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他可炒,老夫亦可炒!(求訂閱,求月票!)
作者:蠢蠢凡愚QD      更新:2020-10-29 17:29      字數:3220
  在九月末,《那兔》第二季完美收官,李世信動漫工作室現在其實正在處於休假期。

  嗶站那麵已經獨家預定了第三季的播放權,朱佩琪正在帶著一群榮傳的年輕人計劃第三季的製作方案。

  但是得到了李世信的指令之後,工作室的眾人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將自家老板交代的事情執行了下去。

  李世信這邊,隨著他的叫板,本來就已經如熱火烹油般沸騰的微博裏,再次激起了波瀾。

  此時,因為李世信在一個多小時內十幾條怒噴林崗仁和阿去的微博,《雪線攀登》和《隻要愛》兩部國慶檔電影主創撕逼的新聞,已經如信爺所願登上了微博熱搜。

  而李世信的微博之內,也聚集了大量聞騷而來的吃瓜群眾。

  這幾年林崗仁在內地發展,連續拍攝幾部高成本低質量的爛片其實已經敗壞了大陸觀眾的“路人緣”。在看到林崗仁之前接受采訪時“內地觀眾審美堪憂”的論調,許許多多的網友憤怒了。

  可對於李世信“老夫不光說你是垃圾,還要證明給你看”的說法,很明顯吃瓜群眾們也是當笑話看。

  李世信最新動態的評論區。

  “沒看過《隻要愛》,也沒看過《雪線攀登》,不太了解這兩部片子哪個好哪個次。不喜歡作品角色造型浮誇的林崗仁,但是對這個老頭也沒什麽好感。太狂了!”

  “你說林崗仁也就說了,我們沒意見。但是你怎麽證明人家的電影拍得不行啊?難不成你還把電影按照你的方式再拍一遍嗎?搞笑來的吧!”

  “信爺這一波牛逼確實吹的有點大,林崗仁有句話說的沒錯,電影是個很主觀的東西。你之砒霜我之仙草,除了票房這一點之外,能衡量一部片子好不好真的沒啥量化標準。如果真能證明兩個導演之間的差距,除非讓他們一通拍攝同一個題材甚至是同一個劇本故事。可是這怎麽可能?”

  “完全搞不懂這個李世信怎麽這麽狂。之前關注了《隻要愛》聽閨蜜說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然後回頭搜索了一下關於這個老人的信息。發現這就是個靠小成本電影和劇情片出名的老網紅和老藝術家。可見細膩的感情戲是他的長項,《雪線》是一部極限運動題材的電影,完全跟你的優勢無關吧?這不是憑空給人家落口實嗎?”

  “完!默默的吃瓜了一個上午,本來覺得老頭說的太特麽對了。把我對於當下影視圈憋在心裏好久的話都精準的說出來了,很解氣。可是這老先生一句證明,算是完了。這場罵戰,估計最後會打到老頭自己的臉上。唉”

  “算了算了,信爺消消氣你有那時間給我們開個直播,請你家神仙姐姐出來給我們講講童話故事不香嗎?跟華人導演林崗仁,作家阿去這兩個貨生什麽氣啊!”

  “前麵的,神仙姐姐是什麽鬼?我之前好像聽過這個女孩講的睡前故事,他和這老人什麽關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相融的關係”

  “曹!我刀呢?聲音那麽好聽的神仙姐姐竟然是這個老頭的相好?老天沒長眼啊啊啊啊!”

  “樓上的別衝動神仙姐姐和信爺之間的關係比你想象的還要再緊密一些。”

  “難不成是父女?華旗藝人李世信,嶽父大人,小婿剛剛說話有些唐突,還望原諒則個!”

  “樓上的請再冷靜,你比想象的還要再緊密一些。”

  “”

  宿舍之中。

  看著一群沙雕網友在自己的評論區裏又又又又又一次開始了,李世信無奈的撇了撇嘴角。

  搞一波林崗仁,他是認真的。

  電影雖然前期因為自己的騷操作把鬥手落下了水,宣傳確實不輸正常的電影宣發。但是自己的這一波操作,是不成係統的。

  一部電影的宣發可不僅僅是上映前的宣傳,它更包括了電影放映期的造勢和炒作,說白了就是拍的好了有人吹,拍的不好有人吸引話題讓觀眾知道這部片子繼而拉高票房。

  但是鬥手平台,顯然不能完全的承擔這樣成體係的宣發攻勢。

  林崗仁突然砰瓷兒自己,拿《隻要愛》說事兒,李世信明白這也是一種為他自己作品的炒作行為。

  而現在信爺的所作所為,秉承的也正是這個流程!

  你消費老夫,憑什麽就不能讓老夫也消費消費你丫挺的?

