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收益最大化
作者:韭菜盒子      更新:2020-08-01 06:25      字數:3218
  “我的問題其實就一個。你們需要多少礦石和礦粉?”

  這個問題真的很簡單,回答起來也不會太困難。前提是,你這麽厚的一摞資料真的都是幹貨。

  胡楊想要的是個數字。這個數字可以有兩種說法。

  首先,是去年全省所有鋼企入庫礦石、礦砂、礦粉的總和。其次就是他們預估明年全省所需要的總量。

  這中間的差額,就是接下來他們準備提升的產能。也就是今天他們要聊的重點之一。

  換成了這個問題之後,齊工總算能夠繞開那些思維定式困擾,在資料中找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齊工給出的數據很精確,但其實記住前麵三個數字就夠了。三個數字是110,單位是萬噸。

  1984年之後全國經濟發展增速大幅提高,各地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對於剛才需求幾年之內就幾乎翻番。

  礦石的品位是有高低之分,但總體反應在毛重上,浮動10%左右也就差不多了。所以總體來說,黑龍江作為自產鐵礦的省份,110萬噸的礦石消耗是偏低的。

  胡楊看了眼賀平源,對方給了胡楊個你盡管說的眼神。

  既然這樣,那胡楊也不客氣,直接開口說道:“我也不繞圈子了。明年年初開始,可以從北麵進口中等品位的鐵礦石200萬噸。三年之內,這個供應量可以提升到300萬噸礦石和至少150萬噸礦砂和礦粉。遼寧那邊能夠至少消化五成。問題來了,你們有沒有能力消化掉剩下的五成?”

  齊工和其他兩個代表都胡楊這話中透露的信息震住了。礦石加上粗加工的礦粉和礦砂,總共加起來將近四百萬噸。這已經比現在東北三省每年鐵礦石的消耗量還要高了。

  現在胡楊說遼寧省消耗五成,問他們有沒有能力消化剩下的五成。這個問題本身,他們就需要點時間消化。

  胡楊也知道急不來,於是親自拿起水壺給每個人續水,這個業務他熟。

  幾分鍾後,另一位年紀稍大的鋼企代表開口說道:“我們省內現在有規模不等的三家鋼企,滿負荷運轉的話,每年的最多能消化150萬噸的鐵礦石。至少要把我省鋼鐵產量提升30%以上,才能消耗掉胡楊說的那五成原料。但我想提醒各位的是,產能的提升不僅是增加高爐數量這麽簡單,還有很多配套的問題需要考慮。”

  說話的這位也是位總工程師,姓廖。他是省內資格最老的鋼企總工程師。剛才發言的那位齊工就是他的學生。

  聽完廖工的話,胡楊就看向賀平源:“你說的錢已經到位了,那夠做這個項目嗎?”

  胡楊本以為賀平源會和其他人討論討論,卻沒想到他非常幹脆告訴胡楊:“肯定不夠。”

  賀平源看到胡楊同樣意外的表情,語氣輕鬆的說道:“我要是真的那麽財大氣粗,今天也不用帶著這麽多人給我鎮場子了。跟你交個實底,我們籌的那些錢滿打滿算都還不夠建座中等規模的新鋼企啊。就算是夠,我也不會同意建。中等規模的鋼企投資回報率不夠高。要建就要建大型鋼企。但資金這塊差得還有點多。所以……”

  胡楊接這他的話說道:“所以你打算幹脆不建鋼企,而是準備把這些資金用於修路和其他基礎建設,對嗎?”

  這次的輪到賀平源和其他這些位意外了。胡楊的確是猜到了他們來之前討論出的結果。

  賀平源不由問道:“你是怎麽猜到的?”

  胡楊喝了口茶水,說道:“不是我猜到的。是華夏科技的智囊團推測出來的。如果你們選擇不建設鋼企,那最有可能的方案就是做鐵礦石的一手經銷商。從政府的角度上看,路橋和基礎設施建設是收益最大的投資。想要發展經濟,這路和橋總還是要修的。無論是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是把錢花在這方麵更加合算。”

  賀平源試探著問道:“所以,你也同意這個方案?”

