繞道洪武門,便能看見詔獄的大門了。

  高賢寧手裏抱著一疊卷宗,走這兒路過。他正好看見了大理寺卿等一行人,從千步廊那邊、正往洪武門方向走來。而此時是上值辦公的時間。

  今天高賢寧覺得很奇怪,他發現了幾次:薛岩和錦衣衛指揮使譚清在一起,行色匆匆。

  但是聖上並未召見別的大臣,隻有薛岩等人頻繁活動……而且他們每次急匆匆走的方向,不是進皇宮、就是去詔獄!

  於是今日下午,高賢寧發現薛岩等人從皇宮出來,他便假裝從洪武門內路過、想確定薛岩等究竟要去哪。沒一會兒,高賢寧微微轉頭一看,果然見到大理寺卿薛岩、走進詔獄大門去了!

  高賢寧腳下沒停,一路繼續往北走。他繞到千步廊上,然後走翰林院的正門又回到衙署。

  外麵還在下雪,高賢寧走進大堂,便拍打著身上的雪花。

  坐在公座上正握筆書寫的內閣首輔、左春坊大學士、翰林編修胡廣看了高賢寧一眼,說道:“旁邊燒著炭,高侍讀烤烤。”

  “多謝胡編修。”高賢寧作揖道。

  他便默默地走到火盆邊,伸出手烤火。胡廣又抬頭看了一眼,繼續寫東西。

  大堂上沒幾個人,最近翰林院的事越來越少了,政務多半隻是派人去禦門寫寫聖旨。

  洪熙朝以來,朝廷一直在調兵打仗,皇帝沒有下旨修史修書;最近這些天、聖上又開始理政,部堂寺卿不再到翰林院來議事。翰林院很快便清閑下來。

  高賢寧還在琢磨大理寺卿薛岩、究竟在忙活甚麽?

  大明朝的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形成律法上的三權製衡;大理寺不負責一般的案件。眼下大理寺卿過問的事,必定是重大案件、極可能是涉及皇室勳貴的欽案!

  就在這時,胡廣身邊的書吏向兩個官員先前行禮,拿著案牘出去了。

  大堂上片刻之間隻剩兩個人,高賢寧趁著這個時間,便轉頭看了一眼大堂外麵冷得簌簌發抖的錦衣衛“坐班”;他接著便不動聲色地說道:“最近兩天,下官總看見薛寺卿進出皇宮和詔獄,不會出甚麽事了罷?”

  胡廣聽到這裏欲言又止,過了一會兒,他終於忍不住開口道:“我還聽人說,見到薛寺卿去了郭府哩。”

  “武定侯的府邸?”高賢寧道。

  胡廣點了點頭。

  高賢寧道:“郭銘不是在詔獄?”

  胡廣意味深長地說道:“是啊……”

  就在這時,先前那個送卷宗出去的書吏,又回來了。高賢寧也不再說那事兒,他站直了身體、走到了屋子中間,作揖道:“下官先回書房了。”

  胡廣抱拳回禮。

  高賢寧埋著頭一副出神的樣子,沿著衙署裏的走廊、慢慢走回他的書房。

  他又尋思了很久,回憶以前在朝中聽到的各種消息和傳言,這時不禁有了一個大膽假設:薛岩是在查先帝駕崩之事?

  而且郭銘的長女也極可能牽涉其中!因為郭妃生了皇子、以前在東宮的地位僅次於張氏;然而在今上登基之後,郭妃不僅沒能冊封皇妃,連人在哪裏都很久沒聽說了,就像消失了一樣。如此奇怪的事,當然會引人猜測。

  剛才又聽內閣首輔胡廣透露,薛岩去過幾次郭府;更讓高賢寧相信自己的想法!

  高賢寧想進一步確認自己的猜測,但是眼下他找不到門路、在錦衣衛已經沒有可靠的人了。

  他的老鄉紀綱,人頭在去年離開了脖子、曾在承天門上懸掛過幾天;漢王安插在錦衣衛的“楊勇”,也因為殺了太監楊慶,被人懷疑、沒能脫掉關係,現在還被關在詔獄裏吃牢飯。公主的兒子王貞亮與漢王有交情,眼下王家府上全是錦衣衛耳目,老早已被盯死!

  高賢寧無計可施,甚至心裏藏著懼意。漢王在京師的奸諜,高賢寧所知者、隻剩下自己一人。

  他想來想去,作出了一係列推測……

  先帝駕崩應該與今上黨羽無關。這是極有可能的事!畢竟薛岩如果是在查那個案子的話,肯定得皇帝首肯;皇帝不可能自己查自己幹過的事。

  也必定與紀綱的紅丸無關。高賢寧是了解同鄉紀綱的,紀綱貪財貪權貪色,過不了貪|欲一關,但是為人處世還算老練;紀綱沒那麽蠢。

  紀綱為甚麽死,高賢寧心裏也清楚得很,無非是得罪的人太多,被拉出來給滿朝文武泄|憤。太宗皇帝如果沒駕崩,高賢寧也斷定紀綱要走這條路!紀綱不背黑鍋,難道壞事是英明神武、仁德無雙的太宗皇帝做的?

  如果薛岩能查出先帝駕崩的內情、坐實了真憑實據……漢王在大義上便麻煩了!

  首先漢王起兵便沒有理由。其次漢王若要登基稱帝,道義上更說不通。

  “伐罪之役”已打成這個樣子,最終漢王肯定不會講甚麽大義;不管甚麽說法,漢王都會奪取皇位、毫無選擇的餘地。但是,這些名分上的東西,有時候卻能讓上位者寢食難安。

  漢王也可以否認洪熙朝查出的真相,但是如果洪熙朝提前公之於眾,事實到了世人的心裏,再狡辯便沒那麽容易。官府無非隻能管住世人的嘴、不在明處談論而已。

  高賢寧越往下琢磨,越覺得這件事的隱患非常大!

  等到酉時的鼓聲敲響之後,翰林院的官員立刻就離開了衙署。高賢寧回到先帝賞賜的府邸,他心裏權衡著:是再等一陣、進一步確定猜測;還是盡快悄悄離開京師,向漢王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