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蘇陳合作
作者:嘉木      更新:2020-03-10 07:28      字數:2659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人都說士農工商,把商業放在末位。依我說,要是沒有商人使得物品流通,大明豈能如此繁盛?”

  陳老太爺這看法倒出乎蘇玉畹的意料。她點頭道:“要是人人都有舅祖父這般的高見,我們行商的日子也要好過不少。”

  “我聽說有人去找過你們麻煩?”陳老太爺又問,“當初買茶園的時候,你怎麽不跟我說一聲?我叫人跟衙門打聲招呼,別人便知道你們是我家親戚,自然不會不長眼睛地去找你們麻煩。”

  蘇玉畹赧然:“我當時想著能不麻煩舅祖父就不要麻煩。舅祖父日理萬機,我又豈能拿這麽點子小事去勞煩舅祖父?能憑著自己的能力辦了就是了。當時也沒想那麽多,不知道這世上竟然還有這麽些小人。”

  “你年紀小小,沒想到這些也正常。”陳老太爺歎了口氣,又問,“你在桂林村買茶園,能製得出鬆蘿山上那種茶來嗎?”

  “我試過了,味道雖稍有不如,但也相差不大,比他們原先用蒸青的法子製出來的茶要好喝多得,也能賣得出價錢。”

  “哦?”陳老太爺眼睛一亮。

  他原先是打算在鬆蘿山上的蘇家茶園裏參上一股的,聽得蘇玉畹這樣說,他立刻改變了主意——既收益大,吃相又不難看,他自然選擇後者。

  他道:“我為官多年,手裏也有些餘錢。隻是你也知道,你二舅舅如今在任上,俸祿又微薄,還得上下打點。他又是個愛民如子的,見到那過得不下去的鄉鄰,總忍不住伸手相幫。一來一去,這花銷就大了。家中你表哥他們也漸漸長大了,我得給他們謀個差事;你兩個表妹出閣也得備嫁妝,這林林總總,光靠我這麽一點子俸祿是不成的。就算再怎麽節流,也是不成,還得開源。聽你這樣一說,這茶園一事倒也值得投資。畹姐兒你看我也去買些茶園如何?”

  “那自是好的。”蘇玉畹聽他這麽說,心裏便是一鬆。隻要陳家人胃口不那麽大,她該幫的總會盡心幫忙,“舅祖父放心,您買了茶園,我會送兩個炒茶的老師傅給您。到時候讓他們把徒弟一帶,您那茶園炒茶的師傅就不用愁了。不過,這附近現成的茶園已經很難找了,需得再去遠些,到許村、璜田、溪頭這些地方才有。這陣子我那馬掌櫃在附近也砸摸了一圈,哪些地方有茶園,是什麽價位,他都熟悉。到時候我讓他領著三表舅去,三表舅看看有沒有中意的。”

  這就是送炒茶秘方,再幫著尋摸茶園了。做親戚能幫到這一步,也算得還了陳家的人情。

  陳老太爺點點頭:“也好,有你們懂行的幫著,不至於叫他被人誆了去。”

  “舅祖父說笑了,三表舅那麽精明的人,哪裏能叫人誆了去?再說,這地界兒,又有誰敢誆他?”蘇玉畹笑道。

  “他不過是表麵上看著精明,實則是個蠢笨的。”陳老太爺搖搖頭,“往後這茶園的事,還得你多幫襯他些。”

  “我能幫得上忙的,自然不遺餘力。”蘇玉畹表態道。

  陳老太爺想了想,又道:“不過,光是買個茶園,還是不行吧?這還得有銷售的地兒。畹姐兒除了徽州府和休寧,還把茶葉往哪裏銷不?”

