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討論再討論
作者:韭菜盒子      更新:2020-08-01 06:24      字數:3173
  在電話中,項淩江詳細的說了三輪測試設定的內容和測試的結果。

  這個結果比胡楊預計的要好,所以立刻讓項淩江著手二台的配件生產。北京這邊準備讓趙小白接手。

  項淩江準備去丹東,以華夏科技的名義正是與那邊的廠子簽訂承包協議。胡楊自己也準備過去,大約三四天之後,他們再確定具體時間。

  掛上電話已經八點多了,大食堂早餐的供應時間已經過了。胡楊給簡友德打了一個電話,然後走進衛生間洗漱。

  一刻鍾後,胡楊來到羅鵬程的門口,敲響了房門。同樣都是後半夜睡的,這年齡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羅鵬程在已經是自己人的胡楊麵前,也沒有故意隱藏自己的疲憊。他一邊揉著額頭,一邊喝著胡楊給他倒的熱水:“今天的會要表決,決定選擇日本還是德國。”

  胡楊坐到他對麵:“德國。”

  羅鵬程也表示在讚同:“不出意外會是這個結果。日本的報價雖然低,但附加條款太多。德國的報價略高,但從過去的合作曆史上來看,還算是物有所值。”

  胡楊很直接的指出:“這算是理性的判斷。但也最多算是兩害取其輕。”

  羅鵬程說道:“這麽早來我這不是想聽我說這個吧。”

  胡楊說道:“刀片那邊設備已經研發完成,準備開始生產了。”

  早先已經說了進度,所以羅鵬程也不意外:“需要我做什麽。”

  胡楊微微搖頭:“您隻要知道就行。”

  羅鵬程輕輕點頭:“明白了,會讓劉宏偉跟著我就行。”

  胡楊放下水杯,離開了羅鵬程的屋子。

  又過了一刻鍾,招待所門口胡楊麵前停了一輛吉普車。開車的人自然是簡友德。

  這人還真是有點天分的,胡楊就教了兩次他就已經學會偷車了。當然,這其中也有現在的車比較好偷的緣故,但畢竟不隨便學學就能學會的。

  不光手上有感覺,關鍵是心理還要足夠穩定,神經要足夠粗壯。

  “先找地方吃早飯,然後去郊外練車。”

  “好嘞。”

  簡友德會開車,但也隻是會開而已。飯很多人都會做,但要說做的好吃,那也要大廚才行,開車也是一樣。

  開車其實很容易學,尤其是當以後修車成為一個行業之後。你隻要會開就夠了,無論是壞了還是沒油了,都有其他人幫你搞定。

  而在這之前,開車是門可是一門手藝。所以學的內容也不光是開,還有簡單的維修和保養之類的。

  扯遠了,胡楊要教簡友德還是最基本的駕駛技術。以後他將經常成為胡楊的司機,隻是普通的會開車那怎麽行。

  進攻駕駛,帶有攻擊性的駕駛技術。這不是開鬥氣車的意思,是一種有體係的駕駛技術。不僅要能開得快,還要穩和狠。

  要掌握各種加速超車技術,截停技術,撞擊技術,自我保護技術。

  還要能適應各種特殊路況,板油路,砂石路,山地林間等等。還有特殊環境,比如低溫,雨雪和大霧等等。

  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是編隊駕駛,暫時是沒有條件練的。不過以後肯定是會教的。

  就在他們兩人在郊外無人處瘋狂的蹂躪著汽車時。在大會議室中,表決也應有了結果。有效票數是29,棄權5票,選擇日本的12票,選擇德國的也是12票。

  平票!

  這可是一個出乎大多數人意料之外的結果。這種投票的私底下都會聊,而且投票內容也並不算敏感,所以大多數人都不認為會有任何意外的結果。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羅鵬程。或者也可是這樣說,他要比其他人都要意外。他這次來的主要任務是摸底,他摸底的結果是三七以上,隻有三成左右會投給日本企業。

  這個結果對他來說不僅是意外,更是對他工作的否定。他微微偏過頭,劉宏偉立刻湊了過來。

  羅鵬程小聲說道:“去查一下,都有誰突然改了票。”

  劉宏偉點點頭,從後麵退了出去。

  不同的層次有不同圈子,領導們有領導的圈子。秘書也有秘書的圈子。

  無論如何劉宏偉這秘書的身份還是貨真價實的,羅鵬程現在的身份和前途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劉宏偉在秘書圈裏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領導的事除了領導自己,就秘書和司機最清楚。這個事讓劉宏偉去查,還真是挺合適。