  “寇可往,吾亦可往!”

  深深的看了眼網友們大片大片的質疑和勸慰,李世信冷冷一笑。

  默默的,他打開了網頁,在知網上找到了那一份塵封已久的紀實通訊稿。

  通訊稿的標題,叫做《一次不為人知的珠峰探險》!

  通訊稿的原文不長,模糊的鉛字掃描圖片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

  正如它的標題那樣,這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簡單到令人發指。就連那僅有的兩張模糊的黑白照片配圖,也顯得平平無奇。

  但隨著李世信的目光跟著這樣的簡單的行文和配圖慢慢移動,一副瑰麗磅礴,銘刻著征服天險,民族大義的壯闊畫卷,已經在李世信的腦海之中徐徐展開!

  不知道過了多久,李世信放在桌子上的電話突兀的響起,打斷了他腦海中已經成型的構思。

  電話是朱佩琪打來的。

  “老板,我們六十多個人緊急突擊,已經把所有我們知道的,符合你要求的影視片段資料搜集完畢,發送到你的郵箱裏麵了。”

  “好。”

  聽到這個,李世信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掛斷了電話。

  此時,李世信的微博之中,隨著事件的發酵,評論區已經炸開了鍋。

  深深的看了眼似乎已經有水軍介入,開始質疑自己人品對《隻要愛》和自己以前作品進行抨擊的評論,李世信打開了郵箱,將所有的影視片段畫麵捋了一遍之後,默默的打開了視頻剪輯軟件。

  演員也好,導演也好,編劇也罷。

  作為一個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十月一日時李世信觀看《雪線攀登》看的非常仔細。

  出於對故事獨特的的敏感體質,《雪線》這部片子的脈絡,李世信的心裏門兒清。

  其實這部電影,還真不能說壞到極致。

  故事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作為一部商業片,該顧及到的東西他倒是都做出來了。

  硬傷,是傷在了導演和編劇在拍攝過程中為了著重的突出幾個主演,強行加入的一些橋段和不必要的戲劇元素。

  《雪線》原本的故事是怎麽樣的?

  故事一開頭,說的就是中國登山隊的第一次朱峰攀登。

  在攀登朱峰的過程中,由十人組成的攀登隊遭遇雪崩。隊伍中的攝影師方五洲拚命救下了隊友曲鬆林,可手中的攝影機卻被雪浪衝走不見了蹤影。

  雪崩過後,十人隊隻剩下了方五洲,曲鬆林,傑布和身受重傷的老隊長四位幸存者。方五洲臨危受命,接替老隊長完成接下來的領導工作繼續向峰頂進發。

  就這樣,三人接受了老隊長的命令,攀登上海拔八千五百米的第一台階和八千六百八十米的第二台階。麵對一段三米高的光滑岩壁,方五洲和傑布搭起人梯,曲鬆林脫下登山靴,赤腳踩在隊友身上攀上了峰頂。

  在峰頂三人升起了五星紅旗,宣告了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方五洲將紅旗塞進手電筒埋進雪裏,並帶回了一塊三葉蟲化石。

  在平安返回營地之後,中國人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消息傳遍了全國。

  此時的氣象學院裏,正在讀書的徐纓看到新聞之後心中暗喜,她是方五洲的愛人。在方五洲前往珠峰之前,答應過她在回來之後會向她表白。而這句表白,徐纓已經等待了很長時間。

  不久,方五洲回到京城,在學校的圖書館找到了徐纓,並將此前在峰頂帶回來的化石送給了她。

  可是還沒等他表白,同為登頂三人組的傑布就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消息;蘇聯登山隊教練,方五洲等人的導師,日裏洛夫斯基來信。在信裏日曆洛夫斯基遺憾的表示,根據國際登山界的標準,證明登頂珠峰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在峰頂留下證物,二是在頂峰拍攝360影像。因為登山隊意外丟失了攝影機,丟失了影像證明,所以國際登山界並不認可這一次的登頂。

  隨著這一盆冷水澆下來,登山隊解散。

  方五洲,曲鬆林,傑布登頂三人組也各奔東西;曲鬆林調回了家鄉的登山訓練隊,傑布回到了老家放養,而方五洲則是被下放到了氣象學院。

  登頂不被認可給方五洲留下了很大的陰影,他不去回答學員們為什麽登頂失敗的問題,對即將去蘇聯深造的徐纓表白也選擇了沉默。他把自己整個人封閉了起來,在學校裏燒起了鍋爐。

  一轉眼,十三年過去了。

  1973年,隨著登山技術的完備和科學的進步,國家決定重組登山隊攀登朱峰,舉行朱峰地區科學考察。方五洲收到體育局的來信,要求他在指定時間內報到。