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遺跡 第二十六章 孫二柱
作者:我是那托      更新:2020-07-31 08:27      字數:2074
  “哎~我聽說倒鬥挖盜洞即便是同一個墳,也不可能次次都挖在同一個地方,可是這個墓怎麽”壇子有些不解的問道。

  我一撇嘴:“還倒鬥?說得好像你挺專業似的。”

  “嘿嘿,網絡看的多,多少還是有所涉獵的。”壇子嘻嘻一笑。

  眼鏡看了看四周的山勢說:“你們看,這座墓依山而建,整個墓葬是在山腹之中,被山體包裹著。所以想要進入墓內,除了墓的正門,基本上都要鑿山發掘。盜墓賊哪敢那麽明目張膽,而且也沒有那麽多的精力啊!好容易在墓上發現了個土洞,就地取材就地擴建唄。有了第一次,後麵的人也就好辦了,依照前法進墓就行了。”

  聽了眼鏡的話,我也端詳了半天:“眼鏡說的沒錯,不過我覺得這個原本就存在的洞應該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後天開鑿的,最有可能是墓主人自己在建造墓室的時候留下的。”

  壇子不信,嚷道:“扯淡,墓主人沒事找事,自己建墓還給盜墓賊專門留個門口,讓他們進來觀光、拿錢,腦子進水了吧?那他還費這麽大的力氣在山裏建墓幹什麽,直接找個地埋了,然後在墳邊立個牌子,上麵寫著:‘內有財寶,任君自取’多好。”

  我說:“你別不信!你看,有了這個洞,祥瑞之氣才能更多、更好的流入墓內,這樣後世子孫得到的庇佑才會更大。如果不是為了這個‘天帶歸元’的風水格局,鬼才會費這麽大周章在山中建墓呢?當然不能浪費了,要盡取所需。”

  眼見天就要黑了,再加上沒有什麽準備,所以在我和壇子的勸說下眼鏡戀戀不舍的隨我們下了山。看他的那個表情,似乎是想即刻衝到古墓裏去探個究竟。我搖了搖頭覺得他有些太過癡迷,但心中卻忽然想起了曹雪芹的一句話:“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天剛擦黑,我們三個便回到了熊首村。回來的路上,壇子一直吹噓著自己的村子福澤綿厚。“看看、看看!怪不得古人總是說熊霸天下、熊霸天下的,原來這熊是這麽厲害啊!”壇子大言不慚的說道。

  我實在看不過去,糾正道:“拜托,雄霸天下的雄是雌雄的雄,不是狗熊的熊真懷疑你小學畢業證是不是花錢找辦假證給你辦的。”

  “我管它哪個熊呢,反正都是熊!”壇子毫不在意。不過這次眼鏡倒是替他說了話:“窮鬼,這一次壇子倒是也沒說錯,‘熊’有時也通‘雄’,可以交替使用。這‘熊’字是‘能’字加四點,在古時也象征著能力、才能,比如屈原在《天問》中便提到‘化為黃熊,巫何活焉’,再有就是伏羲號黃熊,黃帝號有熊,而且《儀禮·鄉射禮》雲:‘凡侯,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凡畫者,丹質。射自楹間。’可見熊在古代的地位也是在其它動物之上”

  就在眼鏡喋喋不休之時,我們三人走進了村子。

  一進村,一輛嶄新的猛禽從我們身邊疾馳而過,駛向了村內。我們被嚇了一跳,這一定是誰家的親戚朋友來熊首村玩的。可是到了周義群家一問才知道,這輛猛禽就是本村村民孫二柱的車。

  “喏,村西頭那棟三層小洋房就是孫二柱的家。”周禮南介紹說,“聽說他在北京、上海都買了房子呢!”這倒讓我們感到挺驚訝,同是一個村的村民,怎麽差距這麽大?於是,我問周禮南這孫二柱是做什麽買賣的。誰知道他嘴一撇,帶著一臉的不屑說:“什麽買賣?還不是發死人財、做絕戶事的!”

  我一聽就明白了,孫二柱是一個盜墓賊,怪不得周禮南一副看不起的樣子,這個職業在尋常人看來也確實是見不得光,比普通的偷盜還要不堪,畢竟幹的是挖人祖墳的營生,不要說是放在古代,就是現在祖墳被人挖了也是莫大的恥辱。

  “你說熊首峰上的那個盜洞有沒有可能是這個孫二柱挖的?”壇子湊了上來在我耳邊問。

  我搖了搖頭:“不太可能!我都說過,盜墓也有盜墓的規矩,兔子不吃窩邊草也是其中一條,所以真正幹這行的從來不在自己居住的周邊下手,一是怕壞了風水,二呢也怕引起眾怒。你以為你幹盜墓能瞞天過海、神不知鬼不覺嗎?時間長了,周圍的人哪個不知哪個不曉?就那這熊首村的人來說,大家都知道孫二柱是幹什麽的,卻從來沒人舉報,人家該怎麽發財還怎麽發財,這就是因為他從來不在村子附近動手。”後來我們一問,果然如此。那孫二柱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出去個把月,應是倒騰活去了。

  “哎~”壇子搭著我的肩膀問,“盜墓行當你知道的倒挺清楚,說!你是不是幹過!”

  我一把打開了他的手,沒好氣的說:“你丫才是幹這行的呢!”

  “那你怎麽知道這麽多?”壇子不依不饒。

  我隻有解釋說:“這不是我爺爺在書中寫的嘛!他在書裏曾記載過許多盜墓的事情。”

  壇子一臉驚訝:“你爺爺他不是道士嗎?咋還幹過盜墓的事呢?真是技多不壓身啊!”

  我怒道:“你爺爺才幹過盜墓的事呢!你耳朵裏塞雞毛了,我是說寫過!寫過!”

  “那沒幹過怎麽寫啊?小平同誌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爺爺他老人家不會是胡謅亂撇的吧?”

  我被壇子氣得簡直要七竅生煙,但也隻能慢慢解釋:“我爺爺曾經幫一些盜墓賊解決了冤鬼纏身、惡魂索債的事,因而從那些盜墓賊口中得知的。”聽我這麽一說,壇子才沒有繼續糾纏下去。不過他倒對那冤鬼纏身、惡魂索債的事感興趣起來,央求我給他說一說。我一看左右無事,便隨口跟他講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