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落地德國
作者:韭菜盒子      更新:2020-08-01 06:24      字數:3199
  航程很長,所以胡楊買的是商務艙。雖然價格著實不便宜,但真的很值得。

  下了飛機的之後,並沒有在裏麵接機。胡楊帶著三人直接走到停車場,那裏有一輛印有H·標誌的麵包車。

  開車的司機是之前留在德國的老兵之一,副駕駛則坐著H·金屬回收的負責人之一麥思恩。

  上車之後麥思恩對胡楊說道:“HU,歡迎回到的德國。還這位漂亮的小姐,一定就是您的女朋友吧。”

  柏青很大方的回應:“你好,你可以叫我柏青。沒錯,就是他的女朋友。”

  這個瞬間,胡楊感覺有點小驕傲。

  讚揚了柏青的德語之後,麥思恩的簡單說了一下情況。

  電爐的拆解已經基本完成。著重稱讚了老師傅們的操作水品。

  電爐拆卸的難度一點也不比安裝低。機床上的很多零件在設計的時候,就沒有考慮過會拆。作為精密設備,一旦安裝完成,理論上應該是不再進行的變動的。很多零件都可以算是一次性的。

  這些老師傅牛X的地方就在這了。如何盡可能的保留可用的零件。如何保證核心部件的完整性。同時還要考慮日後如何重新安裝。不光要能用,而且還要保證一定水準的精度。

  兼顧以上所有的前提下,老師傅們自己開發出了很多特別的工藝和工具。這些都讓麥思恩他們這些德國人刮目相看。

  車直接開進了郊區的工廠。從外麵看來,這裏依然是一個老舊的廠區,似乎是沒有什麽變化。但胡楊卻注意到,在幾個關鍵位置上都有了十分隱蔽哨位。

  沒有修正外觀,除了是想省錢之外,主要還是想要低調。不想得到更多的關注。而當他們進入廠區之後,那變化就明顯了。

  四個字可以概括,空曠和整潔。

  原來那些雕塑和花草都被清空,地麵全都進行了平整夯實,然後鋪上規格一致的石子。

  這個設計用意非常明確。廠區的入口區域,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做掩體的物體。空間也幾乎沒有監視死角。對於廠區的防守來說,這是非常有利的改變。

  再見到董師傅之後,胡楊才知道原來改變最並不是這裏的環境,而是人。

  看到現在這個神采奕奕的老師傅,恐怕誰都不會與當年那個蹲在街邊修自行車的人聯係到一起。

  胡楊抓著董師傅的手說道:“董師傅,在這邊還適應嗎?有什麽要求一定要提出來。”

  董師傅笑著說道:“都挺好,都挺好,沒啥不適應的。”

  胡楊不放心的追問:“吃也習慣嗎?”

  董師傅笑聲更大了幾分:“胡啊,我跟你說。一開始來,我們老哥幾個可都擔心外國人的東西咱吃不慣。可來了之後才發現,這德國人吃的東西和咱東北也沒差多少。而且,啤酒是真好喝。”

  看得出來,這段肯定是真心話。說道啤酒的時候,不光董師傅這幾個上年紀的老師傅,幾乎所有人都臉上都有讚同的神色。

  一瞬間,胡楊又想起了自己精品啤酒夢。

  胡楊輕輕和董師傅擁抱,輕輕在他耳邊說了一段話。聽過之後,董師傅明顯比剛才更高興了。

  在場的每個人胡楊都是能叫出名字背出履曆的。胡楊也是一個一個握手擁抱。他也會在每個人耳邊說上幾句話。無一例外,每個人都顯得很開心。

  每個人都要單獨“問候”,這時間就拖的有點長,但沒人會顯得不耐煩。正相反,胡楊對每個人都能像老朋友一樣的,反而讓這些身處異國他鄉的人,感到多一絲的溫暖。

  這一點不論是技工師傅們,亦或是老兵們都是一樣的。

  有點漫長的歡迎之後,終於輪到了施皮爾貝格和金英。和這兩個人,胡楊沒有悄悄話說。正常的問候之後就進入正題。

  走向會議室的途中,柏青終於還忍不住好奇,問胡楊:“你都跟他們說什麽了?怎麽每個人都看起來很高興。”

  胡楊突然很想逗逗她,於是說道:“是笑話。”

  柏青眉頭一挑:“哼,敢敷衍我!”

