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橫山血戰(二)
作者:貳蛋      更新:2020-03-10 07:29      字數:2262
  第1181章 橫山血戰(二)

  再有宋瑞立所率的秀山郡雜牌軍、最寧府的雜牌軍以及剩餘的禁軍,則都被王子乾安排在橫山寨內留守。

  見陳廣斌出聲,在車輦旁的眾將便都向著王子乾看來。

  現在宋軍雷陣被破,押來的那些百姓已經取不到什麽作用。接下來的事情,隻有是兵鋒直指宋軍大營。

  是該到下令進攻的時刻了。

  數萬大軍現在已經將宋軍軍營團團圍住,隻差鼓響。

  而王子乾坐在有著大傘蓋頂的車輦之內卻是搖頭,輕笑道:“不必著急,現在還不是時候,等池將軍率軍趕來再攻不遲。”

  旁邊眾將都是露出疑惑之色。

  郎元友道:“王將軍,宋軍援軍也正在趕來途中,咱們需得早些覆滅這股宋軍啊!而且,等池將軍來,不是將大好的軍功讓給他們麽?”

  軍功是有講究的,主攻軍隊和援攻軍隊都功勞可是天差地別。

  王子乾卻仍是不為所動,隻道:“宋軍防守森嚴,我軍此時進攻隻會折損慘重。”

  他笑看著郎元友,“若是我軍和宋軍拚個兩敗俱傷,縱是覆滅這股宋軍,郎總管覺得皇上就會嘉獎於我等?”

  郎元友說不出話來。

  他們之前已經折損兩萬將士,若是這裏再付出極大折損。那真是滅掉這股宋軍,也最多隻是功過相抵了。

  與其如此,倒還不如將這個功勞讓給援軍,自己等人也好保留實力。

  作為永昌府兵馬總管,他這輩子估計也沒有再升遷的機會了,相較於軍功,他無疑更傾向於保留住自己永昌府的兵馬。

  有足夠的軍隊,以後在朝廷內才能夠有相應的話語權。

  郎元友忽然想起,自己在率軍出發以前,總管大人還和自己說過,“勿爭軍功,穩妥為上。”

  他當時隻以為是總管年邁,沒了雄心。此刻才恍然明悟,原來總管的意思是讓自己盡可能的保留住本部士卒。

  大理平靜太長時間了,也各自為政太長時間了。各府各鎮各部族都是各懷鬼胎,論凝聚力,真是遠遠沒法和大宋相比。

  而王子乾又說道:“而且郎總管無需擔心,真要能滅這股宋軍,我軍的軍功是不會跑掉的。”

  “哦?”

  郎元友眼中流露些許意外之色,“為何?”

  王子乾道:“郎總管應該知道,我和池將軍師出同門。我這位師兄性格沉穩,做事總喜歡追求個滴水不漏,等他率軍趕來匯合,便是知道宋軍有意死守此地,也應會將宋營合圍,不給這股宋軍半點退路。而且我有小心思,他也會有,他絕不會為這點軍功而將此事大包大攬的。你等著看吧,到時候我這位師兄定然會讓我們也同時進攻。”

  郎元友稍作沉吟,眼中有些佩服之色,“那咱們……真全力進攻?”

  雖然之前王子乾奇襲宋營失敗,但這些天來的言談舉止,都已經讓郎元友這位老將領會到他的不凡。

  “當然。”

  王子乾道:“軍功不軍功的,都得要覆滅這股宋軍才有。若是我軍此役失敗,到時候可就不是軍功,而是罪過了。”

  說著停頓數秒,然後又意味深長地加上了句,“我那位師兄眼力奇準,能看得出來我軍是否全力而為的。若失敗了,他定然會在皇上麵前數落我等的。我今年三十出頭,他四十有餘,卻都是各領一軍的主將,我那師兄……嗬……”

  他後麵的話沒有說出來,但旁側將領都儼然明白他要表達的是什麽意思,眼神都是微變。

  鬼穀學宮多奇才,而奇才多自傲。他們之間會有競爭,這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時間緩緩流逝。

  無風。

  天氣顯得異常燥熱。

  坡下大理軍雖成合圍之勢,但始終沒有任何動靜。

  而軍營內宋軍隻打定主意要依仗防禦措施死守,自是也不會主動向著山下大理軍發起衝擊。

  無形殺氣在空氣中糾纏著。

  氣氛極是凝重,有黑雲壓城之感。

  接近正午時分。

  這該是到軍中用飯的時候,但是坡上坡下俱是沒有炊煙升起。兩軍都隻是用幹糧充饑。

  大理軍是不便打灶做飯,而宋軍則是擔心大理軍趁勢進攻。

  柳弘屹、朱海望、朱河琮、洪無天等人都算得上是大宋有名的人物,但這刻,也都隻是圍在草垛旁啃著幹糧。

  好在自從皇上從那什麽美洲等地引進過諸多食材以後,幹糧也不再像以前那般索然無味,難以下咽。

  朱海望衣袍上掉落著些許碎屑,很自然的捏起放進嘴裏,說道:“這些大理賊寇看來是想大軍和聚,再猛攻我方軍營啊!”

  眾人都是輕輕點頭。

  他們其實早就都有這樣的推測,隻是大理軍始終圍困軍營,他們也不敢稍作鬆懈而已。

  柳弘屹道:“還是吩咐下去讓將士們稍作歇息吧!等大理那支軍隊趕到,我們將麵臨的必然是苦戰。”

  闕華榮、冉安國等人答應,匆匆吃完幹糧,便向著周圍跑去。

  有士卒就隨地躺著休息。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怕是沒有人能夠真正睡著過去。

  有些士卒沒有休息,就找那些軍中會寫字的兄弟,讓他們幫忙執筆寫家書。

  這是軍中習俗。

  雖然這家書不太可能真送回到他們家中去,但放在胸口甲胄裏,總也算是個念想,是個寄托。

  若活著,這家書便沒必要送回家。而若死了,等到同鄉兄弟回家,也不知道會是什麽時候。

  甚至,此役還能否有人幸存,現在尚且都還是個未知數。

  士卒們也都不傻,麵臨著這麽多大理軍圍攻,他們都知道接下來他們將要麵對什麽。

  隻是為軍,便將這條命給豁出去了。

  仍記得,那在國旗下的錚錚誓言。

  將士馬革裹屍,隻要上沙場,便等於是將這條命交給老天爺了。

  有人眼眶紅潤,有人喃喃自語,但自始自終,軍中沒有人說過要回家。哪怕那些從瓊州遠道而來的士卒也是如此。

  不為別的,僅僅隻為當今皇上讓他們中間許多人的家人有了口飽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