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遺跡 第七十三章 村落墓葬
作者:我是那托      更新:2020-08-03 08:17      字數:2071
  又往前走了不遠,漸漸感到了有微風刮過。我們幾個都很奇怪。

  “這洞裏怎麽起風了?我隻知道在山洞入口處有風是常見現象,可們這都往裏走了多遠了,怎麽還起風呢?”壇子嘟囔著,心存不滿,因為他的眼睛裏進了沙子。

  我笑著調侃他:“你不平時總是說單眼皮兒的人眼睛裏不容易進沙子嗎?怎麽這裏這麽多雙眼皮兒的就你一個單眼皮兒的迷眼了呢?而且揉了半天也沒好!”

  壇子一邊不停地揉著眼睛一邊跟我鬥嘴:“我是說不容易進,沒說不進,這是個概率問題。這次偏偏就趕上我了,我有什麽辦法?再說了,單眼皮兒就是不容易進沙子嘛,不過沙子進來了也不容易弄出去”

  我們繼續沿著洞穴深入,微風慢慢得大了起來,開始有了風聲。不多久就變成了大風,刮得我們幾個眼睛都很難睜開。

  “這裏有風說明前麵要麽是溫度起了變化,要麽是氣壓起了變化!”華天昱用手擋著臉對我們說。

  許雲姝也同意他的看法:“我看前麵多半是地形複雜,導致氣壓有變,才會引起這麽大的風。”

  我們頂著風向裏又走了很遠,眼前頓時開闊,風也小了很多。這裏是個巨大的圓形洞穴,遠比我們之前見到的要大。而且除了我們來時走的路,還有很多路徑聯通到這裏,圍著洞穴的山壁整整一圈,怎麽說也有十幾條。而在這個洞穴的最中央是一個圓形的窟窿,直徑至少也有個四五十米,真不知道這個大洞是怎麽形成的。但最令我們驚訝的並不是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圍在窟窿四周、一圈圈排列整齊的幾百口棺材。

  看到這些棺材最高興的當然還是許雲姝和魏鵬,本以為已經沒有了線索的遺跡,現在又看到了希望。他們一見到這些棺木,直接就衝了上去,據他們猜測這些棺木很可能就是那遺跡裏的住民。

  這些棺材都是木製的,下麵用木頭搭成兩個井字架立在地上,支撐著棺材。這些棺木也並非都完整無缺,有一些棺材已經掉在了地上出現破損,甚至有些已經散架露出了其中的骨骸。但是有一點我感到很奇怪,雖然這些棺材有些損壞,可多數都是零散的,而且即使損壞,它也是原地掉落,並沒有移位。可是跨過地洞在位於我們對麵的棺材卻是成片損毀,不僅棺木損毀而且七零八落的,不知道曾經發生了什麽。

  “和洞口的那具攔路棺一樣,這些棺材也都是楠木的,怪不得可以曆千年而不腐。”魏鵬興奮得說。

  聽魏鵬這麽一說,壇子立刻蹲下去撿了一塊木頭敲了敲:“聽聽、聽聽,這動靜兒,這才是好木頭呢!要不是嫌這東西太大、太費事,我還真想帶回去點,怎麽也能掙上個三瓜倆棗的吧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裏的人還真是有錢,家家死了都用楠木棺材哎,窮鬼,你不告訴我說,在古代隻有有錢人或者是貴族才用楠木做棺材嗎?”

  “大哥,這裏是深山老林,別的沒有就是樹多,他們用楠木做棺材隻能說明這附近盛產楠木,別的也代表不了什麽!”我邊說邊蹲下身也撿了一塊。我這一蹲下,忽然感覺不到風了,幾乎就是處於無風的狀態,看來這個洞裏處的地方越高風力就越大。怪不得在洞穴中這麽大的風力下,這些棺材還能保存到這種程度,原來是這個原因。

  許雲姝用手機打開了錄像功能一邊說著一邊錄著:“這裏大約有四五百口棺木,推斷應該是之前遺跡住民的葬屍之所。這些棺材都是用楠木打造,上麵青苔厚重,但木質還很堅硬,而且它們雖然是圍繞著坑洞圓形放置,但是整個棺木群是呈八卦排列。由於年代久遠,看不出這些棺材以及屍骨的喪葬先後,無法判斷是否是同時死亡。因為沒有儀器,隻能從棺材的木質、樣式和骨骼的表麵來看,大致推斷這些死者是同一個時期的。現在取樣一號、二號,帶回研究。”說完她帶著手套將一塊木頭和一塊屍骨放入了考古專用的樣品袋中,以待回去研究。

  聽到許雲姝這麽一說,我也留意了起來。這些棺材一個個確實分成了八份,按照八卦的八個方位放置,隻不過每個方位之間的分界線並不明顯而已。

  “你們快過來看!這裏有塊石碑!上麵還有字呢!”我和壇子覺得看許雲姝他們考古挺沒意思的,於是便繞著整個棺木群分頭查找著,看看是否有眼鏡他們留下的線索。還沒等走多遠,就聽見壇子在那邊喊。

  壇子這聲音一出,我們立刻都奔向了他,跑得最快的還是兩位“考古學家”。

  我們跑到壇子說的那塊石碑前,其實也算不上什麽石碑,隻是一塊和山壁連在一起的平滑的石頭突了出來,不過上麵確實寫著很多字。

  我拿手電照了一下,發現上麵的字一大半不認識,但這種字體我還是見過的,正是小篆。許雲姝一到跟前,直接把手裏的東西扔給了我:“拿著!”而她自己則用手機給石碑照起了相。這是考古裏麵的一條規矩,在發現文物或者文物出土的第一時間先要拍照、攝像,做好影像資料。這是由於文物因為光照、氧化等作用也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掉色、脫落、損壞,而且文物出土時所處的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旦進行人為的挪移,會破壞文物麵世時的第一原始形態,使考古研究缺乏證據,也使人們無法一窺原貌。以最為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例,在剛剛出土的時候多數陶俑身上的服侍都是有顏色的。由於這些顏色多是來源於礦物質,在出土之後與空氣接觸時間過長,產生了氧化作用,已經全部脫落。人們如果想要再看到兵馬俑的原貌,就隻能通過那些出土時留下的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