  胡楊趕緊賠笑道:“不敢不敢。我跟他們說的都是他們家裏的情況。來這裏之前我給過他們一些承諾,大多都已經兌現了。我就是把這些消息都告訴他們。”

  柏青點了點頭:“那就對了,出門在外知道家裏的消息肯定會很高興。”

  胡楊說道:“這是人之常情。但他們在這裏做的事很敏感。甚至某種程度上,還觸犯了某些國家的法律。所以任何對外的聯係都是有風險的。我能做的,就盡可能的幫助他們解決所有的問題。”

  柏青抓住了胡楊的手,跟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

  胡楊對柏青說道:“困難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的,我有信心。”

  會議室充滿了工業風。幾乎所有東西都是金屬加實木的組合。沒有精致的設計,但每一個細節都讓人看著很舒服。桌椅都是手工製作,但肉眼是看不出任何誤差。即便是有弧度的金屬構建也都是如此。

  不誇張的說,八級工就是有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用一句以後比較流行的話說“魔鬼就藏在細節中”。細節上的精湛表現,已經可以讓最簡單的設計都變得高級。

  某種程度上講,這個辦公室裏的東西已經可以算是現代藝術品。

  會議室中除了胡楊四人,還有的施皮爾貝格,金英還有董師傅。

  人是不少,但會議室足夠大。

  第一階段就是大家做簡報。胡楊最先想要知道的就是電爐的拆解情況。

  而這部分做簡報的是金英。最了解第一線工作情況的肯定是董師傅。但要把工作量化和數字化,就還得靠金英來做。

  金英打開自己準備好的文件,說道:“拆解計劃完成度達到了95%。除了爐體的主體,所有主要配件都已經運到了這裏。打包的進度達到了55%。零件的完整回收度超過80%。按照董師傅的估計,重新安裝中至少有75%上零件可以直接使用。預計,重新安裝之後可以實現70%以上的功能。以上。”

  這就是金英的風格,直觀的數據展示可能不能充分體現細節,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胡楊對整個工作有直觀的了解。

  胡楊很滿意她的簡報,更加滿意這個簡報的內容。能保留70%的功能,胡楊真的非常滿意。要知道這可是一台六年剛剛上線的電爐,各項技術數據都是比較新的。所以胡楊還不止是滿意,而是非常非常滿意。

  第二個做簡報的是施皮爾貝格。相比金英的簡練精確,他就稍微的長了一點。這段時間H·金屬回收的業務開展還挺不錯。預計到第三季度結束就能實現賬麵上的收支平衡。

  如果說前一個是滿意,那對這個簡直就是驚喜了。實話說,胡楊搞這個金屬回收公司,就從沒想過能收支平衡。

  這個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供一個掩護。利用這個掩護回收有價值的設備,拆解之後再設法衝破封鎖運回國。同時這裏也可以作為歐洲地區的一個據點。為以後可能發生各種情況提供輔助。

  而想要發揮以上這些作用,是需要花費大量資金的。資金數量肯定不是靠金屬回收這個產業就能全部覆蓋的。畢竟最有價值的那部分,都會被送回國去。

  所以施皮爾貝格給胡楊一個驚喜。

  胡楊有點迫不及待的詢問,他是如何做到的,哪怕隻是賬麵上的收支平衡。

  謎底揭開,原來還是因為這些老師傅。H·金屬回收公司成立至今,為了表現的比較正常和普通,前後也接了十幾個單子。

  其中對胡楊來說有價值的有兩個。一個就是現在正在進行的這個中型電爐的拆解回收。還有一個是小型的機床廠。除了幾台老型號的機床之外,最有價值的是廠裏堆放了超過十年的金屬基座。

  而除了這兩個之外,其他單子的內容都是胡楊不知道的。在老師傅們來德國之前,施皮爾貝格是用外包的形式,完成這些訂單的。這也是為什麽胡楊認為不可能收支平衡的原因。

  外包的費用再加上其他稅費和必要開支之後,是肯定會超出收入的。這個行業本身並不算大,時間稍微久了大家都會知道。有一個金屬回收公司在賠錢經營。這難免會引起一些懷疑。

  所以在老師傅到了之後,施皮爾貝格自然也就準備不再外包這些工作。關於這件事,胡楊也是知道的。但最後是管衝拍得板。

  他的理由是,在那邊完全藏住這些技工的難度太大。與其被偶然發現,還不如在可控範圍內讓他們露下臉。當然,方式方法還需要具體計劃。而這部分的具體執行者,自然就是金英。

  進行了一些必要的安全訓練和一定的偽裝之後,老師傅們就正式上崗開始工作。而從這裏開始,施皮爾貝格看到了H·金屬回收公司收支平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