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6章 1542.越李宰相
作者:貳蛋      更新:2020-03-10 07:36      字數:2923
  第1866章 1542.越李宰相

  陳吊眼等人領命出去。

  這在這日下午,十餘艘草草修補過的海戰船又晃晃悠悠離開東海縣沿海,向著海州城去了。

  武洋雲等人將那些小漁船抬到海戰船上,再到海州城沿海時,還不忘將這些小漁船給還回去。

  黃華、陳吊眼等人這是直接率軍進駐海州城。

  整個興國軍區除去天暗軍以及建寧、隆興兩府的守備軍外,幾近全部都匯聚到這海州城內。

  黃華才剛到海州城門口,就差遣信差攜帶他的親筆信前往長沙。

  在東海縣的這兩天他並不輕鬆。

  攻占海州、東海失利,他作為主帥,自問應該負主要責任。

  這封給趙洞庭的信中,除去對此役的總結外,更多的篇幅都是黃華在檢討自己,並且請罪。

  在信中,他甚至以罪臣自稱。

  其後到海州城內以後,黃華更是召集全軍將士。在校場上當著全軍將士的麵檢討了自己在此役過程中的過失。

  時間很快又過去兩天。

  山東東路悄然平靜下來。

  洪澇災害還沒有離開荊湖南路。

  隻索性老天爺倒也沒有再繼續降雨,捉弄這片好不容易繁華起來的地方。

  整個荊湖南路境內,有很多地方都是滿目瘡痍。

  那樣浮屍無數的場景,當真能讓人不寒而栗。這大概是最為淒慘的景象。

  這個年代的科技力量注定難以組織全麵的救援,有太多太多在洪澇中遇害的人連屍體都沒有人收拾。

  那些屍體就那樣漂浮在水中,或是在大水過後以後泥濘不堪的黃泥裏靜靜腐爛著。

  在趙洞庭的令下,百草殿的供奉們還有宮中的禦醫,以及長沙城內的郎中們現在幾乎都已離開長沙。

  他們化身位遊方郎中,前往各個災區。為的,就是防患瘟疫的產生。

  趙洞庭在長沙城內忙活著安置災民的事情。

  才到現在,就已經有不少長沙附近縣鎮的難民跑到長沙城內。這讓得原本繁榮的城池裏到處都可以看到衣衫襤褸的人。

  雖然國務省已經做有準備,但災民的數量也是超乎意料的多,讓得他們還是有些手忙腳亂。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李朝的大臣也總算是到了。

  這回倒不再是上回那個理直氣壯前來要糧食的外使李仔園,而是越李朝當朝宰相孫康城。

  孫康城是越李朝三朝元老,在越李朝的影響力可謂極大。年歲,也頗老了。

  隻連越李國國主都淪為階下囚,他這個宰相沒有理由不親自趕來長沙。

  趙洞庭在得知越李朝使者團到達以後,當即放下手頭上的瑣事,趕到大殿,接見了孫康城。

  孫康城老態龍鍾,怕是得有七十歲都有餘了。

  趙洞庭看到他後也是忍不住微愣。

  他還真有點難以想象孫康城是怎麽從升龍趕來長沙的。而且現在荊湖南路還在發大水,好在這家夥沒有被洪水給衝走。

  “越李朝宰相孫康城見過大宋皇帝陛下。”

  蘇康城站在龍壁下,顫顫巍巍給趙洞庭施禮。在旁身後,其餘那些使者也是同樣如此。

  他們共計十餘人,中間步伐越李朝中的文武棟梁。

  “免禮吧!”

  趙洞庭清清淡淡抬手,卻是沒有後文。

  這副模樣讓得蘇康城麵上不禁是泛出些苦澀來,然後問道:“不知大宋皇帝陛下打算何時放我朝皇上回國?”

  趙洞庭幽幽道:“朕可沒打算再將李昌符給放回去。朕現在已經封他為大宋的越昏侯了。”

  蘇康城等越李朝使者個個聞言臉色劇變。

  大宋皇帝竟然是不打算將他們國主給放回去!而且,還封了越昏侯這麽個明顯帶有諷刺意味的爵位。

  隨即蘇康城連道:“宋帝,您可是說過,隻要我們俯首稱臣,便將咱們國主給送回去的啊!”

  “是麽?”

