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9章 1485.明鏡台會
作者:貳蛋      更新:2020-03-10 07:35      字數:2846
  第1809章 1485.明鏡台會

  其後數日,李芳華也率領眾海貿非洲航海隊的官員及些許將士,還有他的那些妻妾們回到長沙。

  趙洞庭仍是到城門口相迎。

  不出意外,李芳華也從非洲帶回來不少動植物。其中甚至包括獅子、野牛等這種野獸。

  雖然到這時,建設部已經在財務部拿到初階款項,開始在嶽麓山腳下圈地測量,但距離動、植物園的完全建成怕還得需要不短時間。趙洞庭隻得安排飛龍軍先將這些凶猛的野獸都關在軍營內。

  李芳華這趟非洲之旅曬黑不少,他的妻子們也是。隻是這樣看起來倒是更為健康,他妻子們小麥色的肌膚別有動人之處。

  趙洞庭在將李芳華等航海隊官吏帶到禦書房後,從他們嘴裏得知非洲現在的初步情況。

  非洲果然還是處於頗為原始的階段。在那裏的土著民們和美洲、澳洲的相差仿佛,仍舊過著幾近茹毛飲血的生活。

  李芳華還說,那裏的部落互相征伐,甚至於到現在還存在不少吃人肉的部落。

  這樣的部落和大宋相比起來,自是落後不知道多少年。

  隻需得大宋的禁軍殺到非洲,那便是統治整個非洲都不是什麽難事。

  但趙洞庭在聽他說完後,隻是輕輕搖頭,笑道:“隻要大宋城能夠屹立不倒,朕根本無需派遣大軍前去。”

  非洲那地方氣候炎熱,疾病又多。他不願派遣將士過去,因為,土著很難打敗禁軍,但那些傳染病等等自然因素卻是可以。

  更重要的是,趙洞庭知道,文明的同化才是真正的統治。征伐,不過是最初級的統治而已。

  他要做的,隻是在南美、北美、澳洲還有非洲種植下文明的種子而已。

  其後,李芳華也受到趙洞庭的封賞。

  他的回來,沒有在長沙城內興起太大的浪花,但也惹得不少百姓到街上觀望。這段時間,航海隊的接連回歸成為長沙熱門話題。

  五月半。

  正好是明鏡台大會的前夕,溫慶書到禦書房稟報,整個大宋共計五百餘名國級明鏡都已經到得皇城內安置下來。

  趙洞庭將明鏡大會召開的地點定在皇宮禦花園。

  這時,禦花園內也已經布置妥當。除去擺放許多書案以外,上邊還很是悉心得用帆布遮蓋,用以遮擋陽光。

  周遭彩旗飄飄,繁花似錦。

  陳文龍在這個時候也終於是和黃華完成交接,回到長沙城內。

  黃華正式升任興國軍區大元帥,同時也被選入軍機內閣。

  福建路安撫使由原來的副安撫使接任。

  明鏡大會這天,長沙城依如往常,皇宮內異常的熱鬧。

  除去各省各部主官,在中樞內閣掛職的肱骨大臣們悉數被宣進宮以外,那些就住在宮外專門用來招待到皇城辦差官吏的酒館裏的明鏡們也是陸續進宮。在明鏡台召開以前,由太監領著到禦花園內。

