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布開防線
作者:貳蛋      更新:2020-03-10 07:21      字數:2249
  第329章 布開防線

  近兩千人帶著一係黃塵遠去,卻不知何時能歸。

  樂舞、穎兒,悄悄在城頭上露出腦袋。

  吳川城外,荒草蔓延。

  因為先前張弘範、李恒兩人率軍攻碙州島時,就在吳川駐紮過。是以此時的吳川並無駐軍。

  趙洞庭率軍到吳川時,城外是空蕩蕩的。原本應該頗為繁華的沿海縣城,因為戰爭,而變得荒無人煙。

  而整個廣南西路境內,除去雷州以及偏西的地區以外,像這樣的縣城實不在少數。

  趙洞庭打算步步為營,從雷州開始發展,因戰局未定,是以也還沒有派遣官吏到吳川來。

  看著吳川城外的荒蕪,他恍然有種如末世降臨般的感覺。

  隻不記得,當初元朝覆滅宋朝以後,整個國家還剩下多少人?

  好似不過千萬吧?

  戰爭是實實在在的絞肉場。

  到城內,到處皆是殘垣斷壁,火燒痕跡。甚至街道上還有散落的屍骨未曾收拾。

  趙洞庭走下車輦,聞著空氣中飄蕩的頹敗氣息,對趙大道:“命令士卒,將城內屍骨埋葬起來。”

  雖然吳川已是空城,但他見不得這樣屍骨散亂的場景。

  趙大當即帶著飛龍軍士卒開始收拾街道上的屍骨。

  趙與珞的兩萬瓊州軍還未趕到,趙洞庭神色複雜的率著武鼎堂供奉直接前往府衙。

  他不知道,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讓吳川這樣的空城重新恢複生機。

  南宋想要光複,顯然並不僅僅隻是擊退元軍就能夠做到。江山,毀起來容易,要繁盛起來,卻極難。

  元宋雙方在南方的這番決戰或許不用多長時日,可他要重新將南宋發展起來,需要的時間絕對是以年為單位。

  剛到府衙,便有數匹快馬趕到。

  是黃龍禁軍的士卒,為首是個黃龍禁軍中的千夫長。

  數騎到府衙外,下馬和侍衛通報過後,到府衙內求見趙洞庭。

  他們是黃龍禁軍中押送糧草的士卒。

  此時,南宋的禁軍十五萬軍馬都已經就位,趙洞庭安排的鐵桶防線已經大致完成了。

  他自己親自坐鎮的防線,嶽鵬所率的天魁軍駐紮於梧州,蘇泉蕩所率天罡軍駐紮岑溪,張紅偉所率天機軍駐紮高州。東河裏所率的天閑軍則是駐紮於高州和岑溪之間的信宜。

  柳弘屹在一個星期之前便已命令運送糧草的部隊開拔,自然要行在趙洞庭他們前麵。

  他們到吳川後,在吳川留下兩萬多大軍月餘的糧食,五百士卒看守,已經又往北行。

  這是運糧部隊的東路軍。

  東路軍隻負責梧州、岑溪、信宜、高州、吳川沿線的六萬餘兵馬的糧食。

  還有西路軍,則是負責文天祥和張玨麾下所率十一萬兵馬的糧食,以鬱林州鬱林為中轉站,再分十一路運送向潯江、鬱江沿線各城。

  看守糧草的千夫長見到趙洞庭後,跪倒在地,向趙洞庭稟報糧草情況,交接糧食。

  趙洞庭禦筆簽下交接令,讓這些看守糧草的黃龍禁軍趕回雷州,然後便在吳川縣內等待著趙與珞的到來。

  這日的傍晚時分,趙大他們終於將城內的屍骨收拾妥當。

  吳川城內雖然仍舊荒敗,但看起來總算不再如之前那般慘淒淒像是人間地獄。

  有近三十艘海戰船在吳川縣外渡口靠岸。

  戰船上旌旗高掛,有宋字軍旗,也有瓊字軍旗。

  是趙與珞的瓊州軍趕到了。

  這兩萬瓊州軍分別為瓊州勇字軍和剛字軍。在瓊州現在的六萬守軍中,算是精銳,也是趙與珞親信。

  趙洞庭得到消息,親率百餘騎到渡口迎趙與珞大軍入城。

  雖然這其中有很大的作戲成份,但無疑還是讓得趙與珞頗為感動。

  他當然知道趙洞庭是做樣子,但有心做樣子,也是皇恩不是?

  他是臣子,趙洞庭是皇上,便是不做出這副看重他的樣子,他也無話可說。

  在渡口,趙洞庭牽著趙與珞的手入吳川城。

  其後兩萬瓊州軍浩浩蕩蕩下船,場景頗為震撼。

  到府衙後,趙與珞請示趙洞庭,“皇上,不知我瓊州軍負責何處防務?”

  之前趙洞庭隻是命他率兩萬瓊州軍趕來吳川,卻並未對他下具體的軍事命令。

  趙洞庭坐在上首,道:“煩請趙大人率兩萬瓊州軍駐紮吳川、化州、茂名、信宜四城,互作連橫,各城之間二十裏設烽火台,時刻提防元軍來犯。”

  他沒有打算將瓊州軍安排到太深的地方去,因為,他心中始終還是擔心元軍會從海路進攻。

  吳川、化州、茂名、信宜離海岸並不遠,讓瓊州軍駐紮在這,若是真有元軍襲雷州,到時候要馳援也來得及。

  趙與珞聞言卻是有些疑慮道:“信宜不是有天閑軍駐紮?”

  趙洞庭道:“天閑軍朕要時刻帶在身邊。從岑溪到梧州路途極遠,要守元軍,天閑軍不可能長期駐紮信宜。”

  趙與珞這才輕輕點頭,“臣領命。”

  趙洞庭又道:“還有就是,若是戰起時,有元軍從海路襲擊雷州,還得由大人率軍馳援。朕軍中火器已經盡皆派發於禁軍之中,沒有火器可以派給大人你,到時候,隻能依仗大人智謀了。”

  趙與珞道:“當初皇上還沒有發明火器時,臣也照樣斬元軍的頭顱。”

  “好!如此朕便放心了。”

  趙洞庭大聲說好,有些意氣風發之色。

  如今南宋最為寶貴的,就是如趙與珞這樣的忠臣良將了。

  就在這夜,趙與珞派兩千勇字軍連夜開始在吳川到化州城之間的路上搭建烽火台。

  翌日,他留下五千勇字軍鎮守吳川,便率其餘軍卒隨趙洞庭趕往化州城。

  吳川到華州城不過七十餘公裏的路途,大軍在路上不做耽擱,隻不過是兩天的路程。

  化州城是化州主府,又名陵水郡,以前是南宋軍事郡,有廂軍駐紮。不過如今,自然也再見不到廂軍蹤影。

  自從趙洞庭頒布勤王令後,各路廂軍還心向大宋的都已經到平南投奔,幾乎沒有多少散兵遊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