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
作者:西風緊      更新:2020-03-10 11:09      字數:3224
  初春那一場冰雨停了,漢王中軍諸部才出發。他們到達貴州城之時,正是元宵節,大夥兒吃完糯米做的“浮元子”,年節便過完了。

  貴州城四麵都有成片的山林。於是朱高煦下令,把一部分兵力掩藏在各處山林,讓敵軍搞不清楚、他究竟有多少兵馬圍城;然後調動左掖、右掖兩軍大張旗鼓東進,向劉瑛部靠攏。

  部署妥當後,目前隻有漢王中軍諸大將清楚:劉瑛部的兵力將達到四萬餘人;而在貴州城周圍的人馬則多達八萬餘眾。

  ……大軍抵達貴州城後,這才第三天,但四麵的圍城工事已經初具規模。

  貴州城牆的周長,大概在八九裏,但圍城工事距離城牆七百步,故有十餘裏長。

  工事構造並不複雜,一條壕溝,夯土成腰牆,然後眼下人們正在修藩籬,用竹子和木頭建造在土腰牆上麵;每隔一百步,還要建造營門、箭塔和瞭望塔。

  遠處的軍營營地上,組裝回回炮、投石車的工匠正在忙碌,伐木建造雲梯的進展也在進行。

  來貴州之前,朱高煦就知道要攻城。攻城需要攜帶大量箭矢、彈藥和工具,所以沒能帶上重炮,以免拖累行軍速度。再過一陣子,瞿能才會從重慶府調運重炮前來。

  “轟!”遠處的一聲巨大炮響傳來,一些軍士直起腰,轉頭觀望著遠處。很快傳來了武將的叫罵聲:“趕緊幹活!”

  朱高煦一邊跑馬,一邊也眺望著炮聲傳來的方向。城牆上一個地方有白煙,應該就是那裏在放炮。然而沒有甚麽作用,即便是射程最遠的洪武大炮,也無法對一裏半外的目標造成多少威脅。

  漢王軍的工事上,到處都是塵土飛揚。恍惚之中,朱高煦覺得人們正在修建河壩、或是在建一座宮城的地基。而那零星的炮響、也沒能增添多少戰場的氣息,畢竟在朱高煦的閱曆裏,建築工地也會放炮炸山的。

  朱高煦勒住馬,收回目光時,見近處許多將士都在側目瞧自己;有諸將的監督,弟兄們倒是沒有停下手裏的活。

  不過也有一個漢子很專注地看著麵前的一根木樁,完全沒注意到朱高煦。“咦喲……”漢子張嘴大喊出聲,揮起鐵錘,“哐當”一聲砸在木樁上麵。幹這種活的人都會叫出聲,據說能減輕一些巨大的震動造成的內傷。

  料峭春寒時節,但那漢子的上衣卻敞著,汗水在他黑黃的胸肌上流淌,在明媚的陽光下泛著水光。

  朱高煦將一張張麵孔看過去,想到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接下來的一些天內,便會死很多人,他一麵胡思亂想哪些人會死,一麵感覺隱隱有些難受。古人雲慈不掌兵,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他不僅要考慮攻城會死多少人,還要想著劉瑛、盛庸在各自的戰場上,能拖多少時間!在戰場上,究竟是時間重要、還是人命重要,這是個難解的難題。

  朱高煦再次抬起頭,眯著眼睛看了一眼頭上刺眼的太陽。

  一隻小鳥正在天空,向著貴州城飛了過去。灰藍色的天空太廣闊,眼光太紮眼,若不細心,那隻鳥還真難被人看到。

  就在這時,“嘶……”地一聲馬叫傳來。馬蹄聲中,一個騎士勒住坐騎,從馬背上翻下來,他上前抱拳道:“稟王爺,方圓二十裏內的屯堡都派人瞧過了,敵軍軍戶差不多全撤走了!”

  朱高煦輕輕點頭,心道:貴州城守軍兵力不足,他們在盡可能地收縮防線。

  那騎士又道:“不過隻有南邊的青岩屯沒撤,閉門設防,並向咱們的斥候放箭。”

  “知道了。”朱高煦揮了揮手。

  騎士鞠躬一拜,返回坐騎旁邊。

  朱高煦看著城池上空那隻幾乎看不見了的鳥,想象力被激發出來:說不定那隻鳥是一隻鴿子、在貴州城裏養大的信鴿;外麵的消息送到青岩屯,然後消息係到那隻鴿子腿上,放掉,鴿子就像設了程序一般、會全自動地回到貴州城。

  這並不奇怪,即便是人,隻要灌輸了忠孝道德上下尊卑的程序,人也很難反抗。所以穿青人隻要還有一丁點活路、就算被逼得逃亡山林當野人,也很少願意起|義的。

  朱高煦立刻轉過頭,見趙平正騎馬在側後,他便說道:“趙平,你調本部人馬過去,把青岩屯拔掉!”

