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時間偷走青絲,卻留住一個你(為盟主年年十八的我賀!)
作者:蠢蠢凡愚QD      更新:2020-02-29 17:03      字數:3324
  話劇的本質,是講故事。

  故事的本身有好有壞。

  而且並非所有的好故事都能被精彩的講出來。

  話劇舞台要把一個故事講好,首先劇本的內核要硬,想要傳遞的思想要堅挺,再就是演員的演繹功底和各種舞台細節要紮實!

  顯然,現在的李世信,用燈光,分鏡式的舞台表現,將一個平凡的故事,演繹出了精彩,將故事所想表達出來的情緒,全美的傳遞給了觀眾。

  隨著第二幕的結束,全場掌聲如潮!

  所有人,都被舞台上女兒婚後成家立業,父親在生活中的孤獨和寂寥所打動。

  “好!”

  後排,前來執法的文化局一行人,忍不住喝了聲彩!

  “切、好什麽呀?”

  “我怎麽沒看出來哪裏好,台詞都沒幾句,好無聊。”

  看到一群大人轟然叫好,陳依依和蘇叁叁小嘴一撇、

  “孩子,不能這麽說話!”

  一旁,文化局前來執法的領隊孫國威狠狠的拍了幾下巴掌後,趁著第二幕結束幕間的功夫,對兩個小姑娘笑道:“話劇是要用心看的!好和壞,完全就在細節之中。我給你們舉個例子——《茶館》知道吧?”

  “雖然這部老舍名作,在國內國際的話劇舞台上演繹了不下上千次,但是公認最經典,也最打動人心的,還是紅旗話劇團當初公演的第一版。

  那麽多版本的《茶館》,劇本都是一樣的,可為啥說紅旗團的最經典?

  就說《茶館》裏有一場戲,是茶館裏老農民賣閨女。

  大部分的版本中,這一幕茶館的茶客們看到老農賣閨女,都是一臉同情。但是當時的紅旗話劇團演出版本裏,茶館內所有茶客,看到人賣閨女,臉上都在竊喜。

  很多人就挑毛病,說演員的情緒不對呀,看見別人賣女兒,台上演員怎麽還偷著樂啊?

  但是真正懂話劇,真讀懂了《茶館》的人,才知道這個細節,已經決定了紅旗團的水平達到了殿堂級!

  在舊社會賣兒賣女天天有,沒誰會有那麽多同情。人們隻會竊喜——他窮的把自己女兒都賣了,我還沒有呢,爺們兒過的比他強!

  一個舞台和演員細節表現,直接展現時代。這就是功力啊!”

  陳依依和蘇叁叁也是學過《茶館》課文的,聽到身邊的叔叔這麽說,砸了咂嘴:“叔叔,你說這麽多,跟現在的有什麽關係?”

  “關係可大了!”

  孫國威嗬嗬一笑,指了指台上:“剛才這一幕,演員的情感漸變,父親這個角色從婚禮現場的不舍,擔心,到婚禮後的孤寂和演員通過表情動作體現出來的衰老過程。情緒傳達的穩,準,恰當!演員的功力有火候!”

  “再說舞台這個燈光的調度,幾個小道具的應用,沒有一處多餘,又沒有一處奪了演員的光彩。簡直是教科書級別!這感覺……就像是你吃了一塊不齁嗓子,還滿口甘甜口齒留香的糖塊!讓人回味無窮。”

  “吹的那麽神,真的假的啊?”

  ( ̄へ ̄),( ̄へ ̄)。

  見兩個小姑娘還是一副“我讀書少,你肯定是在騙我”的模樣,也算是文化產業工作者的孫國威搖了搖頭。

  “你們倆哪個學校的?”

  “一中的,大叔,怎樣?”

  默默的將一中記在心裏,孫國威歎了口氣。

  現在這幫孩子啊,對美的審判標準嚴重缺失,看來有必要找一中領導談一談。

  課業要緊抓,可學生們的文化思想建設,也要跟上去啊!

  ……

  後台。

  聽到劇場中的臉麵不斷的掌聲,張碩整個人都是懵的!

  “幹爹、我……我沒演砸?”

  “嗬嗬、”

  已經三下五除二將服妝換利落的李世信笑了。

  “當然沒有,沒聽到觀眾的掌聲嗎?”

  張碩嘎巴嘎巴嘴,訥訥道:“可是、可是我剛才上台的時候整個人都懵的,完全不記得台詞是什麽了。”

  “傻小子,世信剛才給你帶過去了。他換了幾句台詞,把你忘詞兒那段發愣那一段,生生給掰成了新女婿麵對嶽父的緊張和無措。舞台效果不錯,我感覺比彩排時候還要好一些。。”

  一旁,已經上完了妝等待接替安小小,上台演繹女兒中年期的趙瑾芝微微一笑,說到。

  “行了。”李世信示意趙瑾芝不要多說,起身拍了拍張碩的肩膀。

  “碩兒,你剛才演的不錯。前半段確實沒狀態,但是後麵的我很滿意!保持住,趕緊準備,上台!記住了,上了台,你就是角色。其他的統統不要想!”

