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飛天
作者:都市獵人      更新:2020-03-10 11:02      字數:3704
  瑞士,日內瓦。

  國際生物研究會,這個脫胎於歐洲騎士團的組織,迎來了建會五十年以來第一位華裔副會長。

  盡管前綴還有一個“副”字,但何子鴻這個副會長的分量,可不一般。

  國際生物研究會長老院有九位大佬,其中六位長老是由一正兩副三位會長聯合提名,再經過會員們共同選舉產生的。

  而會長,則在長老內部選取。

  無論六大長老還是三位會長和,一旦當選,那就是終生製。

  研究會現在的會長,是一位九十三歲的老人了,雖然頭腦依然很清楚,但精力不濟。

  另外一位副會長,八十七歲,臥病在床已經一年多了。

  何子鴻這個副會長,雖然在研究會裏排名第三,但其實是常務副會長,全麵主持研究會的各項工作。

  不過,在正式投入工作之前,他給自己備下了一份升職禮物。

  必須要等到確實坐上了這個位置,這份禮物才能被正式打開。

  那就是苗光啟的人事檔案。

  苗光啟是目前六大長老之首,僅次於三位會長,在研究會高層排名第四。

  他的人事檔案,何子鴻自從外興安嶺回來,就惦記上了,可之前權限不足。

  而現在,這份檔案,已經被放在了他的辦公桌上。

  國際生物研究會,是一個國際性學術組織。

  想要進入研究會,並且成為這個組織的高層,那麽意味著這位生物學家,除了在專業領域成就斐然之外,他的品性也必須經受過考驗,尤其要具備國際主義精神。

  對於每一位會員,尤其是長老院成員的背景調查,研究會向來是不遺餘力的。

  每一位長老的人事檔案,那肯定是厚厚一撂,對這位長老的生平事跡,特別是學術生涯開始之後的事跡,事無巨細,都會被登記在案。

  至於什麽學術論文、科研成果、獎項記錄之類的,也都會形成附屬文件,被包含在內。

  之前狄鴻哲的人事檔案,已經是何子鴻近年來閱讀過的最厚的文件了,挑挑揀揀看下來,花了老何四天時間。

  但比起苗光啟的檔案,那是小巫見大巫。

  何子鴻的辦公桌,是一張黃花梨案麵,價格不菲,尺寸還大。兩米多寬,跟張床差不多。

  苗光啟的人事檔案放上去,這張七尺大案,愣是沒空地兒了,全占滿了,而且堆起來能有兩尺高。

  何子鴻坐在自己的辦公椅上,嘴裏叼著雪茄,有一口沒一口地抽著。

  他看著桌上的檔案,眼神有些發直。

  這看到哪輩子去?

  這個苗光啟,人生未免也太精彩了吧?

  何子鴻捋了捋思緒,掐滅了手裏的煙頭,看了看這些檔案的標簽。

  標檢上都是年份。這種人事檔案,都是以時間作為目錄的。

  幾乎是下意識地,何子鴻將目光停留在了一九八零到一九九零這個時間段。

  隨後他發現自己有些走神了。

  因為這個時間段,是之前苗光啟向他打聽狄鴻哲的時候,讓何子鴻代為查閱的時間段。

  而現在何子鴻眼前的,是苗光啟本人的檔案,跟這個時間段是沒有什麽邏輯關聯的。

  不過既然看到了,何子鴻也就把手伸過去了。

  反正這一大桌子文件無從下手,從哪兒開始都一樣。

  而且何子鴻也記得,苗光啟的年紀,比狄鴻哲差不多。

  一九八零到一九九零這十年,苗光啟應該是從三十來歲到四十來歲。

  正常來講,這個年紀,正是一個生物學者研究生涯的起步階段,一般還不會有太大的成就,可苗光啟不是一般人。

  他那個時候,應該已經出成績了。

  何子鴻拿起一疊文件,開始翻閱起來。

  對何子鴻來說,這種檔案,看履曆其實意義不大。他不是幹刑偵的,履曆看不出花兒來。

  他的著眼點,主要是學術論文。

  作為一個過來人,何子鴻知道論文是要花費大量精力的。

  一篇短短的幾萬字論文,書寫的時間加起來可能也就幾天,但背後花下去的實驗時間,那是好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