  趙洞庭卻是反問道:“朕何時說過這樣的話?”

  蘇康城道:“這是你們大宋武鼎堂高手在離開我們皇宮之時留下的話啊!”

  “好吧!”

  趙洞庭輕輕點頭道:“那可能是朕忘了。”

  緊接著又道:“那你們此行是來俯首稱臣的?”

  蘇康城即便是到現在,眼中都尤有不甘之色在閃爍,但他還是躬身道:“是,我們願意向大宋俯首稱臣。”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大宋的突然崛起,其實已然意味著大宋周邊的這些小國必然難以再繼續維持和大宋以往那樣的關係。

  尤其是像越李朝這樣還不知道死活冒犯大宋的,能夠俯首稱臣其實都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

  趙洞庭聞言又是輕輕點頭,“那既然如此,朕封李昌符為候倒還是有些不妥了。這樣吧,既然你越李朝願意俯首稱臣,那朕便將李昌符給放回去,且封他做個越理路的節度使。這越昏侯的爵位,朕也給他免了。”

  蘇康城等人聞言卻是再度變色。

  有個武將模樣的人實在忍不住,站出身來道:“大宋皇帝您要將我們越李朝設以路製?”

  趙洞庭臉色微冷,“莫非你有什麽意見?”

  蘇康城忙給這武將打著眼色,然後訕訕對著趙洞庭道:“大宋皇帝陛下,我們之前的確多有冒犯之處,我們已是痛定思痛,絕不敢再侵犯大宋半步,還請皇上您開恩啊!您仍然保持著西夏的國號,還請您也能讓我們越李朝繼續保持國號。”

  “朕不能答應你。”

  趙洞庭卻是很果斷的拒絕,道:“西夏仍然保持國號,那是因為西夏女帝乃是朕的女人,西夏太子乃是朕的孩子。如大理、如倭國,如今都是我們大宋的路。你們越李朝既要稱臣,那就必須以路製,納入我大宋的治理。”

  “這……”

  蘇康城等人都是說不出話來。

  趙洞庭又道:“如果你們不願意將治理權交出來,也行。”

  蘇康城等人眼中又是放光。

  但緊接著趙洞庭卻是道:“朕無非是多費些力氣,派遣大軍再去征討你們便是。雖然眼下咱們大宋各路禁軍都已趕赴北疆和元軍作戰,但朕相信,以朕大宋境內的守軍將士,要拿下你越李朝也不是什麽難事。隻到時候,你們這些人還能不能活著,且還維持官身,朕就沒法給你們做保證了。”

  “鍾愛卿!”

  說完,趙洞庭猛地看向了鍾健。

  鍾健走出行列,拱手道:“臣在!”

  趙洞庭道:“即刻傳令廣南西路境內守軍,準備進軍越李朝!”

  “臣領旨!”

  鍾健大聲應道。

  蘇康城等人的臉色霎時變得雪白。

  自興道大王率領的那十萬將士在大宋全軍覆沒,他們越李朝可是到現在還沒有緩過勁來。

  畢竟越李朝的國境其實也就相當於大宋的一路而已,十萬將士,幾乎是將他們境內的精銳全部都給打光了。

  要是大宋真正派遣守軍將士前去進犯,他們不可能是對手。

  這刻蘇康城心中再也不敢抱有僥幸。

  他知道這回宋帝是鐵了心要將越李朝納入治下了,他們隻想在名義上俯首稱臣,和癡人說夢沒什麽兩樣。

  認清楚這個現實的他對著趙洞庭拱手,歎息道:“還請宋帝陛下您收回成命,我們越李朝,依著宋帝您的意思做便是。”

  趙洞庭臉色這才稍微緩和下來,道:“其實你們越李朝真心歸附於大宋也不見得是什麽壞事,我們大宋不論是經濟、科技還是文化、軍事、民生,哪樣不超過你們越李朝許多許多?以後你們越李朝歸於大宋治理,隻會讓你們的百姓生活得更好。”

  蘇康城隻能苦笑,什麽話都再說不出來。

  或許趙洞庭說得對,以後在大宋治下,越李朝境內的百姓會生活得更好。但那些,又和他們有什麽太大的關係呢?

  他們都是越李朝李氏皇朝的臣子。而稱臣以後,卻是連李氏皇朝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