  看著李世信的背影,張碩攥緊了拳頭。

  “知道了幹爹!”

  ……

  《唯有你,是我一生忘不掉的牽掛》前兩幕都是鋪墊,到了第三幕,真正的轉折和高潮來臨。

  第三幕一開,李世信再一次用舞台和道具設置,讓全場的觀眾眼前一亮。

  第三幕的標題是“我不認識鏡子中的我”,說的就是在長時間的孤獨狀態下,父親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有很多體現,但是最明顯的就是中樞神經退行性病變,記憶流失。

  而記憶流失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患者失去了大段記憶,從而對當前的自我不認同——也就是不認識鏡子裏的自己。

  簡單說就是,隻有三十歲記憶的患者,看到了六十歲的自己,無法接受。

  幕布一拉開,一個長方形的鏡框正對著觀眾席。

  緊接著,比上一幕還要蒼老的父親,蹣跚著走上了台前,站到了鏡框後麵。

  對著虛無的鏡子,父親瞪大了眼睛。

  他的表情從疑惑,再到惶恐,再到憤怒。

  看到這個設置,後排的孫國威狠狠的揮了揮拳頭。

  這個舞台表現簡直絕了!

  演員對著觀眾演照鏡子,道具鏡框麵向觀眾席,就仿佛所有的觀眾都在照鏡子。

  一句台詞沒有。

  可那種陌生,那種疏離,那種鏡子裏不是自己的恐懼,卻通過李世信目光的焦距,以及臉上每一塊肌肉都在抖動的微表情,針一樣的紮進了觀眾的心裏!

  垮嚓!

  隨著音響的配合,父親砸碎了“鏡子”。

  此時,已經步入中年的女兒女婿登場,攙扶起了父親。

  “你父親的老年癡呆已經很嚴重,以後他的生活不太可能自理了,你們最好是抽個人專門照顧,謹防走失,受刺激……”

  聽著醫生醫囑的畫外音,女兒麵露悲愴。

  可整出戲的矛盾高潮,也開始出現!

  女兒辭去工作,在家陪伴父親,女婿獨立支撐兩個家庭。

  久病床前無孝子,失去了一個經濟來源,家裏多出了一個累贅,女婿的態度漸漸惡劣。被丈夫的情緒所影響,性格平和的女兒也逐漸暴躁。

  對待父親,不再像以前那般尊敬嗬護。

  終於,在女兒的疏忽下,已經嚴重失憶的父親,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走失了。

  全家人慌亂,在舞台上奔波尋找。

  而父親,則是癡癡傻傻的,在和第一幕一樣的一個風雨夜裏,走到了已經荒置的學校之前,緩緩的蹲坐在了破敗的學校門口。

  不知經過了多久,女兒終於在好心人提供的信息下,找到了父親。

  “爸!您跑到這兒來幹什麽呀?!”

  “我……”父親茫然的抬起頭,“小小,爸爸來接你放學啊。”

  舞台上,女兒愣住。

  頃刻之間淚流滿麵。

  “爸!我初中畢業二十多年啦!”

  此時,畫外音響起。

  第一幕裏,壯年父親接女兒放學時的對話,隨著雷雨聲浮現。

  “爸爸,以後隻要打雷下雨,你可得過來接我放學,不然我怕!”

  “好,好,爸爸記下了。”

  “你可不能忘!不管工作多忙,你都要過來接我。”

  “嗯,放心吧。爸爸...忘不了。”

  第一幕中的台詞跨越了二十多年階段,出現在最後一幕。

  整出戲,在這個場景,在這一刻,徹底奔向了高潮!

  情感徹底爆發的女兒一把抱住了父親,“爸爸,你怎麽把什麽都忘了,還記得這個啊!還記得這個啊!?”

  父親沒有回答。

  畫麵定格。

  但是幕布卻沒有落下。

  隨著燈光從晦暗變成一片回憶版的暖色,少女時期的女兒穿越時間與空間,緩緩走上了舞台,到了緊緊擁抱的父女身邊,住下腳步。

  音樂隨之響起。

  “能夠握緊的就別放了,能夠擁抱的就別拉扯。

  時間著急的,衝刷著,剩下了什麽。

  ......

  誰讓。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晴時有風陰有時雨。

  爭不過朝夕,又念著往昔。

  偷走了青絲卻留住一個你。

  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

  別怪我貪心,隻是不願醒。

  因為你,隻為你,願和我一起,看…雲淡風輕。”

  音樂到此,戛然而止。

  隨著幕布緩緩落下,父親的畫外音響起,回答了此前女兒的問題;

  “因為你......是我這輩子,忘不掉的牽掛啊。”

  嘩!

  這一刻,全場起立。

  一片抽噎聲中。

  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