  趙平完全不問緣由,抱拳道:“末將得令!”

  他已經升為漢王軍左副將軍,這個科舉不第、起初給朱高煦幹馬夫的年輕人,地位爬得非常快。不過連劉瑛那個在“靖難之役”中被俘的百戶官,也能做都督,馬夫做副將軍也沒甚麽不行。

  朱高煦想到趙平的出身和現在的官職,忍不住又道:“對了,我叫你去滅掉青岩屯,乃因青岩屯極可能是敵軍傳遞消息的據點。方圓二十裏那麽多屯堡都撤了,唯獨留下青岩屯,或許並非偶然。”

  趙平正色一拜,“駕”地發出一個聲音,調轉馬頭離開了。

  遠處的城樓城牆,上麵旌旗飄揚,刀槍林立。朱高煦估計守軍隻有兩萬到三萬人,並不是看出來的……貴州都司的軍戶名額有數,除去圍攻昆明的顧成部,便能大概估算出守軍的人數。

  ……七十多歲的鎮遠侯顧成,一共有八個兒子。顧成在北平投降燕王府時,建文帝殺掉了他的四個兒子、其中包括長子。還剩四個兒子都在貴州都司這邊做官,彼時建文朝廷懲戒之後,也顧不上那麽遠的人了,便存活了下來。

  所以朱高煦推測,貴州城的守軍主將,可能是顧成的次子顧勇。

  朱高煦對顧成的兒子一無所知,連顧勇究竟是不是貴州守將也拿不準。

  顧成在“靖難之役”前就曾多年鎮守貴州,永樂初繼續主持貴州都司軍政。這種一直在同一個地方做封|疆大吏的勳貴,當地將士很容易對其產生人身依附關係。所以去年高熾還沒登基,顧成就敢公然截留漢王府護衛。

  甚至漢王府的細作要經過貴州,也是萬分小心,能繞行便繞行。

  於是朱高煦事先無從著手、在貴州城找到內應;連對貴州的消息,掌握的也不多。貴州城再也沒有華陽郡王和萬權這樣的人……有些計策確實是可遇不可求,隻能機緣巧合才行,與主帥的智謀關係不大。

  如今該怎樣攻打貴州城?朱高煦很早就在策劃,他想過很多辦法。

  城門是比較容易打破的地方,但是貴州守軍明擺著是在死守,城門內可能被條石堵死了;便是打破了月城門,大軍跨越條石進去也不容易,還得在月城裏變成甕中之鱉,被四麵牆上的敵軍圍攻。

  挖地道把火藥密封在裏麵、炸城牆,朱高煦也考慮過。不過貴州城地基是泥土、還是岩石?他不知道。便是泥土,等挖好地道、也需要很長時間。

  炸塌了城牆,黑火|藥畢竟不是炸藥,貴州城牆底部包的無數條石、大量夯土必定會堆在缺口處。早就見慣火藥的明軍也知道是怎麽回事,然後雙方就會在難以通行的缺口、繼續消耗兵力……如果貴州城的守軍不是兩三萬,而是二三十萬,朱高煦可能會嚐試炸城牆。

  大明朝的重鎮,夯土城牆、通常底部厚達二十米,拿著黑火|藥兵器,能怎麽辦?

  朱高煦目前能想到的辦法,是耗死守軍!

  不是他不急,實在是隻想到這個辦法,才讓他覺得比較識時務。

  一上來就攀附攻城,朱高煦認為是不明智的幹法。運氣好可能會湊效,但大多時候是在浪費兵力。

  朱高煦可以很容易想到:剛開始作戰,守軍的組織度、體力、武器準備都很充分;且守軍有一道高達兩丈多的城牆緩衝,也不會發生野戰隊列崩潰的險境。

  但是,任何堅固的工事,也必須要人來防守;不然這二丈多高的城牆根本擋不住,就算二十丈高、也有辦法爬上去!

  恐怕隻有耗到守軍精疲力盡、兵力不足、士氣低落之時,才是發動致命強攻的時機!

  貴州城牆周長約八九裏,大概就是四千多米。

  在城牆上平均每五米的距離上,如果一天能擊斃一名敵軍、或讓一個敵兵喪失戰鬥力;那每天就能消耗守軍約一千人。

  假如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十天之後,兩三萬守軍兵力,便會消耗近半、體力疲憊;這時候長達近十裏的城防戰線上、某一處出現薄弱疏漏的可能性增大。漢王軍抓住戰機蟻附攻城,便極可能找到突破口。

  關鍵之處,是用何種法子來耗?用多少人命、去交換敵軍的兵力!還包括雙方士氣信心的消耗。

  ……不過現在昆明城下的顧成,也將麵對同樣的難題,而且要耗死的對手是盛庸。

  連顧成也不回來援救貴州,明擺著要玩狠的。朱高煦沒有道理認慫,他必須要和顧成對賭!一切都有可能,願賭服輸,就看誰先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