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合作
作者:韭菜盒子      更新:2020-08-01 06:24      字數:3173
  這還是胡楊第一進北清的食堂。旁聽生肯定是沒有飯票領的。再者,胡楊也不認為有什麽食堂能超過華夏科技的食堂。那個地方,胡楊可是真的花了很多心思。

  沈老教授今年已經六十九了,但完全不相信什麽清淡飲食保長壽的理論。

  不感覺要了紅燒排骨還要了四喜丸子。回頭看了看胡楊身材,直接點了九兩米飯。

  沈教授問胡楊:“我三兩,你六兩夠嗎?”

  胡楊點頭:“夠,夠了。”

  兩個菜一個湯,味道還是水準上的。比華夏科技的食堂,也就隻差一點點吧。

  老教授吃飯的時候不說話,但依然在看作業。胡楊本來還在糾結,是不是要稍微提個不成熟的小建議。但很快他就發現,老教授每一口食物都精確的咀嚼了二十八次才會下咽。

  一邊勻速的吃飯,一邊勻速的咀嚼,一遍勻速的看作業,胡楊也不得不說一聲佩服。能把這些全都培養成肌肉記憶,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既然沈教授不說話,那胡楊也就陪著安靜的吃飯。沈教授的閱讀速度很快,平均一頁紙三十秒,也是差不多是咽下一口食物的時間。那感覺就像是在用這些文字配飯吃。

  三十多份作業看完,一頓飯也不多吃完。眼看沈教授放下筷子,胡楊趕緊加快速度,三兩口就消滅了剩下所有的飯菜。

  沈教授微微點頭:“胃口不錯。”

  胡楊掏出手絹擦了擦嘴:“還行,正常發揮。”

  沈教授再一次準確的抽出了胡楊的作業。胡楊趕緊把碗筷移到一邊,準備聆聽教誨。

  沈教授說道:“你最近有進步,尤其是物理基礎的部分進步明顯。已經差不多趕上大一的水平了。我本來以為你這次出差會耽誤進度。”

  胡楊說道:“基礎太差,我不敢懈怠。”

  沈教授輕輕點頭:“先說一下這個作業。這次的題目,我覺得你做的是班級最好的。”

  沒等的胡楊表態,老教授就接著說道:“因為這個題目的專業深度比較淺。我出題的目的是想看你們對於這個專業領域整體看法和邏輯思維能力。”

  胡楊也不謙虛:“這方麵我的確是很優秀。”

  沈教授問胡楊:“我需要一個助教,有興趣嗎?”

  胡楊笑著搖了搖頭:“沒有。”

  沈教授的表情顯得有些意外:“為什麽?”

  胡楊沒有猶豫的直接回答:“我沒有那麽多時間,我也不準備投身科研。”

  沈教授說道:“我聽一個學生說,你搞了一個科技公司。沒有時間,是為了賺錢嗎?”

  胡楊點頭:“可以這麽說。”

  沈教授說道:“你的邏輯思維很嚴謹,難得的是你對這個領域未來的發展有很全麵的認識。有些可惜。賺錢真的那麽重要嗎?”

  胡楊說道:“很重要,要花錢的地方太多。我得抓緊時間才行。”

  沈老教授沒有再說什麽,拿起公文包就離開了。胡楊其實很明白沈教授失望的點是什麽。

  對一個科學家來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搞研究。其實也不單是科學研究,大多數學者都有類似的觀念。

  其實,對於一個搞學問的人來說,這種觀念其實是好的。尤其是現在,貧富差距會突然產生。象牙塔裏也必然會被外麵的變化所影響。能安心繼續搞研究,的確是好的。

  但是,並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這樣。而且,胡楊也始終認為最合理的方式,就應該是付出和收入成正比。符合邏輯和人性才會是相對最穩定的方式。

  所以科研人員應該是高收入群體。這也是胡楊要賺錢的原因。未來華夏科技一定會培養一個龐大的科研團隊,建設頂級研究中心。這些都是非常非常的燒錢。

  胡楊對自己未來規劃從來沒有改變過,所以即便他的回答讓老教授失望了,但他還是不會有任何動搖。

  午飯之後,胡楊又去旁聽了機電係的課程。就如同上午的翻版一樣,他再次被教授點名。

  汪正洋教授是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授。雖然不是主任卻是最年輕的教授。年紀也就三十歲剛出頭,他教的機電一體化是國內第一。胡楊見過一次就將他分到了妖孽哪一類。與管衝和李億峰並列。

  基於同樣的原因,汪正洋教授也從一摞作業中準確抽出了胡楊的那份。

  汪正洋隨意的掃了幾眼,就說道:“作業寫的不錯。”

  胡楊語氣平淡的回了一句:“謝謝老師。”

  汪正洋隨意把作業放下,說道:“說正事,你上回答應我的東西怎麽樣了?”