  胡楊點了點頭:“我沒有反對的理由。礦石交給你們之後,是自己消化掉還是出售,都由你們自己決定。而這個路如果修好了,我們當然也能用得上。華夏科技在這邊的投資也會跟著基礎設施的升級而升值。”

  賀平源很誇張的鬆了一口氣:“本來還以需要費很大勁才能說服你呢,還準備了這麽大的陣仗。”

  胡楊攤手道:“既然有共識了,那咱們就開始具體的談談具體的內容。”

  賀平源翻開自己的筆記本:“開始吧。”

  胡楊隨即說道:“首先,我希望在北麵的礦石進來之後,省內的礦山開采量就要開始減少,同時也不要再開新的鐵礦。樹木砍伐這塊也可以停下,煤礦也開始準備減產。北麵也是有煤礦的,工業用煤應該是可以保證的。”

  賀平源很認真的做了筆記之後,說道:“減產我能理解,我們已經在討論給鐵礦職工調崗的問題。可是不開新礦又是為什麽?已經探明的高品位礦藏,難道就那麽放著嗎?”

  胡楊點頭確認:“礦產是不可再生資源。反正放在地下也壞不了。現在能用別人的,就不用自己的。等到以後別人得用得差不多了,他們肯定就會漲價或者幹脆不賣給我們了。那個時候我們再用自己的。”

  賀平源沒有出聲,旁邊財政口的一位同誌提出了疑問:“進口的話,這個價格上會不會太高?我們現在畢竟還在發展階段,資源換經濟也是必要手段。”

  胡楊立刻回應道:“這是個好問題。你不問,我也會說。礦產是不可再生資源,而不可再生的資源都應該被當做是戰略資源對待。我們自己的鐵礦大多品位不高,你們省的情況已經算比較好的了。未來幾十年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鋼材,我們自己的產量肯定是不夠的,進口將會是常態。當進口量達到足夠規模的體量之後,價格極有可能比我們在國內采購的價格還要低。”

  雖然在座都算是高級知識分子,但對於進出口方麵的知識儲備顯然並不太足夠。和大多數的普通人一樣,都有同樣的誤區。

  那就是,進口=昂貴=優質。

  知識的部分,他們回去自己去補課。

  胡楊今天要說的重點是另外的部分:“我想要在這裏提醒各位的是,不能再繼續忽視環境成本的存在了。今天我們犧牲環境換發展,未來就要用發展賺來的錢回去治理今天留下的環境問題。相信我,那個時候要付出的代價絕對要超過我們今天犧牲環境換來的。首先是不可再生資源能少用就少用,其次開礦對環境的影響同樣不小。我想這兩個理由已經足夠充分了。”

  “不可再生資源是戰略資源。說的好!”賀平源帶頭表達的對這番話的肯定。其他人自然也都跟著附和。

  其實類似的意思,胡楊很久以前就跟賀平源他們幾個說過。今天這話還是說給其他幾個人聽的。讓他們都能理解為什麽要這麽選擇。

  賀平源說道:“這個部分我回去會盡量跟其他幾個有關領導商量。但胡楊你要保證到我們手裏的礦石價格不能高,但品位不能低。”

  胡楊非常肯定的說道:“這個我可以給你保證。這礦石我們也會用,價格和質量我們肯定會都認真對待的。”

  賀平源說道:“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

  胡楊接著又說:“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們應該對這個係統進行重新整合,企業本身要減負、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還要提高產品質量。另外我還建議,三家鋼企的生產側重點要有所區分。一門精,總要好過門門鬆。最後就是建築用鋼材這部分,未來會有巨量的市場需求。基本隻要質量達標,就不存在賣不出去的可能。所以這部分的產能絕對要搞上去。”

  齊工在廖工示意下,再次發言:“關於建築用鋼材的需求提升,我們也已經注意到了。正在討論相關的對策。”

  胡楊對賀平源說道:“還是要給鋼企留些升級設備的預算。路橋和基礎建設也不要急著上馬。先把規劃做好。尤其是在市區內的公路,隱蔽工程千萬可不要省錢。否則未來你們就可能會有事兒沒事兒就把路刨開然後填上,再刨開再填上。”

  今天雖然是個吃飯局,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應該還是算半正式的場合。胡楊說的這些話看,其實已經稍微有點“僭越”的意思了。

  賀平源怎麽說也是“省級大員”。如果稍微敏感的解讀的話,胡楊這已經有點教他做事的意思了。

  胡楊並非不知道這種方式和語氣可能會引起某些誤會。但恰恰是因為這樣,才能讓這段話深刻的留在這座諸位的心中。

  城市規劃對於這個城市的影響非常的大。有些時候甚至是能夠決定這個城市“性格”。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很多情況都會隨著地價和房價的不斷攀升而變成不可逆的。

  路的問題是最普遍的,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