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新化之地
作者:西風緊      更新:2020-03-10 11:10      字數:3274
  長沙府、潭州府的江岸上,聚集了大量的水師戰船。從岸上一眼望去,仿佛水麵上憑空建起了一座浮城。

  薛祿軍、譚忠軍、陳懋軍共二十萬步騎,很快就要抵達長沙和潭州附近了;這些戰船,正準備要運送各部將士們去湘江西岸。

  這時張輔收到了中軍行轅文官的稟報,他看完之後,說道:“瑉王帶著六千多人,正往長沙府而來。”

  馬上就有部將嘀咕著抱怨:“瑉王這時候到來,不是耽誤大軍渡江麽?”

  張輔心裏也不高興,但他沒有說出來,隻說道:“安排一些船,運送一批將士到西岸後,再送瑉王的人馬過來。”

  瑉王以前的藩國在雲南,永樂初被漢王占了,瑉王便奉旨就藩湖廣省武岡州。

  武岡州正好在寶慶府西南。瑉王也挺有見識,必定看出來寶慶府那邊要發生大戰了;所以瑉王才會在這時候,徑直拋棄了他的王府,往長沙這邊逃來。

  漢王朱高煦起兵以來,為避免樹敵更多,對待他的藩王親戚們還算厚待。瑉王與漢王也沒仇,原不必擅自跑路的,但瑉王與西平侯沐晟有仇!

  沐晟在漢王起兵之初居功至偉,在漢王府那邊必定是有地位的人。所以瑉王才不願意落入漢王軍之手,忌憚的正是沐家。

  不過瑉王來的時候不太巧,正是張輔進行大規模調動部署的時候……

  當此之時,張輔已製定了在寶慶府地區進行大戰的方略。

  他的中軍四萬多人作為前鋒,並從各部抽調的萬騎騎兵增援,率先向新化縣(寶慶府西北方)進軍;薛祿軍、譚忠軍、陳懋軍二十萬人,隨後也要橫渡湘江,向西南方向寶慶府地區調動;柳升軍十萬人到達益陽縣之後,改道向南進軍,往新化縣西麵挺進。

  並調左副將軍何福部十萬人西進,向寶慶府城方向靠攏。

  張輔作出如此部署,是基於對叛軍瞿能部的推測判斷,認為瞿能會走新化縣這條路!

  張輔正在聚集優勢兵力,在新化縣、到寶慶府城附近的資水之間,先對瞿能叛軍進行堵截圍攻。意圖在湖廣戰役的初期,先滅掉瞿能一路。

  然後大軍以東西橫麵展開,由北向南進軍至寶慶府城附近;何福軍則從衡州府西進,與官軍主力會合後,成為大軍左翼。各部一字擺開向永州方向迎擊叛軍主力……

  幾天之後的十月初三,瑉王及其儀衛司率先渡過了湘江,到了長沙府城。張輔隻得前去拜見,按照太祖皇帝定下規矩,張輔在門外行叩拜之禮,報上官職姓名;然後才允許進瑉王落腳的地方拜見。

  上座上的瑉王穿著紅色團龍服,對張輔也是相當客氣,他的聲音很和氣:“英國公免禮,請坐。”

  “末將謝瑉王殿下。”張輔拜道,在側麵的一條凳子上坐下來。

  瑉王馬上長籲短歎道:“俺早就多次上奏朝廷,沐晟要謀反!而今果不出其然。”

  張輔心道:那沐晟是被漢王裹挾造反的,光憑沐府怎麽造反?但張輔不想與瑉王爭執,便隨口附和了一句了事。張輔這幾天忙碌非常,隻想盡到禮節之後,趕緊離開。

  就在這時,一個宦官入內,向瑉王彎腰道:“王爺,門外有個武將,說有急事想進來見英國公。”

  張輔聽罷站了起來。瑉王揮手道:“軍務要緊,準他進來。”

  宦官拜道:“奴婢遵命。”

  不一會兒,便有個武將疾步走進來,先向瑉王單膝跪地行了軍禮,便走到張輔跟前,俯首過來小聲說道:“新化縣來報,斥候於縣城西北邊的塘口鄉,發現大量叛軍!”

  張輔的臉色因情緒波動而微紅,抱拳向瑉王拜道:“末將軍務纏身,失敬失敬。”

  瑉王道:“英國公應以大事為重,後會有期。”

  於是張輔拜別了瑉王,走出大門。他立刻對身邊的武將道:“你先回中軍行轅,叫人寫好了軍令,本帥隨後就到!

  軍令便寫,叛軍翻山越嶺過來,兵馬疲敝;命令新化縣的中軍步騎立刻西渡資水,盡力堵住叛軍南下,騎兵大隊應能於近日趕到。”

  “末將得令!”

  張輔騎馬帶著隨從向中軍行轅趕回,雖然湖廣的風已有些寒冷,但他的臉龐仍舊發熱。叛軍瞿能部的動向在預料之中,出現在了新化縣;這一場大戰,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開始了!