  胡楊依然平淡的說道:“我什麽都沒答應你,都是你在自說自話,老師!”

  最後一句老師胡楊咬字很重。

  如此明確的不滿,好像對這位年輕的教授並沒有什麽用。他甚至直接換上了一個無賴的樣子:“那我不管,滿北京城我就抓到你這麽一個有本事弄到那東西。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一個老師耍起無賴,你能拿他怎麽辦?

  胡楊除了發出一聲歎息,也沒什麽別的辦法:“你要的東西少,的確是有辦法弄進來。但問題是,你要把這東西拿進北清的實驗室裏,那性質就完全變了,你想過嗎?”

  汪正洋眼神有些閃爍,但嘴上依然說道:“實驗室我說的算,會有什麽問題?”

  胡楊又問:“北清的實驗室是國家實驗室。你把非官方渠道弄來的東西,帶進實驗室並且基於這些東西做了研究。出了成果之後,報告的要怎麽寫?”

  汪正洋依然嘴硬:“報告是我來寫,可以不提到這些東西。”

  胡楊繼續冷靜分析道:“好,就算國內部分可以解決。那將來要到國外申請專利怎麽辦?國外對我們申請的專利,審查是格外很嚴格的,你不可能完全隱藏這些基礎的部分。”

  汪正洋又習慣性的耍了起了賴:“隻要能做出東西就行,大不了不申請專利了。”

  胡楊微微搖頭:“我知道您是怎麽想的。把東西做出來,就在國內製造使用。好像有沒有國際專利都無所謂。但您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汪正洋哼了一聲:“我會有誤區?你說來聽聽!”

  胡楊說道:“我們不可能永遠都在追趕。等到我們領先世界的時候,那要怎麽辦?也不申請專利?”

  汪正洋看向胡楊的眼神有了變化:“你一個半大孩子,口氣真不小。領先世界是那麽容易的嗎?”

  胡楊肯定說道:“當然不容易,我們一定能做到。這一點我從來都沒有懷疑過。”

  汪正洋看著胡楊:“你為什麽這麽有信心?”

  胡楊說道:“相信能做到,是做到的先決條件。如果不認為自己能做到,那就一定做不到。這個邏輯沒有問題吧?”

  汪正洋說道:“邏輯好像是沒有什麽問題。但是實際要怎麽做呢?還這麽慢慢騰騰的追,什麽時候才能追上?”

  胡楊說道:“當然不能慢慢來。但要想辦法規避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未雨綢繆非常重要。或許...如果將來有一個條件合適的非官方研究機構出現。”

  汪正洋微微皺眉說道:“非官方機構?搞科研要花很多錢,非官方的機構能有能力嗎?”

  胡楊語氣肯定說道:“現在可能還沒有,但未來一定會有。”

  汪正洋沉默了片刻,拿起公文包走出教室:“幫作業送我辦公室去。”

  兩人的談話非常恰當的到此為止,沒有再繼續下去。

  但汪正洋是真正的聰明人,胡楊應該已經說的足夠多了。

  時間來到了七月,到了放暑假的時候,胡楊自然也是跟著一起放了假。沈教授那邊的課程這個學期結束自後也就不會再去聽了。胡楊的特意寫了一份“畢業論文”。

  這份論文和之前所有作業都不一樣,是胡楊第一次手寫的作業,因為他要用中文。

  之前他為了省時間,都是用電腦寫的。但因為沒有靠譜的中文輸入法,所以隻能用英文。好在兩個教授的英語水平都還不錯。

  但這回,胡楊感覺用英文不太合適,所以隻能用手寫了。拿起好久不用的鋼筆,胡楊寫了整整十張稿紙。

  胡楊想要說的主要是兩件事。首先當然是對這段時間學習的知識,做了一次梳理總結。算是對老師的匯報。

  而這之後才是重點,這部分胡楊的出發點可能就並沒有那麽簡單純良了。

  材料物理是一個涵蓋內容很廣的學科。很多搞科研的人,本科都是這個專業。在本科畢業之後,再細分到各自的專項領域中。

  而沈教授本身也是國內最資深的老學者。很多人領導人也都會不定期的聽取他的意見。

  所以胡楊在論文的後半部分,寫了對未來材料領域的發展進行了預測。

  當然,這個預測是要打上引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