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遺跡 第四十二章 啟程
作者:我是那托      更新:2020-07-31 08:28      字數:2244
  “當”的一聲,砍刀就像是砍到了鋼鐵上一樣,我從來沒有想過人的身體竟然能夠變得這麽堅硬,刀砍不動、斧劈不破的。那遼代幹屍沒有鬆開掐住壇子的手,隻是扭頭把臉轉向了我。我看得很清楚,雖然它的眼眶中黑洞洞的空無一物,可是在它眼中的深處,卻閃爍著一絲詭異的紅光。

  遼代幹屍右臂一揮,就將我打了出去,足有三米的距離。它另一隻手往外一掄,壇子就被扔了出去,摔在地上,半天起不來,連一直抱著的金盒也被他鬆開了手,滾落到了一邊。現在的我們可謂是黔驢技窮、無計可施了,能夠用來防身的無非就是砍刀、斧子等利刃以及用火,可是如今這兩樣都已完全失去了作用。

  那遼代幹屍在將壇子扔出去後,卻沒有改換目標,依舊向著壇子那邊走了過去。

  壇子人躺在地上,見遼代幹屍奔著他來,第一件事不是起身逃跑,而是爬到金盒處,將盒子又抱在了懷裏。隻見那幹屍身形略有停頓,但轉瞬又再動了起來。這微小的變化卻沒有逃過我的眼睛。

  我見遼代幹屍已衝到壇子身前,來不及多想,急忙衝了上去,顧不得去想眼前是一具惡心的屍體,一把抱住了它,嘴裏大叫:“壇子,你他娘的都什麽時候了還忘不了那盒子,還不快跑!”

  可就在我喊出來的時候,遼代幹屍再次一把掐住了壇子的脖子,隻是這一次它用的是雙手,而我的全力阻攔絲毫起不到什麽作用。

  很快,壇子的眼睛開始上翻,臉色發紫,舌頭外吐,恐怕堅持不了多長的時間。我和眼鏡在一旁幹著急卻無能為力。可是即便是死到臨頭了,壇子手裏仍然死掐著那個金盒不放,好像要誓與它共存亡。

  忽然,我發現那遼代幹屍雖然手掐著壇子,可是它臉上的那雙黑窟窿卻始終對著壇子手裏的金盒,似乎它能看到一樣。

  “壇子,快把你手裏的金盒扔掉,都他媽要死了,還攥著這東西幹什麽!”我聯想到剛才幹屍的停頓再加上它此時的表現,於是急忙向壇子喊道。

  “扔遠點!”

  壇子聽了我的話這才急忙將金盒扔掉。就在壇子將金盒扔出的那一瞬,遼代幹屍鬆開了掐住壇子的手,轉身奔著金盒去了。

  我們站在幹屍身後,大氣不敢出,生怕它一個不高興再去而複返找我們的麻煩。隻見那幹屍抱起了金盒,轉身慢慢得走向了潭邊的棺材。它跨進了棺材內,抱著金盒坐了下去。它的上半身直立著,正麵對著我們,既像是在監視我們又像是在警告我們,警告我們不要再打這隻盒子的念頭。

  這時,棺材又動了起來,在滿潭的烈火中向著潭水中間慢慢漂去。說來也奇怪,當那木頭做的棺材在漂到了潭水正中央的時候,竟漸漸得沉了下去,沉得無影無蹤。這時我們才發現,這一整個的遼代墓葬經過了這一番折騰,竟沒有任何的東西能留下來,就好像這個墓從未存在過一樣,除了那個被燒死的巨鼇

  接著,我們順著身後的那個山洞走了出去,出口是在半山腰的懸崖處。那裏有一個不大的小洞,我們也是靠著繩索才從半山腰溜下來的。

  這一次的赤峰之旅我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獲,最後又回到家跟家裏人說了實話才湊齊了錢賠給人家。不過後來聽眼鏡講,他又查了下耶律德光下葬的資料,據史料記載耶律德光的內髒放在了一個兩層的盒子中,下層放的是普通內髒,而上層放的則是心。因為契丹人認為人是有靈魂的,而心就是靈魂的寄托之所,所以要單獨存放。當時古墓中的那個金盒隻將下層的內髒掉了出來,而上層的心仍在盒中。想來那個遼代幹屍隻是要拿回自己的心,這也是它為何一直追著壇子不放的原因。

  至於那具沒有內髒、沒有大腦的幹屍為何會動,誰也不知道。即便我們說出去也不會有人相信,那些聽眾頂多是當它一個恐怖故事來聽,所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我在經曆了這件事之後回到家,也收拾起了娛樂的心情,再次捧起了爺爺留下的那本《清逸雜錄》。因為我知道那些我曾經認為是鬼故事的文字,其實都是我爺爺所親身經曆或是聽聞真人真事,而我不知道的是,我也借此開啟了一條另類的人生道路

  靈堂裏的火盆裏火焰仍在燃燒著,我和壇子一陣沉默,隻是機械得往裏投送著冥錢

  眼鏡出殯的那一天,是我和壇子送他走完人世的最後一程。她的母親在半路就已經哭暈過去好幾次,小艾怕她太過激動,隻好將她扶回去加以照顧。我和壇子將眼鏡的骨灰放置在了公墓中,那塊墓碑上刻著眼鏡的名字與生卒年月。嵌在碑上的照片是他大學畢業時照的,笑得是那麽燦爛,隻是不知道他在那個世界裏是否還能像照片裏那樣那麽開心、快樂

  在我們這裏人死後三天出殯,出殯後的第四天為頭七,是死者回魂之日。由於眼鏡屬於橫死,且死亡時間不詳,所以隻能依照設立靈堂之日起算。依照我們這裏的習俗,是需要在頭七的當天於死者逝去之地進行招魂,這樣死者的靈魂才能在頭七的夜裏回到家中,否則的話將會迷失在找家的路上,永遠不得安寧。

  眼鏡是死在外地,要想招魂必須去到他出事的那個地方。小艾與我和壇子商量,最後決定由我們二人陪她一起去。

  在眼鏡出殯的次日,我們三個人便啟程動身前往都澤。

  都澤是一個山東臨海的一座小城,並不算出名。這裏生活節奏緩慢,人們大都過著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相比起周邊的一二線城市,這裏的生活壓力很小。在都澤城外二十裏,有一座永仙山,它依海而立,山高近千米,山體綿長也足有百裏之遙。相傳當年徐福東渡求取長生不老藥時,就是從這裏出發的。雖然外界對此種說法抱有很大的疑慮,但當地的居民卻一直深信不疑,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徐福的後代。這座永仙山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溫暖潮濕,其間河流山溪密布,林海茫茫。它雖不像別的名山有那麽多的美石盛景,但這裏的生態卻保持著原始的樣子,密林滿布山中,常有野獸出沒,而眼鏡一行人便正是在這座山裏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