  聽得這些話,蘇玉畹心裏越發放鬆安定。

  她笑道:“想來您也知道,我們所製的鬆蘿茶多用茶芽,四五葉後的老葉就不大用了。味道和價格的不同,隻是在於季節的不同而已。餘下的老葉,棄了可惜,以往都是製成毛茶,任由別人來收走的。前一陣我聽說大漠那邊的人缺少新鮮菜蔬,需得頓頓喝茶方才舒坦,甚至還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我便想著是不是也把毛茶製上一製,運到大漠那邊去,也算是一條路子。半個月前派了家中的一個管事,跟著幾個腳商過去趟上一趟,看看那邊生意好不好做,利潤如何。不過他至今未歸,也不知這條路能不能走通。”

  陳老太爺看向蘇玉畹的目光已是不同。

  許多人行商,墨守成規的多,開疆拓土的極少。出來一個有野心有能力去拓展商路的,無不是大才,能領著家族走向繁盛的。他的三兒子陳叔卿,人家也誇他能幹,其實無非是買些田地收些租子,或是弄個鋪子賣些糧食、綢緞而已,穩當是穩當了,卻成不了大器。

  而蘇玉畹不過是個十五歲的小姑娘,竟然能有如此的眼光和魄力,不光發明了炒茶密法,發現了徽州府這邊的茶園也能炒製鬆蘿茶,如今還派了管事去大漠開疆拓土,蘇家大房在她的手上不過半年時間,竟然擴張了一倍有餘,比她那去世的父親還要強上許多。

  難怪邢家會對她另眼相看!

  想起自己老妻還想算計蘇玉畹,要把這樣的女子納進來做小妾,陳老太爺就覺得簡直是荒謬。

  這樣心中有大謀略的女子,莫非還看不清她那些小算盤不成?隻不過看在他的老臉上不跟她計較罷了。

  如果說剛開始陳老太爺還轉著各種念頭,想要分潤些蘇家的利益,這會子他算是徹底放下了這個念頭。不過蘇玉畹顯現出了不凡的經商才能,他要是把她就這麽放過了,又覺得不甘心。

  他想了想,道:“畹姐兒,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呢,我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再把些收益不行的鋪子賣出去,湊夠三千兩銀子,你讓馬掌櫃幫忙看著買個茶園。然後這茶園你也讓馬掌櫃平時多操點心幫著打理打理,製出了茶也由你們幫著賣出去,茶園就掛在你們蘇家大房名下,收益咱們五五分成。你看如何?”

  陳家沒占自己便宜,反倒叫自己分潤他家的收益,這讓蘇玉畹十分意外。

  她心裏猜測著陳老太爺的打算,麵上卻是不顯,笑道:“買茶園我叫馬掌櫃跟著三表舅去幫著掌個眼,三表舅對於打理茶園有不懂的地方我也可以叫馬掌櫃提點他一下,我們有現成的賣茶的渠道,三表舅跟著就行。舅祖父、舅祖母對我家多有照拂,做這些事都是應當應份的,哪裏談得上成分二字?舅祖父快莫要說這麽見外的話。您要真過意不去,到年底的時候叫三表舅給馬掌櫃封個紅封就行。成分二字,舅祖父可切莫再提,再提就沒把我當晚輩看待了。至於茶園掛在蘇家名下,如果舅祖父放心,我們自然沒有意見。”

  明朝對於士、農、工、商的定義,自然是因為其謀生的手段而劃分的。蘇家老太爺還是個秀才,家中也有田產,為何沒被定為士和農,而被定為商戶呢?無非是因為蘇家行商所獲得的利潤,遠遠大於蘇老太爺獲得功名後用功名賺的錢,以及田產所獲得的收益。

  也因此,很多人家即便知道行商能賺錢,卻也不會去行商,就生怕被冠以“商戶”的名頭。他們有了錢就買些田產,再置幾個鋪麵出租,將自己定位於“農”戶上,這樣的人家往後出了讀書人,也可以自謂為“耕讀人家”。

  陳老太爺和陳家二老爺都是進士出身,如今又都是官身,自然不可能讓自家變成商戶。陳叔卿管的庶務裏,大部分都是田產,小部分是鋪麵,這些產業雖有出產,但見效慢,哪有做茶園來得暴利呢?陳家想賺錢,那麽把茶園掛到蘇家大房名下,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反正蘇家大房勢弱,又在陳老太爺的管轄之下,是不可能侵吞這些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