  純粹靠推測判斷出了叛軍的路線,張輔此刻覺得開局甚好,信心又增加了幾分……不過叛軍到新化縣也太快了,柳升、薛祿等官軍尚未到達指定位置,讓此事不是那麽完美。

  雙方數十萬人規模的大決戰,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同時到達一個戰場,總是會從這種局部的角逐中、逐漸推進大戰的進程。張輔覺得,瞿能也不過如此、“靖難之役”的敗軍之將而已,一開始便自投羅網!

  張輔到了中軍行轅,看到太陽已經西垂了,便簽押了軍令,對信使道:“以最快的速度,日夜兼行,盡快送到新化縣!”

  他接著連續下達了幾道軍令。命令位於宜陽縣以南的柳升部、調騎兵前鋒先行,趕往新化縣增援;命令已到湘江西岸的各路大軍,抽調騎兵向新化縣出動。

  張輔認為,以新化縣的中軍四萬多人,加上各路陸續增援的騎兵大隊,直接便可以滅掉兵馬疲憊的瞿能部!

  他又傳令親兵護衛騎兵,明早啟程!張輔準備親自趕往新化縣督戰。

  ……瞿能部約七萬步騎組成的三路人馬,於十月初便都走出了山嶺,在附近一個叫塘口鄉的地方聚集。

  他前後幾次派人探聽新化縣的敵軍兵力,判斷出敵軍隻有四五萬人,便又在塘口鄉等了兩天。一則讓翻山越嶺的將士們稍作休息,二則之前的路不好走,有些人馬掉隊了,等兩天能減少因行軍困難造成的損失。

  十月初四下午,瞿能率軍渡過了資水的一條支流,抵達了新化縣的資水西麵。斥候稟報,敵軍已渡過資水,在一條未能探明名字的小河南岸紮營,正在構築工事。

  瞿能帶著一股騎兵,徑直南行到達了小河北岸。他向東張望,一時沒看見有大股敵軍的蹤跡。斥候武將道:“大帥,敵軍在東邊約七八裏地外,位於這條河的南岸。”

  “你們倆,從這裏跑馬過河!”瞿能用馬鞭一指,下令道。

  麵前這條河比較窄,冬季的水看起來也幾乎枯竭了。兩騎拍馬衝進河裏,頓時水花飛濺,河水很快就渾濁起來,馬蹄徑直踩到了河底的淤泥。

  沒一會兒,兩名騎兵便渡過了小河,接著又勒馬重新跑了回來。

  瞿能便道:“命令前鋒去敵營西北方向,在靠近敵軍數裏地的地方,找一處能紮營的地盤。”

  一個親兵拿了寫著瞿能親筆的“軍令如山”的令旗,抱拳道:“得令!”

  瞿能率眾返回,尋見了大軍人馬,他馬上又傳令各部大將,向著官軍駐紮的方向進軍!

  沒一會兒,幾個武將向這邊過來,有人詢問道:“大帥,俺們要攻打新化縣敵軍嗎?”

  瞿能搖頭道:“湖廣這邊的偽朝軍隊很多,後麵肯定有馬隊和大軍來援。咱們沒有火炮,箭矢彈藥攜帶很少,軍糧也無法久持,現在來不及與新化縣這股敵軍周旋了。不過咱們人多,可以嚇嚇敵軍。”

  話音剛落,前麵的大路上便傳來一聲“報”的喊聲。

  不一會兒,斥候武將過去相認之後,便帶著那軍士過來了。軍士下馬單膝跪地道:“大帥,弟兄們今天下午在新化縣東邊,看見了很多敵騎,全是馬兵!沒有一萬五,也有一萬騎!”

  身邊的武將們問道:“大帥是否改變軍令?”

  瞿能想了一會兒,抬頭看了一眼西邊接近山頂的太陽,搖頭拒絕了。

  瞿能在辰溪縣時、決定走新化縣這條路,事先估計過官軍各路大軍的位置,覺得有一定機會;但消息很難準確,整個行軍本身就在冒險,此刻他的膽子也很大。

  大軍行進了數裏地,前麵便能看見前鋒軍和輜重營的人馬了,輜重營正在幹活,幫著修建營地。於是各部大將找到選好的地方,下令紮營休息。

  瞿能軍和偽朝官軍相距約隻有六七裏。及至天黑,敵軍大營仍無調動的跡象;不過因為靠的太近,斥候已有傷亡的稟報。

  這時瞿能召集了衛指揮使以上的大將,到臨時的行轅裏議事。等大夥兒陸續到了,瞿能便開門見山地說道:“此時必定有大量敵軍步騎,會先後抵達新化縣附近地區;新化縣以南的寶慶府也會有敵軍堵截。因此我部不能絲毫耽誤,應盡快擺脫新化縣敵軍。

  今晚諸位便連夜拔營,向南麵的山區行軍。這邊道路比較平坦寬敞,大概三十裏地後進山,那時正好天亮了。大軍進山之後,不利於騎兵展開,敵軍馬隊追兵便奈何不得咱們了。”

  眾將紛紛附和。

  瞿能見狀,便立刻開始安排最精銳的一衛,作為後衛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