  人基本就被綁在上麵了。

  一個科研工作者,這段時間他幹了什麽,不用看別的,看論文就行。

  而作為一個世界級的生物學家,何子鴻看論文也不用去看內容,看標題就可以了。

  隻要一看到標題,這片論文的研究方向、實驗步驟、論證方式,這些何子鴻心裏就有數了。

  所以何子鴻用手快速地翻著文件,動作很麻利。

  就這麽翻了一會兒,何子鴻手忽然停住了,然後往前倒了幾頁。

  再次看到這篇論文的標題,何子鴻有點懷疑自己看錯了。

  他趕緊又往後翻,一直翻到這篇論文的末尾,去確認論文的署名。

  沒錯,是苗光啟,中英文兩版署名都是他,論文發布日期是一九八七年。

  再去回想論文的標題,何子鴻心中愈發詫異。

  這篇論文的標題,是《人類中樞神經係統的基因序列破解》。

  何子鴻覺得奇怪,倒不是說這個課題不高級。

  相反,這個課題非常高級,高級到現在學術界對此依然爭論不休,沒有統一的答案。

  何子鴻覺得這個不正常,是因為這個課題有兩個致命的死結。

  第一,這個課題進行最後實驗論證的時候,需要人類參與活體實驗,這是違反倫理的。

  第二,這個課題有點像哥德巴赫猜想,厲害是厲害,但目前沒有實際應用前景。

  生物學和數學不一樣,生物學是一門偏應用的學科,其中絕大多數的應用前景,在醫學領域。

  沒有應用前景,就意味著沒有資金支持。科學家也是人,要吃飯的。

  而人體中樞神經係統,包括人類的大腦,絕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細胞,一旦損傷就是永久性的,無法通過幹細胞移植等手段去修複。

  也就是說,目前人類掌握的醫學手段,還匹配不上這套生物學理論。

  所以,近幾十年來,關於人類中樞神經係統在基因方麵的研究,大多是空中樓閣。今天你一個設想看起來挺靠譜,明天他一個假設好像也不算錯。

  但其實沒什麽意義,因為答案無法被驗證。

  心裏想著這些,何子鴻順勢就翻到了下一頁。

  下一篇論文的標題,再次讓何子鴻有些意外。

  這篇論文,居然是有關“人類腦細胞培育”的。

  “中樞神經基因破解,腦細胞培育。”何子鴻心裏默默念了幾遍。

  再聯想到苗光啟後來在人類基因方麵的建樹,隱約間,何子鴻感覺自己好像抓到了什麽。

  何子鴻馬上又翻到下一篇論文,想要得出更清晰的判斷。

  然後何子鴻發現,這一篇並不是論文。

  因為這篇文章,並沒有論證的過程。

  嚴格來說,這隻是苗光啟當年的一篇隨筆,他在其中提出了兩個設想。

  “人類記憶複刻”和“人類大腦移植”。

  詳細地看完這篇隨筆,何子鴻意識到,自己對苗光啟的懷疑,是正確的。

  研究方向這麽敏感,性子又這麽孤僻,行蹤還飄忽不定。

  這個人,絕對有問題。

  ……

  阿爾泰山北部山區,雪山北麓懸崖下。

  範平安和李一針兩人身邊的懸崖,似是天上一刀切下來,幾乎垂直於地麵,落差將近一公裏。

  這次縱馬突擊,這兩人卡得就是駁獸開始衝鋒的時間段,因為馬蹄聲能被完美地掩蓋。

  這原本不在計劃中,但兩人作為**湖,這種機會是不會放過的。

  原本算盤打得很好,林朔跟駁獸相遇交手之後,不管結局如何,林朔總不可能安然無恙。

  兩人再一聯手,就能輕輕鬆鬆地把林朔收拾了。

  這筆買賣,就算成了。

  結果事情的發展,跟他們估計得不一樣。

  林朔和駁獸彼此對衝的速度,比他們預料得要快。

  這就導致他們胯下的駿馬還沒到達山穀,林朔就跟駁獸撞上了。

  為了不暴露自己,兩人趕緊懸崖勒馬。

  兩人心裏並不著急,這片懸崖正好擋著雙方的視角,既然趕不上趟,那就再觀察一下。

  林朔跟駁獸相撞的動靜,他們是聽得見的,打雷似的,震耳欲聾。

  隻聽這聲響,兩人就知道林家後生這次夠嗆。

  人再厲害,那也是人,怎麽能跟那種畜生硬碰硬呢?

  兩人背靠懸崖,小心翼翼地探頭看了看,卻發現駁獸已經趴在地上了。

  這個場景,讓範平安和李一針兩人心中驚駭莫名。

  而更讓他們不安的是,林朔人不見了。

  隨後,兩人頭上的山頂,遙遙傳來幾聲槍響。

  山上有人,他們之前就知道了,之前有過一記槍聲。

  不過山上這人他們並不擔心,因為聶萱也在這座山頭,應該順手就能處理了。

  現在的這幾聲槍響,很急,看樣子這個槍手,已經被聶萱逼到絕路了。

  兩人抬頭望了望,這個角度也看不到什麽。

  等了一小會兒,兩人看到遠處駁獸已經醒了,正搖搖晃晃地站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範平安隻覺得眼皮直跳,心中警兆驟生!

  再抬頭往天上看,他終於看到了林朔。

  隻見林朔跳出懸崖,身子貼著崖壁墜跌下來。

  這道懸崖落差將近一公裏,人在天上,尺寸就跟一根火柴差不多,長相是看不清的。

  範平安之所以能馬上認出來這是林朔,是因為這人身後背著一把巨型反曲弓。

  那把巨弓就跟一對翅膀似的,非常醒目。

  “這筆買賣這麽好幹的嗎?”李一針也抬頭看著,嘴裏說道,“這小子自己跳崖了?”

  範平安一開始心裏也有些犯嘀咕,但很快,他意識到了林朔想幹什麽。

  老拳師畢竟在曹家效力多年,獵門魁首有什麽能耐,他比李一針清楚。

  他來不及解釋,隻能大喝一聲:

  “不好!快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