  但是,他最多也就隻能查出誰突然改票。至於原因,劉宏偉是指望不上的。這要羅鵬程自己去弄清楚。

  羅鵬程心中尋思的時候,大會還是在繼續的。這個結果雖然出乎意料,但在大會議程規章中還是有對應條款的。

  這個結果出現之後,大會主席和其他幾人聊了幾句之後,就宣布:“按照大會規程,一次表決沒有結果,就進入下一個流程,開始二次討論。”

  嗡···一片嘈雜的聲音中,羅鵬程離開了會場。

  北京郊外,753技校校辦工廠內定型高頻感應堆焊爐正在運行。技術負責人溫國勝,周校長還有項淩江和趙小白都在。

  從先鋒農機廠運來的旋耕刀片,就這台看起來古怪的設備裏被加工成全新的刀片。

  其實說古怪,已經算是很委婉的說法了。坦白說,這些搞科研的在自己的領域中都很優秀。但這個美感方麵是真的糟糕。

  這也不能都怪他們,美感這東西是需要熏陶的。早期咱們沒這個環境,後來又被蘇聯那邊帶歪了。

  雖然造型難看一點,但使用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那些因為鋼質太差而耐磨損行欠缺旋耕刀片。在這台設備中,會被在刀刃的部分堆焊一層硬度極高焊層。

  高頻感應堆焊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能夠精準的在局部形成焊層。高頻感應產生的高溫隻局限在特定位置,不會造成其他位置的退火。

  先鋒農機廠之前生產的旋耕刀片,因為鋼質原料的問題耐磨性較差,但韌性還是可以的。而在獲得了一個硬度極高的焊層之後,就會兼顧韌性和硬度。

  第一批生產出的刀片已經裝箱,很快就會送到河北和遼寧兩省的農資局進行測驗。

  原本先鋒農機廠的旋耕刀片還達不到500畝,而日本同類型的旋耕刀片則能達到1000畝以上。

  而經過加工之後的刀片,溫國勝認為保守估計應該能超過1200畝。而經過成本核算之後,每片的生產成本是兩塊七。但這不是最終成本。

  因為這個算法是胡楊提出來的。除了原料成本,人工,能源損耗,設備損耗之外,他還加入了研發成本。

  而在這一點上,讓溫國勝和那位周校長都對胡楊評價又高了幾分。還有另一件事,就是在的研發經費的估計上。胡楊給出的數字,比他們自己估計的都要高出差不多50%。

  一開始他們都把胡楊看做是個半桶水。知道一些但談不上專業,可完成研究之後做總結的時候他們才發現。胡楊的估計比他們準確的多。

  尤其是在焊料配方上的花費,真的占到了全部經費的將近五成的程度。

  他們這些搞機械和電氣的,還是頭一次接觸材料領域的研究。有誤判也算正長,但胡楊這麽年輕又沒有任何研究背景,為什麽會做出比他們都準確的判斷?

  溫國勝就直接了當的問出了這個,在大家心裏都有的疑問。幾人研究了一下,得出了兩個結論。

  胡楊可能真的是一個天才;材料研究是真的燒錢。

  外行人可能會認為這次研究核心成果就是眼前這台高頻感應堆焊爐。但在場四個人都知道,真正的核心成果其實就是那些粉末狀的焊料。

  按照胡楊的說法,不僅是這最終配方,還有整個研究過程。不僅是成功的實驗經驗,白包括所有的失敗的經驗。

  材料研究的重要性,恐怕這個時候還沒有人比胡楊體會更深。那真的是所有工業研究的基礎,基礎中的基礎。

  幾個人離開了車間之後,趙小白說道:“接下來還要麻煩溫伯伯再操勞幾天,幫我們把第二胎設備的配件趕製出來。”

  這些日子被的趙小白一口一個伯伯的叫著,還有她從家裏偷出來的特供茶、特供煙供著,溫國勝已經把她當自己親侄女。

  聽她這麽一說,立刻拍著胸脯保證:“放心,都是做過多少遍的東西了,最多三天就按你們提供的圖紙弄好。”

  這個老頭說三天,那肯定就是三天。項淩江心裏已經開始按照這個時間盤算接下來的行程計劃。

  設備正是投入生產,也算是正式開始了華夏科技和753校辦工廠的合作。這裏將成為華夏科技的第一個生產基地。

  接下來陸陸續續還有很多,從其他渠道收購的旋耕刀片會運到這裏,重新加工之後,打上華夏科技的商標重新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