  依著趙洞庭的安排,內侍府早已在那些案桌上分別貼上這些明鏡們的名字。

  趙洞庭等人則是坐在最上頭。

  在眾明鏡到時,趙洞庭早已是在這裏等候。在他旁邊,則分別是陸秀夫、文天祥,再是王文富、趙與珞等頂尖大員。

  遠處些,有不少皇宮禁衛們守衛。還有持著各種樂器的宮中樂師們。

  眾明鏡陸續到,見到趙洞庭後都是頗為激動的行禮。

  在他們心裏,被推選為明鏡那是天降的驚喜。在這之前,他們中間大多數人怕是都沒想過這輩子能夠見到皇帝。

  畢竟他們雖是各地頗有威望的官員,要麽則是在某個行業頗有建樹的人,但他們,終究不是大宋官員。

  趙洞庭對這些明鏡們頗為和藹,在他們行禮時,頻頻微笑點頭。

  等人到齊,距離開會的時間大概還有兩刻鍾的時間。因趙洞庭坐在上麵,下麵鴉雀無聲。

  即便那些明鏡中不乏年歲頗老之人,卻也在趙洞庭麵前顯得極是拘謹。

  趙洞庭則隻是和旁邊的文天祥還有陸秀夫偶爾聊上幾句,聊的,是關於攻打元朝的準備事宜。

  這才是對大宋而言至關重要的事。

  在元朝這隻猛虎被消滅之前,大宋始終算不得是天下霸主。

  會議時間到,有鼓聲、笛聲,還有編鍾等樂器的聲音齊響。這聲音浩蕩、澎湃。

  在眾明鏡圍成的圓圈正中間是旗台,一名身披鮮亮金色甲胄的將士撒手將大宋國旗揚出,另一名緩緩拉動繩子。

  趙洞庭和文天祥、王文富等中樞內閣閣員在這刻都是站起身來,凝視大宋國旗。

  大宋國旗飄揚著,緩緩向著旗杆上頭升去。

  來自各地的眾明鏡連忙跟著起身。

  有大宋國歌的聲音隱隱約約響起,然後越來越洪亮。

  趙洞庭當初製國旗、編國歌,讓很多人都不理解,覺得這不過是表麵上的形式,但趙洞庭卻深知其重要意義。

  站在國旗下,看著大宋國旗緩緩升起,即便是他,心中也有種油然而生的濃濃自豪感。

  等到國歌奏完,大宋國旗也升到最頂端。

  趙洞庭坐下去,敏銳的察覺到明鏡們的眼神都些微有些變化。

  然後,他向著溫慶書看去。

  掛著明鏡台總秘書之職的溫慶書站起來,手捧著文書,宣讀起來。

  如這樣的會議場麵,幾乎已經和後世的沒有太大區別。

  溫慶書先是逐個介紹過文天祥、趙與珞等人,然後正式向眾明鏡宣布,這便是大宋中樞內閣的首批成員。除去鎮守各地的軍中內閣成員以外,大宋中樞內閣成員基本上已悉數到齊。

  再其後,溫慶書又開始給眾明鏡講述明鏡台的職責和職能。

  雖然在這之前,朝廷已是派發文書下去。但現在當著趙洞庭的麵說出來,顯然更有信服力。

  眾明鏡肯定他們擁有對中樞內閣成員的選舉權和罷免權後,多少還是露出些驚訝之色來。

  這幾乎是等於大宋頂尖官員們的仕途將會受他們的製約。這在以前,絕對是他們連想也不敢想的。

  等溫慶書說完話,便輪到趙洞庭。

  趙洞庭沒有說太多的話,這屆中樞內閣成員已經確定,也沒打算再進行選舉。他隻是讓眾明鏡勿忘職責。

  他們都是百姓的代表,隻有他們維護心中的正義,堅守為民請命的初衷,大宋百姓才能夠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

  整個明鏡台會議的前半段,可以說並沒有太過吸引人的地方。

  直到後半段,趙洞庭讓眾明鏡寫關於自己對國政的看法。這禦花園內才是頗為熱鬧起來。

  在這之前,趙洞庭可並沒有說過還會讓眾明鏡在會議時寫這樣的東西。

  眾明鏡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少不得要議論幾句。

  連陸秀夫都露出極為驚訝之色。

  隻他明白趙洞庭這是什麽想法,是以沒有多問。

  皇上曾說過,自家冷暖自家知。這大宋昌不昌盛、百姓們生活好不好,他說了不算,朝廷官員說了不算,隻有百姓們自己才清楚。

  而眼前這些明鏡們,不就是百姓們的代表?

  陸秀夫也很是好奇,想知道這些明鏡們能夠寫出怎樣的問題和建議來。

  時間緩緩流逝著。

  直到將近兩個時辰過去,這次會議才算宣告結束。

  趙洞庭帶著中樞內閣成員們和眾明鏡就在宮中擺下酒宴用膳。

  隻在散會以前,趙洞庭讓張庭恩、張破虜將眾明鏡的諫書收上去時還說了,明鏡台會議並不會就這樣結束,他還需得和眾明鏡們共同探討治國方針。而其針對的,就是明鏡們在諫書上提出的問題。

  等這天明鏡們在用膳離宮以後,趙洞庭帶著中樞內閣成員們到禦書房,開始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